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题型训练-轨迹方程的求法.doc
39页圆锥曲线题型训练 轨迹方程的求法总论 21 直接法 3练习1 42 定义法 5练习2 73 代入法 9练习3 114、交轨法 11练习4 135参数法 14练习5 186、练习题答案 20练习1答案 20练习2答案 23练习3答案 28练习4答案 29练习5答案 34总论轨迹:是指一个动点按某种特点来运动,运动构成的曲线,可以是,直线,线段,圆,或椭圆,双曲线等等,我们这里把“曲线”也叫做“轨迹”;求动点轨迹方程:即已知动点的运动规律,我们来求满足此条件的动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即等式);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善于将几何图形中点、线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代数形式,比如,长度,距离,向量的关系式等等,将条件坐标化,注意分析运动过程中不变的等量关系,将“不变的关系”化为“等式”,即达到了求轨迹方程的目的可能用到的公式: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新间的距离: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平面向量数乘的坐标形式:1 直接法本着“求谁设谁”的原则,将所求轨迹的动点的坐标设为,根据其运动特点列等式,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把运动特点“翻译”成含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例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两个端点分别在轴和轴上滑动,求中点的轨迹方程?解:设,则,由得,化简得变式:若,则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例 已知点,动点满足,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解:因为,代入,得化简得,说明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说明:由此题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满足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阿氏圆)例2 (2009海南20) 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P为椭圆C上的动点,M为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λ,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解:(Ⅰ)设椭圆长半轴长及半焦距分别为,由已知得,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Ⅱ)设,其中由已知及点在椭圆上可得,整理得,其中i)时,化简得,即,轨迹是两条平行于轴的线段;(ii)时,方程变形为,其中,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实轴在轴上的双曲线满足的部分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满足的部分;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点评: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特点是,直截了当,看似容易掌握,但也会有难一点的问题,难题可能难在:与数学思想结合,比如上例,分类讨论,也可能是运动特征比较复杂,需要严密的分析,如练习题中的第6,7题。
练习11、已知点,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2、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向量,,动点的轨迹为E.求轨迹E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3、(2006四川)已知两定点,如果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B) (C) (D)4、(2013陕西理)已知动圆过定点, 且在轴上截得的弦的长为8. (Ⅰ)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 (Ⅱ) 已知点,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轴是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过定点. 5、如图,圆与圆的半径都是1,,过动点P分别作圆、圆的切线PMN(分别为切点),使得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 P的轨迹方程.6. (2013四川理)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且椭圆经过点.(Ⅰ)求椭圆的离心率;(Ⅱ)设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点是线段上的点,且,求点的轨迹方程.7、(2012四川理)如图,动点到两定点、构成,且,设动点的轨迹为.(Ⅰ)求轨迹的方程;(Ⅱ)设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轨迹相交于点,且,求的取值范围.2 定义法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动点的运动特征符合某种已知曲线(椭圆、双曲线等)的定义,就可以确定轨迹的曲线类型,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其中的基本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1 已知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求点C的轨迹解:由可知,即,故顶点的轨迹是椭圆(不含轴上的点)设椭圆方程为,则,则轨迹方程为(,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例2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两个端点分别在轴和轴上滑动,求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设M点的坐标为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M=M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周.例 已知圆的圆心为,圆的圆心为,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的半径为,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得,∴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所求轨迹方程为例 双曲线,左右焦点分别是,Q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过作的平分线的垂线,求垂足M的轨迹.解:设点M的坐标为,延长与交于点T,连接OM.∵ QM平分,且QM⊥,∴ ,.又∵点Q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 ∴ ,∴ ,即点M在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当点Q沿双曲线右支运动到无穷远处时,QM趋近于双曲线的渐近线,∴ 点M的轨迹是圆弧CBD,除去点C,点D.方程为:.【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l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l 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l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l 抛物线: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练习21、(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A. B. C. D.(2)(2004年全国理)由动点P向圆x2+y2=1引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2.已知点的坐标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 B.双曲线的一支 C.双曲线 D.以上都不对3.设定点、,动点满足条件,则点P的轨迹( )A.椭圆 B.线段 C. 不存在 D.椭圆或线段4.求下列动点的轨迹方程:(1)动点P与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2)ABC的一边BC的长为6,周长为16;(3)若;5、(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2)平面内到点、距离之和为的点的轨迹为( ) A.椭圆 B.一条射线 C.两条射线 D.一条线段(3)一动圆与圆O:外切,与圆C:内切,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 ) A:抛物线B:圆 C:椭圆 D:双曲线一支6、 如图,已知圆B:(x+1)2+y2=16及点A(1,0),C为圆B上任意一点,则线段AC的垂直平分l与线段CB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是 .7、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圆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I)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II)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考前圈题:利用定义求轨迹方程问题》如图,已知圆B:(x+1)2+y2=16及点A(1,0),C为圆B上任意一点,设线段AC的垂直平分l与线段CB的交点为P,求点P的轨迹方程.7、已知中,A(3,0),B(-3,0),且三边长|AC|、|AB|、|BC|依次成等差数列,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8、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9、动圆与圆相外切,且与直线相切,则动圆圆心轨迹方程是 .10、在中,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11、 (2005重庆)已知,B是圆F:(F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P,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
12、(2007江西理21)设动点到点和的距离分别为和,,且存在常数,使得.(1)证明: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并求出的方程;(2)过点作直线双曲线的右支于两点,试确定的范围,使,其中点为坐标原点.13、(2007湖南文19)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过点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点的坐标是.(I)证明,为常数;(II)若动点满足(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点的轨迹方程.14. (2013新课标1理)已知圆:,圆:,动圆与外切并且与圆内切,圆心的轨迹为曲线 C.(Ⅰ)求C的方程;(Ⅱ)是与圆,圆都相切的一条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 15、(唐山2015一模)已知圆,点,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内切于圆,记点的轨迹为.求曲线的方程;直线交圆于,两点,当为的中点时,求直线的方程.3 代入法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不止一个动点,所求动点的运动依赖于另一个动点P,而动点P的轨迹方程C是已知的,我们可以借助二者坐标的关系,将代入C中即可求得;例 点是圆上的动点,点,求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设,,则依题意有, 因为点在圆上,从而,即 整理得M的轨迹方程为例 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解: 设,为的中点,则在直角△中,, 又因为是弦的中点,则①,又②,由①②得,因为是的中点,所以,代入方程,得,得,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 (2005江西)设抛物线的焦点为,动点在直线上运动,过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且与抛物线分别相切于两点,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解:设切点坐标分别为,对函数,求导得,于是切线的方程为①,切线的方程为②,由①②可得点的坐标为,的重心的坐标为,,∴,由点在直线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的轨迹方程为,即练习31. P是椭圆=1上的动点,过P作椭圆长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PM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 A、 B、 C、 D、=12、双曲线有动点P,F1, F2是曲线的两个焦点,求△PF1F2的重心M的轨迹方程3、( 01上海) 设P为双曲线y2=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M为线段OP的中点,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4、若动点P在y =2x2+1上移动,则点P与点Q( 0,-1)连线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5、动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