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聪明山赵王陵初探.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186151965
  • 上传时间:2021-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5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聪明山赵王陵初探 聪明山赵王陵初探 有民谣道:“赵王七十二陵台,都在紫山怀,就是不知哪里埋〞传说与历史遗存让人扑朔迷离,赵王陵倒底有几座,一直是千古之谜 古赵王国历经数代,而王陵至今仅发现五座,位于墓群北侧的三座小山突兀而起,是丘陵?是王陵?让人生疑最知名的当属聪明山,聪明山位于邯郸市永年县临洺关镇石北口村西,“聪山蕴秀〞久负盛名,千百年来,聪明山香火鼎盛,朝圣者络绎不绝当您用特定的思维去分析她时,也许会与笔者一样发出惊奇…… 一、聪山定位——“风水〞逆推说“宝地〞 古代历朝帝王都想江山永固,并看风选水定葬地,然而,谁也没能阻止住朝代的变迁,使“家天下〞永恒关于风水的一些迷信虽缺乏为信,但毕竟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存在过,甚至在帝王将相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妨用辩证的观点,利用一些“风水学〞原理逆向推测古人的心理,来判断一些可能存在的现象 聪明山,也称聪山、明山,位于永年县西部,距今县城临洺关缺乏五公里站在聪明山顶,环山北而望,可见洺河之水自西南而来,在明山之阴至北石口村的北部形成内弧,而后,臂弯一伸,向东逝去聪明山东南连朱山;西南临红山;正南望紫山。

      朱〞“红〞同色,“双红托紫〞应“含祥纳瑞〞之兆,且向南地势渐升,聪明山之地正和坐空朝实之说〔风水上讲,后有盆谷修养脉气前方地势渐升,必为宝地〕且山南还有一沟相围,更得“玉带缠腰〞之讲〔而该沟恰恰就叫玉带沟,似乎名出有因〕,这样好的“风水宝地〞恐怕不应被帝王放过,而山下的山神庙叫“昭惠王祠〞,这似乎也在提示着什么 据?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其王侯贵族多葬于紫山东麓当时宗法制度规定: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昭;三、五、七世居右,称穆现在位于紫山之东南“穆〞位的有三座赵王陵墓〔在邯郸县境内〕已被确认而位于“昭〞位的赵王陵墓岂今只发现两座〔位于永年县境的温窑村西、北的两座陵台已被确认为赵王陵墓〕,按理推,在此位置还应有其他王陵存在已被确认的五座赵王陵均是以自然小山为基筑成,聪明山难道不会被赵王选中?赵惠文王为赵敬侯六世孙,理应葬于“昭〞位,而恰巧位于“昭〞位的聪明山之山神为“昭惠王〞,“昭惠王祠〞即是“赵惠文王庙〞大有可能而且历代在明山一带寻宝人不断,似乎也为之提供了隐证 二、透视遗存——力图一斑窥全貌 唐?聪明山碑记?云:“聪明山之神,盖俶落上古,不知其所自兴也〞。

      聪明山神昭惠王何许人也,一直是千古之谜 聪明山北一河〔洺河〕之隔便是古易阳城遗址,至今城基轮廓依稀可辨据载,易阳城古即赵都邯郸之陪都,古阳城的紫金城地也叫吴娃宫因赵武灵王为避后宫之乱,而将爱姬吴娃安置陪都而得名据?史记赵世家?载:“主父〔赵武灵王〕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赵惠文王〕,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赵惠文王生在古易阳城,长在聪明山下,自然很容易发现聪明山这片“好风水〞,如果将之定为自己的未来“去处〞自在情理之中如果真的如此,祠庙自然就是“昭惠王祠〞他以山为陵且命以“聪明〞二字,那么更是他“聪明〞之举他告诉人们“彰显祸淫之谓聪,降祥毓物之谓明〞〔出自唐?聪明山碑记?〕这与我们对“聪明〞二字的认识相差甚远初创者为什么要“混淆视听〞呢?我们不妨再从另个角度去分析一下——身为赵敬侯六世孙的惠文王应葬于“昭〞位,“昭〞即“圣闻周达〞,与“聪明〞之义相通〔?史记商君列传?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反听〞的意思是“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内视〞的含义是“在内心进行反省、考虑〞〕更为精妙的是,赵惠文王超越常人思维,大胆将有“明显〞之意的“昭〞字公然于众,将祠庙命以“昭惠王〞,将陵丘命为“聪明山〞。

