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厂品控之原料篇.ppt
115页饲料厂品控之原料篇一、玉米•主要控制指标:水份、霉变、含杂、不完善粒、容重、脂肪酸值感观非常重要!•一般要求:水分≤15%,霉变粒≤1%(猪用),≤3%(禽用),杂质≤1%,不完善粒≤5%,容重≥660g/l,脂肪酸值≤70 mgKOH/100g(乳猪用玉米≤ 40mgKOH/100g)对霉变玉米进行检查区分•田间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 T-2毒素、伏马毒素•仓储毒素:黄曲霉毒素(AFB1)、赭曲霉毒素(OA)•03年河南赤霉病玉米的毒素情况: F-2:24000ppb DON:150ppm •畜禽耐受情况:F-2:猪:200-400ppb DON:猪:1ppm 禽类:5ppm要将赤霉病玉米单独算出:控制目标:<1%, F-2 24000*1%=240ppb DON 120*1%=1.2ppm理想目标:<0.5% ,F-2 24000*0.5%=120ppb DON 120*0.5%=0.60ppm=60ppb拒收范围:>2% , F-2 24000*2%=480ppb DON 120*2%=2.40ppm调控范围:1~2%应据市场及仓库存货而定。
乳猪料玉米:建议单独存放,赤霉籽应<0.5%赤霉病玉米水泡过的玉米赤霉病玉米曲霉病玉米陈化玉米烘干玉米好玉米陈化玉米与脂肪酸值•人们把玉米在自然条件下贮存过程中,营养成份自然的变质称为陈化,已经发生陈化的玉米,称之为陈化粮•脂肪酸值反映出玉米陈化的程度• 脂肪酸值(mgKOH/100g) <30 当年 好 30---50 储存1-2年 较好 50---70 储存3年 一般 70---100 > 3年 差 >100 很差,不能用于饲料烘干的程度对玉米的影响•淀粉的糊化与老化 糊化度、老化•单筒烘干与双筒烘干 单筒烘干温度高,质量差 双筒烘干温度低,质量好玉米水分对价值的影响容重对价值的影响 玉米容重的大小反映玉米子粒的饱满度、完整度、均匀度和籽粒的大小,容重越大子粒中含的营养物质也越多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玉米的价值判断:25克克/升容重相当于升容重相当于1%水%水分分 a:水分水分15%容重%容重710地产玉米=水分地产玉米=水分14%容重%容重685玉米玉米 b:水分水分13%容重%容重660东北玉米=水分东北玉米=水分14%容重%容重685玉米玉米 这是操作东北玉米的理论依据,也是品管使用玉米的依这是操作东北玉米的理论依据,也是品管使用玉米的依据。
据 出现出现a b等值情况,选等值情况,选b不选不选a (干物质(干物质 标准差)标准差)玉米价值采购14%14%14%14%水分水分水分水分2020202020202020元元元元17171717%水分%水分%水分%水分1980198019801980元元元元该买哪种?该买哪种?该买哪种?该买哪种?二、小麦•主要控制指标及感观判断:参照玉米指标•一般要求:水分≤12.5%(新小麦≤13%),霉变粒≤1%,杂质≤1%,不完善粒≤5%,容重≥760g/l)小麦与玉米相比较•粗纤维含量与玉米相当•粗脂肪含量低于玉米•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低•小麦与玉米比较,小麦的代谢能较低,且变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小麦的谷实籽粒的细胞壁主要是可溶于水的非淀粉多糖组小麦、玉米各种营养指标对比表使用小麦注意的几个问题•陈化粮问题•虫蚀问题•新小麦的后熟性质•用量大时的抗营养因子问题红白皮小麦差异红白皮小麦差异p原 因: 种皮内含有色素,称色素层,红皮小麦种皮较厚故色深p差 异: 红皮小麦皮层厚,透水透气性差,后熟期较长,红皮小麦大多为硬质麦,麦粒结构紧,出粉率低。
