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庆授课定,日.ppt
234页第三章第三章 藏藏 象象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1.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2.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类经·藏象类》:“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唐王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n3.3.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规律的学说例如: 生理、病理上生理、病理上 人体各脏腑正常(或有病) 体表组织器官正常(或异常反应)诊断上诊断上 推断内部脏腑的病变 观察这些生理、病理现象 为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深藏于体内,难以直观观察) 表现于体外,可以直接观察,如舌象、脉象 联系 经络系统 根据它们与人体脏腑的联系 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一)早期的解剖实践(一)早期的解剖实践 (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 (三)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三)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四)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四)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 (一)早期的解剖实践(一)早期的解剖实践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 n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 基础 解剖观察 心 位于胸中并与脉管脉管相连 主 生理观察 血血液液在经经脉脉内内流动着, “心主血脉” 要 与心脏搏动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 “心藏神” 方 病理观察 心跳停止 血液也不再流动 的理论神志神志亦很快丧失 面 喉为肺门户基础 解剖观察 肺与呼吸道、鼻呼吸道、鼻相连 主要 生理观察 病理观察 皮肤皮肤受寒时 鼻塞、咳嗽 打喷嚏、咽喉痛 呼吸呼吸不通畅 肺主呼吸 肺开窍于鼻 肺合皮毛皮毛 (三)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三)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医疗实践医疗实践观察到 存在一定的关系 生理病理生理病理—某些病理病理现象 相应的脏腑腑之间 治治疗发现—病理反病理反应消失 调整整某些脏腑腑的功能 根据 病理现象 对应关系 治疗效应推推论分析分析——— 反证机体某些脏腑腑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例1:进食动物肝脏 得知 治 愈 某 些 眼 病 肝 与 目 相 关 或从治肝入手 “肝主目” 理论 某些补肾药 加速骨折愈合 肾的精气能促进骨骼生长“肾主骨”理论 发现例2:(四)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 藏象理论 五行与五脏系统相配属 心火、肝木 脾土、肺金 肾水 每一脏有阴阳之分 心阴、心阳 肝阴、肝阳 肾阴、肾阳 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 1.脏:脏:其义有二:一是藏于体内的实质器官 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 有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2.腑: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意义有二: 一是中空器官,犹如府库, 二是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 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3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奇,异也,恒,常也。
即异于常腑之意 一是结构上中空,似腑; 二是功能上主藏精气,似脏 既不同于六腑也不同于六腑,故称为奇恒之腑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4.根据不同生理特点分三类根据不同生理特点分三类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四、藏象学说的特点构成一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 在内 在外联络六腑奇恒之腑各形体官窍与精神情志相关通应自然界四时阴阳以五脏为中心五大功能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平衡 ★★区别:区别:1 1含义不同:含义不同:中医脏腑主要是指一个功能活动系统,实质是一 个理论模型,具有独特内涵。
西医解剖学脏器单纯是一个形态器官,是实体模型 2形成方法不同:形成方法不同: 藏:藏: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为主在形态结构基础上赋予功能 性结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时空合一性结构脏器:脏器:解剖方法为主形成的形态学实体结构,其功能是形态 结构的官能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 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 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 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 ★★关系:关系: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多个解剖学脏器的功能 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的功能 三、五脏精气阴阳1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1)五脏之精:)五脏之精:简称脏精是指五脏所藏的有濡养、滋润和支撑本脏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2)五脏之气:)五脏之气:简称脏气。
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功能的极细微物质极细微物质三、五脏精气阴阳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自然界清气一身之气分藏于五脏气分阴阳五脏之阴五脏之阳五脏之精五脏之气第一节第一节 五五 脏脏一、心一、心 (一)心的生理功能(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 (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在窍为舌,在液为汗.心在窍为舌,在液为汗 3 .在志为喜.在志为喜 (三)心与小肠相表里(三)心与小肠相表里(一)心的生理功能(一)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概念:指心气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生理功能概念:指心气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三个条件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三个条件 心气充沛心气充沛脉道通利脉道通利气血充盈气血充盈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心主血心主血心主脉: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心主脉: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 利的作用。
利的作用心行血:指心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行血:指心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功能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功能心阳温脾阳:助脾化生精微运到心心阳温脾阳:助脾化生精微运到心心阳化赤:精微奉心阳化生为血液心阳化赤:精微奉心阳化生为血液《素问·痿论》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其充在血脉”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脉象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面色面色——红润光泽红润光泽★★舌象舌象——舌体红活荣润,淡红有光泽舌体红活荣润,淡红有光泽★★胸部感觉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胸部舒适,感觉正常★★神志神志——血脉充盈养神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血脉充盈养神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喜怒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心情愉快,喜怒有常,思维敏捷,记忆 力强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心悸面色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血脉空虚益气养血生脉饮复方阿胶浆血脉瘀阻心前区憋闷,刺痛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脉涩、结代等血府逐瘀颗粒或丹参滴丸心气虚心功能低下心悸面色无华舌淡齿痕脉虚无力生脉饮心主血脉异常的诊断脉诊——在体合脉虚里诊——心尖搏动处面色诊——其华在面脉虚无力——心气虚脉涩、结代——心血瘀阻脉细无力——心血虚心悸——心气虚(伴乏力)心前区憋闷,刺痛——心血瘀阻心悸——心血虚(伴多梦)面色无华——心气虚面色晦暗——心血瘀阻面色苍白——心血虚病例一李某,女,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沉细迟缓,结代。
西医诊断为顽固性心律失常伴心肌缺血,静时脉搏43至54次/分,活动时最快达190次/分中医诊断:心悸辩证:气血阴阳均不足,偏于心气虚处方:炙甘草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3个月而愈病例2李某,心悸怔忡,胸闷,憋闷刺痛,手足厥逆,脉沉迟弦紧诊断:胸痹辩证: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治法:温心阳,通血脉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冰片,一剂痛减,三剂痛止,此后加减调理而愈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指神志活动由心所主,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指神志活动由心所主,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1)神的概念 广义的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气 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 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 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神--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指狭义的神心主神志指狭义的神 (2)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 ① 整体观念:五脏藏神(心肝脾肺肾分藏神魄魂意志) ②神志活动与心关系最为密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③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④心主神志还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心之官则思)(3)心主神志的生理病理表现:①心主神志功能正常 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 ②心主神志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n心血虚:心血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n痰迷心窍痰迷心窍:神昏,痴呆,举止失常 n痰火扰心痰火扰心: 躁狂 心阴虚火旺心阴虚火旺 痰火扰心痰火扰心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人参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心烦不心烦不 寐神昏谵语寐神昏谵语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 失眠、躁狂失眠、躁狂礞石滚痰丸礞石滚痰丸心血不足心血不足3.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关系生理上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心血养心神心血养心神 心神是血液功能表现和主宰心神是血液功能表现和主宰 病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相互影响 血血功能表现与主宰功能表现与主宰神神心心物质基础物质基础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体合脉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其华在面:心的气血盛衰,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临床意义: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如心的阳气虚损不足,则面色恍白甚或滞暗 若心血虚少,则面色苍白无华 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等(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2.在窍为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1)生理:舌的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 心功能正常: 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2)病理:心功能异常: 味觉改变、语言表达障碍3)临床意义:心气虚:舌淡白齿痕;心血不足:舌淡白 心阳不足,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绛瘦瘪 ; 心火上炎,舌红,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 心阳气不足心阳气不足心阴血不足心阴血不足舌质淡白胖嫩舌质淡白胖嫩舌质红绛瘦瘪舌质红绛瘦瘪心火旺 心血瘀阻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 心血瘀阻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红,甚则生疮舌红,甚则生疮3. 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理论基础:—血汗同源,而心主血临床意义 心气虚损——自汗 心阳暴脱——冷汗淋漓等 汗出过多——损伤心脏阳气。
