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列研究PPT.ppt
50页队列研究队列研究赵根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概 念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它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非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因素能影响发病的假设又称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纵向研究、随访研究、定群研究特定人群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出现某种结局(疾病)不出现某种结局出现某种结局(疾病)不出现某种结局研究开始前瞻性地收集结局事件发生的资料图8-2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l暴露的含义l队列研究从研究因素着手,追踪发病或死亡,从“因”到“果”l目的是检验某因素能影响某疾病发生概率的假设分 类根据研究开始时病例是否发生,主要分为:l前瞻性队列研究l历史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l研究开始时, 暴露因素已存在, 但疾病尚未发生l在随访过程中,可获取暴露因素变动情况l属于规模巨大的研究降低前瞻性研究费用l利用现有的疾病登记系统收集病例l只收集暴露人群的资料l在随访的研究人群中,再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l选择疾病高发地区进行研究l考虑运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l研究开始时, 暴露与疾病均已发生l先追溯历史资料,研究暴露和非暴露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出研究对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l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影响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l缺乏混杂因素的资料,可能歪曲研究结果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首先进行队列研究,收集每个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的混杂资料,确诊随访期间内发生的每一个病例,然后以队列中的病例为病例组,对照来自同一个队列,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不同研究类型 历史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 ------------------------------ 暴露因素 发病,死亡 暴露因素 发病,死亡 现 况 研 究 病例对照研究 ------------------------- 暴露因素 病例,对照 ------------------------------------------------------------ 过去 现在 将来队列研究典型实例l吸烟与肺癌吸烟与肺癌l放射治疗与白血病放射治疗与白血病吸烟与肺癌lDoll 和 Hill于1951开展的 对象:在英国登记的所有开业医生 调查:信访 方式:调查表(是否吸烟,吸烟量;过去 是否曾吸烟,现戒烟;从未吸烟) 结果:总死亡率0.65‰(不吸0.07‰, 吸烟 0.71‰)放射治疗与白血病l白血病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的一种自然结局还是放射治疗的结果?l1965年开始研究l查阅1937-1955年的诊断记录(988例PV)l追溯患者到1961年12月31日(急性白血病)放射治疗与白血病队列研究的步骤l设计前的准备l制定研究计划l研究暴露因素的决定、分级及其标准的规定l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l检验两组对象在主要指标方面的均衡性l追踪观察l核对资料、整理统计与分析暴露组l暴露组的选择l暴露因素的规定l暴露水平的分级l暴露因素的收集暴露组的选择l选择暴露组应考虑的问题选择暴露组应考虑的问题 已经处于暴露因素中、能提供可靠的暴露史、职业暴露l几种暴露组的人群几种暴露组的人群 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医疗保险人群、特定地区人群、孕妇暴露因素的规定l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定l最好用定量或分级指标l能测定暴露剂量则更好暴露水平的分级 可用定量资料分级,但由于不易获得准确的定量资料,故常用暴露水平分级。
如分为:严重暴露、中度暴露、 轻度暴露、不暴露暴露资料的收集l有关记录l调查对象l医学检查l环境监测非暴露组的选择 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应尽可能相同非暴露组种类l内对照l与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l设立比较组l多种对照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l有关计算样本量的几个问题有关计算样本量的几个问题 抽样方法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失访率样本大小样本大小公式: 样本量计算实例 某队列研究欲观察放射线暴露与白血病的关系已知一般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万,放射线暴露者的发病率为10/万,如果研究者将显著性水平定为0.05,研究功效定为0.10,需多少人?追踪观察l从常规登记中收集结果l定期对研究对象作健康检查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l率l显著性检验l联系强度等率的计算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人群数量较多、人口比较稳定、资料比较整齐 队列研究累积发病率资料整理表 --------------------------------------------------------------------- 暴露史 病例 非病例 合 计 发病率 --------------------------------------------------------------------- 有 a b N1=a+b a/N1 无 c d N0=c+d c/N0 -------------------------------------------------------------------- 合计 M1=a+c M0=b+d T M1/T --------------------------------------------------------------------发病密度队列研究发病密度资料整理表 ------------------------------------------------------------ 暴露史 病例 人时数 发病率 ------------------------------------------------------------ 有 a N1 a/N1 无 c N0 c/N0 ------------------------------------------------------------- 合计 M1 T M1/T -------------------------------------------------------------人时的计算计算原则为计算原则为:从观察对象中剔除死亡,迁移 及失去联系的人数,补充新加入 的人数折算人年。