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民PS图片传播行为分析.doc
6页网民PS图片传播行为分析网民PS图片传播行为分析图片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耍形式,其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 受到网民青睐PS图片是利用Photoshop图片编辑软件加工后的图 片的简称PS图片原本属于平面广告或艺术作品加工的范畴,在 Photoshop图片编辑技术为众多网民掌握后,网民的PS图片在网络 图片传播中占有相当比重,有些受到好评,也有不少引发争议与其 他网络图片传播相比,网民在PS图片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动性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从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和制约 的角度提出信息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这种交 换的内容就叫做“信息”①我们从人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的角度来 看网民PS图片传播行为的发生条件和行为方式网民对图片进行PS加工的B的是向外部传递个人所需传递的信 息,这些个人需耍传递的信息与接收到的原图片(PS加工前的图片) 信息之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并分别引发不同的行为方式一一第一种,原图片与个人所需传递的信息之间不构成任何关系第二种,原图片能准确传递个人所需传递的信息在这两种情况下,PS图片传播行为不会发生,个人对原图片持 无所谓或完全肯定态度,个人的传播行为是对原图片不予理睬或直接 转发。
第三种,原图片不能完全传递个人所需传递的信息此时,易发 生PS图片传播行为个人对原图片持基本肯定态度,PS的动机是使 原图片的信息表达更契合个人意愿PS行为主耍表现为顺应性的修 饰或调整例如:附加常规性的说明(标记、图形或文字)、不改变主 耍内容的合成或特效处理、对图片人物皮肤或色调等进行加工、图片 杂质剔除、图片修剪或缩放等这种PS行为对原图片的加工程度较 小,不会改变原图片的主要信息,他人也较容易接受我们常见的一 些纪实照片、艺术照片等就属于这一类型笫四种,原图片与个人需要传递的信息相悖此时,易发生PS 图片传播行为个人对原图片持否定态度,PS的动机是对原图片信 息或相关信息进行批判,并让其他网民知道这种批判态度,从而传递 个人所需传递的信息PS行为主要表现为颠覆性的解构或重组例 如:对图片进行曲解式说明,歪曲主要内容的合成或特效处理,恶意 替换或挪用原图片的构成要素等笫五种,原图片激发个人表达新的信息此时,易发生PS图片 传播行为因这种条件而发生的PS行为也较为普遍个人对原图片 持中立态度,PS的动机是借助原图片表达个人所需表达的信息PS 行为主要表现为借机性的改动或挪用例如:对图片进行非常规式说 明、改变主要内容的合成或特效处理,替换或挪用原图片的构成要素 等。
这种PS行为虽然没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也没有明确表达个 人立场和态度,往往只是借题发挥,但对原图片的主要信息造成很大 冲击加工行为的结果有吋是美观新颖的创作,如我们常见的i些平 面广告设计、电子年历或电脑桌而设计等;有时是轻松的小幽默,如 趣谈式的图片解说等;但有吋也容易成为引发争议的“恶搞”,如美 国广播公司新闻女主播伊丽莎白・维加斯的-■张照片被PS成她一边 报道新闻,一边给孩子哺乳;自由女神像被“穿上”马丽莲•梦露的 舞裙;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换成…只端坐的猫;“网络小胖” 被制作成各种影视海报通过对网民PS行为的发生条件以及行为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 概括出网民PS行为的特征一一主动性传统媒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网民除了能主动接 受信息外,还能生动地传递信息,PS行为的主动性就是网民传播行 为具有生动性的具体表现网民可以任意选择图片进行加工,修改任何图片要素, 传递任何图片信息网民的PS行为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甚至除部 分平面广告和艺术作品外,大量的PS图片都没有经过细致的考虑 另外,网民PS行为受到的约束也较少PS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创造是指能想出新东 西,“新东西”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将原有的经验材料组合出新的意 义,即把可以利用的材料,用无法预料的方式加以改变。
②PS行为 以个性化方式改变原图片要素,是对视觉常规和思维定式的冲击娱乐是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网民的PS行为中, 娱乐性的PS行为占据首要位置大部分PS图片传递的是轻松的娱乐 信息即使部分PS图片可能引发法律或道徳上的争议,其初衷也往 往只是娱乐反传统性部分PS行为以反理性、反经典、反崇高为目的,颠 覆传统价值和权威这是网络媒介环境下,传播权回归于民后的一种 大众批判行为③技术依赖性PS行为得益于技术,乂受控于技术在PS技术上 占优势的网民也会在PS行为上占优势,网民PS行为的其他所有特征 都以技术性特征为基础网民PS行为的特征,与网民在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 系这些影响PS行为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一一自我展示心理个人在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的过程中,试图引导 别人按照特定方式看待自己的心理就是自我展示心理④与现实社会 相比,网络媒介的自由性使网民的自我展示获得最多的体验个人在 现实社会中的自我展示是连贯性和整体性的,个人愿意较为全面地看 待他人,同吋希望得到他人全面的认识,这种相互间的认识也是持续 发展的,因而个人的自我展示会有整体而长远的设计网民PS行为 的主动性与自我展示心理密切相关。
