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课时)分层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10页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 2 课时)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河成壶穴是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由急流旋涡挟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成,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或坡度较陡的急滩上,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特征龙潭子河壶穴群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地处川陕交界的米仓山南麓龙潭子河下游区出现了明显的河流大拐弯和河道变窄,为高速旋转水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下图示意龙潭子河壶穴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河成壶穴的发育过程是()A.B.*C.一 7 D.一2.在过程中,河成壶穴多形成倒“形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下部比上部硬度小,更易被侵蚀B.河水对壶穴底部的冲刷作用更强烈C.砾石集中对壶穴底部和边壁进行磨蚀D.壶穴深度加大,导致河水形成涡旋3.图示壶穴发育过程中,壶穴中砾石发生的变化是()A.表面棱角分明,粒径增大 B.表面变得光滑,粒径变小C.沉积层变薄,分选性下降 D.运动速度加快,数量减少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该层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
下图为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颗粒细小,以粉砂、黏土为主 B.分选性好,磨圆度好C.水平与垂直方向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异显著D.层理结构不明显5.推测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的次数最可能是()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6.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是()A.气候由暖干转向冷湿 B.气候由暖湿转向冷干C.气候由冷干转向暖湿 D.气候由冷湿转向暖干地质工作者在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某干流河段附近发现一处古河道(图-a),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过程,工作者在达德沟口附近某处(海拔 3244m)开挖人工剖面(图-b)河流中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受水动力制约,水动力减弱沉积物为黏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7 20 97 217.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A.古河道B.达德沟C.澜沧江D.北部山地8.该区域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弯曲河道形成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河流改道高地初步形成A.B.C.D.游荡型河床是指河槽断面宽且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
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下游河段河床宽度,图中a、b、c、d河段在水文环境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完成下面小题9.促进游荡型河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堆积 D.流水溶蚀10.图中游荡型河床发育最典型的河段为()A.a 河段C.c 河段1 1.汛 期 时()A.d 河段堆积作用明显C.b 河段河流搬运强烈B.b 河段D.d 河段B.a 河段平均流速最慢D.c 河段堆积物粒径较小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A.沉积物质减少B.河流流速加快C.河流下蚀增强D.发育时间缩短【能力提升】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左图),呈南北走向,平均深度2000米其东南侧的丹霞地貌千 龟 山(右图),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
292798 1009丽江图例444 山脉5 5 9 6 山峰及海拔乂河流-国界-省界o城市简述怒江大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3)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说明在该地形影响下,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晋陕大峡谷地处黄土高原,峡谷中的黑峪口村和盘塘村隔黄河相望(图 1)o 图2 示意两村所处五级河流阶地垂直剖面,各阶地宽度、距河面高度和距离不等,均被砾石(与当地基岩岩性不一)和黄土覆盖T1T 4阶地存在古土壤层,呈夹心状(上下两层为黄土层,中间为古土壤层)经专家考证,古土壤是在早期堆积的黄土逐渐壤化发育形成的黄土日古土壤翳砾石层羽基岩H D红黏土图1图2相比T 1阶地,判断T 5阶地发育的早晚顺序,并说明依据2)分析张家湾黄河干流段多沙洲分布的原因3)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夹心状古土壤层的形成发育过程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漫滩型沙丘是在河流周围的滩地上形成的沙丘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河谷风沙地貌最发育的地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一朗县段河漫滩型沙丘的分布状况右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一朗县段河漫滩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Ml*o 城慎沙粒 s 基琳 2水位(1)指出风积地貌形成的物质动力和沉积条件2)描述加查一朗县段河漫滩型沙丘的主要分布特点3)据右图说明河漫滩型沙丘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A 2.C 3.B【解析】1.根据图示河成壶穴发育过程的形状变化及壶穴本身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特征,可推知:开口较小为幼年期;开口较大较小,所以为壮年期;对比多了侵蚀痕迹但对比开口小,应为青年期;侵蚀面积较大为老年期故河成壶穴的发育过程为一一一,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2.依据小题1 可知,为壶穴发育青年期,在其发育过程中,随着壶穴深度的加大,砾石对壶穴口的磨蚀逐渐减弱,转为集中对壶穴底部和边壁进行磨蚀,壶穴发育成倒“形,C 项说法正确;岩层下部较上部坚硬,则会形成“v”型,A 项说法错误;倒“形并不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导致,B 项说法错误;壶穴深度加大,但开口较小,只会在壶穴的底部形成旋涡,而不会导致河水形成涡旋,D 项错误3.在河成壶穴发育的过程中,受流水的搬运,砾石表面被磨圆,进而变得光滑,粒径变小,A 项错误,B项正确;伴随流水的沉积作用,其沉积层会变厚,其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分选性增强,C 项错误;后期壶穴被侵蚀后相互连通,砾石集中在壶穴中沉积,数量增多,D 项错误。