生脉饮生脉饮+牡蛎散牡蛎散(生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生牡蛎、浮小麦、麻黄根) 理论基础: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理论基础:津血同源、血汗同源, 而心主血而心主血 (营气(营气+津液)津液) 血液血液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津液津液皮肤皮肤汗汗心阳心阳气化气化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加于阴谓之汗37肺五脏五脏肺肺为为五五脏脏之天之天 ——明明 · 绮绮石石《《理虚元理虚元鉴鉴》》38肺肺为为华华盖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39肺 概述概述(一)肺的生理功能(一)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主气, 2宣发肃降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通调水道 4朝百脉朝百脉 5主治节二)肺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二)肺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3 ..在志为悲忧在志为悲忧(三)肺与小肠相表里(三)肺与小肠相表里40一、主要功能一、主要功能1.主气主气((1)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主气的生成主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41含含义义:肺是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肺是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换的的场场所所 1.由由“虚如蜂窠虚如蜂窠”的形的形态结态结构所决定构所决定 2.赖赖肺气的宣肺气的宣发发、、肃肃降运降运动动来来实现实现 (宣降运宣降运动动在气体交在气体交换换中具体体中具体体现现) 意意义义:呼:呼浊浊吸清,保吸清,保证证清清浊浊之气的新之气的新陈陈代代谢谢 表表现现:呼吸:呼吸调调匀,气息平和匀,气息平和 呼吸不呼吸不畅畅,咳嗽气喘等病邪犯肺之,咳嗽气喘等病邪犯肺之证证。
“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诸气贲郁,皆属于肺” 机理机理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主主呼呼吸吸之之气气主要病主要病变变::呼吸无力,少气呼吸无力,少气懒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 ((1)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42含含义义::指肺所吸入的清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生成主要指肺所吸入的清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生成主要 来源之一,尤其是宗气的生成来源之一,尤其是宗气的生成 机理:机理: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 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 来源之一,来源之一, 尤其是宗气的生成尤其是宗气的生成 全身之气生成充足全身之气生成充足 意意义义:: 表表现现:: 主主司司气气的的生生成成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肺者,气之本肺者,气之本2)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 1)主司气的生成)主司气的生成 2)调节全身气机:肺呼气--气升出肺吸气--肺降入肺有节律的呼吸--全身气机调畅44宣发宣发含含义义——肺气向上向外的运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动 生理体生理体现现 呼出体内浊气向上向外布散津液、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到皮肤肃降肃降 含含义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动 生理体生理体现现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向下布散津液及水谷精微布散津液及水谷精微将代谢浊液下输膀胱将代谢浊液下输膀胱肃肃清呼吸道异物清呼吸道异物助大肠传导糟粕助大肠传导糟粕肺肺气气的的运运动动形形式式2.肺主宣降肺主宣降 45二二者者关关系系 一升一降一升一降 一出一入一出一入 相反相成相反相成 相互相互协调 在宣在宣肃过肃过程中,肺完程中,肺完 成众多的生理功能成众多的生理功能 主主 气气辅辅助助心心脏脏推推动动血血行行促促进进水水液液输输布布代代谢谢463.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含含义义::指肺气的宣指肺气的宣发肃发肃降降对对人体水液代人体水液代谢谢有疏通和有疏通和调节调节作用。
作用 呼气排出部分水液呼气排出部分水液 濡濡润头润头面面诸窍诸窍及皮毛肌腠及皮毛肌腠 外达皮毛排出汗液外达皮毛排出汗液 降阴液填降阴液填补肾补肾精精 降津液下降津液下输输于于肾肾和膀胱,和膀胱,经经气化排出气化排出为为尿尿 津气下行,助大津气下行,助大肠传导肠传导,并排出部分水液,并排出部分水液 意意义义:参与体内津液代:参与体内津液代谢谢,,维维持其持其动态动态平衡平衡 表表现现:水精四布,五:水精四布,五经经并行并行 主要病主要病变变::痰痰饮饮、水、水肿肿(颜颜面尤著面尤著)、小便不利等。
小便不利等治当治当 宣宣发发肃肃降降 机理机理 生理生理 向上向外向上向外 布散津液布散津液 向下向内向下向内 布散津液布散津液 宣肺利水宣肺利水 降气利水降气利水 473. 3. “肺主行水肺主行水”,,“肺肺为为水之上源水之上源”图图示示 48 含含义义:指全身的血液通:指全身的血液通过过百脉会聚于肺,百脉会聚于肺,经经肺的呼肺的呼浊浊 吸清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吸清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过百脉百脉输输布到全身布到全身 结结构构——心肺相心肺相联联,肺,肺“聚会百脉聚会百脉” 功能功能——肺司呼吸,生成宗气,气助血行肺司呼吸,生成宗气,气助血行 意意义义:助心行血,是血液循:助心行血,是血液循环环正常的必要条件正常的必要条件 表表现现:呼吸:呼吸调调匀,心跳正常。
匀,心跳正常 主要病主要病变变:心悸胸:心悸胸闷闷,咳喘无力,唇青舌紫等症咳喘无力,唇青舌紫等症 机理机理 生理生理 朝朝百百脉脉所所谓谓“朝百脉朝百脉”,其本,其本质质是是肺的宣降运肺的宣降运动动在血液循在血液循环环中的体中的体现现 4.肺朝百脉肺朝百脉现代医学肺循环5.肺主治节肺主治节n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及全身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总概括n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n一是调节呼吸运动n二是调理全身气机n三是促进血液运行n四是调节津液代谢病案1n邹某,女,73岁,2012,5月13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30年,气喘,不能平卧1周病史:反复发作咳嗽30年,逢冬则发近年病情加重,动则气促,心悸,汗出,气候稍有变化则咳喘宜作1周前因洗澡受凉,咳嗽振作,气喘不能平卧,痰稀色白量多,胸闷心悸,纳呆,尿少,大便艰难,努挣无力,便软检查:端坐呼吸,咳声低微,言语无力,冷汗满额,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不温,两足浮肿舌胖色淡,苔白滑脉细无力思考1患者主要病变在哪一个脏腑?又涉及哪个脏?2请用藏象学说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解释各个症状产生的原因。
3结合病例讨论“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娇脏”“肺为水之上源”53(二)肺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二)肺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3 ..在志为悲忧在志为悲忧54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皮 毛毛护卫肌表,抵御外邪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调节体温生理生理状态状态人人体体之之屏屏障障((藩藩篱篱))肺肺55肺肺与与皮皮毛毛的的病病理理生生理理联联系系肺肺输输精精于于皮皮毛毛皮毛助肺呼吸皮毛助肺呼吸正正常常减减退退失失常常温养肌肤温养肌肤 皮肤致皮肤致密密润泽皮毛润泽皮毛 毫毛光毫毛光泽泽抗御外邪抗御外邪 抗邪力强抗邪力强憔悴枯槁憔悴枯槁 多汗自汗多汗自汗 恶寒无汗恶寒无汗皮毛宣肺气皮毛宣肺气 协助气体交换协助气体交换 肺肺气气宣宣发发腠理闭塞腠理闭塞 卫气郁滞卫气郁滞卫表不固卫表不固邪犯皮毛邪犯皮毛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卫气津液卫气津液562.2.肺开窍于鼻肺开窍于鼻 含含义义::鼻鼻为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连,故,故 称鼻称鼻为为肺之肺之窍窍。
肺气和利肺气和利 嗅嗅觉觉灵敏灵敏 生理意生理意义义 鼻的功能正常鼻的功能正常 肺津滋肺津滋润润 气道通气道通畅畅 外邪外邪袭袭肺,多从口鼻而入肺,多从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鼻塞流涕 病病理理意意义义 鼻鼻痒痒气气热热 肺肺脏脏有病,多反映于鼻有病,多反映于鼻 咳喘等咳喘等在在窍窍为为鼻鼻573.3.肺在液为涕肺在液为涕 含含义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作用布散于鼻窍 肺气宣肺气宣发发,促,促进进肺津至鼻肺津至鼻窍窍而而为为涕。
涕生理意生理意义义 正常情况下,鼻正常情况下,鼻窍窍得得润润而涕不外流而涕不外流 (润泽鼻窍、防御外邪)(润泽鼻窍、防御外邪) 肺寒肺寒——鼻流清涕鼻流清涕 病理意病理意义义 肺肺热热——流黄流黄浊浊涕 肺燥肺燥——鼻干鼻干 在在液液为为涕涕584.4.在志为忧在志为忧 ( (悲悲) ) 含含 义义::悲悲忧忧的情的情绪变绪变化与肺中精气功能密切相关化与肺中精气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生理意义义::悲悲(忧忧)属七情之一,属非良性刺激的情属七情之一,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绪反映,悲反映,悲动动 于心而肺于心而肺应应之 损伤损伤肺中精气肺中精气 悲易悲易伤伤肺肺 呼吸气短无力呼吸气短无力 影响宣降运影响宣降运动动 肺病生悲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易悲伤伤。
病理意病理意义义在在志志为为悲悲(一)脾的生理功能(一)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主运化 2主升清主升清 3主统血主统血(二)脾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二)脾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 2..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开窍于口、在液为涎 3 ..在志为思在志为思(三)脾与胃相表里(三)脾与胃相表里三、脾三、脾 概述概述脾的部位与形态脾的部位与形态n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三、脾三、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61n脾的形态结构: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n在中医文献中(1)脾的形象是“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指脾(2)“形如犬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第一腰骨相齐,头大向右至小肠,尾尖向左连脾肉边,中有一管斜入肠,名曰珑管”(《医纲总枢》)---指胰。