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精确法、寿命表法、简化的近似法 大样本人年的计算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 应用寿命表法来计算暴露人年男性各年龄级各年末存活人数年龄组 1980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合 计 (岁) 1月1日 1月1日 1月1日 1月1日 1月1日 1月1日 1月1日 人年<45 607 547 471 392 324 246 210 …… 2,875.545-54 598 596 604 599 603 625 598 …… 5,27955-65 369 406 433 472 493 496 519 ……. 4303.565- 62 75 95 111 132 158 180 …… 1,386合计 1636 1624 1603 1574 1552 1525 1507 ……..1,3844 计算年龄组死亡率时,以死亡时属该年龄组的对象为分子,以该年龄组合计暴露人年数为分母。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l如样本不太大,可以将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暴露人年l方法较准确,但较费时寿命表法计算暴露人年lLx= lx + 1/2(Nx - Dx - Wx)联系强度的测量l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的关联强度的 指标,是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 组的发病(或死亡)率的比值 Ie a/N1 RR= ---- = ------- I0 c/N0 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完全由某因素所致的危险度用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余数表示之 AR=Ie - I0=a/N1 - c/N0 = I0·RR - I0= I0 (RR-1) RR与ARlRR针对个体而言,具有病因学意义lAR针对群体而言,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归因危险度百分比lAR% Ie - I0 RR - 1 AR%= --------×100%= ----------×100% Ie RR人群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lPAR=It- I0 It - I0 Pe(RR-1)lPAR%= -------×100%= --------------×100% It Pe(RR-1)+1研究实例l吸烟与肺癌死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RR=13.7 AR=0.89‰ AR%=92.7% PAR=0.49‰ PAR%=87.5%l剂量反应关系分析l分层分析标准化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l暴露人群人数较少, 无法获得发病率或 死亡率资料 标准化死亡率比(SMR) 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与以标准人口死亡率计算 的预期死亡数之比。
∑ai SMR= ---------×100 ∑E(ai)标准化死亡率比(标准化死亡率比(SMRSMR))计算举例计算举例项目年龄年份合计1950-541955-591960-64人年20-241,00050020025-291,0001,5001,00030-345005001,500观察死亡数20-242101525-2934230-34012人群死亡率(1/1000)20-241.81.81.625-291.71.51.530-341.91.81.7预期死亡数20-241.80.90.312.925-291.72.31.530-340.90.92.6标准化死亡比例比lSPMR 预期死亡值的计算是根据全人群某疾病死亡数与全死因死亡数之比来计算,而不是用死亡率 ∑ai SPMR= ---------×100 ∑E(ai)标准化死亡比例比计算表年龄组结核病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1)工人死亡人数(2)工人结核病预期死亡数(3)工人结核病观察死亡数(4)20-6.2829218.341025-8.3035729.632030-9.0134130.722235-7.78109585.199845-5.19178492.5917455-3.68155457.1911260-642.77205156.81104合计370.47540队列研究中的偏倚与混杂l常见偏倚 选择性偏倚 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偏倚的控制l严格按规定选择研究对象l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l提高设计水平,做好质量控制l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队列研究的优点l可直接获得两个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并可直接获得RRl可减少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主观因素带入的偏性l在追踪观察中可以及时了解和记录对象某些特征或暴露情况的改变l可以获得多种疾病的结局资料队列研究的局限性l实施一次队列研究比较困难,且耗费较多的人力、资金和时间l通过定期医学检查获得结局资料时,观察对象容易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行为,给资料分析带来了困难l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疾病的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l所需时间短l仅依靠一些记录资料、检查数据或个人提供的资料l需收集过去的暴露史l研究开始时疾病已发生或死亡三种流行病学方法的比较优点局限性率比,率差,PAROR,PAR(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PAR暴露与疾病联系指标现患率、暴露率暴露百分率发病(死亡)率率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者的暴露情况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露情况暴露者与未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情况比较内容现况回顾性(果---因)前瞻性(因---果)时间顺序前两者之一患病-未患病暴露-未暴露分组标准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病例与对照无病个体样本组成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学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