红皮、白皮小麦价值差异红皮、白皮小麦价值差异小麦如此高的用量,其氨基酸也应成为关注点!小麦如此高的用量,其氨基酸也应成为关注点!三、油脂类●外观:正常的颜色、气味、比较澄清(植物油),不应混入其它杂质粘度适中●水分:取少量放在烧杯内,电炉上加热,观察其变化情况●理化指标:油脂的组成非常复杂,原料多种,评价困难传统指标过氧化值已证实不再能用;酸价也因搀假者加碱而失去了原来的衡量油脂水解程度的意义,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一)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一)•1、油脂水解、酸败的程度:酸价、皂化率、含皂量、不皂化物 酸价≤5mgKOH/g;皂化率≥98%•2、油脂被氧化程度:过氧化值、TBA值、p-茴香胺值、羰基价、氧化酸 六和目前用TBA值,要求TBA≤5ppm,植物油用过氧化值衡量,不必测TBA值,过氧化值<6mmol/kg•3、油脂组成:脂肪酸、碘价 每种油脂的碘价均有其特定值,如鱼油在150以上,豆油在120-130之间,菜籽油为110,猪油为70-80,棕榈油30左右,若碘价与样品名称不相符则应查找原因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二)饲料用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二)•4、油脂掺假:方法不断翻新掺水:静置分层、电炉加热掺入矿物油、生物柴油: 240℃加热减重掺米汤:KI-I2法掺油渣、沙土、皂角:石油醚不溶物•5、油脂卫生指标:•不可能用某一个指标来全面衡量油脂的质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尝尝240℃240℃加热减重的作用加热减重的作用•检查混合油是否经高温处理。
•检测油中是否含低沸点的杂质---游离的脂肪酸、混合脂、乳化的水、生物柴油•检查油中是否含有易炭化的杂质---磷脂、皂角等•正常情况下减重≤2%四、豆粕•外观:小碎片状、黄色、有烤黄豆香味•水分≤13%•粗蛋白≥43%(44、46、48)•粗灰分≤7%•尿酶≤0.4,KOH溶解度70%-85%•粗纤维≤7%(46%蛋白豆粕要求粗纤维≤4%)需要注意的问题: •陈化黄豆生产的豆粕:外观色泽暗,无香味,蛋白溶液度低•巴西转基因黄豆生产的豆粕:色泽偏红,注意不要误认为过热,反而应注意偏生的问题•过热与有效赖氨酸:蛋白溶液度在65%左右时,有效赖氨酸仍达96%以上,影响较小,生产乳猪料时偏熟的豆粕比偏生的要好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如果从单项营养成分蛋白、代谢能、赖氨酸、蛋氨酸来比较(表3),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的价格比达到1.10时,购买去皮豆粕似乎未必合算然而,我们指定相同的约束条件,配方软件中筛选的最低成本配方选用了去皮豆粕而不含带皮豆粕,如果强制性地选带皮豆粕配方成本会增加几十块钱不等,为什么?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其原因是去皮豆粕在本例中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含蛋白和能量均高,从而在配方中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玉米,减少价格昂贵的脂肪用量。
也就是说,去皮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实际价值会远远超过按单一营养成分计算的价值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 那么,在本例中去皮豆粕的实际价值究竟是多少呢?这里我们要引入“影子价格”这一概念 所谓影子价格,是指在给定的原料价格结构条件下,在配方中被选中的某一饲料原料(如本例中的去皮豆粕)开始被其他原料所取代的价格;或者指某一未被选中的饲料原料(如本例中的带皮豆粕)开始进入配方中的价格较为先进的配方软件,可在筛选配方的同时计算并显示出原料的影子价格一个原料的影子价格反映了该原料在配方中的实际价值豆粕的价值评估与使用表列出了本例中两种豆粕的影子价格及它们之间的影子价格或实际价值的比例关系该表提供的信息是:当去皮豆粕的市场价格为2.80元/公斤时,带皮豆粕在本肉鸡料配方中的实际价值只有2.25元/公斤;二者的实际价值比为1.244当带皮豆粕的市场价格为2.55元/公斤时,去皮豆粕的实际价值是2.96元/公斤,二者的实际价值比为1.161对于采购饲料原料,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五、菜粕•外观:黑褐色、黑红色、黄褐色的小碎片•抗营养因子:OZT+ITC•双低菜粕:指硫甙与芥酸较低的油菜籽制成的菜籽粕•一般:①硫甙的水解产物OZT+ITC≤4000mg/Kg (ppm),进口约为﹤1000 mg/Kg,国产1000-3000 mg/Kg (ppm) ②进口CP ≥ 37%,国产CP 35-37%•粗灰分≤7% 粗纤维≤14%品质判断: ①颜色与加热温度:颜色深,加工温度高,品质差②双低菜粕:进口为黄(黄褐)色,国产双低颜色偏红③菜籽饼制成的菜粕——二次粕(Cp=39% )④溶剂油的残留⑤水分的高低影响菜粕质量的因素•影响能值的因素:•菜籽外壳,粗纤维含量,种皮外壳中单宁的含量,以及榨油工艺的影响(残留油脂的多少)•影响蛋白品质的因素:•榨油加工工艺的影响非常严重.菜粕质量控制(存在情况)•菜粕的质量随季节变化很厉害,新菜籽才下(6月份)来时,菜粕为一次粕,呈粉状,颜色为黄褐色。
•12月份以后,菜粕质量较差,二次粕较多,颜色为深褐色,呈块状•由于原料价格上仰,菜粕灰分偏高,还存在掺有茶籽饼等原料六、棉粕•外观:黄褐色、暗褐色、暗红色,具有棉籽的香味注意浅色的比深色的好•水分<12.0%•粗蛋白质>40.0%•粗纤维<12.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粗脂肪<3.5%•粗灰分<7.0%(第二因素)•游离棉酚<0.12%注意几个问题•籽与绒的量过多影响蛋白测定准确性,如何取样与制样?•棉籽的质量(新与陈)•棉粕脱绒.脱壳的程度(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棉粕的加工工艺对棉粕蛋白品质影响很大•严禁热打包七、花生粕•外观:淡褐色至黄褐色,有花生香味•水分<12.0%•粗蛋白质>48.0%•粗纤维<7.0%•粗灰分<8.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50ppb 花生粕质量控制•对花生粕质量的影响因素•花生壳•黄曲霉毒素含量(收获方法,储藏的温度,水分等)•加工工艺(溶剂浸出法或预压浸出法的产品较好)花生粕掺假•掺假的手段:超微粉碎的稻谷壳粉,从外观看不出NPN---铵盐,尿素,缩二尿素,蛋白精•掺假的量:稻壳粉约10-20%,蛋白用NPN调配到46-50%•识别方法:1、镜检;2、 AA,但掺的量小于5%,AA查不出。
掺假花生粕(蛋白精+稻谷壳粉)八、鱼粉•鱼粉富含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品质好,消化吸收率高和拥有未知促生长因子等,是被用做饲料原料最好的原料之一;经常用于幼禽、猪料及水产料中•但鱼粉的质量却千差万别,正确鉴别鱼粉的质量和正确使用显得非常重要鱼粉的质量控制•描述:以整只未切割只全鱼或切断的鱼体为原料,经加热,压榨,干燥,粉碎等工艺处理后的产品.•特性:因制作鱼粉所用鱼的种类,部位及加工方法的不同,鱼粉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鱼粉的搀假现象非常严重.鱼粉的质量控制(进口鱼粉)•水分<12.0%•粗蛋白质>62.0•粗脂肪<12.0%•钙<6.0%•总磷>2.0%•食盐,3.5%•灰分<16.0%•沙门氏菌呈阴性•胃蛋白酶消化率>85%•镉<2ppm•氟<500ppm•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味道•杂质:不掺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等物质.鱼粉的质量控制•鱼粉的感官检测非常关键(鱼粉的搀假情况与鱼粉的品质)(通过闻、尝、看、抓等手段)•鱼粉的定性检测•1.镜检(羽毛粉、蛋白精、血粉、皮革粉、稻壳粉等)•2.