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 5C型导弹试射的冲击波.doc
3页东风― 5C 型导弹试射的冲击波2017 年初,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试射了一枚东风-5C 型洲际导弹此次“国之利器”的惊艳亮相,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东风-5”导弹家族 “东风-5”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 “地对地”洲际战略导弹到目前为止,这个家族共诞生过 4 名成员:东风-5 型、东风-5A 型、东风-5B 型和东风-5C 型导弹 东风-5 型洲际导弹是一种通过固定发射井发射的导弹,1971 年首次试验,1981 年服役该导弹的质量近 200 吨,最大射程近 12 000 千米,打击范围可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东风-5A 型导弹是前者的改进型,导弹质量降至 183 吨由于推进剂改为两级液体燃料,因此最大射程提升至 13 000~15 000 千米之后,东风-5B 型导弹诞生,不仅在射程方面提升至 15 000 千米,真正实现了打击范围全球覆盖,而且具备了更强的攻击性和突防能力它可携带 1 枚 3000千克核弹头,其威力相当于 300 万~400 万吨 TNT 当量;或可携带4~6 枚分导核弹头,命中精度也可达到 500~2000 米那么,此次我国成功试射的东风-5C 型导弹,又在什么方面作了改进?它突出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最 大 创 新 据报道称,我国此次成功试射的东风-5C 型导弹,携带了 10 枚分导式弹头,而且对此次试射,报道用了“史无前例”一词来形容。
如果报道没有夸大,那么东风-5C 型导弹的试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分导式多弹头这一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洲际导弹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但就洲际导弹的研制水平而言,我国同美国、俄罗斯还有不小的差距洲际弹道导弹刚问世时,一枚导弹只能携带一枚弹头,打击一个目标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了集束式多弹头技术虽然该技术可以使一枚导弹携带两三枚弹头,并打击多个目标,但分弹头没有独立的推进系统,无法过多调整最后的攻击姿态,打击范围仅限于半径十几千米的一个圆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才得以问世采用这项技术后,分弹头可由母舱按预定程序逐个释放,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目标,也能集中攻击一个特定目标,并且每个分弹头都具有独立的推进系统,以此调整末段的飞行姿态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使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大幅提升,而且令其打击精度大大提高,打击半径也大大增加洲际导弹能携带的分弹头数,是衡量其威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20 多年前,俄罗斯和美国就已经拥有了能够携带 10 枚分弹头的洲际导弹如果东风-5C 型导弹能携带的弹头数一举跃升至 10 枚,那么比起最多仅能携带 6 枚分弹头的东风-5B 型导弹,战斗力将成倍增强。
矛“尖”盾“弱” 有军事专家指出,东风-5C 型导弹的问世,使我军在面对现有的各种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时, 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 一方面,所有洲际导弹在与反导系统的对抗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尽管现有的反导系统采用了诸多先进技术,但它反导的基本原理仍是用一枚导弹打击一枚导弹而洲际导弹在发射初段不易被探测到;飞行中段处于太空之中,离地距离大;攻击的末段,速度已经极快,可达到几倍声速,因此想要一次拦截,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如果东风-5C 型导弹可携带 10 枚分弹头,那么即使面对目前最先进的反导系统“萨德” ,也会拥有巨大优势首先,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合适的地点可供修建发射井,这会使东风-5C型导弹的发射点很难被发现其次,敌方不容易判断东风-5C 型导弹每个分弹头的弹道和它们所要攻击的目标,所以反??系统即使配备了与分弹头数目匹配的拦截弹,也很难拦截它们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东风-5C 型导弹的 10 个分弹头中,设置几枚假弹头作为诱饵,使对方难辨真假,从而对他们的反导系统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使其拦截弹全部扑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