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河州地区调研报告.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634089
  • 上传时间:2017-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1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红河州地区调研报告-------------红河概览 【地理地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 101°47′~104°16′,北纬 22°26′~24°45′,北部与昆明市紧靠,西北部与玉溪为邻,东北部与曲靖市相连,西南部与思茅地区相连,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 848 公里东西最大横距 254.2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221公里红河州 3.3 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境内山峦纵横,河谷深切,地形错综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最高点为金平县西隆山,海拔 3074 米;最低点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4 米,也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境内以红河为界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 85 %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北回归线穿越红河州个旧市、蒙自县、建水县 【建州历史】1950 年 2 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 3 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 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 1953 年 5 月 1 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后,1957 年 11 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五万多各族群众在蒙自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自治州成立的第二年,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2003 年 1 月 29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2003 年 11 月 18 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级行政机关从个旧迁移蒙自的庆典大会在蒙自隆重举行,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开放历史】历史上,红河就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红河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清朝中叶,红河成为滇越水陆交通重要枢纽和云南进出口商贸中心清光绪 12 年(1886年) ,蔓耗至越南河内水运开通,运输繁忙,"每月大船三百,小船千艘,来往如蚁" ,运输货物最多的1907 年,运输船只达 18431 艘次,运送货物 57369 吨1887 年,蒙自被辟为商埠1889 年,清政府在蒙自设立云南第一个海关,法、德、美、意、日等国分别在蒙自设立领事馆,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希腊、日本等国商人在该地区开设洋行、银行、公司、酒店等 40 多家,中国商人开设的货仓、马店、饭店、粮店等上百家1910 年 4 月 1 日,近代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铁路运输取代水路运输,红河继续成为云南省进出口物资最大的集散地。

      1940 年,为防止日本假道越南进攻我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炸毁河口与越南的铁路大桥,随后又撤除河口到碧色寨铁轨 177 公里中越贸易随之衰败中断改革开放以来,红河州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1993 年 5 月和 11 月境内的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先后开通红河州形成了以个旧、开远、蒙自滇南中心城市为枢纽,以河口、金水河口岸为前端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然资源】红河州物华天宝,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王国" ,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珍稀保护动物 116 种,其中有马来熊、印支虎、黑冠长臂猿、懒猴、灰叶猴、大青猴、龟纹豹、金钱豹、熊灵猫、毛冠鹿、巨蜥、蟒蛇、黑鹤、黑颈长尾雉、绿孔雀、孔雀雉、拟兀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等植物 7000 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金花茶等各类脊椎动物 774 种中草药 911 种,其中植物药 770 种,动物药 140 种,矿物药 1 种红河州河流纵横,有红河、腾条江、李仙江、南盘江 4大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在 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 85 条,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500 万千瓦,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在 300 万千瓦左右。

      红河州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和开采的矿种 50 多种,其中锡储量 78 万吨、铜 100 万吨、锌 60 万吨、钨 13 万吨、镍 5 万吨、煤 43 亿吨、霞石30 亿吨,此外还有铅、锑、铋、钼、钴、金、银、铁、锰、钛、铂钯、石棉、石膏、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 4000 多亿元,霞石矿综合开发潜在价值达 5 万亿元,煤的潜在价值超过 5000 亿元发展机遇】 "十一五" 时期是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红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 2010 年前构建完成,两廊一圈(昆明 --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在"十一五" 启动建设,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河口段和昆明至河口公路高速化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使我州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性合作的前沿地区和主要通道,将为我州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泛珠江"9+2" 区域合作,在政策、资金、项目建设等方面会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持,并将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向西部梯度转移,也将为我州发挥后发优势、扩大经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2件。

      省委、省政府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构建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立体网络化的滇越大通道、决定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和推进霞石矿的开发等等,都给未来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红河州丰富的土地、气候、水能、矿产、旅游资源,为未来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全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显现,产业体系逐步完备,新的投资高峰期正在形成,为"十一五" 期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战略】2004 年 1 月,州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 的发展战略红河发展战略虽然仅有短短 16 个字,寓意却极其深刻,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四化联动" 是战略思路,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四化" 进程,同时努力使"四化"相互作用、相互带动、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梯度推进是战略方式,就是要从红河州区域发展不平衡,南部和北部、坝区和山区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在发展层次上坚持从北向南推进、从坝区向山区推进、从个开蒙中心城市向周边县辐射、从县城所在地向乡村辐射,在发展定位上确立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脱贫致富"三位一体 "的发展目标,在工作领导和指导上分区域、分地带、分门别类进行,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