网络环境下,网民的自我展示心 理得以自由发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于是网民通过作品传递信息, 实现自我展示的行为更具主动性,PS图片传播就属于这种自我展示 行为冷漠心理网民的冷漠心理主要源自网络人际关系层而和PS技 术层面社会发展虽然使人们的相互依赖性提高,但特定依赖性减少,人 际关系的可替代性增强网民虽然共同构成网络传播的主体,但相互 制约性减弱,人际关系更为松散,由此带来一种较之现实社会更为冷 漠的心理,个人对他人很少关心,也很难为他人着想,甚至一味追求 个人满足,不顾他人感受图像处理技术也导致了网民的冷漠心理各类Photoshop教材只 强调技术操作,片面追求技术完美从技术角度出发,任何图片都可 以成为加工原料,任何元素都可以变动技术的无情导致使用技术者 的冷漠网民的冷漠心理使其PS行为具有随意性,想加工什么图片就加 工什么图片,想怎么加工就怎么加工,很少顾及PS图片可能带来的 影响例如:“网络小胖”的PS图片虽然给图片中的主人公带来很 大困扰,但是PS图片的作者却浑然不觉;一些PS图片引发的侵犯著 作权问题,也被网民们视而不见求异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求同和求 异两种,求异心理是创造性行为的心理机制,是网民PS行为具有创 造性的主要原因。
虽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求异心理,但现实生活更强 调“求同存异”,对“同”和“异”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求同可能形 成定式,但利于减少最坏可能性的发生儿率;求异可能产生创造,但 有一定的风险性,只有符合社会价值规范的求异行为才可能被社会接 纳所以求异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常处于被压制的状态网络媒体自身 就具有异于寻常生活和传统媒体的新鲜性,与个人的求异心理一拍即 合,PS技术又提供了对原图片要索进行各种重新组合的手段,使个 人的求异心理得以及时而直观地发挥作用,即便是“牛头对上马嘴” 的想象也能当下呈现网民通过PS行为传递与众不同的信息,创造 千奇百怪的画面,接受全新的视觉刺激,体验不同寻常的心理感受 求异心理激发了网民PS行为的创新性,同吋创新的PS行为也将网民 的求异心理推向新的高度游戏心理游戏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娱乐,游戏心理决定了网民 PS行为的娱乐性特征游戏是个人从幼儿走向成人的生活方式,成 人不再做游戏,但是仍具有游戏心理图片因其形象性而引人注意, 通过PS技术对图片进行改造或重组,并使多样化的结果直观呈现的 过程本身就包含游戏因索另外,网络媒体构建了虚拟的娱乐环境, 网民通过PS行为可以消解原图片所呈现的现实生活的严肃状态,使 之轻松化和娱乐化,从而满足游戏心理。
反叛心理PS行为的反传统性体现了网民的反叛心理反叛心 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对抗态度,个人通过逆向情绪的宣泄来体现自我 的存在在现实社会和传统媒介中,精英分子的传播心理优于大众, 传播机会多于大众,传播行为也具有指导大众的作用,而大众的话语 权不受重视网络媒介中,由大众构成的网民成了传播活动的主体, 随着信息数量和传递速度的剧增,大众话语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网 民厌倦了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追求社会大众的地位,网络使他们 有机会用个性化和通俗化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抑和不满,向传统文 化和精英文化宣布自己的价值,网络PS图片为这种反叛提供了方便 快捷的通达方式网民的PS行为和心理对于网络传播既有利乂有弊,一方面,它 体现了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原则,利于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传播活动, 一定程度上利于网民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图片 作品问世;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诸如侵权、“恶搞”等违法或不良 现象目前,解决弊端的办法除了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和加大网络管理 力度外,还可以通过有关技术手段,例如,Photoshop的开发商Adobe 公司正在开发多项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张图片是否 已经被人PS加工,网络上的“恶搞”图片也可以现出原形,这将有 利于规范网民的网络图片传播行为。
注释:%1 王益民:《系统理论新闻学》,1996年1 王健:《广告创意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 梁艳:《恶搞:解构、娱乐与搞笑》,《中国社会导刊》,2006 (28)o%1 乔纳森・布朗[美]著、陈浩莺等译:《自我》,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4年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视觉传播研究所)编校:张红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