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欧洲各国家庭情况差别对比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冷***
  • 文档编号:162569075
  • 上传时间:2021-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7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欧洲各国家庭情况差别对比分析   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欧洲各国在家庭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如生育率降低,离婚率升高,家庭形态多元化,公共力量越来越多地介入家庭生活等等实际上,除了以上这些共同现象外,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政策多种多样,所以表现在家庭形态和家庭成员关系上,南北欧、东西欧,甚至如德、法这两个毗邻的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法国社会学家马尔蒂娜·色加兰( Martine Segalen) ,在其《家庭社会学》一书中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传承使得"家庭";一词在每种语言中的涵义均不相同   可见,单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考察,欧洲各国家庭间的差异便已有所体现而今天,更多的研究机构和社会学者倾向于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差异比较借鉴他们的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我们归纳出能够反映欧洲家庭现状的五个方面,从此处入手,认识、比较其中的不同,且尝试探求产生这些不同的社会及政策原因   一、家庭结构比较   家庭结构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表现: 一是家庭规模,二是组成形式   OECD 最新的统计报告将欧洲主要的家庭结构划分为四大类: 单身家庭、丁克或者核心家庭( 包括非婚同居家庭) 、单亲家庭、其他家庭( 如扩大、主干、联合家庭等) 。

      观察这种划分方式便可发现,当今绝大多数的欧洲家庭有着成员少、关系简单的特征然而,无论是家庭规模,还是家庭组成形式,每个地区间又有很大差异   首先,从家庭规模上来看,多数南欧国家平均每户人口数基本在 2. 8 人以上,而北欧国家( 除瑞典之外) 仅介于 2. 1- 2. 2 人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以上四类家庭在所有普查对象中所占的比例各有不同: 北欧国家的单身家庭比例在 35%以上,西欧地区也在 30% 上下,而南欧,除了意大利接近25% 之外,其他国家都不超过 20% ; 丁克或者核心家庭的比例,以丹麦( 50. 9%) 、芬兰( 49. 8%) 为代表的北欧和以爱沙尼亚( 46. 8%) 、拉脱维亚( 45. 6%) 为代表的部分东欧国家,都远远低于 OECD 所统计出的均值( 58%) ,而所有南欧国家不仅超过均值,还有甚者( 如葡萄牙) 其比例竟高达 69. 1%;单亲家庭比例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欧,以拉脱维亚为最,五个家庭之中就有一个是单亲家庭,而南欧、北欧和西欧的数值均位于 5%至 10%之间; 其他家庭类型的比例呈现两极化,在荷兰只有 0. 7%的家庭属于扩大、主干或者联合家庭( 非普查数据) ,在法、德、卢三国也不超过 3%,但在东欧的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这类家庭竟占家庭总数的 20%左右。

        再从家庭组成形式上看,各国也是同中存异OECD 的数据表明,1970 年至 2009 年,欧洲的离婚率普遍上升,结婚率明显下降而最新的欧盟统计年鉴显示,除爱尔兰之外,离婚率最低的国家大都集中在南部,如意大利( 0. 9‰) 、希腊( 1. 2‰) ,以及邻近意大利的斯洛文尼亚( 1. 1‰) 但在多数的西欧和北欧国家,两对夫妇中几乎就有一对以离婚来结束共同生活另外,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加之离婚程序的繁琐,很多欧洲人开始以非婚同居、分地共生( liv-ing apart together) 等新的家庭组成形式来代替传统婚姻尤其在北欧,更多的年轻人( 34 岁以下) 倾向于非婚同居或者单身独居的生活,而在东欧和南欧,与父母同住或者以合法婚姻的方式组织小家庭的青年仍占大多数同时,两个单亲家庭形成的重组家庭也在西欧和北欧越发流行以法国为例,十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重组家庭,而在这些家庭中,大多数都以非婚同居的形式存在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照,可以看出,北欧和西欧的家庭结构凸显着自由独立的风尚,家庭组织模式的多样化也能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相对而言,他们的家庭成员关系往往较难长久维持,尤其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就需要公共服务系统的补足。

      而南欧地中海国家,在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其家庭结构同亚洲更为接近,提倡合乎规范的群体生活,不鼓励个人主义风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新型家庭宽容度也较小东欧的家庭结构最为复杂,有的类似保守的南欧,有的甚于开放的北欧,但由于福利制度的滞后,不少多子女家庭、单亲家庭以及非婚生育子女得不到基本保障,所以那里的儿童和青少年教育问题最为突出   二、女性"家庭社会";双重角色的和谐度比较   如今,女性地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而女性是否能够自由地"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则是这一标尺上关键的"刻度";目前,学者们多用女性婚后产后就业率、男女家务劳动时间分配和儿童平均入托年龄等量化指标来衡量女性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和谐度   一个平权的社会往往能够让多数已婚女性较轻松地协调"相夫教子";和"打拼事业";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瑞典,多数女性认为工作不会影响到自己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 而不少德国妇女则感到家庭和事业只能"二选一";跟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相比,也有更多的德国女性赞成"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这一调查结果与德国家庭主妇的数量远高于英、法、芬、丹、瑞五国相符合可见,德国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还需要改进。