总之,从脾的位置、形态看,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 n中医所描述的脾的形态,和现代医学中的脾、胰腺类似,而脾的功能与胃肠有关如脾的阳气能温煦鼓动胃的受纳与小肠的分别清浊的功能;脾气的转输直接关系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的代谢等 66(一)脾的生理功能(一)脾的生理功能1. 主运化:主运化:消化吸收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并将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并将其 转输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至全身的生理功能饮饮食食物物消消化化吸吸收收 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脾脾脾脾 参与作用参与作用 肝胆胃肠肝胆胃肠 运化水谷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运化水液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2/5和回肠3/5)长度:成人5-7米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长度:成人1.5米 68((1)运化水谷:)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运是指转运、输送化是指消收和布散作用运是指转运、输送化是指消化吸收化吸收 婢婢=脾脾饮饮食食脾脾脾脾 依赖于依赖于心肺心肺消化吸收消化吸收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肝胆肝胆协助协助上输上输周身四肢周身四肢四布四布初步腐熟初步腐熟泌别清浊泌别清浊传导糟粕传导糟粕 肛门肛门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气血气血 69饮食物饮食物口口食道食道肛门肛门胃胃初步腐熟初步腐熟小肠小肠泌别清浊泌别清浊大肠大肠传导糟粕传导糟粕精微物质精微物质脾阳的运化脾阳的运化脾气升清脾气升清肝-筋,心-脉,肺-皮毛肝-筋,心-脉,肺-皮毛““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气血 70((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理变化:生理变化: 脾气充足则运化水液功能正常,防止水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病病理变化:理变化:脾气亏虚则水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产生;《《素问素问• •经脉别论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上归于肺”” 71摄入的水液摄入的水液 代谢的水液代谢的水液 脾的转输脾的转输脾的运化转输脾的运化转输 气化为津液气化为津液 周周身身滋润濡养滋润濡养 肺肺 肾肾 汗液汗液 尿液尿液 气气化化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协调平衡协调平衡生理情况生理情况病理情况病理情况脾气虚弱脾气虚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于局部水液停于局部水肿水肿湿浊湿浊痰饮痰饮 72((3 3)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关系 二者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同二者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同时进时进行行 二者关系二者关系 是脾是脾为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理理论论的依据的依据 注意保注意保护护脾胃,即脾胃,即“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脾旺不受邪” 2. 主升清: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并固主升清: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并固护脏器位置的生理功能护脏器位置的生理功能脾脾主主升升清清升输清气升输清气升提脏器升提脏器生理: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目生理: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目生理:升托脏器,恒定在相应位置生理:升托脏器,恒定在相应位置病理:心悸气短、头目眩晕,病理:心悸气短、头目眩晕,脘腹胀满,飧泄脘腹胀满,飧泄病理:内脏下垂(胃下垂等)病理:内脏下垂(胃下垂等)脏器脱垂类型脏器脱垂类型子宫脱垂分度子宫脱垂分度 脱肛脱肛 胃下垂胃下垂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 753. 主统血:脾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主统血:脾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难经难经• •四十二难四十二难》》 “脾裹血脾裹血”谓脾有藏纳营血的功能。
谓脾有藏纳营血的功能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之统摄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之统摄” 76生理意生理意义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表表 现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病理意病理意义义:: 运化无力运化无力脾脾 清气不升清气不升 出血出血 统统血无能血无能 下部出血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便血,尿血,崩漏 颜颜色浅淡色浅淡 时间长时间长 77 (二)脾与形体官窍(二)脾与形体官窍、五志、五志的联系的联系1.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 在窍为口在窍为口3.其华在唇其华在唇4.在液为涎在液为涎5.在志为思在志为思 78肌肉丰满,健壮有力肌肉丰满,健壮有力气血生化有源气血生化有源在在体体合合肌肌肉肉 主主四四肢肢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正常正常病理病理水谷精微充养水谷精微充养脾气健运脾气健运清清阳阳不不升升布布散散无无力力气气血血化化源源不不足足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从脾胃着手四肢肌肉痿废不用的痿证从脾胃着手四肢肌肉痿废不用的痿证 (治痿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指足阳明胃,这里泛指脾胃)指足阳明胃,这里泛指脾胃) 四肢倦怠无力瘦弱不用四肢倦怠无力瘦弱不用肌肉瘦削无力肌肉瘦削无力甚至痿软不用甚至痿软不用2. 在窍为口: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在窍为口: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化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义: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 口味正常,纳谷香甜口味正常,纳谷香甜 病理意义: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如出现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
如出现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 口疮口疮鹅口疮鹅口疮 泻黄散、清胃散泻黄散、清胃散 81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不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情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不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情况,更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况,更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其其华华在在唇唇口唇红润有光泽口唇红润有光泽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正常正常病理病理口唇色淡无华口唇色淡无华脾气强健脾气强健口唇各种颜色与脏腑脾气血变化口唇色淡口唇色淡口唇色红绛口唇色红绛口唇红润口唇红润 3.在液为涎在液为涎 :指脾与五液中的:指脾与五液中的“涎涎”相通应相通应(关系密切)(关系密切)涎涎上行于口上行于口而不外溢而不外溢脾胃不和脾胃不和 正常正常病理病理涎液分泌涎液分泌↑↑口涎自出口涎自出保护、润泽口腔保护、润泽口腔助吞咽和消化助吞咽和消化 844. 在志为思:指脾与五志中的在志为思:指脾与五志中的“思思”相通应相通应(关系密切)(关系密切)头目眩晕头目眩晕 思思机体生理活动机体生理活动思虑过度思虑过度 正常正常病理病理脾的运化失常脾的运化失常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脘腹胀闷脘腹胀闷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思则气结脾病案病案1男,男,40岁,干部,岁,干部,2012,,5月月7日初诊日初诊主诉:纳差、腹胀、便溏、消瘦主诉:纳差、腹胀、便溏、消瘦1年年6个月个月病史:去年病史:去年1月因月因“胃溃疡病胃溃疡病”行行“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身体日益虚弱。
胃纳不佳,口淡无味,食后脘腹胀满术后身体日益虚弱胃纳不佳,口淡无味,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嘈杂,大便溏薄嘈杂,1天天3-4次体重日减,四肢无力头昏目花,次体重日减,四肢无力头昏目花,清晨牙龈出血检查:周身轻度浮肿,以下身为甚,面色萎清晨牙龈出血检查:周身轻度浮肿,以下身为甚,面色萎黄,口唇淡白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缓无力黄,口唇淡白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缓无力思考讨论题:思考讨论题:1本例患者以哪一脏腑病变为主?本例患者以哪一脏腑病变为主?2请用藏象学说分析解释每个症状发生的机制请用藏象学说分析解释每个症状发生的机制 86(二)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功能四、肝(三)肝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三)肝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 87 位置: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位置: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u 形态:肝独有两叶形态:肝独有两叶 u 肝的阴阳属性肝的阴阳属性 “阴中之阳阴中之阳”,五行属木,五行属木(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 88(二)(二)肝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包含包含5个方面:个方面:((1)调畅全身气机)调畅全身气机((2)推动血行津布)推动血行津布((3)促进脾胃运化)促进脾胃运化((4)调畅情志活动)调畅情志活动((5)促进男女生殖)促进男女生殖 89肝肝主主疏疏泄泄脏腑组织器官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正常、协调功能正常、协调疏泄减退疏泄减退疏泄太过疏泄太过胸胁两乳胀痛胸胁两乳胀痛功能正常功能正常功能异常功能异常气机调畅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气血和调经脉通利经脉通利气机郁结气机郁结肝气亢奋肝气亢奋升发太过升发太过头胀头痛头胀头痛 面红目赤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心烦易怒((1)调畅全身气机)调畅全身气机 90((2)推动血行津布)推动血行津布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气机调畅气机调畅 肝肝主主疏疏泄泄气机阻滞气机阻滞 血随气逆血随气逆 血与津液运行通利血与津液运行通利血与津液病变血与津液病变血瘀癥积血瘀癥积血瘀癥积血瘀癥积肿块肿块肿块肿块痰饮痰饮痰饮痰饮吐血、咯血吐血、咯血吐血、咯血吐血、咯血 91(( 3)促进脾胃的运化)促进脾胃的运化饮饮食食物物消消化化吸吸收收脾脾 胃胃 纳纳运运升升降降肝肝主主疏疏泄泄影响影响分分泌泌胆胆汁汁促促进进脾脾胃胃升升降降促进促进1)促进脾胃的升降)促进脾胃的升降疏疏泄泄调节调节胃胃饮食水谷饮食水谷小肠小肠受受纳纳通通降降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浊者浊者清者清者心肺心肺脾脾运运化化升升清清肝肝肝肝脾脾不不和和肝肝胃胃不不和和大肠大肠粪便粪便 93 2)分泌胆汁,以助消化)分泌胆汁,以助消化• 胆附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附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 在进食时排入肠腔,以助饮食物的消化在进食时排入肠腔,以助饮食物的消化 功能正常功能正常 胆汁分泌排泄正常胆汁分泌排泄正常肝肝主主疏疏泄泄功能异常功能异常 胆汁生成胆汁生成排泄障碍排泄障碍 外溢皮肤外溢皮肤 胁肋胀满胁肋胀满疼痛疼痛 口苦口苦黄疸黄疸 94 ((4)调畅情志活动)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本为心所主,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情志活动,本为心所主,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情情志志活活动动气血气血肝肝主主疏疏泄泄调畅作用调畅作用基础基础调调畅畅气气机机促进促进 95((5))促进男女生殖促进男女生殖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排精不畅排精不畅女女子子胞胞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肝肝主主疏疏泄泄基础基础调调畅畅气气机机促进促进男男子子生生殖殖孕育胎儿孕育胎儿排泄月经排泄月经精液排泄精液排泄不孕不孕 96 2. 肝主藏血肝主藏血肝藏血肝藏血濡养濡养筋目,涵养肝气筋目,涵养肝气经血之源经血之源藏血舍魂藏血舍魂筋目得养,肝阳不亢筋目得养,肝阳不亢为冲脉盛,女子月经来潮提供重要保证为冲脉盛,女子月经来潮提供重要保证 为睡眠提供保障为睡眠提供保障肝血虚肝血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或头晕头胀,心烦易急;两目干涩,肢体麻木,或头晕头胀,心烦易急;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月经量少,甚则闭经失眠多梦,卧寐不安失眠多梦,卧寐不安生理生理病理病理((1)贮藏血液)贮藏血液血海空虚血海空虚含义: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含义: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为血海肝为血海” (肝疏泄作用的体现)(肝疏泄作用的体现) 97((3)防止出血)防止出血四肢血液较多四肢血液较多 大脑血量增加大脑血量增加 ((2))调节血量:调节血量:贮藏充足血液,根据机体需要调节血液的分配。
