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doc
12页探究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 [内容摘要]当前对于我国通货的走势存在“胀”与“缩”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而从我国经济内在运行状况来看,未来几年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必然要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这也会对作为金融体系中心的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其根本业务出发,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未来几年的经济开展 [关键词]通货;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Abstract:Two kinds of opposed views of“deflation" and “inflation" have existed to the tendency of Chinese currency at present. And aording to inh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Chinese economy, the pressure of deflation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pressure of inflation 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years. China must adjust and control economical oper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dispel the pressure of the deflation. And this will produce the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mercial bank. So, mercial banks must proceed from its basic business, make essential adjust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challenge. Key Words: currency; macro adjustments and controls; mercial bank (一)通货是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和调控指标 在微观经济中,价格信号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价格与经济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是经济活动状况的直接反映,具有很强的可测性。
在宏观经济中,作为价格总水平直接表现的通货也同样具有特点,通货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都紧密相关,对通货的观测也具有相对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因此,把通货作为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调控指标以及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储藏银行首次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许多中央银行都正式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大约有20个中央银行采用这一框架同时,通货膨胀目标制也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理论探讨回忆这些中央银行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点尤其可以从那些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当某个经济体发生高通货膨胀时,他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引导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在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不是非常成功,但很明显,问题常常是出在其他方面[1] (二)当前关于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争议 当前,理论界对我国通货走势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主要是因为:(1)作为通胀标尺的CPI指标并未按照国际惯例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其内,如果将房价的上涨计算到整个价格水平中,那么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实际并不轻松[2](2)定义中“通货紧缩”是指CPI 的“负增长”,但是,xx年CPI增长虽然连续同比、环比都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CPI还是“正”增长,不能认为通货紧缩已经发生3)随着更为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理顺上游产品的价格机制将成为必然,这会导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例如,xx年和xx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但国内的产品油却一直与国际油价倒挂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相信CPI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成为将来主要的通胀压力还有工业产品价格PPI与CPI之间长期存在3-4个百分点的差异,如果传导机制得到改善,PPI局部传导到最终消费,CPI就可能上涨几个百分点此外工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带来价格变化,综合这些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通胀的概率将加大[3] 另一种观点那么认为中国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出于以下思考:(1)xx年CPI同比下跌幅度很大,从第2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CPI都在下降前3季度的CPI同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而9月的环比也下降了0.3%。
进入xx年,最近半年多时间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处于1.5%左右这一偏低的增长水平,说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时期2)有效需求缺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收入集中与储蓄过剩的情况导致未来生产与消费不对称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没有充足的最终需求带动的情况下,当本轮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的时候,全面生产过剩就会不可防止地到来[4]产能过剩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价格走低当前我国主要的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价格开始下跌,尤其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800元左右近年相对紧缺的煤、电在xx年也出现过剩苗头,受到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 (三)我国未来几年仍主要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都存在,但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粮食价格下降最近两年,中国农业产量出现了少有的好收成,但是面对结构性需求的限制,①中国农产品的大丰收却未给我国经济带来利好的信号,相反,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被迫一降再降,②初级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一系列相关行业的价格水平,并最终导致整个价格体系都维持在一个比拟低的价位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由于粮食增产而有显著改善,作为占有总人口70%的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依然很低,无法实现有效需求的根本提升。
2.消费需求缺乏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净需求,当前我国投资需求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虽然进出口长期保持顺差,但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不具有长期性,因此,需求的增长点只能落在国内的消费需求上,而当前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明显缺乏xx年我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4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在77%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75%,美国的最终消费率为80%左右③另外,据统计在中国80%的人收入不到8000元人民币,这局部人的收入虽然低,但消费倾向实际上却很高,根本上挣的钱全部用于消费,但是,矛盾的中心在于收入的增长局部却没有被所有人获得,而主要被高收入阶层获取,如企业家、外企白领、知识分子这一局部人收入增长很快,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比拟低,因为富人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体制,中国的贫富两级分化将会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效果乏力 3.近几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产能过剩xx年以来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xx年投资率已到达44%的空前水平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xx年开始释放,而过去两年曾出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涨价问题,xx年也大都不见了。
随之而来的,一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面对大量的库存,商品价格开始下降二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新的、好的投资时机不容易找,一般企业就不太敢于用贷款来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下降投资少,新增的就业时机就不多,居民的消费意愿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持续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失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重,这一切都传达出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期的信号[5] 4.大量流动性货币被房地产业所吸收最近几年日益增多的货币供给量很大一局部被房地产过热增长所吸收从投资增长来看,3年间城镇投资需求增长了111.6%,其中房地产投资需求增长了102.3%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持续过热,对工业品和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CPI增幅偏低,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5.人民币升值迫于国际汇率市场对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压力,xx年7月份人民币调整由原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方法新的定价方法实行后,人民币兑换美元马上上涨了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应降低,国内对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 尽管我国目前仍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但是,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压力有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
(一)货币政策适度偏紧,财政政策适度偏松 目前某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但是现在的投资率还是比拟高,新增加的产能投资将来可能造成更多的产能扩张,所以有必要实行略微偏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我国于xx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xx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可见,国家正在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调节方式来抑制中国目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我国这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在短期内还无法消除,因此,我还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为了防止偏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财政政策要略微松一些,因为某些瓶颈行业需要进一步的投资,还需要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将来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吸收现在过剩的产能 (二)提高消费需求,扩大市场 1.加快农村消费需求的培育一是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开展xx年政府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根底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置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加快现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即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时机不平等,最终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平等而居民收入差距如果过分扩大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开展因此,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完善市场规那么的根底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时机平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改革进程,而不是由于当前结果的不平等而疑心市场经济,甚至引发冲突,破坏多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6] 3.大力开展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开展能够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时机而且,随着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在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力会逐渐从相对多变为相对少,资本会逐渐从相对少变为相对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会逐渐提高,而资本的报酬逐渐降低如此,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和享有资本收入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才能逐渐缩小,使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得到统一[5]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xx年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个人储蓄存款。
④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诸如子女就学、生病就医、退休后生活保障等多种因素的悲观预期,使得储蓄倾向偏大这也说明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切实改善现有的福利水平,从而将银行储蓄真正转移到商品消费上,提高有效需求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