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86070334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龙凤镇中心小学    董世宪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姓    名  董世宪 所在学校  龙凤镇中心小学    申报课题类   别 班主任工作课题性    别 男  职    称  小高 学 科 语文文化程度 本科  职    务 教师   电 话    ◆【课题简介】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温暖、管理,他们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成长支撑性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现实背景及意义】(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标内容】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1)探究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2)探究怎样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应联络留守儿童的父母、家庭、监护人给他们关爱,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寂寞,让他们心里都充满温暖,洒满阳光3)研究怎样养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在校和老师沟通,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络,共同监督他们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孩子。

      二、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级:1预备阶段(2009年8月)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5月 )(1)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2)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3)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总结研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三、研究方法设计1观察法、2调查法、3案例分析法、4行动研究法、5文献法◆【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班10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表一: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家长姓名 父母外出务工地点 联系  备注宋朝阳 女 汉族 20020814 龙凤镇响水桥化工厂内巷16号 宋宗富 北京父亲外出母亲照顾孩子属于“单亲教育”型夏侯照 女 汉族 20020209 龙凤镇响水桥19号 杨建平 福建   秦可 男 汉族 20020122 龙凤镇建设路339号 秦代权 北京  肖婷婷 女 汉族 20020322龙凤镇小龙潭村大龙潭组 肖刚芝 广东  陆明星 女 汉族 20020403龙凤镇三龙坝村大坪组8号 陆仁礼 浙江  段覃浩 男 土家 20020201 龙凤镇小龙塘村大龙塘组 段远尚 浙江  父母外出奶奶照顾孙子属于“隔代教育”型肖文 男 汉族 20020427 龙凤镇三龙坝村大坪组 肖 奎   李林芳 女 土家 20011208龙凤镇三龙坝村老煤厂组 田 琼 汕头  赵彬 男 汉族 20020623 龙凤镇新民街2号 赵卫平 山东  父母外出舅舅姑姑照顾侄儿属于“寄养教育”型胡永杨 男 土家 20011014龙凤镇化肥厂胡翠玲 广东     ◆【初步成效】一、据调查,我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表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 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单亲教育”型) 50%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隔代教育”型) 30%与其他亲戚在一起(“寄养教育”型) 20%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表三:亲情联络情况 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 20%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 80%与父母 联系较少的 10%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100%非常想念父母的 90%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

      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 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 ,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 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1)监管人监管不力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②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③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我在 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0%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三条对策】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 、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1、让 传情我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 ,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2、让鸿雁传情我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肖**今年7岁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小,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根据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