贮藏充足血液,根据机体需要调节血液的分配 肝肝调调节节血血量量胃肠道血量多胃肠道血量多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脑力劳动进食进食保证处于工作中的脏保证处于工作中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的血液供应防止了处于相对抑制防止了处于相对抑制的脏腑器官消耗过量的脏腑器官消耗过量的血液的血液人卧人卧血归于肝血归于肝 防止肝阳亢逆,迫血妄行防止肝阳亢逆,迫血妄行 生理生理防防止止出出血血肝适时收摄部分血液,防止血液外溢肝适时收摄部分血液,防止血液外溢 含义含义病理病理吐血衄血,月经提前,甚至崩漏吐血衄血,月经提前,甚至崩漏 肝不藏血肝不藏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98肝藏血与生理病理的联系肝藏血与生理病理的联系生理状态生理状态肝肝藏藏血血脏脏腑腑组组织织器器官官功功能能正正常常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肝血滋养肝血滋养 血不养目血不养目 目暗昏花目暗昏花 两目干涩两目干涩 夜盲夜盲 妇女月经量少,甚或经闭妇女月经量少,甚或经闭血海空虚血海空虚 血不养筋血不养筋 筋脉拘急筋脉拘急 麻木麻木 屈伸不利甚或抽搐屈伸不利甚或抽搐肝受血而能视肝受血而能视 指受血而能摄指受血而能摄足受血而能步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掌受血而能握眩晕耳鸣眩晕耳鸣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肝不藏血肝不藏血 呕血呕血 衄血衄血 月经量多或崩漏月经量多或崩漏 (女子女子)(三)肝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三)肝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窍为目在窍为目 3.在液为泪在液为泪 4.在志为怒在志为怒爪为筋之余爪为筋之余筋筋—跟腱跟腱 100 1.在体合筋:筋,即筋膜、肌腱。
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在体合筋:筋,即筋膜、肌腱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肝虚血少,血不养筋肝虚血少,血不养筋热邪入侵,损伤肝阴热邪入侵,损伤肝阴 在在体体合合筋筋强健有力,活动自如强健有力,活动自如生理状态生理状态肝血肝血筋膜筋膜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肢体麻木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屈伸不利拘挛震颤拘挛震颤四肢抽搐四肢抽搐颈项强直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角弓反张筋脉失养筋脉失养角弓反张 102 n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乃筋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乃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爪为筋之余” 爪甲的荣枯反映肝血的盛衰荣枯反映肝血的盛衰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其其华华在在爪爪爪甲脆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爪甲脆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 爪甲失养爪甲失养病理病理生理生理肝血充足肝血充足肝阴血不足肝阴血不足 103 2.开窍于目:开窍于目: 目,又称目,又称“精明精明”,具有视物之功能具有视物之功能窍,表现于外的官窍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目的窍,表现于外的官窍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目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之疏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之疏泄 、肝血之荣养。
肝血之荣养n生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生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n五轮学说五轮学说部位黑睛两眦血络眼睑白睛瞳仁五轮风轮血轮肉轮气轮水轮五脏肝心脾肺肾 104 目目 为为 肝肝 之之 外外 候候病理上:病理上:肝之阴血不足肝之阴血不足——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夜盲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夜盲肝火上炎肝火上炎——两目红肿热痛两目红肿热痛 肝经风热肝经风热——目赤痒痛目赤痒痛肝阴虚而阳亢肝阴虚而阳亢——头目眩晕头目眩晕肝风内动肝风内动——目斜上视目斜上视肝胆湿热肝胆湿热——白睛发黄白睛发黄 105 3.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具有润泽和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具有润泽和保护眼睛的功能,泪与肝的关系密切护眼睛的功能,泪与肝的关系密切两目干涩两目干涩两目红赤,羞光流泪两目红赤,羞光流泪肝经风热肝经风热肝阴血不足肝阴血不足病病理理上上肝经湿热肝经湿热目眵增多目眵增多 1064.肝在志为怒:怒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在志为怒:怒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在志为怒”肝气亢奋肝气亢奋血随气逆血随气逆情绪不稳,心烦易怒情绪不稳,心烦易怒怒伤肝怒伤肝肝失疏泄肝失疏泄病病理理状状态态下下情志失常情志失常 疏泄失常疏泄失常 面红目赤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心烦易怒吐血衄血吐血衄血卒然昏仆卒然昏仆《《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而血菀于菀于上上,使人薄厥使人薄厥。
107 (一)(一)肾的存在部位和形态肾的存在部位和形态(三)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三)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 五、肾 (二)(二)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生理功能 108(一一)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的位置和形态n部位:腹腔腰部,脊部位:腹腔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柱两旁,左右各一 “腰者,肾之府腰者,肾之府----《《素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n形态:肾有两枚,形形态:肾有两枚,形如豇豆,外有黄脂包如豇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裹,各有带两条 109 (二)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并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作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并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作用先天之精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 ““生殖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脏腑之精””肾肾藏藏精精来源于脾胃,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精微物质来源于脾胃,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来源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来源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藏于肾,是繁衍下一代的物质基础藏于肾,是繁衍下一代的物质基础 110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先天天之之精精后后天天之之精精共藏于肾共藏于肾相互依存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相互促进不断补充不断补充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先天生后天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后天养先天”” 111 (2)肾中精气的盛衰肾中精气的盛衰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天癸:天癸:是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是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能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
的发育成熟并能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 《《素问素问• •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阳和,故能有子;……”决定着决定着 112幼年幼年幼年幼年青春期青春期青春期青春期中年中年中年中年老年老年老年老年肾肾气气逐逐渐渐充充盛盛天天天天癸癸癸癸产产产产生生生生肾肾肾肾气气气气进进进进一一一一步步步步充充充充盛盛盛盛肾肾气气逐逐渐渐衰衰减减肾肾气气进进一一步步衰衰减减 女女7岁岁14--3535--4949--男男8岁岁16--4040--5656-- 113 n病理上病理上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早衰早衰生殖机能异常生殖机能异常幼年幼年五迟五迟五软五软精少、不育精少、不育月经稀发月经稀发闭经、不孕闭经、不孕发落齿脱发落齿脱耳聋目花耳聋目花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身体衰弱身体衰弱男子男子女子女子中年中年老年老年肾肾 精精 气气 虚虚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痴呆痴呆 114治疗上治疗上常用药物:鹿角、龟板、杜仲、枸杞子、紫河车、常用药物:鹿角、龟板、杜仲、枸杞子、紫河车、熟地、山萸肉、桑葚等熟地、山萸肉、桑葚等n常用方剂:河车大造丸、七宝美髯丹、五子衍常用方剂:河车大造丸、七宝美髯丹、五子衍宗丸宗丸n n补肾精食品:海参、蛤蚧、麻雀肉、牛骨髓、补肾精食品:海参、蛤蚧、麻雀肉、牛骨髓、补肾精食品:海参、蛤蚧、麻雀肉、牛骨髓、补肾精食品:海参、蛤蚧、麻雀肉、牛骨髓、墨斗鱼、淡菜等墨斗鱼、淡菜等墨斗鱼、淡菜等墨斗鱼、淡菜等n根据根据“精血同源精血同源”的理论,在治疗血虚病时常的理论,在治疗血虚病时常常加用补肾填精之品常加用补肾填精之品 115 2.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1)促进脏腑组织的气化作用:)促进脏腑组织的气化作用:((2)主司膀胱开阖与尿液排泄:)主司膀胱开阖与尿液排泄: 肾肾 肾肾主主水水液液小便清长小便清长 遗尿遗尿 尿失禁尿失禁 津津液液代代谢谢病病理理生生理理气化作用气化作用 升清降浊升清降浊 司膀胱开司膀胱开合合气化不利气化不利 津液代谢障碍津液代谢障碍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水水肿肿 气不化水气不化水肾气不固肾气不固 脾脾 肺肺依赖依赖依赖依赖胃胃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 三焦三焦膀胱膀胱排尿排尿病案1王某,男,退休,于2012,11,5初诊主诉:肾病综合征3年,下肢肿加重10天现症:下肢水肿10天,尿微量蛋白200g/ml,伴有腰膝酸软无力,小便短少,近三天出现纳食减少,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腻。
问题:1患者病位在哪里? 2.请分析病机传变过程 3.济生肾气丸+五皮饮取效 (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案) 1173.肾主纳气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的生理功能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的生理功能肺主气肺主气肾主纳气肾主纳气肾封藏作用肾封藏作用肾精气不足肾精气不足肺肺肾肾气气虚虚肾肾不不纳纳气气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动则喘甚“发作时治肺,缓解时治肾发作时治肺,缓解时治肾”清清气气下下行行控控制制呼呼吸吸运运动动的的平平稳稳深深沉沉((频频率率、、深深度度))肾封藏不固肾封藏不固表现表现表现表现病案2李某,女,38岁,于2012,10,16日初诊主诉:呼吸困难,胸闷,腰膝酸软2个月,加重20天现症:20吸气困难,心悸,呼多吸少,胸闷,腰膝酸软无力,跛行,筋脉无力,必以手辅助下肢才能行走,检查:心肌酶偏高,情绪不稳,舌淡,苔白腻问题:1患者病位在哪里? 2.请分析病机传变过程 3.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生脉饮+麦味地黄丸加减取效 (国医堂特需门诊病案) 119(三)肾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三)肾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体合骨,其华在发 “骨骨”为骨骼,具有支撑、保护人体,主司运动的生理功为骨骼,具有支撑、保护人体,主司运动的生理功能,靠骨髓来充养。
能,靠骨髓来充养 肾精与骨、髓的关系是:肾精能够生髓,而髓能养骨,故称肾精与骨、髓的关系是:肾精能够生髓,而髓能养骨,故称“肾主骨生髓肾主骨生髓”骨髓充足骨髓充足 骨骼得骨骼得养养 脑髓充足脑髓充足 耳聪目明耳聪目明 精神饱精神饱满满齿为骨之余齿为骨之余齿为骨之余齿为骨之余“ “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 ”肾肾精精充充盛盛坚劲有力,耐久立而强劳作坚劲有力,耐久立而强劳作牙齿坚固,不易脱落牙齿坚固,不易脱落髓海满盈髓海满盈 脑髓充脑髓充足足 120病理状态病理状态幼年:生长发育迟缓幼年:生长发育迟缓 五迟五五迟五软软成年:骨骼痿软成年:骨骼痿软 疏松疏松 易骨折易骨折小儿:小儿:智力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 弱智弱智 呆傻呆傻 肾肾精精不不足足骨髓空虚骨髓空虚 骨骼失骨骼失养养 成人:健忘成人:健忘 痴呆痴呆 发齿早落发齿早落 耳耳聋目花聋目花髓海不足髓海不足 脑失所养脑失所养 治疗上治疗上常用一些补肾药常用一些补肾药痴呆痴呆骨折骨折齿脱齿脱 骨碎补骨碎补自然铜自然铜续断续断桑寄生桑寄生 121n指肾精能生血,血能生发-指肾精能生血,血能生发-“发为血之余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虽来源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但生机根本在肾-于血,但生机根本在肾-“其华在发其华在发n生理上:生理上: 幼年:肾气逐渐充盈,发长齿更幼年:肾气逐渐充盈,发长齿更 青壮年:肾气强盛,头发浓密乌黑而有光泽青壮年:肾气强盛,头发浓密乌黑而有光泽 中老年:肾气逐渐衰减,头发花白脱落,失去光泽中老年:肾气逐渐衰减,头发花白脱落,失去光泽n治疗上:治疗上:头发枯槁或过早花白脱落,从肾而治。
