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ppt
36页纪念白求恩毛泽东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派遣() 以身殉职() 狭隘() 满腔热忱() 拈轻怕重() 晋察冀() 鄙薄()qiǎ ǎnxùnà àichénniā ānjìbó字词积累2.多音字liǎ ǎo(了不起)le(写完了)hǎ ǎo(极好)hà ào(好读书)好了字词积累3.形近字隘à ài(狭隘)溢yì(溢满) 漠mò(漠不关心)莫mò(一筹莫展)寞mò(寂寞) 粹cuì(纯粹)啐cuì(啐唾沫)碎suì(打碎)字词积累4.成语辨析拈轻怕重 挑肥拣瘦求同两个词语都指挑拣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害怕失去好处辨异“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侧重于接受工作的时候的表现如:有些人对一些繁重工作事务,第一反应是推脱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消极、不高兴,畏难情绪相伴始终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侧重于平时的生活中的表现如:有的人挑肥拣瘦,对职务安排不满,不愿去“清水衙门”和欠发达地区,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字词积累5.重要词语释义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为公务而牺牲生命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忱,情意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原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字词积累一班:见异思迁:鄙薄:不足道:一些,一群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不值得一提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和诗人毛泽东诗词善于大胆运用传统题材写出新的诗意,善于灵活运用典故、神话和寓言,善于创造性地点化前人的诗句和歌谣,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形式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创作背景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在河北唐县不幸逝世。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文章主旨本文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文章脉络重难点探究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第一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重难点探究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加强肯定的语气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热情洋溢重难点探究3.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运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呢? 排比句式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兴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这五个句子言之有序,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以此收束全文,铿锵有力,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 ǎn) 拈轻怕重(niā ān) 热忱(chén)B.担子(dà àn) 狭隘(yì) 纯粹(cuì)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 án)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 ān)【解析】“隘”应读à ài。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索 潜滋暗长 不屑置辨B.溃退 惟妙惟肖 举一反三C.潮讯 莫名其妙 德高望重D.谦逊 麻木不人 重峦叠嶂【解析】A.辨→辩;C.讯→汛;D.人→仁注意区分同音形近字的偏旁 B3.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 ✕✕√4.本文作者 ,选自 。
诺尔曼·白求恩, (国籍)医生5.《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加拿大A二、阅读与鉴赏 人,要有五识 (2015·山西中考) ①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②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③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④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⑤“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⑥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⑦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⑧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1.作者认为“人,要有五识”,具体指哪“五识”?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3.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道理论证 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理解: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事例: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举例即可5.《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C三、课堂小练笔白求恩身上的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请写下你的感想写作点拨: 先仔细归纳白求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再筛选其中一方面,把这一方面与自己的切身实际联系起来,写法上可借鉴课文中叙议结合、对比的手法写作示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比如学习上,我们要刻苦学习,对问题研究透彻,争取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考点修辞手法考点归纳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中考的一项考查内容,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题很少,近些年一般把修辞手法与仿写题、现代文阅读理解结合起来考查,题型也由选择判断题改为以主观题或仿写题为主解题技巧 解答修辞手法方面的试题,首先,要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弄清几种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比如比喻与比拟、借喻和借代、对偶和对比等其次,要根据题意要求,灵活作答比如仿写题中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根据仿写的一般规律,灵活使用修辞手法对于现代文阅读中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要明确答题要点,可根据一定的答题模式进行1.(2015·重庆A卷中考)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B〔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复等我”是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B项错误2.(2015·山东潍坊中考)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仿写时必须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注意比喻贴切,句式基本一致〔答案〕 示例一:会像阳光一样,照亮你前行的征途,融化你航程的坚冰 示例二:会像弯月一样,点亮你夜行的灯盏,停泊在你漂泊的心灵1.(2015·辽宁丹东中考)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2)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3)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4)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B【解析】第(1)句把“许多鸟窝”比作“一个个黑色蘑菇”,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第(2)句把丝瓜当作人来写,如“仿佛含笑面对秋阳”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第(3)前后两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词性相对,所以是对偶第(4)句“看到……听到……闻到……”,三个整齐的句式排列在一起,语气、语调一致,所以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意娱乐 煵搴敤2.(2015·湖南常德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米感到像犯了罪似的,赶紧说道:“我只是在找玉米罢了《山米与白鹤》)B.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石榴》)C.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出金属和水泥的悬崖绝壁,也映照出朵朵白云《走进纽约》)D.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连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滑铁卢之战》)A【解析】A项虽然使用了“像……似的”,但是没有使用比喻B项把石榴花比作了“夏季的心脏”,是比喻。
C项把高楼大厦比作“一座玻璃的峻岭”,是比喻D项把炮弹比作了“铁色子”,是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