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篇目.doc
7页期待出现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在近日公布的中国作协 2011 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篇目中,携爱再漂流的《酒店风云》、聂丹的《我们的青春》和刘英亭的《暗斗》3 部网络文学作品入选自 2010 年起,这已是网络文学作品第二次受到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青睐不难发现,与举办网络作家培训班、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评奖中提名网络文学作品、促成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结对交友”等做法一样,这一举措亦体现出近年来中国作协对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的关注和重视据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主任胡平介绍,网络文学近年来规模较大、发展迅猛,读者数量庞大中国作协自然应当适应形势的发展,充分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时有责任扶持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因此将网络文学纳入了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今年报送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较多,报送单位涵盖了各大主要文学网站在遴选时不仅要经过专家的论证和投票,而且充分考虑了作者的创作实力,几位作者都曾有一定的创作实绩,产生过一定影响,因此可谓是优中选优在此次的 3 部网络文学作品中,有 2 部为职场励志题材,1 部为历史题材评估专家们认为,《酒店风云》通过一个大学生由求职到实习、由正式员工到中层领导,书写了职场、商场与情场相交织的复杂现实。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品描述了多色的生活与多彩的梦想的对峙与博弈,使作品在其内涵上超越了一般的职场小说,有一定的人性深度《我们的青春》由广告公司各设计师之间的明争暗斗,书写了本土设计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艰难成长,作品不仅描写了新的生活层面,而且塑造了坚持理想的文化新人《暗斗》则立足于翔实的史料勾沉,描写了“云南王”卢汉与蒋介石十几年的暗中较量,作品在着力表现卢汉的深谋远虑与深明大义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题材较为重大,构思相当缜密胡平谈到,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并非很多人理解的必须是宏大叙事或农村、工业等题材,只要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够正确引导青年人的生活观念,职场小说也可以受到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也是主旋律作品传统作家很少创作这种职场小说,此类选题在传统文学的选题中也数量较少但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大部分都是职场、青春、恋爱等题材,这不仅是网络文学的特点之一,也反映出青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即刚刚走上职业生涯,还处于奋斗阶段,向往着美好爱情另一方面,在评选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作家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避免戏说和随意虚构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也是传统文学的价值观。
当被问及重点扶持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为何不见穿越、玄幻等题材时,胡平说,穿越、玄幻等其实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已,加以重点扶持并无不可但我们希望此类题材的作品能进一步立足于提高,还要发展得再成熟一些,思想内涵再丰富一些,这尚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从文学的标准来看,纯娱乐性的或以娱乐性为主的作品就不属于重点作品扶持的对象所谓“文以载道”,我们要重点扶持的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目前,3 位作家正按照其各自申报的计划进行创作按照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要求,这几部作品需要在创作完成和彻底改好之后一次性地在网上推出此举与网络作家通常边创作边发表在网上、甚至可以随时增删修改的做法不太一样胡平对此认为,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可以不经过修改就一次写成的网络作家们通常的做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发到网上的作品尚未经过精心打磨,读者见到的也不是最终的成品既然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其他作品都是经过了认真的编辑和修改,因此对网络作品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并非否定网络作家们惯常的做法此外,尽管没有硬性要求,作家们最终往往会将作品以纸质书的形式推出,对于一部成功的作品而言,这也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专家学者选出的这几部作品最终是否有可能在网络读者中的评价一般,点击率与预想的状态有差距?在胡平看来,这几位作家都有着一定的创作实践经验,已经受到读者一定的欢迎,因此是具有相当创作实力的。