头发枯槁或过早花白脱落,从肾而治2)其华在发其华在发 :: 1222.开窍于耳和二阴开窍于耳和二阴(1)在窍为耳在窍为耳n耳为听觉器官,能分辨各种声音耳的听觉功能与耳为听觉器官,能分辨各种声音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n生理生理: 肾精充足,脑髓充养,耳的听觉功能正常肾精充足,脑髓充养,耳的听觉功能正常n病理: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耳鸣、听力减退病理: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耳鸣、听力减退耳聋老年人肾中精气衰减,脑海空虚,耳聋失聪耳聋老年人肾中精气衰减,脑海空虚,耳聋失聪 123 (2)在窍二阴在窍二阴:即前阴和后阴(肛门),前阴具即前阴和后阴(肛门),前阴具有排尿及生殖机能依赖肾膀胱所主;后阴有排尿及生殖机能依赖肾膀胱所主;后阴功能是排泄糟粕亦与肾功能有关功能是排泄糟粕亦与肾功能有关生理生理肾阳温脾阳肾阳温脾阳有利于水谷运化有利于水谷运化肾阴精濡润大肠肾阴精濡润大肠防止大便干结不通防止大便干结不通后后 阴阴前前 阴阴排尿与肾关系十分密切排尿与肾关系十分密切肾主水,司膀胱的开合肾主水,司膀胱的开合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生殖与肾关系密切生殖与肾关系密切 124前前 阴阴病病后后 阴阴病病病病理理肾的气化功能失常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排尿困难、癃闭排尿困难、癃闭肾的封藏不固肾的封藏不固尿频、遗尿、尿失禁尿频、遗尿、尿失禁男子:男子: 精少、遗精、阳精少、遗精、阳痿痿肾功能失常肾功能失常生殖机能障碍生殖机能障碍女子:月事不调、不孕女子:月事不调、不孕肾阳虚不能温脾阳肾阳虚不能温脾阳脾运化失常脾运化失常水谷并走大肠水谷并走大肠 五更泄五更泄肾阴虚,大肠失润肾阴虚,大肠失润大便秘结不通大便秘结不通肾虚,封藏不固肾虚,封藏不固久泄滑脱久泄滑脱 1253.在液为唾:在液为唾: 生理: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生理: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病理:病理: 唾多或久唾,能够耗伤肾中精气唾多或久唾,能够耗伤肾中精气 养生:养生: 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 称为称为“饮玉浆饮玉浆” 1264.在志为恐:在志为恐: “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恐”为自知,俗称胆怯。
为自知,俗称胆怯惊惊”为不自知,为不自知,事出意外而受惊吓事出意外而受惊吓 第二节第二节 六六 腑腑一、胆一、胆二、胃二、胃三、小肠三、小肠四、四、大肠大肠五、膀胱五、膀胱六、三焦六、三焦 概述六腑概念:概念: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的总称形态:形态: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共同生理特性:共同生理特性:以降为顺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以通为用“七冲门”: 《难经·四十四难》n唇------飞门n齿------户门n会厌-----吸门n胃------贲门n太仓下口---幽门n大肠小肠会--阑门n下极-----魄门一、胆一、胆(一)存在部位和形态(一)存在部位和形态n存在部位:胆与肝紧密存在部位:胆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胆之间有经脉相互络肝胆之间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属,互为表里n形态:胆为中空的囊状形态: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器官,内藏胆汁n命名命名:六腑,奇恒之腑六腑,奇恒之腑胆为什么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胆为什么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n1六腑六腑n解剖形态----空腔器官解剖形态----空腔器官n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胆汁应适时排泄胆汁应适时排泄 ,,助于传化水谷,助于传化水谷,与肝表里关系与肝表里关系n2奇恒之腑奇恒之腑n解剖形态----空腔器官解剖形态----空腔器官n生理功能----胆内藏精汁,类似于五脏之藏精;生理功能----胆内藏精汁,类似于五脏之藏精;与六腑运化水谷,传导糟粕有别与六腑运化水谷,传导糟粕有别(二)胆的生理功能(二)胆的生理功能n1.贮藏和排泄胆汁贮藏和排泄胆汁 生理生理胆汁胆汁饮食物消化吸收正常饮食物消化吸收正常 肝疏泄肝疏泄 以助消化以助消化胆汁的生成和排泄无虞胆汁的生成和排泄无虞肝胆的疏泄功能正常肝胆的疏泄功能正常脾胃升降有序脾胃升降有序胆囊贮藏胆囊贮藏流入肠腔流入肠腔进食进食进食进食肝余气肝余气化生化生化生化生肝肝胆胆对对饮饮食食的的影影响响表表表表 现现现现脾胃升降紊乱脾胃升降紊乱 口苦口苦吐黄绿苦水吐黄绿苦水 黄疸黄疸胁痛腹胀胁痛腹胀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胆汁上逆胆汁上逆 胆汁外溢肌肤胆汁外溢肌肤 病理病理肝胆疏泄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功能失常 胆汁生成胆汁生成排泄失常排泄失常 黄疸黄疸2.胆主决断:胆主决断:n含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n生理: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表现为对事物的决断表现为对事物的决断及勇怯方面,及勇怯方面,调节情志调节情志 n病理: 胆气虚怯,则善太息,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胆气虚怯,则善太息,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 胆火过盛:口苦、烦躁易怒,胁痛胆火过盛:口苦、烦躁易怒,胁痛 胆虚痰扰:胆虚痰扰: 口苦、呕逆、心烦不寐、惊悸不宁口苦、呕逆、心烦不寐、惊悸不宁二、胃二、胃(一)部位和形态(一)部位和形态n部位:横膈膜之下,上接食部位:横膈膜之下,上接食管,下连小肠管,下连小肠 n胃又称胃又称”胃脘胃脘”,分为三部:,分为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贲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贲门上接食管;下部为下脘,门上接食管;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幽门下连小肠;包括幽门,幽门下连小肠;上下脘之间为中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n形态:与现代解剖学相形态:与现代解剖学相似似 上脘脘中中脘脘下下脘脘(二)胃的生理功能(二)胃的生理功能n1.受纳、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 n受纳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胃主受纳,是指胃有,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胃主受纳,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生理功能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生理功能 。
“太仓太仓”、、“水谷之海水谷之海”n腐熟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即初步消化的意思水谷气血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胃中阳气对饮食物的蒸化作用,形成食糜胃中阳气对饮食物的蒸化作用,形成食糜 水谷:水谷:饮食物饮食物:化生气血化生气血水谷水谷生理功能正常生理功能正常胃的腐熟胃的腐熟游溢出游溢出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化生化生脏腑组织脏腑组织充养充养吞酸嘈杂吞酸嘈杂消谷善饥消谷善饥胀满疼痛胀满疼痛食欲不振食欲不振饮食停滞饮食停滞腐熟功能腐熟功能↓↓腐熟太过腐熟太过胃气:泛指脾胃的运化功能胃气:泛指脾胃的运化功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保胃气生理状态生理状态病理状态病理状态2主通降,以降为和主通降,以降为和n通降,即通利、下降之意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通降,即通利、下降之意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还包括小肠和大肠下降功能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还包括小肠和大肠下降功能 运化输布周身运化输布周身下降到小肠下降到小肠胃胃气气主主降降泌别清浊泌别清浊饮饮食食物物大肠大肠糟粕糟粕体外体外胃受纳腐熟胃受纳腐熟保留一定时间保留一定时间消消化化、、吸吸收收、、排排泄泄清者清者浊者浊者脾脾气气主主升升脾脾生理生理(1)食糜食物残渣(2)(3)胃阴不足胃失和降胃阴不足胃失和降口臭口臭 大便秘结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疼痛脘腹胀满疼痛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呃逆呃逆嗳腐吞酸嗳腐吞酸 胃的受纳胃的受纳腐熟异常腐熟异常饥不欲食饥不欲食呃逆呃逆干呕干呕 胃通降功能失常胃通降功能失常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和胃降逆和胃降逆治疗禁辛辣伤阴治疗禁辛辣伤阴苦寒伤阳苦寒伤阳饮食禁辛燥苦寒饮食禁辛燥苦寒食物不能食物不能及时下降及时下降 病理情况病理情况三、小肠三、小肠(一)存在部位和形态(一)存在部位和形态n部位:部位:小肠位于腹腔,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小肠位于腹腔,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迂回叠积于腹腔内阑门与大肠相连,迂回叠积于腹腔内n形态:形态:《《灵枢灵枢·肠胃肠胃》》说:说:“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n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化物出焉” 。
(二)生理功能(二)生理功能1.主受盛与化物主受盛与化物 n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消化、转化饮食物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消化、转化饮食物n生理:生理:2方面方面①①受承:胃初步腐熟的饮食物,适时下降到小肠,由小肠承受受承:胃初步腐熟的饮食物,适时下降到小肠,由小肠承受②②化物:下降到小肠的饮食物停留一定时间,充分消化和吸收化物:下降到小肠的饮食物停留一定时间,充分消化和吸收③③关系:关系:受盛是化物的前提,化物是受盛的结果,相互影响受盛是化物的前提,化物是受盛的结果,相互影响 n病理:病理: 腹部胀闷疼痛腹部胀闷疼痛 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完谷不化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完谷不化 n小肠化物表现为:小肠化物表现为: 1. 1. 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 2. 2. 精微物质经脾运化转输,以营养周身精微物质经脾运化转输,以营养周身2.泌别清浊泌别清浊n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浊,是指饮食物中的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浊,是指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及糟粕(包括食物残渣及废水)精微物质及糟粕(包括食物残渣及废水)n生理体现在三个方面:生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1.1.由胃下降到小肠的饮食物,在由胃下降到小肠的饮食物,在小肠小肠”化物化物”功能功能 下,分为下,分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和食物残渣(分分)) 2.2.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经脾的运化,输于心肺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经脾的运化,输于心肺 布散于周身布散于周身,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布散于周身布散于周身,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吸吸)) 3. 3. 泌别清浊后的糟粕下输大肠和膀胱,最后转化为泌别清浊后的糟粕下输大肠和膀胱,最后转化为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排排))排泄后归大肠图3-1 小肠泌别清浊三过程示意图分别 浊粪便尿液小肠清脾吸收排泄浊液糟粕前渗膀胱123胃食物全身利小便,实大便分别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小肠主液小肠主液” 泌别清浊正常,泌别清浊正常, 津液,清浊各走其道津液,清浊各走其道病理:病理:水谷并走大肠水谷并走大肠水液不能前渗膀胱水液不能前渗膀胱泌泌别别清清浊浊失失常常小便短少小便短少大便稀薄大便稀薄利小便以实大便利小便以实大便四、大肠四、大肠(一)部位和形态(一)部位和形态n部位:大肠位于腹中,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部位:大肠位于腹中,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连接肛门(魄门)相接,下端连接肛门(魄门)n形态:管道样形态:管道样n生理:生理:《《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说:说:“大肠者,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二)大肠的生理功能(二)大肠的生理功能1.传导糟粕:传导糟粕: 饮饮 清者清者 经脾转输到心肺,生成气血,布散周身经脾转输到心肺,生成气血,布散周身 食食 物物 浊者浊者 糟粕下降到大肠,燥化成粪便排出体外糟粕下降到大肠,燥化成粪便排出体外 n 大肠主津:大肠主津: 吸收其部分水分吸收其部分水分大便稀溏大便稀溏大便干结难下大便干结难下腹痛腹痛 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下利脓血病病理理状状态态大便干结大便干结大肠吸收水分过多大肠吸收水分过多大肠吸收水分过少大肠吸收水分过少大肠液亏大肠液亏 肠道失润肠道失润湿热蕴结湿热蕴结,大肠气滞大肠气滞传导失职传导失职白头翁汤:秦皮、黄连、黄柏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亦为五脏使《《素问素问 五脏别论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水谷不得久藏”大肠传导功能依赖:1胃的降浊—大承气汤2肺的肃降—杏仁、桑白皮3脾肾阳气的温煦功能—四神丸(五更泄、下利清谷)、济川煎(阳虚便秘)4:“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导赤散合天王补心丹5肝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升降—五磨汤 (槟榔10乌药10沉香1-1.5木香10枳壳10)2大肠主津大肠主津n含义:大肠在传导糟粕的同时,还能同时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故称“大肠主津”。
