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介宾短语.docx
5页文言文介宾短语目 录:1、 介宾短语做状语和补语:1)介宾状语和补语的基本顺序;2)介宾状语和补语位置的变化 12、 介宾短语前置: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代词“是”单独给介词“以”做前置宾语;3)介词“为”可以用“是”、“之”复指构成宾语前置;4)处在介词之前的名词,也可以认为是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本节主要讨论两个与词序有关的问题一是介宾短语用做状语和补语,另一个是宾语前置 重点是讨论前一个问题一、介宾短语用做状语和补语1、介宾状语和补语的基本顺序介宾短语,有的常做状语,有的常做补语介宾的位置,反映了古汉语词序在语义上另外的 一个特点,这就是词序在语义上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的特点在前边的连谓短语中,我们已经 知道,动词性词语组合在一起时,词序上的语义特点之一就是表现为时间性介词具有一定 的动词性,所以同样表现出时间性但是介词还具有连词性,这种连词性使得介宾短语在词 序上,除了表现出时间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出活动性的特点这里的活动性是说:在一个 句子中,活动性强的人、物通常在句子的前面出现,活动性较弱的人、物在句子中通常处于 较后的位置综合时间性和活动性这二者的特点,介宾出现的位置大体可以示意如下:<介宾短语的基本词序与位置大体示意〉“偕从、与事,与物、工具、目的+行为+受事(与物、工具),对象、处所”从活动性与时间性两方面来看,在句中的位置上跟常表示施事的主语最为接近的是偕从和与 事,其次是与物、工具和目的,所以它们在谓语中通常处于靠前的位置。
与物、工具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也可能出现在表示行为的动词之后关于这一点,在下面再 作说明从时间性来看,目的(包括原因和服务对象)通常出现在行为之前,所以在谓语中它们也常 出现在行为动词之前从活动性来看,对象、处所活动性最弱,所以通常位于最后;受事的活动性略强于处所、对 象,所以常排在它们的前面注意1:以下是包含偕从、与事等的例句:O《左传•宣公十二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本例中的介宾状语表示偕从,这个偕从与施事一起参与其后的行为,有较强的活动性,所以 排在动词“伐”的前面国名“郑”是受事,所以排在动词之后O《左传•宣公四年》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本例中的介宾状语表示与事,也是与施事一起参与,所以排在动词“战”的前面,地名“皋 浒”是处所,用在动词之后注意2:以下是包含与物、工具及对象等的例句:O《吕氏春秋•贵生》: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尧将天下让给子州支父)本例中介宾状语表示与物,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所以用在动词之前动词后的介词给予对象 补语,其中:“子州支父”表示对象O《左传•定公十四年》:灵姑浮以戈击阖庐 • • •本例中的介宾状语表示工具,同样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所以用在动词之前,动词后的“阖庐” 表示受事。
注意3:以下是目的、原因和服务对象的例句:O《战国策•楚策一》:江乙为魏使于楚江乙为了魏国出使在楚国)本例中的状语表示目的,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所以用在动词“使”之前,而“楚”表示补语 的处所,用在动词“使”之后O《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本例中的状语“为尧”、“为桀”分别用在动词“存”和“亡”之前,都表示原因,O《国语•晋语八》:叔鱼曰:“待吾为子杀之让我替你杀了他)本例中的介宾状语“为子”用在动词“杀”之前,表示服务对象前边曾指出:在介宾状语中,最常见的就是工具和偕从这两种状语;而介宾补语中,最常见 的就是处所和对象补语这些状语和补语之所以常见,就是由于语序的语义特点中的这种活 动性造成的2、介宾状语和补语位置的变化以上这种词序,是介宾短语的基本词序语言是非常灵活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受句法、 语义、修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里面时常会有变化其中“以”字介宾表示与物、工具时最 常由状语改变为补语,这种变化常见于以下四种原因造成1)述语的结构不复杂,“以”宾短语比较复杂,大多置于动词之后例如:O《国语•晋语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丧乱并臻加上与敝国国君去世之事重叠发生,丧事与祸事一齐到来。
本例中“以”的宾语“寡君之不禄”是之字短语,原本为工具状语,表示某一方面的事,因 其复杂而置于动词之后,改工具作补语即由原来限定“重”变为补充说明“重”O《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重耳)到达宋国,宋襄公送给他八十匹马本例中“以”的宾语是数量短语,原本为表示与物状语,因其复杂而置于动词之后,改状语 作补语O《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师陟、师触、师蠲郑国人将师悝、师触、师蠲赠给晋悼公)本例中“以”的宾语是联合短语,原本表示与物为状语,因其复杂而置于动词后,改状语作 补语O《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適以长不以贤立適子凭年长而不凭贤德本例中“以”的宾语是两个以字介宾联合,原本为表示某一范围的工具的状语,因其复杂而 置于动词之后,改状语作补语2) 述语中用“之”等代词作宾语时,为了使“之”接近指代的对象,“以”宾短语可以后置 为补语例如:O《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拥有上千辆兵车的国家,夹持在大国的中间,国外受到战争威胁,国内发生灾害饥荒 本例中用在“以”前的“之”指“千乘之国”为了使代词“之”在位置上,接近指代的对象,“以”宾短语后置为补语。
