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11页医学基础知识考核要点:001 组织的概念002 消化系统的组成003 化学性消化004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5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006 唾液的作用007 胃排空及其控制008 胃液的主要成分009 胰液的主要成分010 蛋白质的消化部位011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012 脂肪的消化过程013 胃酸的作用014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015 胰液的主要作用016 胆汁的作用017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018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9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20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2. 医学基础知识2.1 解剖学基础知识2.1.1 概述1•解剖学姿势(p7)2. 方位术语3. 人体的轴和面2. 医学基础知识2.1.2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1•分部(p9)2.器官与系统(p9:表2-1)2.医学基础知识2.2组织学基础知识(p9)2.2.1 细胞和细胞间质1. 细胞2. 细胞间质2.2.2 组织(001;p12)2.2.3 四大组织2.医学基础知识2.3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p17-18)2.3.2 食物的消化2.3.3 食物的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沁「口腔、咽、食管、小肠消「化管 1上消化道大肠冃、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盲肠r阑尾 结肠、直肠 肛管 」消「大消化腺J唾液專 I催腺I小消化腺肝、胰(002; p17-18)2.医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 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等部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由四层组织构成(粘膜、粘膜下层、 肌层和外膜)(p18,图2-16)2.医学基础知识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鼻腔 口腔-咽 •气管腮腺食管升结肠—t:;」—横结肠 —降结肠十二指肠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性消乙状结肠 直肠消化系统概观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p19) 化学性消化(003)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4)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a-糊精酶、糖淀粉酶等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005)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及由胰液和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1.口腔内消化唾液的作用(006;p19)(1) 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2) 可清洁和保护口腔(3) 使食物细胞粘成团,便于下咽(4) 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2.胃内消化(1) 化学性消化(2) 机械性消化(3) 胃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其控制(007;p2O)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内容物影响胃排空: 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固体食物排空快; 颗粒较小的食物比较大块的食物排空速度快; 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排空最慢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4〜6小时。
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 胃张力的缺乏2. 弥漫性神经肌肉性疾病3. 迷走神经切除4. 突发性胃轻瘫5. 幽门功能障碍和十二指肠运动障碍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胃液的主要成分(008)胃酸,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胃酸的作用 (013;p19)1. 激活胃蛋白酶,使之具有活性2•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胃内的消化酶提供最适合的pH值,并使钙、铁等矿物元素处于游离状态,有利于吸收3. 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4. 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2. 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3.小肠内消化(1) 化学性消化(2) 机械性消化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胰液的主要成分(009;p2O)胰液为无色、无嗅的弱碱性液体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有 机物为多种酶组成的蛋白质,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类,胰脂肪 酶类2.医学基础知识蛋白质的消化部位解剖(010)胃、小肠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解剖(011)口腔、小肠2.医学基础知识脂肪的消化过程(012)胃的蠕动促进脂肪被磷脂乳化成分散在水相内的细小油珠而排 入小肠腔内,与肝脏分泌的磷脂胆固醇复合体结合成胆汁酸盐微团, 小肠蠕动将脂肪油珠乳化成脂肪小滴,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肝与糖代谢: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 转变为肝糖原而储存2.肝与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通过肝脏时,约有20%不 经过任何化学反应而进入体循环,到达各组织,而大部分(80%)的 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3.肝与脂代谢:消化吸收后的脂肪先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储 存;饥饿时,储存的体脂也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再进行分解4. 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2.医学基础知识胆汁的作用(016;p2O) 主要成分:胆汁酸、胆色素、卵磷脂、胆固醇1 .激活胰蛋白酶 2.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 化3.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 4.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消化酶包括肠致活酶、双糖酶、 脂肪酶和分解多肽的肽酶,这些酶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可吸 收的最终产物食物的吸收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蛋白质:十二指肠、空肠; 脂肪:十二指肠、空肠; 糖:十二指肠、空肠2.医学基础知识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017) 蛋白质——以氨基酸、小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糖——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脂肪——以脂肪酸、甘油的形式被人体吸收2.医学基础知识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8)促进铁盐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肉类、血红素铁。
抑制铁吸收的因素有:草酸、植酸、鞣酸、植物纤维、茶、 咖啡、钙(包括牛奶中的钙)铁的吸收也受体内铁的需要程度的影 响2.医学基础知识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19) 植物成分中的植酸盐、纤维素、糖醛酸、藻酸钠和草酸可降低 钙的吸收,果胶和维生素C的影响很小乳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 D能促进钙的吸收钙的吸收也受机体内钙的需要程度的影响 2.医学基础知识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020)大肠大肠的功能:p212.医学基础知识2.3.3 食物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方式包括(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胞饮作用2.医学基础知识2.3.3 食物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方式包括(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胞饮作用2.医学基础知识2.3.3 食物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方式包括(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胞饮作用食物的吸收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 •蛋白质——被动扩散、主动转运 •糖——被动扩散、主动转运•脂肪——被动扩散•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 用•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