n生理:大肠吸收水分---糟粕燥化---成形之粪便n病理:吸收水分过多——大便干结甚至便秘; 吸收水分过少——腹泻、大便稀溏等 n部位:位于小腹部,上通于肾,下连尿道与部位:位于小腹部,上通于肾,下连尿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外界直接相通n形态:为囊性器官形态:为囊性器官n生理生理: 贮尿和排尿贮尿和排尿五、膀胱五、膀胱贮尿贮尿排尿排尿膀胱失于约束膀胱失于约束小便频数小便频数 量多量多 遗尿遗尿 失禁失禁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排尿不畅排尿不畅 癃闭癃闭膀膀胱胱尿生成尿生成尿排泄尿排泄全赖肾气化全赖肾气化肾气的封藏肾气的封藏肾肾病例1n王某,饱食辛辣引起为尿频,尿急,尿痛一天,甚或可见血尿等症 n辩证:膀胱湿热证:n治疗:八正散n适合病症:前列腺炎,盆腔炎病例2:王男,36岁,联大副教授,北中医在读博士,2012,11,10朝阳中医院专家1诊室初诊n主诉:前列腺增生,尿等待,排尿不畅2个月n现病史:患者平素胃脘部冷感,食冷则泄泻近两个月以来由于工作劳累,引起排腰酸软,尿不畅,下肢足踝部无力,伴口苦,口粘,查:舌质淡红胖大,边齿痕,苔白黄腻n问题:1.患者症状与哪些脏腑相关?n 2.病机演变为何?n 3治疗原则为何? 六、三焦六、三焦(一)三焦含义(一)三焦含义::“三焦,为三焦,为六腑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之一,是上、中、下三 焦的合称。
焦的合称 (二二)部位和形态:存在争议部位和形态:存在争议 1.有名无形说:有名无形说:《《难经难经》》认为三焦只有名称,而无实认为三焦只有名称,而无实 质性的脏器质性的脏器 2.有名有形说有名有形说多数医家持此种观点多数医家持此种观点 ①①《《灵枢营卫生会灵枢营卫生会》》---最早部位划分最早部位划分 ②②宋代陈言、唐容川宋代陈言、唐容川---脂膜脂膜 ③③张景岳、薛生白张景岳、薛生白----“整个胸腹腔整个胸腹腔” 3.部位三焦部位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位包括上、中、下三部位上焦:膈以上,包括心肺及头面部上焦:膈以上,包括心肺及头面部中焦:膈以下,中焦:膈以下, 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肝胆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肝胆下焦:脐以下部位下焦:脐以下部位 ,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温病学:肝肾归下焦(功能划分)温病学:肝肾归下焦(功能划分)“孤府”——三焦n1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n2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n3与五脏没有直接的阴阳表里关系.(三)生理功能(三)生理功能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气化(通行元气)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气化(通行元气)n元气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n运行道路运行道路----三焦(由下三焦(由下-中中-上上—周身)周身)n诸气诸气,指全身各种各样的气,如脏腑经络之气、营卫宗气等。
指全身各种各样的气,如脏腑经络之气、营卫宗气等n气机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是基本运动形式是 升降出入升降出入n气化气化,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生化,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生化n三焦:是气升降出入运动通路,也是各种物质相互化生的场三焦:是气升降出入运动通路,也是各种物质相互化生的场所,故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所,故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生生理理意意义义三焦本身通行元气三焦本身通行元气元气元气由肾精所化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精所化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通过三焦布达全身布达全身激发脏腑器官功能激发脏腑器官功能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推动人体生长发育2.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含义:含义: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液升降出入的通路《《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三焦者,三焦者,决渎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之官,水道出焉 生理:生理:肺、脾、肾、膀胱等协同作用,但必须以三焦肺、脾、肾、膀胱等协同作用,但必须以三焦 为通路--三焦气化为通路--三焦气化 病理:病理:尿少、痰饮和水肿尿少、痰饮和水肿(四)生理特性(四)生理特性 雾雾——形容水谷精气形容水谷精气轻轻清而弥漫的状清而弥漫的状态态。
是指上焦心肺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充养周身的作用 治疗:治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沤沤——是是对对水谷被消化水谷被消化时时状状态态的生的生动动描述 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治疗治疗::“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渎渎——沟渠水道之意沟渠水道之意是指肾、膀胱、小肠、大肠排泄食是指肾、膀胱、小肠、大肠排泄食 物残渣和废液的作用物残渣和废液的作用 治疗治疗::“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上焦如上焦如雾雾中焦如中焦如沤沤下焦如下焦如渎渎第三节第三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一、一、脑脑二、髓二、髓三、骨三、骨四、四、脉脉五五、、胆胆六、六、女子胞女子胞一、脑一、脑部位形态:脑,位于颅腔之内,为髓聚之处部位形态:脑,位于颅腔之内,为髓聚之处n《《灵枢灵枢·海论海论》》说:说:“脑为髓之海。
脑为髓之海n《《素问素问·五脏生成五脏生成》》亦说:亦说:“诸髓者,皆属于脑诸髓者,皆属于脑n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1. 1. 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生命活动 2. 2. 主管精神意识思维主管精神意识思维 3. 3. 主持感觉运动主持感觉运动生理生理 脑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之府 (李(李时时珍)珍)v主宰生命活主宰生命活动动 元神存元神存则生命在生命在 头者,精明之府者,精明之府 《《素素问·脉要精微脉要精微论》》v与精神活与精神活动动有关有关 脑为精神之海精神之海 听听觉、、视觉、嗅、嗅觉 v主感主感觉觉运运动动 等功能都等功能都归于于脑 思思维、、记忆、言、言语 病理病理 思思维维灵敏,精神灵敏,精神饱满饱满 v若髓海充盈若髓海充盈 视视、听、嗅等感、听、嗅等感觉觉正常正常 精神不振、听精神不振、听觉觉失失聪聪 v若髓海不足若髓海不足 视视物不明,嗅物不明,嗅觉觉不灵不灵 与脑和髓海有关的还有6条经脉n奇经八脉之督脉入于髓海n奇经八脉之阳跷脉、阴跷脉入后脑n足太阳膀胱经从巅顶入络脑n足厥阴肝经交巅顶入络脑n足阳明胃经循目系入络脑n这些经脉的正常与否都与脑和髓海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髓海和脑的病变还可以通过经脉进行治疗。
与脑相关的脏腑n五脏n心肝肾关系尤为密切?二、女子胞:二、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宫、又称胞宫、胞脏、子宫、子脏等,是女性的生子脏等,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殖器官(男子之胞则男子之胞则为为”精室精室”))n部位:女子胞位于小部位:女子胞位于小腹部,膀胱之后,直腹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通过阴道与肠之前,通过阴道与外界相通外界相通n形态:倒梨形,其大形态:倒梨形,其大小、形态、位置随年小、形态、位置随年龄以及妊娠而变化龄以及妊娠而变化 (一)生理功能(一)生理功能 1.1. 主持月经主持月经 :女子胞为女子排泄月经的器官:女子胞为女子排泄月经的器官女子女子14岁岁49岁以后岁以后肾精气旺盛肾精气旺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冲任二脉气血充盛冲任二脉气血充盛天癸产生天癸产生按时排泄月经按时排泄月经具备生殖能力具备生殖能力 肾精气逐渐衰败肾精气逐渐衰败天癸竭绝天癸竭绝进入绝经期进入绝经期冲任二脉气血衰少冲任二脉气血衰少女子胞功能失调女子胞功能失调月经不调(先期、后期、闭经)月经不调(先期、后期、闭经)生理条件生理条件病理条件病理条件 2. 2. 孕育胎儿:孕育胎儿:生理:生理: 女子在其受孕后,女子胞即成为孕育胎儿的场所。
女子在其受孕后,女子胞即成为孕育胎儿的场所 受孕后,女子胞停止排泄月经,受孕后,女子胞停止排泄月经, 一部分气血输送到一部分气血输送到胞宫,保护胎元,促进胎儿的发育,直至分娩胞宫,保护胎元,促进胎儿的发育,直至分娩病理:病理: 女子胞功能失调,不孕症女子胞功能失调,不孕症 (二)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肾中精气的作用、肾中精气的作用青春期: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具备生殖力青春期: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具备生殖力老年期:肾气衰,天癸竭,绝经,失去生殖力老年期:肾气衰,天癸竭,绝经,失去生殖力育龄期:肾气盛,月经迟发,经少,闭经,不孕等育龄期:肾气盛,月经迟发,经少,闭经,不孕等2、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女子胞月经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女子胞月经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故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故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3、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 青春期:冲任二脉气血充盛,月经来潮,具备生青春期:冲任二脉气血充盛,月经来潮,具备生 殖力 老年期:冲任二脉气血虚衰,绝经,失去生殖力。
老年期:冲任二脉气血虚衰,绝经,失去生殖力 育龄期:冲任失调,经孕失常育龄期:冲任失调,经孕失常 第四节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组织结构不可分割组织结构不可分割n功能活动协调为用,既分工又合作;功能活动协调为用,既分工又合作;n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n超越了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围超越了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围《侣山堂类辨》:“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一、五脏之间的关系一、五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一)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生理生理肺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肺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运载宗气,有利于肺气输布心主血脉,运载宗气,有利于肺气输布病理病理肺气虚,宗气生成减少,心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肺气虚,宗气生成减少,心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心血运行不畅心血运行不畅 肺气输布不利:气喘,胸闷肺气输布不利:气喘,胸闷宗气宗气中介环节中介环节(二)心与脾(二)心与脾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血液的生成和血液的运行血液的生成和血液的运行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 血液生成血液生成脾主运化脾主运化 布精心肺布精心肺 贯注心脉化赤为血贯注心脉化赤为血心属火心属火 温养脾土温养脾土 心主血心主血 脾得血养脾得血养 脾健运生血有源脾健运生血有源 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2))血液运行血液运行血行脉中不外溢血行脉中不外溢心主行血心主行血脾主统血脾主统血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脾失濡养,脾失健运脾失濡养,脾失健运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生血无源生血无源心血亏虚心血亏虚 脾不统血脾不统血——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思虑伤脾思虑伤脾——暗耗心血暗耗心血心脾两虚心脾两虚纳少、腹胀便溏、面白无华纳少、腹胀便溏、面白无华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人参归脾汤治疗)(人参归脾汤治疗)(三)心与肝(三)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思维活动方面。