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生命有根系列讲座之一至七最新整理版.doc
39页34生命有根系列讲座“生命有根”系列讲座之一—— 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心在万物上口述/观生 记录/陈敏 观生,厦门一养生主也早年学习生物学,后悟西学无益身心始溯流寻源, 退而治经,以造化为师友,观性命之源,尽天地之理纯素纯一,深在其中与时偕行得时而用,每与人事有益终日为茶客,好鉴别之裁万物纷来心亦闲,缓带谈笑语也默此次“生命有根”系列讲座,不求开篇搏大青眼,只求几个有心人,心至福临 当今世人沉溺富贵功名,无力自拔,无法警醒偏偏身边的人,都鼓励你步步提升,用种种方法比较你的成败是非生于斯累于斯,灵明贻失,方思自在,不免内心煎熬,想去退修,要了名利何用?原来是被胁迫的诗人马一浮说:无用为时贱,忘身自古难 人的千差万别,关键就是心智发育的程度不同本质上,人类的心智发育史,就是寻求宁静、回归自我的漫漫行道无欲则为圣,少欲则为贤,多欲则为凡,徇欲则为狂其实何须外求?真心大我本来囊括宇宙万象,世界就在你心中 戏本子成了他的生命导演 现在人们讲环保,但危及自身最大的污染是精神污染,学识污染心智发育不良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从何而来,常为外物所惑,时时着相什么是“相”呢?佛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一个着相的人很可怕鸡毛掸子很漂亮,没地方插,就买个花瓶,然后又觉得桌子不配,换了桌子觉得房子不配,于是因为一根鸡毛掸子换掉整个房子他只要有这样的思维轨迹,一生拣择,就会一直这样下去历史上多少帝王,为了几首诗,几把家具把江山搭进去当下多少人,为了香车美人,把自己卖了出去这种人以为他有自我,其实就是演员,为无数个戏本子活着,戏本子成了他的生命导演,而他只是配角同时他也根据戏本子判定别人古之狗仗人势,今之人仗狗势,都是一理所谓戏本子,就是祖辈代代相传、著空逐相的种种价值观、是非、善恶、美丑等等,根据情节发展,时时刻刻展开,生生不息刚觉礼教吃人,又兴国学泛滥,满世界的人都在寻找普世价值那些为了什么而什么的填空,充满了烦恼不安、挣扎迷失它的另一面则是:逃避沉沦,反抗狂乱放眼望去,浮尘喧嚣,芸芸众生有几个不自我湮灭?所谓的营销策划,就是利用人的着相说事比如,某某别墅“尊贵典雅”,您买了您也就“尊贵典雅”了——这都是让您着相,通过一栋别墅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您未必知道您的本心想要什么?也未必清楚穷得只剩下了钱了,只因心灵被“蜗居”,小小的我徒然挣扎不少人活着,都是为了别人,得一句夸时下这种忽悠文化,正是心灵阴暗的投影,更有人大言不惭:滚滚红尘,滔滔名利,尽可享受!且看“享用”者,难得清静,想尽办法折腾:玩电游,包二奶,参加各种奇怪的俱乐部,通过昂贵的学习班放松。
很多人旅游,到了目的地马上就能结束旅程,因为求的只是“到此一游”这些都是拐棍性质地借助外界,游于艺或游于戏罢了,与心灵无关东坡有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当身心不和,人格分裂,心性必然浊乱不开,就会到处点击,到处发愣,到处“到此一游”……一只牛走遍五大洲吃遍菲菲草,穿戴堂堂衣,还是一只牛,于内心无补心路之法,是即察即止,虚静能觉,如庄子言:唯止可止众止人类的心灵成长不是向外求的,应该向内求,在宁静里寻找本我,唤醒本我不能自知自觉,也就无法真实受用、独觉快乐 打开心灵的天窗 “静”字惟妙诸葛亮言:“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牛津、哈佛大学百年校园风格不变,就为营造学子们的心灵栖息处,宁静以致远人为万物之灵,而心是人的主宰人生修养,至上法门就是心的修养要打扫心地,先要养“静”静则无欲,无欲则刚静则无念,无念则定心无时不动,无时不外驰所以孟子说:不动心心放出去了,还要能收拾向里,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无思无虑,无意无念,无欲无求,则自然澄寂,本心显现本心即真心,即善恶是非美丑之分别诸念未起、喜怒哀乐爱憎诸情未发之前之真心如果以真心为性灵之本,观察万物,就不会被世尘物欲所蒙蔽,逍遥自在,独来独往于大自然之中而陶然共忘机。
