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doc
6页六年级第四组主题设计说明 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它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篇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注目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集中安次小语人的智慧,尤其是一线教师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把“概念圈”的教学理念引入单元导读课,并贯穿单元整组教学之中;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外国名篇名著”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引领他们向前;并力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体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特点,这也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谜团。
希望安次小语的设计会对诸位同仁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本单元用9课时完成: 第1课时 单元感知部分(导语+整组浏览) 第2——4课时 体验学习第一部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 《在人间》) 第5课时 体验学习第二部分 (《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6——9课时 整体提升部分 (口语交际+习作部分+单元总结课) 单元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会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4、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人生 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3、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读课(!课时) 1、用趣味语文中的“巧问妙答”这个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部分外国作家或作品的相关图片,视觉冲击仍旨在激趣。
3、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 4、出示学习表格,浏览整单元内容,小组合作填写 要求: ·浏览四篇课例,填写表格的相关内容黑体是必填部分) ·浏览回顾·拓展四的相关内容继续填充表格 ·交流读过、听过的外国名篇名著,继续完善表格 利用表格的形式,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把获取的相关信息加以整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在“外国名篇名著”主题下形成一个“圈”,统领整个单元的内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圈子会逐渐扩大,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份表格将记录下学生阅读的点滴收获、作者观点与学生思考的碰撞以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足迹表格中内容较多的,可以粘贴或另附纸)二、体验学习第一部分(2——4课时) 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整合在一起,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九岁的凡卡”都是孩子、命运是同样的悲惨,基调都是“苦”,连他们的“乐”也一样都揉着心酸,而安徒生和契珂夫又用不一样的手法(虚实结合,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表达着一样的同情与怜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在比较中体会人物的苦与乐,在比较中品悟写作方法,在比较中感受自己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对比,体会人物的“苦”与“乐”及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激发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第2课时1、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抓住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人物的命运第3课时1、抓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人物的命运2、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人物的苦与乐,相机指导朗读3、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第4课时1、结合课后题,品味文章的表达方法2、出示高尔基的《在人间》,阅读比较3、推荐《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安徒生童话》三、体验学习第二部分(5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利用“连接语”由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引出两部外国长篇作品并以提示为导向,先阅读整部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再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说说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填充自己的表格(摘录精彩句段,写心得体会)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阅读体会”,“文中的插图”,“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的欲望《汤姆·索亚历险记》结合表格要求,可放在课下自学,总结课时交流阅读收获。
四、实践交流,整体提升部分(6——8课时)第6课时: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编排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二是借助这样一次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本领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2、谈话激趣,引出话题3、围绕话题,拓展思路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和灾难,我们应如何应对?)4、相机引导,深入交流 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这个40分钟,一定不可以省,这是语文的实践,是读向写的过度,是读的升华,是写的铺垫第7课时:习作 “学会生存”是本次习作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1、结合口语交际提出习作要求,突出两个题目虽题材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学会生存”2、学生列提纲,完成习作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写作遇到困难或某个地方需要疏通的学生及时指导,学生会豁然开朗,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时机第8课时:习作评议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
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联想自然、感情真实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第9课时:单元总结课1、检测词语,日积月累语句2、交流表格,回顾课例及表达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做好书推荐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推荐,简述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