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思维活动方面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1)血行方面)血行方面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血行正常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有所藏 肝主疏泄,藏血肝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促进心血运行,维持调节血量、促进心血运行,维持 血液的正常运行血液的正常运行如王冰说:如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于肝脏”((2)神志活动方面:)神志活动方面: 心藏神、主神志心藏神、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气血和调气血和调情志舒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正常情志舒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正常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心心血血亏亏虚虚肝肝藏藏血血不不足足心无所主心无所主心肝血虚心肝血虚 肝火上逆肝火上逆心火亢盛心火亢盛 心肝火旺心肝火旺心神不安心神不安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心心 肾肾水火既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君相安位(四)心与肾:水火互济、精神互用、(四)心与肾:水火互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君相安位关系关系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心阳肾阳肾阳心阴心阴肾阴肾阴凉润凉润宁静宁静抑制抑制温煦温煦推动推动兴奋兴奋温煦温煦推动推动兴奋兴奋凉润凉润宁静宁静抑制抑制上上济济下下温肾水不寒心火不亢((2)精神互用:神为精的外在表现)精神互用:神为精的外在表现 精为神的物质基础精为神的物质基础神为精气之主,控精驭精神为精气之主,控精驭精心藏神气心藏神气 神清可以控精神清可以控精 神全可以益精神全可以益精精能化气生神精能化气生神精生髓汇脑精生髓汇脑肾藏精肾藏精精为神气之本精为神气之本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水火失济): 心火不能下资于肾(火旺)心火不能下资于肾(火旺)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水亏)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水亏) 心烦、心烦、 失眠为主,心悸、怔忡、失眠为主,心悸、怔忡、腰酸、膝软、男子遗精、腰酸、膝软、男子遗精、 女子女子梦交梦交((2)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心阳虚心肾阳虚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水湿泛滥——水气凌心水气凌心——浮肿、惊悸、畏寒浮肿、惊悸、畏寒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的协同作用。
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的协同作用1 、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1)气的生成)气的生成 肺为气之主肺为气之主——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气之源——化生水谷之精气化生水谷之精气 相互结合,相互结合, 生成宗气生成宗气 (五)肺与脾(五)肺与脾 ((2)津液代谢)津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赖脾主运化以转输津液赖脾主运化以转输津液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 相互协作为用,促进津液的运行相互协作为用,促进津液的运行输布 2 、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气的生成不足)气的生成不足 肺气亏虚肺气亏虚 宗气不足宗气不足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脾失健运脾失健运——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神疲乏力 ((2)水液输布障碍)水液输布障碍 ①①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水液不布水液不布—痰湿犯肺痰湿犯肺—肺失肺失 宣降宣降—咳嗽喘息咳嗽喘息 ②②肺失通调肺失通调——水湿内停水湿内停——湿困脾阳湿困脾阳——脾失健脾失健运运——水肿、腹胀、便溏、痰多水肿、腹胀、便溏、痰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以健脾燥湿化痰,使水液输布正常,生痰无源,治以健脾燥湿化痰,使水液输布正常,生痰无源,肺气得以宣降,诸症自平肺气得以宣降,诸症自平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 肺气以肺气以降降为顺为顺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肝肝 主主 疏疏 泄泄肝气以肝气以升升为宜为宜调调 畅畅 气气 机机 升降协调,气机舒展共同维持人升降协调,气机舒展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体气机的正常六)肺与肝(六)肺与肝主要表现在对气机的调节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气机的调节方面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升发太过升发太过——气火上逆气火上逆——灼伤肺阴灼伤肺阴——肺失清肃肺失清肃——咳嗽、胸咳嗽、胸 痛、少痰、甚则咯血。
又痛、少痰、甚则咯血又称称“肝火犯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木火刑金” 肺失清肃肺失清肃——肝升无制肝升无制——肝气上逆肝气上逆——头晕头痛目头晕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胸胁胀痛胀,面红目赤,胸胁胀痛黛蛤散(青黛黛蛤散(青黛10g海蛤壳海蛤壳10g)_佐金平木佐金平木(七)肺与肾(七)肺与肾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以及阴液互滋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以及阴液互滋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呼吸方面:)呼吸方面: ①①肺主气,司呼吸,为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主气之主,肺之呼吸,肺,肺之呼吸,肺 气肃降,以利肾主纳气气肃降,以利肾主纳气 ②②肾藏精,主纳气,为肾藏精,主纳气,为气之根气之根,肾摄纳封藏,,肾摄纳封藏, 以助肺气肃降下行,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以助肺气肃降下行,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两脏协调则维持呼吸运动正常两脏协调则维持呼吸运动正常 ((2)水液代谢:)水液代谢: ①①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
气化 ②②肾为主水之脏,肾主水赖肺气的宣发肾为主水之脏,肾主水赖肺气的宣发 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协调 ((3)阴液互滋方面:金水相生)阴液互滋方面:金水相生 金能生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肃降于肾肺阴充足,肃降于肾 —肾阴充盈肾阴充盈 水能润金水能润金——肾阴充盈,上润肺金肾阴充盈,上润肺金 —肺阴充足肺阴充足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呼吸方面)呼吸方面 肺气虚弱,肃降失司肺气虚弱,肃降失司 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呼吸表浅,呼多吸少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肾气不足,摄纳无权 胸闷,动则气喘胸闷,动则气喘(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散)((2)水液代谢)水液代谢 肺失宣降,通调失职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肿、尿少水肿、尿少 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水邪内停,上犯于肺、水邪内停,上犯于肺、 咳嗽喘息、不能平卧咳嗽喘息、不能平卧 (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3)阴液互滋方面)阴液互滋方面 :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水不润金水不润金——肺阴亏虚肺阴亏虚 肺肾肺肾 阴虚阴虚 肺阴亏虚肺阴亏虚——金不生水金不生水——肾阴不足肾阴不足 —— 潮热,骨蒸,颧红,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骨蒸,颧红,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干咳,甚至痰中带血。
遗精,干咳,甚至痰中带血 (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八)肝与脾(八)肝与脾 饮食物的消化及血液运行方面饮食物的消化及血液运行方面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1)消化方面:)消化方面: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机调畅——脾升胃降正常脾升胃降正常 — 运化正常运化正常土得木而达土得木而达” 脾气健运脾气健运——生血有源生血有源——肝血充足肝血充足—— 肝体得养肝体得养——疏泄正常疏泄正常 “木赖土以培之木赖土以培之” 两脏协调配合,以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两脏协调配合,以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逍遥丸逍遥丸((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运行方面: 主运化主运化——生血有源生血有源 脾脾 主统血主统血——血行脉中血行脉中 固藏血液固藏血液 肝肝——主藏血主藏血 调节血量。
调节血量 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消化方面:)消化方面: ①① 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脾不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脾不调 疏泄太过疏泄太过——木旺乘土木旺乘土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疏泄不及疏泄不及——木不疏土木不疏土 —肝脾不调肝脾不调—腹胀便溏,嗳气,胸胁胀痛,食腹胀便溏,嗳气,胸胁胀痛,食欲不振欲不振 痛泻药方痛泻药方——陈皮陈皮10g,炒白芍,炒白芍30g,炒白术,炒白术10g,防风,防风10g参苓白术散、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散、柴胡疏肝散 ②② 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土壅木郁土壅木郁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熏蒸肝胆熏蒸肝胆—肝失肝失疏泄疏泄—胁痛、呕恶、黄疸、腹胀纳少即胁痛、呕恶、黄疸、腹胀纳少即“土壅土壅木郁木郁” 茵陈五苓散茵陈五苓散 (湿>热)(湿>热)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 (热>湿)(热>湿) ((2)血液方面)血液方面肝脾二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肝脾二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血虚、出血和血瘀证。
血虚、出血和血瘀证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化血不足化血不足—肝血不足肝血不足 —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脾不统血脾不统血 血行失常血行失常—各种出血证:各种出血证:月经量多,崩漏月经量多,崩漏 肝不藏血肝不藏血 固冲汤固冲汤(九)肝与肾(九)肝与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肝肾阴阳互资互制精血同源,藏泄互用,肝肾阴阳互资互制方面方面 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精血同源互生,又称)精血同源互生,又称“肝肾同源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精血同源于水谷精气,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乙癸同源)于水谷精气,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乙癸同源) 肝藏血肝藏血—肝血赖肾精化生肝血赖肾精化生—精能生血精能生血 肾藏精肾藏精—肾精赖肝血滋养肾精赖肝血滋养—血能化精血能化精 精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同源于水谷精气精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同源于水谷精气 —盛则盛则 同盛,衰则同衰同盛,衰则同衰 ((2)藏泄互用:)藏泄互用: ①①肝主疏泄肝主疏泄——制约肾之封藏,肾开合有度。
