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562110
  • 上传时间:2021-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耿增才 河北省故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木,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 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一、 知识性的问题(1) 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 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 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2) 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 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 治时期? ”“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 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木中可找到,是 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二、 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 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 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木质。

      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 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 影响? ”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木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 的掌握乂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提出 一连串问题:“抗H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H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 ”“H本侵华 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 ”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 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因而教学难点就迎 刃而解了2) 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 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 ”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 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吋,不要求唯一答案, 只要有理有据就行3) 对比区别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 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 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

      要确定好对比项, 才能理清脉络、去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0的4>神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 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吋,我设计 了这样一串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你的愿望是什么?假如你是张 学良、杨虎城,你冇何打算?假如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你冇何主张?” 通过冋答这些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分析国内各阶层的主张转变为以当事人 身份主动探究吋局,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西安事变的性质与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5) 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 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在讲“重庆谈判背景”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蒋介 石假和平、真内战”这一难点,我补充了蒋介石与毛泽东来往的三封电文,并提 问:“从电文中可看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其真实用 意何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接受邀请? ”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能较容易 答出来,后两个问题学生一吋答不全,于是我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毛泽东去重庆,蒋介石可能会怎样?假如毛泽东不去重庆,蒋介石又可能怎样?学 生通过冋答这两个多思维指向、多思维结果的问题,既真正理解了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的阴谋,又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大增。

      6) 联系现实法抗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学完这一内容 后,我作了这样一段开场白:“0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军国主义 势力复活,他们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历史,文部省其至通过了歪曲历史的初中历 史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请冋学们运用史实, 谈谈自己的感想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 的控诉之中,但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中国己不是当吋的中国,国际形势也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当今中日关 系,你能为如何处理当今中H关系发表高见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 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7) 学生质疑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探索解疑的方法,是进行问题教 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0标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在人性化的课堂 中生成的为此,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问生答, 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师生多元互动来实现教学0标如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吋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课本中 作了肯定性的评价学生能不能表达自己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呢?比如,“禁止弃 农经商”这一方面显然利弊并存。

      又如:在讲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这一内容后, 学生能不能跳出课本的框框,问一问蒋介石是不是对中国的发展一点也没有贡献 呢?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蒋介石的知识都讲出来,然后,我告诉学生, 蒋介石统一了军阀混战的局面;鼓励发展工商业、交通运输业,1936年全国工 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基本上收冋了关税自主权等 等,但是总的来说,国民党政府是腐败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因而失去了下层人民的拥护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阶级性来划分是好人还是 坏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分出主流与支流这样,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以上提问方法都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是开放性问题,历史课本中无 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 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冇结论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 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会与理解,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 性问题有价值,更应该引进教师的重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