
高一历史会考条目解答答案.pdf
11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b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中国最原始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直到 (西汉) 前期南方仍然存在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 农具和 (牛耕) 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出现播种工具(耧车),灌溉工具 (翻车) 和(戽斗) ,还有曲柄锄、大镰等;因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出现了(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 和郑国主持的 (郑国渠) 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 治理黄河隋唐五代:灌溉工具(立井水车) 和(高转筒车)宋元明清时期:水转翻车、风力水车等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 )基本特点: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纺织业的发展(a b )朝代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新石器时代纺织工具有 (骨针、骨锥等)纺织面料有 (麻和葛)商代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纺织生产与王公等并称(国有六职)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襌衣)和(起绒锦) 等。
丝织品经(丝绸之路) 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 (私营) 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宋代(棉花) 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元代棉纺织家 (黄道婆) 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棉布) 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 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 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 ,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 南阳太守 (杜诗) 创造出以风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叫(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 )唐代:(唐三彩) 是唐代独特美术陶制品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 、 ( 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等闻名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天下。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 “市”在历代的发展(b c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朝草市的特点:远离城镇,交通便利,自然形成,行政管理唐代草市演进位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商业区繁华(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 b)唐代 (长安) (洛阳) 的商业最为繁荣, (扬州) 也曾雄富冠天下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杭州)(湖州) 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城(汴京) 最热闹,有 (夜市) 也有晓市,定期的庙市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强调(发展农耕)而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它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影响:积极方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消极方面:(经济上)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上)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政治上)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造成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b )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 )时间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地点:沿海地区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途径 :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厂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洋务派的官办企业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人孙英德)、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源)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 1、发展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 (轻工业) 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 (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a c )初步发展的条件: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著名实业家及企业:(张謇) 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 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a b )原因: ( 辛亥革命) 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主要表现:实业团体不断涌现海外投资增加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面粉业)(纺织业) 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一定发展(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主要原因:恶性(通货膨胀) 政策 (官僚资本) 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美国)的经济侵略(内战) 的破坏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a b )(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数据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 )时间: 1956 年底内容:提出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先进的工业国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开展: 1958 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发展演变过程: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试行- 全国推广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 a )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形成过程: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 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特点: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 b )时间: 1992 年 12 月,中共十四大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 年 11 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1)20 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方便、平民化转变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