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31872827
  • 上传时间:2023-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17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807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749字)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课始,先复习积随因数变化规律、和小数的性质为新课做铺垫情境导入新课后,学习课本第2页例1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研究3.5×3等于多少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转换为学过的小数加法;有的学生把人民币单位“元”转化为“角”,也就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也有学生列竖式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想出了三种方法  集体交流时,学生都觉得用乘法竖式好,但理解每一步的计算时出现了问题——小数点要点在哪里?为什么?于是就从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把积进行还原。

      由此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方法也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接下来学习例2:0.72×5时,就直接作为练习完成,而后交流并讲清计算方法做出结果3.60后,讨论处理办法,最后明确化简格式本节课通过试做、交流、小结、练习、再交流、最后总结方法,明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先算整数乘整数,再点上小数点当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小数乘整数当成整数乘整数算出积后,怎样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因数中小数是几位,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个猜测,然后通过后续练习题目验证猜测由此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探究较为被动,虽然能够自如地进行列式但是对于意义的表述能力不强计算练习中仍出现了忘点小数点、计算马虎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练习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1742字)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

      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平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习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习,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习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4(1612字)  上了《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感觉有亮点也有明显的不足,亮点是在探究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关系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回顾】  例题教学过后,  师:刚才大家在讨论小数乘法的算理时有这样一个感觉,小数乘法的一个关键是小数点的确定,那请大家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猜想一下积的小数点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板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这只是一种猜想,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打上问号,那如何来证明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呢?  生:要举例来证明  师:该如何举例呢?谁先来试一下  生:老师,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规律是错误的  师:请你说一说  生:1.25=6,小数位数是一位,乘积是整数,所以我认为刚才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是真的吗?(故作惊讶,环视教室)  稍停片刻,听到教室里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是的!不是!  师: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说是的的同学一定和这位同学想的一样,说不是的同学一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1.25=6,这里的积本来应该是6.0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1.2是12个0.1,12个0.1乘5就是60个0.1,60个0.1是6.0  师:说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了,老师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的话乘积6.0还是几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  师:那又为何说等于6呢?  生:因为小数末尾的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所以将6.0写成6了  师:对,按照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将6.0写成6,但是我们在探究这个规律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将这个0保留下来,这样才便于我们探究新知。

      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那请大家每人举一个例子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意料之中,所以当学生出现质疑之时,能有效进行点拨引导,使之能顺理成章地完成探究之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同时又由于过分关注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而将不少课堂时间用在这块上,致使对于小数乘法的书写格式,却有些疏忽了,导致作业反馈中出现有部分学生还是用数位对齐的方法来写两个乘数这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计划执行能力的一次质疑  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从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从备课中就充分重视原有知识技能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干扰,即负迁移的作用本课的负迁移影响来自于小数加减法的书写规则(数位对齐)凭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板书和巡视(不够全的情况下)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就忽略了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致使问题没有暴露,而使问题遗留到课后  2、忽视了对部分后进生学习状态的密切关注,不可否认,比较喜欢和优等生的对话,因为精彩总是出自于他们,奇思异想也往往出自于他们的智慧,与他们的对话更能激发一种课堂教学的热情而面对后进生,虽然有百般的耐心,虽然总是尽量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将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脚步更多地在他们身边停留。

      但总是有疏忽,这也是老师最感难以掌控的地方总是希望时间能充足一些再充足一些总是希望有几张嘴可以同时和不同的学生对话但是希望总是希望,遗憾总是伴随着2022年《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5(2833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