非蛋白氮检测•(1)尿醛聚合物(蛋白精,用变色酸检验)•(2)尿素(生黄豆粉检测)•(3)缩二脲(硫酸铜检测)•(4)铵盐(浓碱)•(5)氧化铝(类似蛋白精的可疑物)鱼粉的质量控制(国产鱼粉)•水分<12.0%•粗蛋白质>60.0•粗脂肪<12.0%•钙<6.0%•总磷>2.0%•食盐<3.5%•灰分<16.0%•沙门氏菌呈阴性•胃蛋白酶消化率>85%•镉<2 ppm•氟<500ppm•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味道•杂质:不掺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等物质.鱼粉的真假与好坏•镜检 、AA 、NIR、定性和常规检测分析已能解决真假的问题•鱼粉的好坏与鱼粉的种类有关:白鱼粉>蒸汽鱼粉>直火鱼粉>蒸干鱼粉(下杂鱼粉,鱼干粉)•直火鱼粉常含少部分(10-20%)过热成分•质量差的直火鱼粉有时含40-50%的烧焦鱼粉,也可能是掺入的自燃鱼粉直火干燥鱼粉。
样品经脱脂处理可见很多颗粒被火燎焦糊了直火干燥鱼粉样品经脱脂处理可见被火燎焦糊的颗粒 强调新鲜度的指标鱼粉的好坏与鱼粉的新鲜度有关 新鲜度指标: 感观、气味、 VBN、组胺 、酸价、过氧化值、 TBA•蒸干鱼粉,下杂鱼粉,鱼干粉的新鲜度最差,含鱼溶浆多的鱼粉新鲜度也差一些,感观难看和气味难闻的鱼粉新鲜度很差新鲜度指标(1)挥发性盐基氮(VBN) mgN/100g 蛋白质变质后脱羧基(-COOH)及脱胺基(NH2)形成的挥发性胺和氨的总和 VBN mgN/100g <100 好鱼粉 100—150 质量一般 150---200 质量差 >200 质量很差新鲜度指标(2)组胺--组胺酸脱羧基(-COOH)后形成的胺 组胺 mg/100g <10 好的白鱼粉 <50 质量一般白鱼粉 <50--100 好的普通鱼粉 100—150 质量一般 150---200 质量差 >200 质量很差新鲜度指标(3)油脂酸价---鱼粉中残留的鱼油发生变质(水解)的程度 油脂酸价(mgkOH/g) <3 质量好 3—5 质量一般 >7 质量差• 打鱼加的明矾在加工过程中变成Al2O3,影响油脂酸价的测定新鲜度指标(4)丙二醛(TBA值)---鱼粉中残留的鱼油发生变质(氧化)的程度 一般要求:TBA ≤5ppm几点建议•乳猪料用蒸汽鱼粉,禁用蒸干鱼粉(下杂鱼粉, 鱼干粉),最好不用直火鱼粉•6—9月减少国产鱼粉用量,多用进口鱼粉,其它时间增大国产鱼粉用量•进口鱼粉也逐渐象国产鱼粉一样掺假的手段及方法多样化,要坚持每批送检并保证样品的真实性九、玉米蛋白粉•外观:颜色为深黄色•水分<10.0%•粗蛋白质>60.0%•粗纤维<2.0%•粗脂肪<6.0%•灰分<2.0%•真蛋白率>90%•黄曲霉毒素(必须保证玉米质量)玉米蛋白粉质量的判定(1)看外观,水中溶解的情况(2)在稀酸稀碱中变化情况(3)掺蛋白精的识别(变色酸反应)(4)掺铵盐,尿素的识别(5)测氨基酸(6)镜检(7)结论:假货?掺杂?调蛋白?新鲜度差? 合格品?优质产品?十、DDGS•外观:黄色或金黄色,有酒香味•水分<10.0%•粗蛋白质>27.0%•粗纤维<8.0%(影响质量的第二因素)•粗脂肪>10.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灰分<5.0•玉米霉菌毒素DDGS的组成•DDG:将谷物酒精蒸馏废液作简单的过滤,滤渣干燥后所得的饲料;•DDS:将滤清夜浓缩干燥所获得的产物;•以上两种产物混合后即为DDGS.影响玉米DDGS的因素•粗纤维含量(含有稻壳花生壳)•加工工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DDGS,很多为DDG)•粗脂肪含量•玉米霉菌毒素超标十一、玉米胚芽粕(饼)•玉米胚芽粕是以玉米为原料湿磨法加工淀粉时分离的湿胚芽经不同形式的干燥器(如烘床、沸腾床、蒸汽管干燥机)干燥至含水3%,在经溶液浸提将玉米油提取出来,所留下的就是玉米胚芽粕。
