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原答案整理.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94431507
  • 上传时间:2024-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1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练习一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作用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①它是人们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②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③哲学社会科学的 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12. 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对象和理论内 容不同,彼此又相互作用和渗透,构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必然的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以及剩余价值学说的具体运用,是世界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练习三11. 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① 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根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 两个方面,所以认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认识矛盾,就是坚持 "一分为二"的"两点论" 由于矛盾的特殊性,还要求在"两点论"基础上坚持"重点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所以还要从事物 的内在矛盾和外部条件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根源,去揭示和利用事物的发展 规律12. 现象和本质有何辩证关系 ?①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可 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 把握的内在联系② 本质和现象既区别,又统一区别是: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的、丰富的, 有真象和假象分;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比较深刻、单纯的统一是:任何 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 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③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表明: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 透过现象看本质四、辨析题13.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 正确)14.人的衰老是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错误)练习四11.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⑴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它们既相区别又相 联系,促使感性认识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 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不存在中介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 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三是表面性,就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⑵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也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思维总是沿 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是经 过头脑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二是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种抽象的 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12. 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精神变物质的 过程②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次飞跃的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科 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 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最转化 为物质力量。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四、辨析题13. 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错误)14. 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错误)练习五三、简答题1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显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② 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化发展的方 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③ 正确掌握这个规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规律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变革的 钥匙;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理论依据;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自己先进性质的根本要求和制定路线、方 针、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观依据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有哪些特殊性?① 从其根源看,阶级斗争存在的根源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历史上阶级斗争在新 的条件下的继续② 从其社会地位看,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量的社会矛盾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③ 从对象看,阶级斗争的对象已不是完整的阶级,而是剥削阶级的残余其发展趋势 是越来越缩小、减弱和缓和④ 从斗争形式看,主要是依靠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依照民主、法制乃至教育等途径 解决四、辨析题13. 唯心主义之所以是唯心的,就是因为它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有作用错误)1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练习六11. 怎样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具体形式下从事的劳动叫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就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 更不是两种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12. 货币商品与一般商品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联系在于:作为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区别在于:第一、货币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存在,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一般商品要 通过与货币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第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产生了一种形式上的使用 价值,即充当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一般商品只具有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具体的使用价值 四、辨析题13. 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错误)14.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错误)练习七11. 什么叫工资?工资有哪些形式? 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和计件两种12.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最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走向灭 亡的根本原因四、辨析题13. 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 此,剩余价值不一定是由雇佣工人创过的 (错误)14. 资本按其在运动中执行的职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错误) 练习八11. 如何理解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垄断价格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从全社会看,垄 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12.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以前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① 废除人身依附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 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③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四、辨析题1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错误)14. 南北差距的扩大,根源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错误)练习九11.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 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 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 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 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 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以三 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 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 制度。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 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 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12. 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 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 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 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 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 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 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 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 产13.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错误)14.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错误) 练习十11.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⑵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12.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