故选B点睛】壶穴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特征这是因为壶穴的形成过程中,水流对河床的磨蚀作用从中心向外逐渐减弱,导致壶穴的上部较小,而下部逐渐扩大,形成类似壶形的结构壶穴的底部通常比较平坦,这是因为水流在壶穴底部的旋涡作用使得底部的砂砾石被不断地磨蚀和搬运,最终形成平坦的底部4.D 5.B 6.C【解析】4.读右图可知,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颗粒较大,A 错误;山洪流动距离较短,分选性差、磨圆度差,B 错误;无明显水平与垂直上的颗粒分异,C 错误;层理结构不明显(层理发育差),D 正确故选D5.洪水期河流搬运作用增强,沉积物颗粒增大;如图可见,古洪水沉积层中有两层大颗粒夹层分布,说明先后两次出现大颗粒物集中沉积的现象,B 正确,ACD错误6.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风力作用强,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时期,植被状况较好,气候相对暖湿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是气候由冷干转向暖湿,故选 C点睛】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风力作用强,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时期,植被状况较好,气候相对暖湿7.B 8.C【解析】7.由于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因此可以判断出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以及沙土磨圆度相对较差,说明其不是来源于河流,因为河流的沉积物磨圆度很好,A、C 错误。
当地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高地北部山脉众多,但没有发源于北部山地的河流流动到堆积物高地附近,加上冬季风影响较弱,不可能搬运并堆积棱角状碎石等粒径较大的物质,D 错误由于达德沟海拔较高,所以达德沟的固体碎屑物可能会移动到古河道上进行堆积,因此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达德沟,B 正确,故选B8.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古河道为弯曲的,因此可以判断出弯曲河道先形成,弯曲河道形成后导致高地初步的形成,由于高地的初步形成,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并且最终河流发生改道,形成现如今的澜沧江干流,所以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所以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o【点睛】堆积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通过快速侵蚀、搬运形成的产物,它包含着大量地质条件的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信息9.C 10.C 11.D【解析】9.据“游荡型河床是指河槽断面宽且浅,江心多沙洲I,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分析,游荡型河床形成涉及到河槽断面宽且浅,宽阔的河谷,为游荡型河流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促进游荡型河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C 正确河槽断面宽且浅,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弱,AB错误。
流水溶蚀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D 错误10.图中游荡型河床发育最典型的河段为c 河段,c 河段宽阔的河谷,利于沉积,河道多沙洲,多为为沉积沙质土,汛期水量大,利于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C 正确;a 河段河道狭窄,流水侵蚀强,流水沉积作用弱,A 错误b 河段、d 河段河谷不如c 河宽阔,游荡型河床发育不典型,BD错误11.汛期时河流携带ab段的泥沙,到达c 段后,河面展宽,流速减慢,堆积作用明显,堆积物粒径较小,D 正确;d 河段河道变窄,流速加快,堆积作用减弱,A 错误;a 河段河道狭窄,a 河段平均流速快,B 错误;b 河段河道展宽,河流搬运能力减弱,C 错误点睛】游荡型河床形成:宽阔的河谷,为游荡型河流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河流含沙量大,颗粒小,为沉积提供物质基础;河岸岩性为沉积沙质土;地势平缓,侧面侵蚀强,利于凸岸堆积多;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12.A1 2.河流从山地携带的砾石大部分沉积在最早形成的洪积扇,输送到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质逐渐减少,A 正确河流下游流经干旱地区,水量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B 错;洪积扇是河流沉积地貌,且河流下游下蚀作用弱,C 错洪积扇面积受河流水量、沉积物多少及地壳抬升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育时间难以确定,D 错。
故选A能力提升】13.(1)山高谷深;山河纵向分布,地势北高南低2)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3)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南北方向延伸;数量稀疏等分析】本大题以“怒江大峡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特征及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怒江位于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山脉和河流纵向分布,山高谷深;由左图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所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2)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说明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该地处于板块消亡边界,该类岩石形成之后,由于受板块碰撞挤压,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之后不断遭受外力侵蚀,风化破坏作用,最终残留在地表的岩石形成的地貌叫丹霞地貌3)结合左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城镇数量分布较少,密度低;交通建设由于考虑到建设需求、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问题,一般交通线沿山谷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所以交通线路南北方向延伸;且分布密度也不高。
14.(1)T1阶地晚于T 5阶地,T 5阶地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