国内国内现在所产的玉米胚芽粕大多数都混有玉米皮、胚乳,现在所产的玉米胚芽粕大多数都混有玉米皮、胚乳,另外不同家生产加工方法不同,其质量也有较大变另外不同家生产加工方法不同,其质量也有较大变化•玉米胚芽粕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都高于原料玉米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低于玉米很多,代谢能为9.54MJ/KG但由于质量难以控制,变质的玉米质量难以控制,变质的玉米胚芽粕会导致不良的效果,胚芽粕会导致不良的效果,因此使用是要小心质量要求•外观:淡黄色至褐色,新鲜的油粕味•水分≤12%•粗蛋白≥17%•粗灰分≤7%•粗纤维≤8%•玉米胚芽粕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主要来源于玉米胚芽粕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主要来源于原料玉米的各种霉菌毒素原料玉米的各种霉菌毒素十二、麸皮•描述:主要有小麦种皮,糊粉层和少量胚芽.胚乳组成;•特性:小麦麸的松散性差且吸湿性强,小麦麸易发霉结块,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麸皮的质量控制•水分<12.0%•粗蛋白质>15.0%•粗纤维<9.0%•粗脂肪<4.0%•粗灰分<6.0%•感官指标:味道(无酸败,无结快,无霉变,无虫蛀)•杂质:不含有掺有麸皮以外的其它产品.十三、油糠(全脂米糠)•描述:是糙米精加工过程中脱除的果皮层,果皮层及胚芽等混合物,亦混有少量的稻壳,碎米等.•特性:米糠含油高达12-18%,且脂肪在米糠中很不稳定,极易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使米糠的品质下降。
一般存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夏季时间更短油糠的质量控制•水分<13.0%•粗蛋白>12.0%•粗纤维<10.0%(影响质量的第二因素)•粗脂肪>14.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粗灰分<10.0%•镉<1ppm•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必需新鲜)十四、米糠粕•描述:以全脂米糠为原料以浸取法或预压浸出法取油后的饲料用产品.•特性:其质量受原料,加工的影响很大,其粗脂肪含量低较易储存.米糠粕的质量控制•水分<12.0%•粗蛋白>15.0%•粗纤维<8.0%(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粗脂肪<2.0%•粗灰分<9.0%•感官指标:颜色,气味等十五、国产肉骨粉 肉松粉(1)名称好听假货较多 肉活肽、动物小肽蛋白、动物蛋白饲料肉骨粉、肉松粉(2)组成:油渣粉+羽毛粉(水解)+磷钙 (骨粉)+植物性物质(3)调配比:CP=40、50、60、70的产品(4)品质判断要点: A.识别有效手段___镜检、AA B.常规指标CP等只能做参考 C.依据镜检确定其组成,判断检测其它指标 D.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十六、十六、““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 产品产品( (固体发酵技术固体发酵技术) )(1)工艺流程 杂粕+麦麸+酒糟+赖氨酸(味精)废液 +尿素(硫酸铵)+微量元素== 发酵(2)品质判断要点: A:不单凭CP的大小,一定要检测游离NH3(尿能素) B:检测AA十分必要 C:充分关注AFB1 F-2 T-2 DON OA的残留量赖氨酸复合饲料(1)赖氨酸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玉米用亚硫酸浸12-48h粗粉碎胚芽 玉米皮分离离心分离膜过滤淀粉α 淀粉酶玉米胚芽 玉米皮 玉米蛋白粉葡萄糖Lys菌种及杂菌NH3赖氨酸Lys渣Lys高蛋白Lys98%,65%Lys复合饲料Lys蛋白含NH3废水赖氨酸菌种玉米皮稻谷壳赖氨酸复合饲料赖氨酸复合饲料的质量情况汇总赖氨酸复合饲料的质量特点• 游离氨(NH3)高 >3% ,ΣAA=14-16%,CP=36-39% CPNH3 CP• 组成:玉米皮+赖氨酸生产过程的含氨废水• 霉菌毒素的残留高 F-2=1500-5000ppb DON=1-3ppm AFB1=15-30ppb>40%使用赖氨酸复合饲料中应讨论的问题• 价值的合理评估? • 在什么饲料中可用及用量? • 进货质量验收? CP=? 游离氨(NH3)=? 霉菌毒素=? 镜检确认组成?AB赖氨酸高蛋白饲料 (赖氨酸渣,赖氨酸菌体蛋白)C赖氨酸蛋白(外观:褐色或黑色小球)2种赖氨酸菌体蛋白的对比CD赖氨酸厂其它副产品• 赖氨酸高蛋白饲料 (赖氨酸渣,赖氨酸菌体蛋白) CP>70% , Lys总=10-16 % , Lys游离=9-14% 游离氨(NH3)=6-9% , CPNH3=35-50% CP真=25-35% 有一种赖氨酸渣:颜色浅, 质量好。