      而一些南欧国家,在职妈妈的处境更为艰难,不少女性婚后和产后选择离职从 OECD 200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以有两个孩子的职业女性占女性总数的比例为参考,南欧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都是产后女性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另有一些在职女性,因为不愿意丢掉工作而选择不育,导致劳动力再生产严重不足,其中生育率自70 年以来大幅下降的意大利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不少学者指出,这一现象最应归咎于公共育儿设施的缺失,以及不利于产后妇女再就业的税收体系、用工制度和福利政策   再看家庭内部,即男女家务劳动分工有统计表明: 瑞典男性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占夫妻二人所花时间总和的40% ,基本实现了"男女共主内外";的平权关系; 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女性仍是多数家务琐事的"负责人";,丈夫们投入的时间只占全部家务所需时间的 20%可见,这几个南欧国家更像是日本、韩国等严守传统性别规范的东方社会,已婚妇女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着家庭内部,而在家庭之外的职业活动则得不到鼓励不少女性即便在婚前事业有成,在婚后和产后也会舍弃职场、脱离社会、返回家中   此外,作为评价女性家庭劳务压力和生活自由度的指标,公共保育服务系统的利用率也是经常使用的统计数据之一。

      2008 年有关 0 到 2 岁儿童入托率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北欧和西欧国家,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入托率都超过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均值( 30%) 其中以丹麦为最,65%的儿童在两岁前就已成为公共育儿机构的服务对象,而他们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很早就可以从"尿布";和"奶瓶";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原先的职业和社会生活中相比之下,南欧和东欧国家,儿童入托率都低于均值,如捷克共和国只有 2. 2% 的孩子被送进公共保育机构这说明,东南欧地区的家庭养育观念较强,但同时也表现出其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在分担家庭育儿工作方面的能力较弱,从而使得母亲们不得不接受"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总体而言,在任何地区,不管是就业率还是收入,女性都处于弱势,无法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因此只好选择从属于男性的"居家";生活这种现象以及逐渐形成的性别角色认知是鲜有文化差异的然而在北欧和一些西欧国家,由于政府大力推行有利于提高女性权益和收入的政策,不仅使社会资源在不同性别之间分配得更加公平,也带来了家庭观念和两性关系上的改变但在东欧和南欧,平权政策的缺失使"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等级制度依旧顽固其结果不仅不能缓解男性的就业压力,反而还造成生育率的大幅下降,致使新生劳动力短缺,妨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育子与养老方式比较   一般说来,育子和养老是家庭的两个重要功能但如今,这两种功能在一些欧洲国家早已弱化,"家庭内";的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家庭外";即公共服务系统来承担而在共同的趋势下,南欧和北欧的发展情况又有区别   以 2000 年奥利弗·加兰( Olivier Galland) 的调查为例,在 22 岁到 25 岁的丹麦年轻人中,只有 15% 与父母同住,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南欧国家,同年龄段仍与长辈同住的青年则达 88%和 89%相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大卫·瑞何( David Reher) 的研究中他在考察成年子女与父母居住的距离时发现,80%的英国青年会在 20 岁之前远离父母居住,而在南欧地中海国家,只有不超过 30%的年轻人会选择距父母较远的区域生活此外,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些南欧国家中有 57%的成年子女还会在距父母居所 15 分钟车程以内的地区安家这对北欧人来讲是不可思议的   欧洲人的代际关系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多是源于各国不同的家庭观念与福利制度比如,一般而言,南欧人以"家庭至上";闻名,而北欧人则以独立生活为荣; 南欧人倾向于家庭互助,北欧人更欢迎公共福利等等。

      此外,奥利弗·加兰还特别强调,北欧的丹麦与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在针对青年的福利政策上有相当大的区别相比之下,丹麦政府会以发放助学金等方式,向年满 18 岁的年轻人提供非常优厚的学业资助,使得他们很早就能够脱离对家庭的依赖,独立走向社会而在南欧,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体系起步较晚,作为传统的保障手段,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工作还只能由家庭来承担所以,在这些国家中,"啃老";也是普遍现象   虽然,从福利体系的角度考察,北欧比南欧更具先进性,可是,在个人主义风气的影响下,青少年过早的脱离家长管控,也使得酒精滥用和自杀行为在北欧青年中更为普遍从OECD 对成员国青少年自杀率的排行榜上不难看出,虽然不少离婚率高、社会福利差的东欧国家遥遥领先,但在高福利的北欧国家( 除丹麦外) ,青少年自杀率也远超均值; 相反的是,家庭关系紧密、家庭观念传统的所有南欧国家都排在最末几位尽管青少年的失范行为跟亲情的疏远是否相关还有待检验,但必须注意的是,很多欧洲学者仅以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性来片面地肯定北欧鼓励青少年自立的教育理念,抨击南欧传统的家庭育子模式,这样的观点和立场值得商榷   至于欧洲诸国的养老方式,不同社会的选择也相去甚远。

      随着医疗和医保制度的进步,欧洲人的寿命普遍增长,随之而来,老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与育子方式一样,不同的欧洲国家在解决养老问题上所持有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提出的方案更是多种多样其分歧主要在于由谁来负责照顾老年人的生活   瑞何在同一研究中将英国与南欧地中海国家做了比较   他指出,大多数南欧国家至今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英国早在 17 世纪便率先颁布了公共养老法,主张以养老院代替家庭,实行社会养老也有学者在比较北中南欧洲六国的退休和养老政策时提到: 丹麦、德国、荷兰都有社会养老的传统,其退休金的发放办法以及各项医保措施均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也有利于减轻子女的负担; 在英国,养老同样主要由公共服务机构来承担,但不同于北欧的是,在长期自由市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养老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体系的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 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家庭养老是最为推崇的,老年人不能脱离家庭,家庭也不能弃老年人于不顾,这一点跟东方社会颇为相似另外,凡·尼姆维根( Van Nimwegan) 和摩尔斯( Moors) 的实地调查也反映了南欧人与北欧人在对待家庭养老问题上的不同意见。

      他们的调查显示,在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74%的老年人打算与子女共度晚年; 而在英国以及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