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液体疗法.doc
9页小儿液体疗法小儿液体疗法 1:补液 种 类 生 理 量 累 积 损 失 继 续 损 失 总补量 轻度 :60-80ml/kg 50 ml/kg 10-40ml/kg 90-120 补液量: 中度 :60-80ml/kg 50-100ml/kg 10-40ml/kg 120-150 重度 ;60-80ml/kg 100-120ml/kg 10-40ml/kg 150-180 2 脱水性质; 补 液 张 数 累积损失; 2/3 张或等张 低渗脱水 ;[ 继续损失和生理; 1/3- 1/5张 等渗脱水: 1/2或2/3张 高渗脱水; 1/3或1/4张 (以上为第一天的) 第2天补; 生理量; 60-80ml/kg 1/5张 继续量; 1/3或1/2张 3液体配制; 5%-10%糖 10%盐水 5%S?B 等张液; 2:1 0?9%盐水 6?5ml 9?8ml 2:3:1 100ml 3ml 4?7ml 1/2张液;[ 1:1 100ml 4?5ml 2/3张液;4:3:2 100ml 4ml 6?1ml 1/3张液;1:2 100ml 3.4ml 1/5张液; 100ml 1.8ml 4补液速度及时间: 累积损失补充速度:8-10ml/kg.h? 2/3总量先补 累积损失补充时间;8-12小时 生理量继续量:5ml/kg.h 时间:12-16小时 中.重度和并有周围循环障碍的;先扩容,用2:1等张液10-20ml/kg 0.5-1小时内快速补充。
5几点说明: 1以上几点补液方法适用于婴儿,学龄前酌减量1/4,学龄儿童酌减1/3 2营养不良的儿童:补液总量减少1/3,按实际体重记算,每日液体量不超过100ml/kg 2-3天内补充,液体性质以4:3:2为主 3肺炎儿童;补液总量减少1/3-1/4,速度以慢,重纠酸3-5ml/kg?h 4感染性休克:24小时内扩容脱离休克头2小时快速补足有效循环量晶体,胶体液和用性质以4:3:2为主稳定后,用3:2:1维持:30-50ml/kg 性质以2/3-1/2张,速度以6-8ml/kg?h ,24小时后,50-80ml/kg 带K+ 液体为主 5血液细胞比容(HCT) :男;40-50%, 平均45 % 女:37-48%, 平均40% 补液量(L): HCT实测上升值/ 正常值 ×体重× 补液前的准备阶段 1.补液开始前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其临床意义,应以高度责任心,迅速认真地做好补液的各项准备工作 2.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
5%葡萄糖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液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1)生理盐水(0.%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银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
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 a:5%或 10%葡萄糖溶液(ml) b:10%氯化钠溶液(ml) c: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ml) 1:1溶液(1/2张含钠液): 500ml a 20ml b 2:3:1溶液(1/2张含钠液): 500ml a 15ml b 24(15)ml c 2:1等张含钠液9等张含钠液 : 500ml a 30ml b 47(30)ml c 4: 3: 2溶液(2/3张含钠液): 500ml a 20ml b 33(20)ml c 1:2溶液(1/3张含钠液): 500ml a 15ml b 1:4溶液(1/5张含钠液) : 500ml a 10ml b 注:为方便配制,加入液体均用至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溶液 (4)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简称o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
它由氯化钠 3. 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l.5g,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目前已将各成分配制成混合药粉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只要加水即可此配方口味苦涩,容易变质新配方用拘檬酸钠2?9g代替碳酸氢钠此口服液是2/3张溶液,总钾浓度为0?15%,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者 3.做好家长工作,以助配合,对于患儿亦要做好鼓励与解释,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不合作患加以适当约束或给予镇静剂 (二)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并本着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期分批输入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明确每小时应输入量,计算出每分钟输液滴数,并随时检查,防止输液速度过速或过缓有条件最好使用输液泵,以更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 3,认真观察病情、细心做好护理 (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精神状况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快等,应警惕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者输液速度太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 (2)观察脱水情况:注意患儿的神志状态,有无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眼窝及前由凹陷程度,尿量多少,呕吐及腹泻次数及量等,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脱水减轻或加重。
(3)观察酸中毒表现: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改变,小婴儿有无精神萎靡注意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钙降低,可出现低钙惊厥注意碱性液体有无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4)观察低血钾表现: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及肌张力改变,有无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有无腹胀,有无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补充钾时应按照见尿补钾的原则;严格掌握补钾的浓度和速度;绝不可作静脉推入,以免发生高血钾 4. 计算液体出入量24小时液体入量包括口服液体和胃肠道外补液量液体出量包括尿、大便和不显性失水呼吸增快时,不显性失水增加 4~5倍;体温每升高1oc,不显性失水每小时增加 0.5ml/kg;环境湿度大小可分别减少或增加不显性失水;体力活动增多时,不显性失水增加 30%补液过程中,计算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是液体疗法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婴幼儿大小便不易收集,可用“秤尿布法”计算液体排出量 3 回复:小儿液体疗法 小于6个月时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时体重=6+月龄×0.25 12个月时体重,暂估成10KG 重度脱水第一天补液总量为=10×150 或 180 = 15 00或 1800 ml 因有循环衰竭表现,故先要扩容,用2:1液,20ml/kg,大概要200ml. SB每KG 5ML需要5%的SB 30--50ML 小儿缺水补液详解 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