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支付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pptx

639页
  • 卖家[上传人]:春****铺
  • 文档编号:186386498
  • 上传时间:2021-07-1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9.98MB
  • / 6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货币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与职能 2.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演变的原因 3.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中国货币层次 的划分 4.掌握电子货币的概念及其对金融业和货币体系的 影响 5.了解支付制度的演化趋势 知识架构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 产物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样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从这一发展过 程可以看出: l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 l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 l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1.1 货币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 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 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科学地揭示了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产生于人类交换物品的时期,诞生于商品交 换,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由国家法律确定、被 广泛接受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融资产。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1.2 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 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直到如今,电子货币以及网络货币逐渐成为货 币的新形态 1.实物货币:最古老的货币形态,其特点是以自身所包含的价值同其他 商品相交换 2.金属货币:金、银贵金属,携带方便,价值稳定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3.代用货币: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随时 可以向发行人(银行或政府)兑换贵金属的纸质货币 4.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强制流通,不以任 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5.电子货币:依赖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 技术为手段,以商用电子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 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贮的信用货币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银行卡数字货币 支付方式面对面面对面电子支付 (ATM、POS支付 ) 网络支付 职能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形态的演进表: 1.2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大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最基本的职 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l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l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流通手段 l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支付手段 l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贮藏手段 l货币基本职能的延伸-世界货币 1.2 货币的职能 1.2.1 价值尺度 1.定义 所有的商品劳务都必须经由货币来表现其价值,使其具有 价格价值尺度就是价值标准,或者价格单位,是用来衡量 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 2.表现形式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 商品的价值,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 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3.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本身具有价值 1.2 货币的职能 1.2.2 流通手段 1.定义 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物物交 换转化为 商品流通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货币出现以后,它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则起媒介作用以货币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商品变为货币(W-G)即卖的阶段,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 货币变为商品(G-W)即买的阶段,是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货币形成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2 货币的职能 1.2.3 贮藏手段 1.定义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 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2.特点 在保存过程中不易损坏和变质 当需要使用时,可以比较方便的与其它商品相交换,转换成 需要的形式 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在贮藏前后能够转换成数量相同的其 它物品 1.2 货币的职能 1.2.4 支付手段 1.定义 货币不是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 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2.作用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节省大量现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作为支付 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1.2 货币的职能 1.2.5 世界货币 1.定义 所谓世界货币,就是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发 挥价值尺度、流通性、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作为 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 当前的世界货币是信用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代表 2.职能 充当充当一般购买手段,一个国家直接以世界货币向另一个 国家购买商品 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 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

      3.充当世界 货币的条件 发行世界货币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世界货币具有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要得到所有国家的确认,必须通过国际协议来实现 1.3 货币制度 1.3.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 流通的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 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 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被称为货币制度的 构成要素 1.3 货币制度 1.币材的确定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 币材,实际上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一种或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 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现代社会广泛实行不兑现的货币制度,法令中没有任何商品充当 币材的规定,过去货币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币材的规定已经 消失了 1.3 货币制度 2.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 单位的“值” 法律对于货币单位名称的规定,通常都是以习惯形成的名称为基 础同时,按照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 名称;几个国家同用一个单位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

      货币单位的确定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在铸币流通时,货币单位 的确定是确定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不同的货币 流通条件下,货币单位的确定则是确定本国货币的“理论含金量”或 确定其与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关系 1.3 货币制度 3.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 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 为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在流通中完全不兑 现的钞票,也被称为本位币,表示它是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本位币 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低于1个货币单位的流通货币则称为辅 币 1.3 货币制度 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 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 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 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双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相对于本位币的无限法偿,辅币则只有有限法偿能力,其含义是 :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 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3 货币制度 银行券和纸币是贵金属储量以及相应的金银货币不能满足商品经 济发展扩大的需要而出现的产物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以商业信用 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早期银行券流通的前提和背景是持券人可随时向 发行银行兑换金属货币经历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 ,西方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停止兑现,其流通已不再依靠银行 信用,而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从而使银行券转化为纸币 1.3 货币制度 4.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 货币制度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 内容,如规定发行准备;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率 的规定原则)等等 发行准备的规定由来已久,其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银行无限制地发 行银行券的权力,使银行券与其他一些信用货币的总量能与一国经济 发展的需要相吻合,而不出现过度发行 1.3 货币制度 从历史上看,发行准备制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l部分准备制,也称部分信用发行制法律规定银行券在一定发行 限额内,可用信用保证(即用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商业票据和国家 债券作保证,超过其限额以上部分必须有100%的黄金保证) l比例准备制在银行券的发行总额中,法律规定黄金保证所占的 法定最低百分比,其余部分则可用信用保证 l最高限额发行制法律规定银行券发行额的最高限额,在最高限 额外不得增加发行但此限额常由法律加以修改 1.3 货币制度 1.3.2 货币制度类型 主要货币制度 1.3 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 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为 无限法偿货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其他所含的一定成色、一定重量 的白银价值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白银和银币可以自 由输出输入;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 1.3 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在一些国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实行的范围也不广主要原因是: l白银价值不够稳定,特别是随着白银采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 高,银价猛跌,使白银不再适宜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l白银本身价值较低,给大宗交易带来不便,不能适应资本主 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l从19世纪40年代起,世界黄金产量激增,为当时以金银复本 位制或金本位制代替银本位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3 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复本 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同时流通,并可以自由兑 换复本位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自由输出与输入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由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 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缺点是: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商品双重价格比 例随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经常变动,不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

      1.3 货币制度 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 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双本位制克服了平 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表现的弊病然而,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 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上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 种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在此种本位制下,金银币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 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 两者有一法定比价在此货币制度中,银币事实上处于辅币地位,故 称跛行本位,它是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形式 1.3 货币制度 与银本位制相比,金银复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金银并用,币材的资源充足,满足了当时生产扩大对通货的需 求 便利交易金币价值较高,银币价值较低,可分别用于大宗批 发交易与小额交易 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其本性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复本位制由于金银币同为本位币,违 背了商品货币的本质要求随着黄金产量的增加和各种条件的成熟, 西方主要国家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 1.3 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 换金币第二,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第三,黄金可以自由 输出与输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