通过参与重点作品扶持这个项目,读者们应该对他们更加关注,他们的作品也当不会令人失望不过应看到的是,重点作品扶持不像文学评奖一样是先读到作品再评价,而是根据初步的创作计划来加以考量,因此创作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和最终的反响都是不可预料、无法保证的胡平表示,希望经过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网络文学界能够了解和熟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报送作品的质量,增强报送作者的阵容也希望作家们能够借助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这样一个平台,对自己今后的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将来的作品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国作家协会 2011 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篇目(排序不分先后) 长篇小说《探宝记》 祁又一《孤岛》 小 白《穿越上海》 吴崇源《天使城》 惟 诚《老城车》 扈其震《催眠师甄妮》 冉 冉《红月亮》 胡学文《父亲简史》 李 浩《马说》 赵 凯《城市》 高 君《婚姻流水》 格 致《抗联西征传奇》 李尊秀《铁塔汉子》 许辉、苗秀侠、宁平《河与海》 方 远《生命册》 李佩甫《汉口之春》 姜燕鸣《盐大路》 罗晓燕《割爱》 小 牛《荒原》 王十月《华南虎行动》 徐行者《适天石》 杜光辉《十个连长一个班》 傅 恒《伶大王》 戴善奎《人民教师》 肖江虹《人间大道》 王 华《云飞扬》 黄 尧《一个人的彼岸》 胡性能《天葬》 次仁罗布《情定八廓街》 尼玛潘多《剪花娘子》 王 海《木鱼谷》 雪 漠 《绿叶红花》 李进祥《黎明前的帕米尔》 莫尼·塔比力迪《兵团儿女》 杨 眉《大青春》 刘宏伟《天边的发射塔》 马京生《我是我的敌》 刘克中《父亲》 侯健飞《七九河开》 韩丽敏《雁阵》 王凤英《黑滩》 朱晓平《天鹅》 徐小斌《海峡风云》 温金海《最温暖的寒夜》 程 青《无名的名山》 吕运斌《囚界无边》 蒋子丹《长生》 邱华栋《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北京户口》 王昕朋《陕北红事》 武 歆《鲜花覆盖的坟墓》 张锐强《北京笔记》 杨 勇《和平之灯》 叶文玲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谁在守约》 陈亚珍《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 王宝国《爱比死亡更强大》 汪浙成《鼓浪屿:黄昏与拂晓的走廊》 何 况《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 薛媛媛《中国代课教师手记》 向思宇《大道健行》 唐似亮《杨林评传》 李光仁《肝胆相照》 翁晴为《梁庄在中国》 梁 鸿《用文字呐喊》 邱晓雨《黑洞——弘光纪事》 李洁非《解放西藏纪实》 降边嘉措《文网·世情·人心》 阎 纲《少年中国梦——再读梁启超》 徐 刚《一个孩子的战争》 徐世立《艺考生》 陈 瑶《丹东看守所的故事》 李 迪《洛扎报告》 曾 哲《世界屋脊上的阿里》 杜文娟诗歌 《天线》 马 行《土家嫚儿》 陈曦震散文杂文《梅花南北路》 李晓君《田野的黄昏》 黄金明《它们给这世上的万种风情》 习 习《撒拉族:黄河上游中亚文化的洒播者》 马学功《永远不回头》 李美皆《羊道》 李 娟《狐狸的微笑》 胡冬林理论评论《与当代长篇小说》 王 干《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程德培《现代诗:语言张力论》 陈仲义《70 后作家群创作研究》 张丽军《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论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 孔会侠《文化转型与新世纪诗歌》 李少君、张德明《当前中国文学批评本土话语研究》 牛学智《小说的戏剧性》 赵兴红《网络文学写作引论》 马 季《论 20 世纪“津味”小说的发展》 陈 艳《重评 80 年代有争议的作品:文学史的视角——以杂志为例》 王德领儿童文学《最后的海岸》 刘 东《蜂之舞》 薛 涛网络文学《酒店风云》 携爱再漂流《我们的青春》 聂 丹《暗斗》 刘英亭中国作家协会 2012 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篇目(排序不分先后)“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项长篇小说白马湖畔 梁 弓高速公路 尹守国刀锋 王 松小县城 冯积岐山川记 王妹英第一次起飞 朱秀海、李忠效我们最美的时候 王秋燕荒原传 卢一萍报告文学国家公务员 陈思和、徐大隆中国饮水民生 秦 岭中国志愿者 裔兆宏走八闽 朱谷忠全国大追捕——中国警方“清网行动”纪实 董保存、丁一鹤诗歌我歌唱一条江(暂定名) 林 雪玉树笔记(又名:酥油灯) 李成恩散文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 郭严隶剧本金融街 徐 坤许海峰的枪 王兴东长篇小说图书馆 霍 艳天使坠落在哪里 路 内布尔津光谱 张好好绣楼里的女人 孙 频国壶 徐 风问身(暂定名) 傅爱毛流深 厚 圃人之初(又名:老娘•哑巴) 石 竹花儿 阿 寅血色娘子军 曹 谁洁白的阿勒泰 许特生岑参 夏冠洲小鬼,搞什么 苗长水流浪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