      他大胆利用人们的逆返心理,以其“昭昭〞使人“昏昏〞,明明告诉大家“这就是赵惠文王陵〞,却使自作聪明的人们反被“聪明〞所误,以致千百年来不识“聪山〞真面目 三、民间传说——千年音信一线牵 传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记述方式,往往可使人跨越时空,听到远古音信,甚至透过那层神迷雾纱,从主观意象中找到一些客观存在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聪明山西部是一汪水泊——澄湖当时,艋艟摇曳,渔歌唱晚,一派湖光山色赵武灵王曾屡次率文武百官,乘船游于湖中,尽享秀丽风光赵王还在湖边大兴土木,兴建陪都由此可知,赵武灵王时期,澄湖依在而后来,又是什么原因泄湖成河了呢?这还要从风水上讲古时洺河称作“易水〞,“易〞即导也,内含变化之意,取名为“易〞那么有改湖之嫌更何况“易〞与明山的“明〞字音分义和,同为“日月〞组合,只不过有纵横阴阳之别,“明山〞“易水〞交汇处必为风水宝地按此理推断,赵王为保一脉风水,劈湖泄水大有可能而傎得一提的是赵王墓群恰在赵王城与陪都易阳之间,这就不能不使人想到,赵王“以建陪都之名,行修陵墓之实〞泄湖后,水顺流而去,形成洺河,截断了明山脚下南北来往行路,而于东10华里处设关〔即现在的永年县城——临洺关〕修道,保住了这一秘密。

      再有关于通头村〔聪明山东北约2公里处〕的传说也可证实这一推理:赵惠文王在湖边游玩时将佩带之剑掉入水内,通透湖堤寻剑,造成湖水泄流而在决口处建庄就叫“通透〞,后改为通头这也似乎隐含着赵惠文王的泄湖之举是有预谋的聪明山至紫山一带,至今仍然流传着民谣:“赵王七十二陵台,都在紫山怀,不知赵王哪里埋〞这似乎也在诉说着赵王隐陵的存在现在的“紫山怀〞〔聪明山及其以南一带〕已有5座赵王陵墓被确定,其中位于“穆〞位的3座,而位于“昭〞位的仅仅温窑陵台两座,按理推还有其它王陵在聪明山一带,而赵惠文王陵就在此列赵惠文王在聪明山一带,正是赵国的鼎盛时期,当然他墓中的财富最多这又与当地民谣:“翻开赵王墓,六郡都能富〞的说法正好吻合还有“不落无宝之地〞的凤凰曾落聪明山的传说与民谣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暗示山下有宝试想,如果聪明山确是赵惠文王陵,那么他在修造陵墓的时候,肯定动用大量工匠,而这些工匠在知道“有去无回〞的情况下,必然想尽方法将一些消息告诉亲人,工匠或其亲人即使知道这一消息,可是又怕泄露王家机密而招至杀身之祸,便将王陵的真象用“有宝〞的传说变相地传播开来按此理逆推,流传至今的传说又反证了赵王隐陵的存在聪明山很可能就是赵王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巧合之事,并非鲜见聪明山到底是否赵王陵尚需进一步考证是非虚实还待专家明鉴,探索古赵历史,挖掘聪明山文化乃笔者所愿 参考文献: 【1】?史记赵世家? ?聪明山碑记? ?史记商君列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