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13页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ultivating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nfirmingCultural Self-Confidence作者:冯刚作者简介:冯刚,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原文出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京)2017年第20176期 第12-18 页内容提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 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 坚定的文化自信要结合当代文化新发展,运用文化的方 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实现坚定文化自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 向协同发展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复印期号:2018年05期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标题注释:本文系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北 京师范大学)、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 VEA170002)的阶段性成果。
在文化的深处,蕴含着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 追求,体现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各种复杂关系过程中的 价值愿望,成为特定文化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 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秉持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自觉与肯定,是对其文化的旺盛生 命力所保持的坚定信心和发展希望文化自信包含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因此在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逬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必然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 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 优秀文化蕴含的价值资源,结合中国发展大势,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 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坚定文化自信相互支撑、同向同行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 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 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进程,一以贯之 地体现着中国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滋 养。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丰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华儿女在处理自身与国家、 社会以及自身等复杂关系中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虽然在几干 年的封建统治中无法真正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对核心价值的理解^追求在国家层面上,秦统一六国后,虽然 朝代更迭,但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却从未停止,从奏国商鞅 变法,到北宋庆历新政,再到清代洋务运动,都展现着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的追求 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沿用至今的文字,创造了四大发明,形成 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开创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局面,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 会层面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向往和实践,从陈 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展现着在封建统治下中华儿女对自由、平等、公正 的朴素理解与艰苦探索;从秦国商鞅变法,到明代的《大明律》,再到清代的《大 清律例》,展现着中华民族对法治的理解和追求在个人层面上,中华儿女用现实 的生产生活实践阐释着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与追求。
无论是〃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还是闻 名世界的“工匠精神",都生动地表明:长期的封建统治无法阻挡中华儿女对美好 价值观的追求与坚守,悠久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井冈山斗争到中共七大召开, 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6年风雨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 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标识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生成过程,在民主、科学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艰难的革命实践中寻索着国家独立与富强 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开创了平等、公正的社会局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 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各项政策、方针和路线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涵;改革开放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 主义中国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蓬勃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 会局面逐渐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素养逐渐提升。
由此可见,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中生成的革命文化,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对核心价值的 理解和追求,滋养并锻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就一般属性而言,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生存方 式,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又现 实地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和价值诉求首先,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价 值取向,因此它必然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益于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反映了几干年来中国人民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 核心价值观;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实践 中创立的文化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自由自觉的劳动生产实践,与人民 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需求具有同构性,因此它必然包含广大人民群众所公认的价值 最大公约数文化包括表面的文化形式和深层的文化蕴涵。
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 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反映的深层文化蕴涵却是相通、 相近、相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反映了中华儿女对处理与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等复杂关 系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般蕴涵二、促进当代文化新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主观臆造的,它的形成源于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的 不断探索,反映了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诉求因此,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文 化生活,紧密结合当代文化的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向同行,在中国发展 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L在时代发展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随着人类劳动生产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不断丰富和 发展核匕价值观作为文化中的核D要素和深层结构,对它的理解需要回归到变化 和发展的文化实际当中,这样才能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首先,要在 中国发展大势中把握当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取得新发展, 越发靠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必须正视的时代发展大势。
其次,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虽不是中国特有,但是在不同国 家、不同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 把握它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的现实内涵,体现中国特色,展现时代背景;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握它 的具体内涵,增强其现实感召力最后,在多元文化冲击中保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多元文化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下,要正确阐释不同文化的源与 流、标与本,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鲜活的事例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与感召力,使人民群众在多元文化冲击中自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2.以当代中国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当代中国精神发出了中国人民的时代最强音,是当前凝聚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 力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 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 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引一方面,要重点阐述爱国主义的时 代内涵,使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国家改革发展实际,并以其为引领,全面理 改革创新的时代内涵,使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的伟大变革中把握国家改革发展大 势,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热情,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染力3.扌巴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同构性文化的生成与人的利益需求密切相关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不断 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劳动生产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存方式,最终生成特 定的文化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4]在当代文化的新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刻理解其与当代人民群众 利益需求的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是相契 合的,二者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一方面,要科学把握当前人民群众现实的、科学的 价值诉求和利益关切当前,随着人民群众视野的开阔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其利益需求在宽度上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展,比如生活需求、文化需求、情 感需求、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教育需求等但需要强调的 是,这里所讲的利益需求是有条件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 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 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 钱’看。
"⑸正视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需求,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结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人民群众 的具体需求,例如,富强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民主、平等为实现这些 需求提供制度保障,文明、和谐为实现这些需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由为实现这一同构性,深入挖掘这一同构性,将二者的同构关系理清楚、讲明白,自觉将此 同构性运用到管理和教学实践中[6]三、运用文化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育和践行离不 开文化的方式,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思想政 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运用文化的方式,就是要遵循以文化人的规律,用人 民群众自己的生存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L文化方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化的方式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文化的纵向结构具有不同的层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