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业)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4149892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产业)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彭菁,罗静,熊娟,郑文升(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摘要:对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概念进行归纳,梳理不同研究对象的可达性评价因子, 并介绍近期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主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潜能模型法、两步移动搜寻 法、核心密度法以及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行回 顾与评述,指岀基于个人行为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综合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值得我国学者进一步关注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评价因子;评价方法;进展0引言1959年,Hansen提出,可达性是相互作用机会的潜能和克服空间分隔的愿望与能力, 并将就业、购物机会和居民活动作为可达性测度的基本目标⑴;1995年,陆大道院士以联 邦德国为例,分析了可达性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指出提高区域可达性是区域发展的前 提条件⑵可达性研究逐渐得到了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及从事区域和空间研究的众多学者关 注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表示城市或区域内部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对区位价值与融入社会经 济活动的便捷度,事关城市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 要标志^。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决策,并将“促 进教育公平”、“加强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工作议程;2009年,世界银行发 展报告《重塑经济地理》提出“通过连接空间的基础设施,使人民更好地享用公共服务,更 好地利用各种经济机会,实现包容性增长” [5]o实际上,地理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基本公共服 务可达性(service accessibility)及其空间均等化研究(spatial equity analysis),主要 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为主轴,空间模型为基础,结合时间地理学等理论,形成了关于 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研究体系1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概念与内涵可达性的实质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 [6\包括起点、终点以及 维系两者之间的连接形式⑺将可达性引入基本公共服务研究,则对应为:基本公共服务的 获取者一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连接它们的交通系统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受多方 面因素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针对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属性进行界定[8],即侧重于公 共服务设施可达性(infrastructure-oriented approaches),如 Penchansky 等将其定义为 居民与公共服务点之间的距离阻抗(距离或时间)Pooler提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是 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区位与使用者之间的相对靠近的空间关系何。

      从城市系统出发,Shen 将城市空间定义为一系列城市居民与他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地理关系的整体,而可达性则 是衡量这些地理关系深度和广度的指标L,,J; Tsou等提岀应从系统层面评估和规划各类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的空间公平[讷随着时间地理学的发展,基于个人行为的公共服务可 达性(activity-oriented approaches)研究逐渐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概念,如Weber 和Kwan将交通拥挤、服务的开放时间纳入公共服务可达性的概念屈所以,将空间与非空间因素结合起来,陈洁等认为可以从“客观层面,即各点之间交通、 交流的便捷程度”和“主观层面,即按人的意愿产生的对某一空间点或区域的主观选择优先 级”进行理解冋;Talen提出公共服务可达性是居民获得某项公共服务或者达到某个公共服 务设施的接近程度,以及居民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切总之,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其涵义涉及3个方面:基本公共服 务的获取者,包括人们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偏好程度等因素;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特性, 如种类、规模、数量、等级程度等状况;交通网络,不仅指交通费用,还包括旅行时间、舒 适度等方面。

      2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评价因子基本公共服务的种类与其可达性评价因子的选取有着密切联系国外基本公共服务种类 主要包括医疗、教育、公园绿地、邮局、就业等方面,即直接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满足居 民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需求的公共服务准确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对象之后,可以 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评价因子度量可达性〔词大多学者将人口与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服务范围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主要评 价因子[17H91: (1)对于医疗可达性,Higgs、Luo等选取床位数、医生数、交通运输供给、人 口密度等作为评价因子[20_21]; Hare等人利用床位数与居民数比率、不同的极限距离来对心 血管疾病医疗服务可达性进行探讨如2)对于教育可达性‘Maxfield运用教师人数、居民 点与学校的距离以及学生容量来研究学校可达性情况丽;Taylor等将教育系统的种类、 土地利用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旳3)对于就业可达性,主要关注城市结构对居民实现就业 和经济独立的空间障碍Immergluck将人口结构、就业岗位结构、收入等作为自变量引入 可达性模型中吋,Shen和Sanchez在对Milwaukee都市区的研究中考虑了竞争以及公交和 小汽车两种通勤方式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说。

