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基础第30讲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讲解课件0727178.ppt
42页化学课标版第30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考点一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考点一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目标物质的过程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图1所示装置,分离提纯的方法名称:① 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② 固体与液体 进行分离注意事项:一贴:③ 滤纸 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④ 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⑤ 玻璃棒 ,玻璃棒轻靠⑥ 三层滤纸 处,漏斗下端尖嘴紧靠⑦ 烧杯内壁 2)图2所示装置,分离提纯的方法名称:⑧ 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注意事项:a.玻璃棒的作用:⑨ 搅拌 ,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c.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⑩ 蒸发溶剂 的方法;d.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图3所示装置,分离提纯的方法名称: 分液 适用范围:a.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b.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注意事项: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b.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c.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4)图4所示装置,分离提纯的方法名称: 蒸馏 适用范围: 沸点 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注意事项:a.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5)图5所示装置,分离提纯的方法名称: 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3.常见的提纯实验常见的提纯实验1.判断正误判断正误,正确的画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画“✕”1)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 )(2)将Cl2与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 )(3)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4)除去CO中的CO2: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导管进入洗气瓶时“短进长出” ( )(5)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6)用分液漏斗、烧杯、蒸馏水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物 ( )答案答案 (1)✕ (2)✕ (3)✕ (4)✕ (5) √ (6)✕2.左栏为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右栏为待分离的混合物,请用线将左、右两栏间的对应关系连起来。
①过滤 a.从海水中获取食盐②蒸发 b.从海水中提取溴③萃取 c.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泥沙④蒸馏 d.分离固体氯化钠和单质碘⑤升华 e.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⑥分液 f.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产物的分离⑦重结晶 g.四氯化碳和水的分离⑧盐析 h.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答案答案 ①—c ②—a ③—b ④—e ⑤—d ⑥—g ⑦—h ⑧—f 题组一 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判断题组一 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判断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纯碱: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B.蒸发浓缩时,若有较多晶体析出,即可停止加热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D.分离Fe2O3、Al2O3的操作依次为用碱溶液或酸溶液溶解、过滤、灼烧答案答案 B A项,能除去杂质纯碱,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aCl2,错误C项,NaOH溶液可吸收CO2,错误D项,若用过量的NaOH溶液溶解Fe2O3、Al2O3的混合物,过滤后可得到Fe2O3和NaAlO2溶液,灼烧NaAlO2溶液时无法得到Al2O3,同理分析可知用过量的酸溶解Fe2O3和Al2O3的混合物也无法经题述三步操作分离得到两种氧化物,错误。
2.(2016上海单科,16,3分)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答案答案 C 操作Ⅰ应是溶解,A项错误;操作Ⅱ应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使KNO3晶体析出,B项错误;C项正确;操作Ⅰ~Ⅲ只过滤一次,D项错误3.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试剂①Na2CO3溶液④操作②③加热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 D.试剂④为稀硝酸答案答案 B 根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与S 、HC 和N 反应,生成的BaSO4和BaCO3为沉淀,生成的NH3·H2O可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 用稀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硝酸。
技法总结技法总结 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1)“固+固”混合物 (2)“固+液”混合物 (3)“液+液”混合物 4.(2016北京理综,7,6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 题组二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装置的识图分析题组二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装置的识图分析答案答案 C A项属于溶解;B项属于溶解和浓缩;D项则属于液体的转移5.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答案答案 A 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互不相溶,故应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选③装置6.(2016山西阳泉段考)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答案 D A项,氯气和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项,在加热时氯化铁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错误;C项,碳酸钠为固体粉末,会从多孔塑料板上漏下,错误;D项,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
考点二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考点二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1.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常见的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有:Mn ——紫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2)沉淀的颜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3)解题时特别注意题干条件是“无色透明”还是“澄清透明”2.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3)碱性气体的检验(NH3)(2)酸性气体的检验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1.判断正误判断正误,正确的画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画“✕”1)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 ( )(2)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 ( )(3)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4)N 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NaOH溶液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5)检验S ,可用硝酸代替盐酸酸化 ( )答案 答案 (1)✕ (2)✕ (3)✕ (4)✕ (5)✕2.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 、K+、Ba2+、Al3+、Fe3+、I-、N 、C 、S 和Al 。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②取适量溶液,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③另取适量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c.沉淀完全溶解;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可以排除 的存在2)由②可以证明 的存在,同时排除 的存在,理由是 (3)由③可以证明 的存在写出c、d中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 ;d 答案答案 (1)C 、Al (2)I- N 、Fe3+ CCl4层呈现I2的颜色,原溶液含I-,Fe3+、N 在酸性条件下都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3)N 、Al3+ Al(OH)3+OH- Al +2H2O N +OH- NH3↑+H2O 题组一 离子的检验和物质的鉴别题组一 离子的检验和物质的鉴别1.(2016课标Ⅱ,12,6分)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答案 C A项,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固体全部溶解;B项,加入足量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但仍有固体存在;D项,加入足量稀硫酸并振荡后,固体全部溶解2.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B中试剂湿润的试纸A 现象结论A碘水淀粉试纸变蓝碘具有氧化性B浓氨水、生石灰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氨气为碱性气体CNa2SO3、硫酸品红试纸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Cu、浓硝酸淀粉KI试纸变蓝NO2为酸性气体答案答案 C 碘遇淀粉变蓝,不能说明碘具有氧化性,A错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为碱性气体,B错误;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正确;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NO2为氧化性气体,D错误反思归纳反思归纳 “九字诀”突破离子检验问题1.一注意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C 时,HC 可能会产生干扰;尽可能选择特征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等。
2.三原则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3.四方法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如下:(1)生成气体,如N 、C 的检验;(2)生成沉淀,如Cl-、S 的检验;(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4)焰色反应,检验金属单质或金属离子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Ag+、Fe3+、N 、Al3+、C 、Al 、S2 、S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B.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只有Al3++3HC Al(OH)3↓+3CO2↑C.气体甲可能是混合气体D.可以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Al 、S2 题组二 离子推断题组二 离子推断答案答案 B 溶液为无色,可排除Fe3+的存在,气体甲可能是CO2(C +2H+ CO2↑+H2O)或SO2(S2 +2H+ SO2↑+S↓+H2O),则溶液中可能存在C 或S2 ,而C 或S2 与Ag+不能共存,故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只能是S,则溶液中存在S2 ,S2 与Al3+也不能共存;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还有H++HC H2O+CO2↑;白色沉淀乙只能是Al(OH)3,可通过反应Al +4H+ Al3++2H2O、Al3++3HC Al(OH)3↓+3CO2↑得到,即溶液中存在Al ,而Al 与N 不能共存,又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一定有Na+。
4.某pH=1的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l3+、N 、C 、S 、S 、Cl-中的若干种,现取溶液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气体A是NO2B.溶液X中肯定存在Fe2+、Al3+、N 、S C.溶液E和气体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溶液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Al3+和Cl- 答案答案 B X是强酸性溶液,一定不会含有弱酸根离子C 、S ;加入Ba(NO3)2溶液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气体A是NO,D是NO2,则溶液E为HNO3溶液,故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沉淀C为BaSO4,溶液X中一定含有S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了气体F,F一定是NH3,则溶液X中一定含有N ;向溶液H中通入CO2生成沉淀I,则I为氢氧化铝,故溶液X中一定含有Al3+A项,气体A是NO,错误;B项,根据分析,溶液X中肯定存在Fe2+、Al3+、N 、S ,正确;C项,HNO3溶液和NH3可以发生反应,错误;D项,溶液X中一定含有Al3+,错误 ဌ 思维建模思维建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