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21页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 B. 敦煌莫高窟壁画红色颜料C. 汉代马王堆竹箸 D.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答案】C【解析】【详解】A.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属于合金,不属于有机物,A不选;B.敦煌莫高窟壁画红色颜料主要是氧化铁,属于无机物,B不选;C.汉代马王堆竹箸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C选;D.“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由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不属于有机物,D不选;故选C。
2.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华为首款搭载了智能制程“麒麟980”芯片,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可以干燥碘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C.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烷D. 减少燃煤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危害【答案】D【解析】【详解】A.芯片的成分是单质硅,不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用作光导纤维,A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碘化氢,B错误;C.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C错误;D.燃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会造成酸雨的气体,减少燃煤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危害,D正确;故选D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四氯化碳的填充模型: B. 新戊烷的键线式:C. 甲烷的电子式: D. 氮气的结构式为:【答案】C【解析】【详解】A.氯原子的半径大于碳原子,四氯化碳的填充模型为:,A错误;B.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其键线式为:,B错误;C.甲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D.氮气中含有氮氮三键,结构式为:,D错误;故选C。
4. 在生产、生活中金属腐蚀所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会发生吸氧腐蚀B. 喷油漆、涂油脂是金属防护的物理方法C. 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D. 将钢铁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防腐措施属于阴极电保护法【答案】C【解析】【详解】A.食盐水显中性,生铁浸泡在中性溶液中易发生吸氧腐蚀,故A正确;B.喷油漆、涂油脂可以隔绝空气,是金属防护的物理方法,故B正确;C.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水面端腐蚀越严重,故C错误;D.将钢铁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负极得到电子,防腐措施属于阴极电保护法,故D正确;答案选C5.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在对抗新冠肺炎病毒中发挥重大作用,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绿原酸分子式为 B. 绿原酸分子中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三种C. 绿原酸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D. 绿原酸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可知绿原酸分子式为,A正确;B.绿原酸分子中苯环上3种环境的H原子:,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3种,B正确;C.绿原酸分子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羧基、酯基共4种官能团,C错误;D.绿原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含有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和氧化反应,D正确;故选C。
6.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 SO3(g)+NO(g)ΔH= - 41.8 kJ•mol-1,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ΔH的数值不再变化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 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 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详解】A.对某一反应,△H的数值不变,故A项错误;B.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B项错误;C.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项正确;D.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与体积不变,则密度始终一直不变,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涉及到密度、摩尔质量时,一定要注意,判断密度时,质量或者体积,二者必须有一个是变量,判断摩尔质量时,质量和物质的量必须有一个是变量,当变量不在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7.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XYZWA. 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Y单质的沸点最低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D. 原子半径:【答案】D【解析】【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推测X为C,则Y为N,Z为Mg,W为Al,据此解答详解】A.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正确;B.四种元素的单质中,N2单质的沸点最低,故B正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故C正确;D.原子半径Mg>Al>C>N,故D错误;答案选D8.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装置①制备少量B. 装置②制取少量乙酸乙酯C. 装置③证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D. 装置④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在锥形瓶中可获得碘【答案】C【解析】【详解】A.装置①中石墨为阳极,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Cl2,铁为阴极,H2O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H2和NaOH,生成的Cl2会通过导气管流出装置,不能和阴极产生的NaOH反应制备少量,A错误;B.装置②中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不能用饱和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另外为了防倒吸,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B错误;C.2NO2N2O4为放热反应,加热时平衡向左移动,颜色加深,降温平衡向右移动,颜色变浅,装置③证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C正确;D.碘蒸气冷凝后变为固体,在锥形瓶中不能收集到碘单质,D错误;故选C。
9. 在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 实验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表示内的反应速率为B. 将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可认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后,在相同条件下,再向容器中充入,压强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答案】A【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5min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24.7kJ,由热化学方程式: ,则的反应量为0.5mol,则用表示5min内的反应速率为=,故A正确;B.将体积压缩为原来一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B错误;C.该反应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可认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达到平衡后,在相同条件下,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e(g),容器体积不变,则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A10.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该电池分别以铝和石墨为电极,用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充电时,石墨接外接电源负极B. 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C. 充电时的阴极反应:D. 放电时的正极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由装置图可知,放电时为原电池,铝是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被氧化生成,电极反应式为 Al+7-3e-=4,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nAlCl4+e-= Cn+;充电时为电解池,石墨为阳极,Al为阴极,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由分析可知,充电时,石墨为阳极,接外接电源正极,A错误;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铝负极,石墨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有机阳离子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B错误;C.由分析可知,Al为阴极,得到电子生成Al和,电极方程式为:4+3e-= Al+7,C正确;D.由分析可知,放电时,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nAlCl4+e-= Cn+,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溶液通入足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为两性氢氧化物B将盐酸与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证明C的非金属性大于C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少许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溶液会与产生特殊的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D将湿润的石蕊试纸靠近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氯代甲烷溶于水显酸性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向溶液通入足量生成沉淀,沉淀不能溶于氨水,A错误;B.盐酸与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HCl也能和溶液反应生成H2SiO3白色沉淀,该实验不能证明C的非金属性大于,B正确;C.锌的活泼性大于铁,因此锌作负极失电子,而铁被保护,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但溶液中无亚铁离子,所以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生成的HCl溶于水具有酸性,不能说明氯代甲烷溶于水显酸性,D错误;故选B。
12. 有机化合物X、Y、Z,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物X分子中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B. X与足量或反应均可生成YC. Z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 X与互为同系物【答案】AC【解析】【详解】A.分子中前三个碳原子都在双键的平面内,通过从左向右第一个碳碳单键的旋转,羧基的碳原子也可能共面,故A正确;B.有机物X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二者均能与Na反应,NaHCO3只与羧基反应,故B错误;C.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Z与HOCH2CH2COOCH3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的物质互为同系物,X的分子式为C4H6O3,CH2=CHCOOH的分子式为C3H4O2,二者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O,且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