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讲解词.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4985812
  • 上传时间:2018-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6.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鄂尔多斯博物馆 通史展厅【讲解词】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撰稿人:冯文治 鄂尔多斯通史展厅 讲解词 ---------------------------------------------------------------------------------------------------------------------- 前言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的西南部,三面黄河环绕,总面积8.7万 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 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本厅主要向大家讲述的是鄂尔多斯从远古岁月 到清朝末期的历史发展 第一单元:远古岁月大约30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到了地面 伴随着直立行走,他们学会了制造工具,开始使用一些有意打制成 不同形状的石器,考古学上,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发展阶段,称为 “旧石器时代” 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便产生于这个时代萨拉乌苏为蒙语,意 为“黄水” 萨拉乌苏河是黄河支流无定河上游的一部分它起源于 陕北,流经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在1922年和1923年,两名法国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在萨拉乌素河谷的地层中,发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和一枚幼儿的门齿化石, 这使得萨拉乌苏河享誉世界。

      这一枚幼儿门齿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 的第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和地层纪录的人类化石萨拉乌素遗址的 发现揭示了鄂尔多斯地区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行踪 而展柜中这些鄂尔多斯人头骨,股骨的化石也表明, “鄂尔多斯人” 生活在距今14--7万年前,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 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动物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萨 拉乌苏动物群便是其中之一因这一动物群在乌审旗萨拉乌素流域 发现,所以得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您在展柜中看到的河套大角鹿、 王氏水牛、以及披毛犀的化石就是萨拉乌苏动物群中重要成员的化 石 您看到的河套大角鹿,它也叫“鄂尔多斯大角鹿” ,是在1922 年萨拉乌素流域的科学考察活动中首次发现的一个古鹿新种属,这 种鹿肢体高大,鹿角呈扁平扇形,形状奇特,在鹿类中独一无二 旁边的王氏水牛,也与其它水牛不同,他的角从跟部至顶端的横切 面均为等腰三角形1923年的考察活动中,参与考察活动的当地牧 民王顺不幸因意外塌方事故身亡考察组负责人法国著名古生物学 家桑志华、德日进等,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牧民,便将 当时新发现的一个已经灭绝了的水牛新种属,命名为“王氏水牛” 。

      这边是科学家为我们复原的鄂尔多斯人生活的自然、人文情景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14--7万年前的鄂尔多斯,自然地理条件大体和现今萨拉乌素一带 的自然景观相当,既有延绵不断的沙漠,又有广布的河流湖泊,还 有沙地绿洲和森林由于当地缺乏山洞一类的自然巢穴,古老的 “鄂尔多斯人”就在靠近湖边的地方搭起用兽皮围起的“帐篷” ,以 抵御烈日、风雨和严寒的侵袭帐篷周围燃起了熊熊的火堆,这样 既可以御寒、烧烤食物,也是防止猛兽袭击的最好方法原始社会 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他们的工具以石 器为主,而制造石器一般也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 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 以打制为主的,由于鄂尔多斯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因此 他们的石质工具也是以打制为主。

      在这个复原的场景里我们就能看 到他们在制造工具 在萨拉乌苏遗址之后,鄂尔多斯地区又发现了一处新的遗址, 它就是乌兰木伦遗址乌兰木伦遗址位于我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 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10年5月,总面积20000平方米,于2011 年正式发掘乌兰木伦遗址时代为距今7-4.5万年,目前出土4200 余件人工打制的石器,3400余件古动物化石,以及大量灰烬、木炭、 烧骨等组成的用火遗迹乌兰木伦是远古时代著名的石料厂,这里 出土的石英岩质地非常坚硬,非常适合制作尖突状的小刃器,刮削 器等您在展柜中看到的这些刮削器就是乌兰木伦遗址出土的用当 地出土的石英岩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它的用途很多,主要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是用于分割猎物的肉时使用,可以用来切割肉、刮掉骨头上的肉等。