O《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亩者可以衣帛矣本例中用在“以”前的“之”指“五亩之宅”为了使代词“之”在位置上,接近指代的对象, “以”宾短语后置为补语3) 把本该用在动词之前的状语,移到动词之后,这种句式的改变,有突出或强调“以”宾短 语的作用例如:O《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芰:菱角) 本例中的屈到喜欢吃菱角,就要求祭祀他的时候一定要用菱角后来他的儿子不用,并以此 展开文章这里的“芰”是作者加以突出的事物,所以用在动词之后O《国语•周语下》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本例中强调“墨”,因为这位成公后来就叫“黑臀”O《孟子•梁惠王上》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爱其财:吝惜财物)本例中的前面一直是说“以羊易之”,“以羊”做状语,这里所以说成“易之以羊”,是因为在 这句话前,孟子说:“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强调牛、羊在这里并没有区 别,而梁惠王为了说明自己并非“爱财”,与“牛”对比地强调了一下“羊”,所以也用作补 语4) 在对偶、排比句中,也可以把“以”字介宾放在后面例如:O《国语•晋语九》:道之以文,行之以顺,勤之以力,致之以死。
本例中“以”宾短语是对偶,所以“以”宾短语作补语O《左传•昭公五年》道之以训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本例中的“以”宾短语是排比,所以“以”宾短语作补语注意:除了 “以”之外,当处所是行为的起点时,从时间性来说,就常用在动词之前这一 点介词“自”表示得比较明显由“自”构成的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75%用于动词之前,25% 用于动词之后;用于动词之后的,绝大多数用在“至”、“出”、“入”、“反(返)”这四个动词 之后例如:O《春秋•桓公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 • •本例中的“自陈”是行为的起点,其遵循时间性的特点,故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归”之前 O《战国策•齐策四》:苏秦自燕之齐本例中的“自燕”是行为的起点,其遵循时间性的特点,故介宾短语用在动词“之”之前O《国语•晋语四》:元年春,公及夫人嬴至自王城文公元年春天,文公和夫人赢氏从王城抵达(绛都)本例中的“自王城”虽然是行为的起点,但述语是“至”,故介宾短语用在动词“至”之后二、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具有动词性,所以它也可以像动词一样构成宾语前置;但介宾短语通常不做谓语,这样 它在构成宾语前置时,又与动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地说,介词中的“以”、“为”、“与” 的动词性较强,所以它们较常带前置宾语;其他介词带前置宾语的数量要少得多(关于介词 的动词性,请参考第四章第三节介词)。
1) 疑问代词较常给介词“以”、“为”做前置宾语,也给“与”做前置宾语例如:O《左传•文公六年》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舍弃了这三条,用什么去事奉他老人家?)本例中的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作动词“事”的状语O《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现在你为什么站在大门的中间呢?)本例中的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作动词“立”的状语O《韩非子•难一》:是襄子无国,晋阳无君也,尚谁与守哉?(这就等于襄子矮人失掉了国家,晋阳没有了君子,还有谁替他守城呢?)本例中的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作动词“守”的状语2) 代词“是”最常单独给介词“以”做前置宾语例如:O《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聪明好学,不耻下问,因此叫他为“文”本例中的代词“是”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作动词“为”的状语O《左传•僖公十五年》: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君侯受到秦国三次恩惠而没有一次报答,因此(秦军)来(征伐晋国本例中的代词“是”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作动词“来”的状语3) “为”可以用“是”、“之”复指构成宾语前置,有时“与”、“自”也可以这样用。
例如:O《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齐桓公说:“这些诸侯并非是为了我,而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你们楚国也同我建立 友好关系,怎么样? ”)本例中的代词“是”与代词“不穀”构成复指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作原因状语O《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我们是为了一个人,不是为了楚国本例中的代词“之”与数量短语“一人”构成复指,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作原因状语O《左传•昭公十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 (晋国处在深山,戎狄和我们相邻,而远离王室)本例中的代词“之”与名词短语“戎狄”构成复指,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作与事状语 O《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一直到陈城公、陈宣公,都是由我们郑国所立)本例中的代词“之”与代词“我”构成复指,作介词“自”的宾语前置,作原因状语4)处在介词之前的名词,也可以认为是宾语前置例如:O《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本例中名词“方城”、“汉水”可以认为是宾语前置,但是这些前置宾语经常是话题O《左传•成公十五年》: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本例中的名词“信”、“礼”可以认为是宾语前置,但是这些前置宾语经常是话题,表现得尤 为明显,所以也有人认为是主语。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