游离氨=1% Lys游离=9-15% CP>70% CP ≈ CP真• 赖氨酸蛋白(外观:褐色或黑色小球) 来源:赖氨酸厂发酵过程废水浓缩而成 CP=80-110% , Lys总=2-3% , 游离氨(NH3)=14-16% , CPNH3=70-90% CP真=5-10%十七、食品行业副产品的质量判断•菌体蛋白粉、粉丝蛋白粉、味精渣、微生物蛋白饲料•质量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霉菌等有害物质、如玉米淀粉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AFB1、含硫漂白剂的残留 2、测CP的同时应关注NPN 菌体蛋白粉CP=65,∑AA=45,NPN=202024/8/1880十八、磷酸氢钙•硫酸法•盐酸法•“植物磷酸氢钙”•“骨质磷酸氢钙”82硫酸法制磷酸氢钙的主要工艺1、磷酸的制备: 磷矿石(Ca3(PO4)2·CaF2)与硫酸反应,生成磷酸、氢氟酸和硫酸钙,此反应硫酸常会过量,因此在生成的混合酸中会有少量的硫酸残留 (Ca3(PO4)2·CaF2+4H2SO4=2H3PO4+4CaSO4+2HF83硫酸法制磷酸氢钙的主要工艺2、 脱氟: 加石灰乳(Ca(OH)2),并控制其PH,使混合酸中(H3PO4+HF+H2SO4)的氢氟酸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氟化钙沉淀,同时部分硫酸也生成硫酸钙沉淀,控制磷酸不参加反应。
2HF+ Ca(OH)2=CaF2 +2H2O H2SO4+ Ca(OH)2=CaSO4 +2H2O84硫酸法制磷酸氢钙的主要工艺3、形成产品: 脱氟后的磷酸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磷酸氢钙(CaHPO4·2H2O),反应中也会同时生成少量的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及磷酸三钙[Ca3(PO4)2],残留的硫酸也会生成硫酸钙 H3PO4 + Ca(OH)2=CaHPO4+2H2O H3PO4 + Ca(OH)2=Ca(H2PO4) 2+H2O 2H3PO4 +3Ca(OH) 2=Ca3(PO4) 2+6H2O H2SO4+ Ca(OH) 2=CaSO4+2H2O85饲料级磷酸氢钙正常情况下产品质量情况●磷酸氢钙CaHPO4·2H2O= 90%,●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3%,●磷酸三钙Ca3(PO4)2=3%,●硫酸钙CaSO4= 3%,●氟化钙CaF2=0.16%,●其他杂质(磷酸镁、磷酸铝、磷酸铁、酸不溶物等)之和约为1%86饲料级磷酸氢钙正常情况下产品质量情况 常见的数据:•总磷(磷酸一二三钙 )P总总=17-18%•水溶性磷(磷酸二氢钙 )P水水=2-5%•枸溶性磷(磷酸一二钙) )P枸枸=15-17.5%•硫酸钙=2-3%•总钙=21-23%•氟< 0.18%•砷< 30PPM87对硫酸法磷酸氢钙质量的认识◆硫酸法磷酸氢钙的质量问题与控制•磷酸三钙的残留量------控制 P枸枸>>16%•硫酸钙的残留量--------控制CaSO4 <3%•结晶水CaHPO4·2H2O-----控制P总总=17-18%•总钙------------------控制Ca=21-23% •砷和氟------控制F <0.18%、AS <30PPM•防止焦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形成。