      统筹发展是战略结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富民强州是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使老百姓钱袋鼓起来、粮袋涨起来、脑袋灵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综合州力和红河影响力,争取走在全省各州市和全国各自治州的前列 【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2006 年,全州种植优质稻 42.8 万亩,蔬菜 97.85 亩,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绿化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44 个 20 多万亩,烤烟 56.1 万亩,甘蔗 33.37 万亩;全州水果面积达 130 万亩,核桃 20 万亩,八角 32 万亩,草果 35 万亩,茶叶 20 万亩,橡胶 47 万亩,棕榈 18万亩,紫胶 15 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 100 万亩以"云南红" 为代表的"红酒"产业方兴未艾,全州累计投入葡萄产业资金 4 亿多元,2006 年全州葡萄产量 3.4 万吨,实现农业产值 6721.99 万元;建成了云南红等葡萄酒厂,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 2.7 万吨,创出了全国知名品牌"云南红" ,工业产值 2.1 亿元。

      以灯盏花、大黄藤、红豆杉为代表的"红药 "产业茁壮成长2006 年,印楝种植面积达 18 万亩;灯盏花种植 6800 亩,覆盖种植户 8500 多户,农业产值 1800 万元,工业产值 2670 万元;大黄藤育苗 60 万株,累计种植 1.93万亩;石斛种苗、栽培技术已辐射到屏边、金平、绿春等地;成功引进了香港广畅集团在屏边开展红豆杉引种、种植、研发及加工,规范化种植 4000 亩畜牧产业和水产业成为农村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2006 年,全州肉类总产量 26.6 万吨,禽蛋产量 1.9 万吨,奶类产量 1.7 万吨,畜牧业产值达 31.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33.1%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130 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 495 个 【民族文化】红河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悠久璀璨主要民族节日有以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为新年的哈尼族十月年(又称哈尼年) ,每年六月的哈尼族矻扎扎节(又称六月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瑶族盘王节,一般在傣历六月间举行的傣族泼水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举行的傣族男人节等红河州民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史诗、神化、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等等,如哈尼族《十二奴局》 、 《哈尼祖先过江来》 、 《哈尼阿培聪坡坡》 ,彝族《阿细的先基》 。

      彝族古籍文献丰富,全州散存于民间的彝文古籍二千多卷,著名文献有《尼苏夺节》 、 《彝族创世纪》 、 《太阳历》等经典的舞蹈有哈尼族苍劲有力的芒鼓舞、娱乐健身的乐作舞,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苗族芦笙舞等经典音乐有石屏彝族的海菜腔等 《哈尼四季生产调》 、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彝族烟盒舞、彝族海菜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乐器有彝族的巴乌、口弦,苗族的芦笙,傣族的葫芦丝等图腾崇拜有哈尼族的祭龙,彝族的祭火、祭山等节日文体活动有爬花杆、赛芦笙、打磨秋、对歌、斗鸡、斗牛、丢包等成年仪式主要是瑶族的度戒等饮食文化有哈尼族的长街宴等风味小吃有哈尼豆豉、蒙自过桥米线、石屏豆腐等主要工艺品有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的个旧锡工艺品、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等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 "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 "诚信务实、开放兼容、敢为人先、奔腾图强 "的红河精神,落实"产业富州、机制兴州、素质强州" 三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三化" 即物的市场化、人的社会化、机制的活性化程度,突出经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州域环境建设、人本工程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八大建设,全方位打基础,各领域抓建设,和谐共振图兴盛,积极构建"和谐红河" 、"奔腾红河",努力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红河州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红河。

      3【三大举措】州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红河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产业富州、机制兴州、素质强州三大战略举措产业富州就是要确立经济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素质的体现,更是各方面力量聚集的体现一个区域的发展,关键是产业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大厦,关键要靠产业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红河,重要任务就是抓产业建设经济产业不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坚持不了我州重点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两烟" 及配套产业、矿冶、电力能源、建筑建材、化学工业、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建设,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支柱产业群体机制兴州,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大力突破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努力建设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涌进红河和有利于调动州内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素质强州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人才强州战略,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