有人问,我什么都还没经历过、什么都没有,怎么“不动心”?这需要你学会放下,学会做减法减法不是把东西扔掉,不是不沾红尘,不是离群索居,不是无所事事……减法是返璞归真,心无挂碍世间万物都可为我所用,为我所好,精神上自我愉悦,但是不痴迷,不着相,不固执己见有人看恐怖片会害怕,看爱情片会落泪,《红楼梦》里妙玉被扛走了,愚人节张国荣跳楼了,想想就会心痛;有人考大学失败了,初恋走掉了,股市赔钱了,从高位退下来了,就会痛不欲生……这都是着了相,一叶障目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对境练心”,缘起则应,境过不留,始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外界万物不会改变心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才是智慧古今求道者,人杰大丈夫,无非安守本心做到这个当然很难因为随波逐流“无法宁静”,因为选择太多“无法选择”……其实每个人都有望远镜、放大镜,就是太脏了,没有办法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弘一大师有句诗: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人也是万物之一,但心可以包罗万象,甚至比天空更广阔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掊击尔智”:故知品物流形, 莫非生也;爱恶相攻, 莫非惑也;蠕动飞沉, 莫非己也; 山川草木,莫非身也这就是无框的心灵天窗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情怀若为开”。
当你打开心窗,一心清静,能为万物主,恒与四时行当你装得下整个世界,你就是世界 如何获得宁静,除了形而上的内心开悟,还有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下载信息,心灵内存太满,就会难以更新,还影响运转速度,甚至“死机”,所为何来?所以,要学会定期“清空”“归零”,重拾宁静,重识本我最简单的,下班回家,放下一切俗世杂念,静坐一二十分钟过去这是读书人必读的功课,朱熹就教其门人郭德元:“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不作此工夫,虚此一生起初坐下,可能脑袋里还是一片混杂,也无需刻意寻找清净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只是坐下,放空,道就在你的身边静坐功夫,可以养心养性、养精养气,可以养神养德,养慧养诚,可以养勇养仁,可以变化气质古来多少大事业家,尤其是大学问家,大文学家,无不致力于静坐短期出家,也是“归零”的好方法在泰国等许多东南亚国家,许多人成年后都要进行3个月到3年不等的短期出家,借此“清空”,修身养性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在事业巅峰时期出家为僧,托钵化缘中国白领也在试行这种方法,去年8月,两百多位城市人来到深山,在珠海普陀寺“出家”7天还有特立独行者,比如耶鲁大学的一位副校长,每年都有一个月定期消失,不看地图,不上网查资料,独自背包搭火车,随意去陌生城市,边走边看,边打工边生活。
长期坚持,神采焕发人们对旧的生活会有视觉疲劳,精神疲劳,不妨走出去换一种身份生活,寻找和心灵对接的地方,过一过“万事不如无事好,净名一榻但高眠”的逍遥日子所谓的人生,就是吃喝拉撒所谓的旅游,就是在旅游地点吃喝拉撒我曾经去庐山,就在山脚下住晚上在山脚泡温泉,白天寻友访道,去了一个月也没有时间上庐山,但并不觉得遗憾最好的旅行,不是对新环境新趣闻感兴趣,而是心灵的游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在小小的书房,就能够游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把相剥掉,就是这回事在内求的道路上,需要不急不缓,从容清静需要慢慢放下,自己感受自知、自觉的过程需要不断归零,开始新一轮的重生正如印度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言:“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当你装得下整个世界,你就是世界生命有根系列讲座之二——中青亮点Q Y!u},W(\)|"}v中青亮点Gu dh3H至道无难,当下即是法花径由来无人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青亮点Q+R%@T2r/i*@@.hRP,Q@Y ~)} |9[ 平常心是道|6K}9z H&tO`B 讲述/观生 整理/陈敏mkBg @0e'E9{ eG ;} wP3N(u 很多人对待生命,都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s~#V+nL)KX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合一,形神俱备0N y TU)~4E 身心合一就是见一切状况,现象,而内心并无变化太乙真人言:“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无一物中青亮点H2~ rH4{_x E圣人常无心,而以天地之心为心圣人常无法,而以天地之法为法千百年来诸家,千言万语只不过“炼心”二字而已中青亮点yX'|V#a4Z2D)U心游万里不知远,身与一山相对闲P3[o1T0t 中青亮点{!N3WA IM八风不动,Ff)r-s7Zs 中青亮点X&}^q0N(RN心在何处,身在何处你在喝茶,想上卫生间, 你心就在卫生间出外郊游春意浓,你眉关紧闭,心就是在寒冬鸟儿枝头欢叫,那是你心情畅快,它只是啼鸣落叶凄凉飘离,那是你的叹息,它只是回归大地7Vn(n_ A w-b6bY 不能身心合一,只因世上有“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即利益、衰败、毁谤、称赞、名誉、讥讽、痛苦、快乐m~)~;l8u1oc 有个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禅师讲禅苏东坡每日在江南堰打坐,自觉境界甚高,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心下愉悦,书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送去给佛印禅师,结果禅师派人把诗歌送回来,只在旁边批上四个字:“放屁!放屁!”苏东坡当然生气,马上从江南过江北,到金山见禅师刚质问,禅师笑言:“你已经八风不动了,怎么两个屁就把你吹过江了?”苏东坡汗颜,叩谢,回去继续修行r4re`w K+~d-P~ 细想,哪一款风不曾吹拂你的心田?哪一款烦恼与它无关? “八风”一吹即动,到头来做了历史的奴隶、时间的俘虏、社会环境的垃圾场、人生的演员、自我的败将……在滚滚洪流中喘口气,抓住一个个救生圈,却是无济于事,无异于拔着自己头发要离开地球中青亮点)@.Q%zM6{/Zzj%`0_宇宙在我,万物由心,心触外境,产生意、识、知、见、觉,竟错认为本我,当然是认贼作父,层层牢关锁闭好比大学没有考上,大订单没有签到,就痛苦不堪;升官加薪,中了六合彩,就欣喜若狂……那个苦乐怨嗔的情绪,就是你吗?你是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对境无心,方能拨开乌云见天日,见到“本我本性”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q/O1NC;wRS S 唯有身心合一才是归处脑是身的统帅、心识是脑的统帅万物静观皆自得,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也。
离开这点就是用错心,烦恼心,在常人与精神病人之间走钢丝中青亮点[G!T?E7r中青亮点1qLo7f(O LU r恭敬一切环境,即是降伏自心处中青亮点\-p q z1U Nkf G中青亮点5D7f ^Hot$s"Fp|你问,怎样才能身心合一?就是心物一元,以无心法为心法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心无取着,恭敬一切环境,即是降伏自心处这个“恭敬”里有大文章,是指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有人问,恶人恶事也要敬吗?当然,修行就是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没有恶又何来善?净空法师说,“恶人回头,他的心力勇猛,我们学都学不到!人会回头的,他一回头,成佛了,将来是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轻慢?” u3b$xY ? 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则内净外寂,诸境空寂,只存一心Uj@ X(_ r _$|V 心要纹丝不动,第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