      乌兰木伦遗址中还出土了的大量破碎的骨化石,上面有很多人为切 割、砍、剥片、修理以及用火的痕迹,也反映出了生活在该遗址的 古人类在气候变化中所采取的与狩猎活动密切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 水洞沟遗址的出现为旧石器时代画上了完美的修止符水洞沟 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乡的明代长城脚下,地属银川 盆地与鄂尔多斯台地接壤处,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比邻水洞 沟遗址和萨拉乌素遗址同属于我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晚期文 化遗址,由于相互之间在文化特征上具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在过去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都把两个遗址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作为同一种文化即“河套文化”来进行研究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 不断深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不仅文化面貌上存在一 定的差异,而且时代上也存在着至少数万年的差别,应该分属于两 种不同的文化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所处的地质年代 为距今3.8万年至1.7万年 水洞沟文化的石器承袭并发展了萨拉乌素文化的小石器传统 我们可以从展柜中的石器看得出,他们与我们刚才看到的石器截然 不同,已经打磨的非常光滑,这就是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区别旧石 器时代的石器以打制为主,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是以磨制为主。

      这 就是新旧石器时代最主要的区别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大约1万五千年之前,又冷又干的西伯利亚寒风愈吹愈烈,鄂 尔多斯大地进入了末次冰期中最寒冷的阶段,它不再对包括人类在 内的各类生物那么友好了绿洲消失了,湖泊干枯了,绝大多数的 动物们都迁徙了,于是水洞沟的居民不得不收拾行装,再次踏上漫 漫求生之路又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年伴随着冰后期气温不断趋 暖,大地万物的茁壮生长,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了 植物年复一年不间断生长的根源他们有意把一些采集到的果实埋 在土里,果然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这样,原始种植农业就产生了 第二单元 文明前夜 由于环境因素制约了古人类在本地区的发展,因此,目前在鄂 尔多斯地区还尚未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踪迹,而 距今约6500年前的阳湾遗址,便成为鄂尔多斯地区迄今所知时代最 早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

      6500年前,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典 型的森林草原景观,山顶上森林茂盛,山坡上灌木丛生阳湾遗址 的居民们以一个大的家族为单位,集中居住在一起阳湾居民使用 的生产工具虽然和他们的祖先一样,还是以石器为主,但这时的石 器早已不是简单的打制成一定的形状就拿来使用了他们凭经验精 心捡选那些质地坚硬又极具韧性的石料,先根据需要通体琢磨,这 样制造出的石器不仅形制规整,而且非常得心应手其中数量最多 的就是展柜中您看到的这些石斧、石刀、石磨盘等 新旧石器时代的另一个区别就是陶制品的出现阳湾居民使用 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展厅【ORDOS MUSEUM】 鄂尔多斯博物馆 宣传教育部 ------------------------------------------------------------------------------------------------------------------------------------------ 的最大量的生活器皿,就是陶器我们不难看出,展柜中的陶制器 皿已经根据用途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形态。

      这些陶器不仅形制规 整,而且烧造火候也较高,反映了人们高超、娴熟的制陶技术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阳湾遗址的研究得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 以从事原始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狩猎、渔捞业等因此,他们是鄂 尔多斯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从事原始定居农耕经济的居民阳湾遗 址发现的这座单间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大房址,不仅面积巨大,建 筑技艺高超,而且还在房址的室内墙壁上,发现了镶砌整齐的陶质 装饰砖如此大面积的单间建筑以及陶质内墙砖镶嵌技术的使用, 不仅在内蒙古地区绝无仅有,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期的古人类遗 址中也十分罕见,集中再现了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先 民们神奇的创造力和社会文化的辉煌发达 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内蒙古中南部的早期农耕居民,在经历了 一千余年的历史涤荡,形成了以“海生不浪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 化海生不浪遗址是于20世纪60年代发现于托克托县海生不浪村, 从此将内蒙古中南地域出土的遗址,统称为海生不浪文化您在展 柜中看到的喇叭口尖底瓶就是“海生不浪文化”时期(距今约 5500—5000年前)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古人类大量使用的一种器 皿,最初为单一的汲水用具,古人类把它制成这种形状,主要目的 就在于即使把它置于较浅的河床内,其倾斜的姿态,也可以较为轻 松的为容器注满水,而整体狭长和小口的设置,则便于人们往回搬 鄂尔多斯博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