88盐酸法磷酸氢钙质量•由于(回收)盐酸比硫酸价格低几百元/吨,目前盐酸法生产磷酸氢钙有一定的市场、生产的企业有数十家89盐酸法磷酸氢钙生产工艺1、磷酸的制备: 磷矿石(Ca3(PO4)2·CaF2)与盐酸反应,生成磷酸、氢氟酸和氯化钙,因此在生成的混合酸中会有的大量氯化钙残留Ca3(PO4)2·CaF2+8HCl=2H3PO4+3CaCl2+2HF90盐酸法磷酸氢钙生产工艺2、脱氟: 加石灰乳(Ca(OH)2)或磷矿粉,由于CaCl2是可溶的,除不完全 2HF+ Ca(OH)2=CaF2+2H2O91盐酸法磷酸氢钙生产工艺3、形成产品: 脱氟后的磷酸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磷酸氢钙(CaHPO4·2H2O),残留的盐酸生成氯化钙,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钙 H3PO4 + Ca(OH)2=CaHPO4+2H2O H3PO4 + Ca(OH)2=Ca(H2PO4)2+H2O 2H3PO4 + 3Ca(OH)2=Ca3(PO4)2+6H2O HCl+ Ca(OH)2=CaCl2+2H2O92盐酸法磷酸氢钙的主要问题(1)常见的数据:•总磷(磷酸一二三钙 )P总总=16-18%•枸溶性磷(磷酸氢钙 )P枸枸=15-17%•氯化钙=7-12%•总钙=26-31%•氟< 0.18%•砷< 30PPM93盐酸法磷酸氢钙的主要问题•氯化钙的吸水性强---结块和混合均匀度,影响磷酸氢钙及饲料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结晶水CaHPO4·2H2O小于2,换取P=17%•还有不可预测的一些问题? 回收盐酸的质量? 氯化钙的腐蚀性和强酸性? 焦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对磷吸收的影响?94植物磷酸氢钙植物磷酸氢钙是生产肌醇的副产品•肌醇的原料为植酸钙•植酸钙----用亚硫酸浸泡玉米的溶液用碳酸钙沉淀95植酸钙C6H8O24P6Mg4Ca296植物磷酸氢钙的生产过程•植酸钙 肌醇+磷酸钙+磷酸镁(硫酸钙 ) 植物磷酸氢钙 •植物磷酸氢钙=磷酸钙+磷酸镁+硫酸钙 水解中和沉淀97 植物磷酸氢钙生产过程植物磷酸氢钙生产过程•C6H8O24P6Mg4Ca2+H2O Ca3(PO4)2+Mg3(PO4)2+Mg2Ca(PO4)2 +C6H12O6 ◆ Ca3(PO4)2+Mg3(PO4)2+Mg2Ca(PO4)2 ≠CaHPO4·2H2O水解中和98植物磷酸氢钙的组成•磷酸三钙+磷酸镁(钙)-----主成分•硫酸钙等酸不溶物--------主要成分?•磷酸氢钙----------------含量极低 •氟化物------------------几乎不含•植物磷酸氢钙植物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磷酸氢钙99植物磷酸氢钙的数据•总磷P总总=8-13%•枸溶性磷(磷酸氢钙 )P枸枸=2-5%•总钙=20-31%•氟=30-50PPM•砷=1PPM1003种磷酸氢钙的特点比较1011.硫酸法•磷酸三钙的残留量------控制 P枸枸>>16%•硫酸钙的残留量--------控制CaSO4 <3%•结晶水CaHPO4·2H2O-----控制P总总=17-18%•总钙------------------控制Ca=20-23%1022.盐酸法•总磷(磷酸一二三钙 )P总总=16-18%•枸溶性磷(磷酸氢钙 )P枸枸=15-17%•氯化钙=7-12%•总钙=27-31%•结晶水低1032.盐酸法•氯化钙的吸水性强,影响磷酸氢钙及饲料的稳定性(结块和混合均匀度)。
•结晶水CaHPO4·2H2O小于2,来换取P=17%•还有不可预测的一些问题? 回收盐酸的质量?氯化钙的腐蚀性和酸性?对磷吸收的影响?1043.植物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镁(钙)--------主成分•硫酸钙等酸不溶物-------------主要成分•磷酸氢钙---------------------含量极低 •总磷P总总=6-15%•枸溶性磷(磷酸氢钙 )P枸枸=2-5%•总钙=20-31%•氟=30-50PPM★★植物磷酸氢钙植物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磷酸氢钙105结论:结论: 1.硫酸法的磷酸氢钙质量最好 2.盐酸法的磷酸氢钙质量差 3.植物磷酸氢钙钙质量最差 4.针对磷矿品位下降,选矿难度加大,硫 酸法的磷酸氢钙的总钙可略降(含磷酸镁铝),总钙=20-23% 5.枸溶性磷(磷酸氢钙 )P枸枸>>1616%,硫酸钙 << 3% 106骨质磷酸氢钙 市场上近年有许多“骨质磷酸氢钙”在销售,此类产品为熬明胶(或骨胶)后将残渣(骨粉)酸化后烘干粉碎而成,其产品不能称为磷酸氢钙,因为磷酸氢钙是无机物,有其确切的分子式和组成,骨质磷酸氢钙其分子组成不固定,只能称之为骨粉,同时应考虑高氟和疯牛病等因素的影响。