      4)对于公园可达性,Erkip将公园面积、不 同职业的人口比例、收入水平等作为评价因子旳;Telen利用公园可达性的空间布局及其相 应的人口、社会、经济差异,比较美国普韦布洛市和梅肯市公园分布的公平性丽5)对于 综合服务可达性研究,Langford等将城市人口分布、路网、旅行时间等作为评价因子丽; Mallick等人根据8项公共服务、29项具休公共服务的数量,对各普查单兀的综合基本公共 服务可达性进行判定的;Tsou等将12个单项基本公共服务构成的“综合公平指数”与 Moran' si指数结合进彳亍空间自相关分析综上分析,大多数研究将研究区域抽象为点状,考虑起点(服务点)、居点(人口聚落点) 和交通系统3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选取评价因子,包括设施(设施服务水平、设施数量及 布局、从业人口、占地面积等)、交通(通行时间、交通系统等)、个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 种族等)3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评价方法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主要包括距离法、机会累积法、等值线法、概率法、频率法、 平衡系数法、时空法、基于矩阵或空间句法的拓扑法等何,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特征,学者们 将其改进并广泛应用于分析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布局,采用的主流方法有:潜能模型、两 步移动搜寻法、核心密度法以及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方法。

      3. 1潜能模型法1959年,Hansen运用重力模型表示可达性⑴,但只考虑了“供”方因素,公共服务设 施越靠近居民点,其可达性值越高在此基础上,1982年,法国学者Joseph在Wellington 郡的医疗服务可达性研究中提出了引力潜能模型(potential model)的概念他,其方法可用 公式(1)表示:Q 畔,二 S 寸 (1)y = 1 j t = i式中:表示可达性值;n和m分别表示公共服务点和居民点的数量;S.为服务点J的服务能力(如医院床位数、学校教师数);h为居民点i与服务点j之间的岀行阻抗(距离或时间);B为普查单兀到公共服务设施的阻抗系数;仏表示j医疗机构的人口潜能;Px表示居民点k 的人口数量Shen、Wang, Minor等人将此方法应用于就业、医疗可达性的分析中皿⑷,潜 能模型体现了 “供求”两方面的空间相互竞争效应,能有效判定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地区 的可达性3. 2两步移动搜寻法两步移动搜寻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是由早期的移动搜寻法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演变而来。

      由于移动搜寻法没有考虑到搜寻域内医牛与 居民的距离可能超出设定的极限距离的情况;或者由于邻近性的原因,搜寻域内的医生并不 完全服务于搜寻域内的居民,可能向邻近(但在搜寻域外)的居民提供服务所以,Radke和 Mu提出了丽步移动搜寻法悶,其方法可用公式(2)表示:C.儿二 X Ri = X T ° ⑵k e !

      Rosero-Bixby、Coombes、Jones等学者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形式[18' 351,在个体 尺度上进行公共服务的可达性研究Geurs和van Wee认为可达性应包括土地利用、交通、 时间和个体4种要件明,其中个体包括教育程度、性别、个人喜好、收入水平等因素,它们 在主观上通过选择不同的服务点、服务时间、交通方式影响公共服务可达性时间地理学视角下的可达性研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建立时空可达性模型的基础上研 究地理背景和尺度对个体可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建立行为空间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可 获得的机会,分析机会的空间分布对个体活动选择的影响时陶3. 4基于GIS技术的应用方法GIS技术的发展为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工具它合并了多种 可达性研究测算方法,包括引力模型法、时间-空间测度法、空间分隔测度法、等可达性线、 竞争方法、效用测度法和网络测度法等屈,并通过可达性专题图、综合图揭示了可达性的不 同格局Melnick更是提出“政府公共卫生部门有责任继续确保推广GIS这个完美的新型工 具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4M核心密度法(kernel density method)是通过GIS开发出的一种普遍评价医疗空间可达 性的方法,由ArcGIS组件式开发而得以实现,应用较广泛,具体表示为:(1)创建一个经重 力模型计算得岀的居民对所有医牛可达性的点状密度图层;(2)将医牛的密度图层和临近边 界的图层叠加得出平均医生密度;(3)将服务区平均医生密度除以该服务区的人口数,以评 估临近的医生与该区域人口的比率。

      该方法是通过创建连续的图层来代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密度值,这个密度值与服 务空间可达性评估的基准点密切相关Gupt订、Kafadar等人运用该方法评价医疗服务可达 性皿罰;Silverman对其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核心密度法”二次近似公式⑷这 种利用ArcGIS现有的空间分析模块来进行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易于推广,产 牛的效果图也较为直观4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国内早期可达性研究侧重于区位和交通网络,如陆大道院士以联邦德国为例分析可达性 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⑵杨家文、周一星、陈洁等介绍了国外可达性研究的进展皿⑷进 入21世纪,由于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传播效应和海外学者推介等原因,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成为区域发展目标,服务可达性和空间均等化研究成为地理学的学科任务,特别是医疗 和学校可达性研究渐成热点宋正娜等将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定义为:借助交通工具和道路使人接近设施、获取服务 的难易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