制约肾之封藏,肾开合有度 ②②肾主封藏肾主封藏——制约肝之疏泄制约肝之疏泄 ,防止肝疏泄太,防止肝疏泄太过 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月经、排精正常月经、排精正常 朱丹溪朱丹溪《《格致余论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也”((3)肝肾阴阳互资互制:)肝肾阴阳互资互制: 肾阴滋养肝阴肾阴滋养肝阴——肝阳不亢肝阳不亢 肝阴资助肾阴肝阴资助肾阴——相火不亢相火不亢 相互滋相互滋 生,相互制约,以维持肝肾阴阳协调平衡生,相互制约,以维持肝肾阴阳协调平衡 肾阳资助肝阳肾阳资助肝阳——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凝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凝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精血病变,相互影响)精血病变,相互影响 精不生血精不生血 头晕目眩头晕目眩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 腰酸肢麻腰酸肢麻 血不化精血不化精 月经量少月经量少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 经闭早衰经闭早衰((2)藏泄失调)藏泄失调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 月经错乱月经错乱 遗精遗精 滑精滑精 肾失封藏肾失封藏 阳强不射精阳强不射精 ((3)肝肾阴阳失调)肝肾阴阳失调①①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不能涵养肝木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肝阴不足——相火妄动相火妄动 遗精、梦交遗精、梦交性欲亢进性欲亢进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痛头胀头痛头胀急躁易怒急躁易怒中风中风②② 肝肾阳虚肝肾阳虚——阴寒内盛阴寒内盛阳萎精冷阳萎精冷宫寒不孕宫寒不孕少腹冷痛少腹冷痛(十)脾与肾(十)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津液代谢两方面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津液代谢两方面1、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①①先天温养后天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肾阳温脾主运化,赖肾阳温煦推动 ②②后天充养先天后天充养先天——肾主藏精,须脾化生肾主藏精,须脾化生水谷精微补充水谷精微补充 ((2)水液代谢: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水液代谢: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协调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以防肾水泛滥。
以防肾水泛滥 肾为主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开合有度,以助脾运开合有度,以助脾运 2、、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脾病及肾)脾病及肾 头晕耳鸣头晕耳鸣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肾精失充养,肾精亏虚肾精失充养,肾精亏虚 腰膝酸软腰膝酸软 阳萎早泄阳萎早泄 畏寒肢冷畏寒肢冷 腹部冷痛腹部冷痛脾阳久虚脾阳久虚—损及肾阳,脾肾阳虚损及肾阳,脾肾阳虚 下利清谷下利清谷 五更泄五更泄 水肿水肿((2)肾病及脾)肾病及脾 下利清谷下利清谷肾阳不足肾阳不足—脾虚失运脾虚失运 腹部冷痛腹部冷痛 水肿尿少水肿尿少二、六腑之间关系:二、六腑之间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饮食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密切配合和相互联系。
密切配合和相互联系《《素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实而胃虚(一)(一) 生理关系生理关系——化物传导化物传导 六腑以通为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六腑以通为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糟粕的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糟粕的排泄具体表现:排泄具体表现: 胃胃——初步消化初步消化 1.消化功能.消化功能 胆胆——协助消化协助消化 小肠小肠——进一步消化进一步消化 2.吸收功能.吸收功能 小肠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小肠主液小肠主液” 大肠大肠——吸收多余水分,吸收多余水分,“大肠主津大肠主津” 3.排泄功能.排泄功能 大肠大肠——粪便粪便 膀胱膀胱——小便小便 三焦参与了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
三焦参与了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淑然马淑然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箱:mashuran64sina:13810398297(二)病理关系:相互影响(二)病理关系:相互影响 1、、胃胃热炽盛热炽盛—灼伤津液灼伤津液—肠肠液枯涸液枯涸 —传导不利传导不利—便秘 大肠大肠燥结燥结—腑气不通腑气不通—胃胃气上气上 逆逆 —恶心呕吐、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脘腹胀痛 2..胆火犯胃胆火犯胃—胃失和降胃失和降 —胁痛、呕恶、甚至黄疸胁痛、呕恶、甚至黄疸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灵枢灵枢·本输本输》》::“心合小肠心合小肠”,,“肺肺合大肠合大肠”“肝合胆肝合胆”,,“脾合胃脾合胃”,,“肾肾合膀合膀 胱胱” 脏与腑之间,就其主要关系而言,是五脏与腑之间,就其主要关系而言,是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的关系,即脏与六腑相互配合的关系,即“脏腑相合脏腑相合”::脏属阴,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脏属阴,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即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即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
合 每一对相合的脏腑之间:每一对相合的脏腑之间:1在结构上在结构上:经脉相互络属经脉相互络属 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 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 2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脏行气于腑:如肝之精化化生胆汁脏行气于腑:如肝之精化化生胆汁 腑输精于脏:如小肠布散精微于脾腑输精于脏:如小肠布散精微于脾病理方面病理方面: 相互影响相互影响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五脏不平,六腑闭塞——肺热壅肺热壅盛,肺失清肃盛,肺失清肃—— 大肠传导失职大肠传导失职——大便秘结大便秘结 六腑不通,五脏亦病六腑不通,五脏亦病——大肠热大肠热结,腑气不通结,腑气不通——肺失肺失 清肃清肃——胸胸闷、喘闷、喘 促 “脏腑相合脏腑相合”的关系,为临床的关系,为临床上上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提供提供了理论依据如:用了理论依据如:用“釜底抽釜底抽薪薪” 法,治疗肺热炽盛,腑气法,治疗肺热炽盛,腑气不通之鼻衄,腑气通畅,不通之鼻衄,腑气通畅, 肺热肺热从大便而清除,热清而衄止。
从大便而清除,热清而衄止(一)(一) 心与小肠心与小肠 1、、 结构上:结构上: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心火温煦小肠,心血滋养小肠心火温煦小肠,心血滋养小肠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经脾转输以养心之气血小肠吸收水谷精微,经脾转输以养心之气血 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尿频、尿急尿频、尿急 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下移小肠下移小肠 尿灼热尿灼热 心烦、尿赤心烦、尿赤 心烦失眠心烦失眠 小肠实热小肠实热——上熏于心上熏于心 口舌生疮口舌生疮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小便血也” 《《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 也也”。
(二)肺与大肠:(二)肺与大肠: 1、结构上:、结构上: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2、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肺气肃降肺气肃降 大肠传导大肠传导 肺与大肠气机调畅肺与大肠气机调畅 大便通畅大便通畅 呼吸调匀呼吸调匀《《医经精义医经精义》》::“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故能传导”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1)肺病及肠)肺病及肠 肺气虚弱肺气虚弱——无力推动大肠传导无力推动大肠传导 ——便秘便秘 肺失清肃肺失清肃——津不下达,传导失常津不下达,传导失常 ——大便困难大便困难((2)肠病及肺:)肠病及肺: 大肠燥热内结大肠燥热内结——腑气不通腑气不通 —— 肺失肃降肺失肃降—— 胸满、气短、呼吸不利。
胸满、气短、呼吸不利(三)脾与胃:(三)脾与胃: 1、结构上:、结构上: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2 、生理关系:、生理关系:((1)纳运相合:)纳运相合: 胃主受纳胃主受纳——为脾的运化提供了物质为脾的运化提供了物质 脾主运化脾主运化——适应胃继续受纳的需要适应胃继续受纳的需要 一运一纳,化生转输精微,共同完成一运一纳,化生转输精微,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对饮食物的消化 ((2)升降相因升降相因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水谷精微得以上输水谷精微得以上输 胃主降浊胃主降浊——水谷、糟粕得以下行水谷、糟粕得以下行 相反相成,清浊各走其道,以保相反相成,清浊各走其道,以保证纳运功能正常进行证纳运功能正常进行((3)燥湿相济燥湿相济 脾为脏、属阴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喜燥恶湿 ——得胃阳使其燥而不湿得胃阳使其燥而不湿 胃为腑、属阳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喜润恶燥 ——赖脾阴使其润而不燥赖脾阴使其润而不燥 。
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保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保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3.病理关系.病理关系 胃失受纳,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脾失健运—消化功能紊乱消化功能紊乱 头晕目眩头晕目眩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腹胀腹泻 脾为湿困,胃为燥扰脾为湿困,胃为燥扰—运化功能失常运化功能失常如如《《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上,则生瞋 胀胀”((四)肝与胆:四)肝与胆: 1 .结构上:经脉络属结构上:经脉络属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 2.生理关系:同疏泄,共主勇怯.生理关系:同疏泄,共主勇怯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胆汁分泌,排泄正常胆汁分泌,排泄正常 ——以助饮食物消化以助饮食物消化 胆藏泄胆汁胆藏泄胆汁——有利肝之疏泄。
有利肝之疏泄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共同参与精神思维活动共同参与精神思维活动 《《类经类经》》::““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3.病理关系:肝胆同病.病理关系:肝胆同病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 胆汁排泄失常胆汁排泄失常 肝胆火旺肝胆火旺——口苦、胁痛、急躁易怒口苦、胁痛、急躁易怒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口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口 苦、苦、黄疸 从临床治病用药来看,从临床治病用药来看,疏肝之药疏肝之药——有利胆作用如柴胡、郁金等;有利胆作用如柴胡、郁金等;清肝经湿热之药清肝经湿热之药——有清胆利湿之功,如龙有清胆利湿之功,如龙胆草、菌陈、金钱草等胆草、菌陈、金钱草等(五)肾与膀胱:(五)肾与膀胱:1 .结构上:经脉相互络属结构上:经脉相互络属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2 . 生理关系:生理关系: ①①肾中精气充足肾中精气充足——气化正常气化正常——固摄固摄有权有权——膀胱开合有度膀胱开合有度——排尿正常排尿正常②②膀胱贮尿排尿正常膀胱贮尿排尿正常——助肾主水之功助肾主水之功能 3 . 病理关系:病理关系:①①肾中精气不足:肾中精气不足: А、、 肾气不足,气化失常肾气不足,气化失常 ,膀胱开合,膀胱开合失度失度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尿少、水肿尿少、水肿 В、肾失封藏,固摄无权、肾失封藏,固摄无权——尿频、遗尿频、遗尿、尿失禁尿、尿失禁 ②②湿热蕴结膀胱湿热蕴结膀胱——肾的气化失常肾的气化失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频、尿急、尿痛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 “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也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也” 小结:小结: 1. 脏腑是五脏、六腑、奇恆之府的总称脏腑是五脏、六腑、奇恆之府的总称 2、气血津液阴阳是构成脏腑和维持脏腑、气血津液阴阳是构成脏腑和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们在脏腑的生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们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作不同的作用。
理活动中,各自发挥作不同的作用 3.五脏功能活动各有专司.五脏功能活动各有专司 4.五脏与形体、官窍、五液、五志的联.五脏与形体、官窍、五液、五志的联系绝不可机械对待系绝不可机械对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淑然马淑然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箱:mashuran64sina:13810398297。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