107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1)样品中滴酸冒气泡•有少数磷酸氢钙样品在测总磷过程中遇酸会冒气泡,正常的磷酸氢钙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冒气泡的原因是样品中含有碳酸钙(CaCO3),即发生了下述反应:•CaCO3+2HCl=CaCl2+ CO2↑+H2O•而CaCO3的来源是由于制备石灰乳(Ca(OH)2)的生石灰(CaO)的质量不好以及石灰乳放置时间过长,吸收了CO2生成CaCO3所致•有滴酸冒气泡现象的产品属质量差的产品108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2)磷高钙低•有些磷酸氢钙的总钙只有20%(≤20%),而总磷都达17%以上,枸溶磷也可达到16%以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为:磷矿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镁、铝、铁,而生产过程中选矿未除干净或没有进行选矿,这些镁、铝、铁(主要是镁、铝)最终形成磷酸镁(铝)混杂在磷酸氢钙中,造成了钙偏低,此类磷酸氢钙属质量偏差的产品 109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3) 磷低钙高•有些磷酸氢钙的总钙在24%以上,有的高达28%,而总磷达16.5%左右,枸溶磷在15%,这样的样品按标准是合格的,但此类磷酸氢钙应属质量差的(不合格品)产品。
•造成钙高的原因为:产品中含有硫酸钙(CaSO4)较多正常的产品中硫酸钙为3%以下,而此类产品中CaSO4的含量可达4~10%,生产厂家在烘干过程中把温度提升,使磷酸氢钙中的结晶水损失,达到磷合格,过高的CaSO4将影响动物对磷的吸收对于总钙大于23%的样品,应用BaSO4重量法测定其CaSO4的含量110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4)磷、钙比例及含量正常,但枸溶磷低(<15%)•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产品中含Ca3(PO4)2较高而造成的,按标准虽属合格产品,但不利于动物对于钙、磷的吸收 111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磷酸氢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5)产品中有小黑点•有些磷酸氢钙产品不白,并含有一些小黑点,但理化检测指标均正常,这是由于产品烘干工艺不同造成的用天然气及煤气烘干的产品较白,而烧煤产生热空气烘干的会带少许小黑点 二十、石粉●要求:Ca﹥37.0%;Pb﹤10mg/kg;Mg﹤1.0%●存在的问题:Mg含量高,Pb含量高. 内在质量:Ca﹥37.0% Pb﹤10mg/kg Mg﹤1.0% AS <2mg/kg F/<2000mg/kg品质判断•外观:白色,但颜色太白,含白云石高(镁超标)。
有少许黑点,地表浅层的石头,含有少量碳铅、砷等杂质也相对高些有时石粉呈浅红色,含铁高(Fe3+),生产饲用石粉的石头是石灰石、大理石(CaCO3),而石灰石易与白云石(MgCO3)、石英(SiO2)共生,最好到矿山做实地考察溶,选择有矿山的厂家,并指导厂家清除地表及洞内的石头,这样生产的石粉质量稳定饲料原料质量检验的几点体会•不唯标准,不搞教条广义,相信科学•看、闻、摸、尝,有针对性地检测•实地考查,多听多看,提出自己的验收标准•抓住要害,加大处罚力度2024/8/1811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