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讲课时活页作业doc.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399238408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时活页作业](限时3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 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 (记为抗一S),提取出它的 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 R型菌(记为非抗一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 一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 —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 (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B.抗一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C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D •非抗一R型菌转化为抗 一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抗一S型菌的DNA中同时具有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和抗青霉素的基因 非抗一R型菌是因为直接获得了抗 一S型菌的相关基因才转化为抗 一S型菌的,所以转化为抗 一S型 菌并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D2. (2019杭州模拟)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 R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培养基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养基C •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 S或R 一种菌落D .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 S、R两种菌落解析:图中①是分离提纯 S菌各组成成分,②是将提取物与 R型菌混合培养,③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 R、S两种菌。

      答案:D3. (2019济南调研)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的是 ( )A • R型肺炎双球菌B・加热杀死后的 R型肺炎双球菌C •加热杀死后的 S型肺炎双球菌D •加热杀死后的 S型肺炎双球菌与 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S型肺炎双球菌与 R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可使小白鼠患败血症死亡加热杀死后的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可在小白鼠体内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答案:D4.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 .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 DNA分开解析 :噬菌体为病毒,不是原核生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物质的分离提纯法, 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两个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两个实验都设法将蛋 白质和 DNA 分开,分别观察两者在遗传中的作用答案 : D5.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 35S 标记的噬菌体一组 (甲组)不进行搅拌、32P 标记的噬菌体一组 (乙组 )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 .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C .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D .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解析:两组实验的正常现象是甲组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乙组的放射性主要 出现在沉淀物中。

      如果没有对甲组进行搅拌,则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和细菌一起 经离心进入沉淀物,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如果对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感染了噬菌 体的细菌会裂解,释放出其中的子代噬菌体,经搅拌、离心后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答案 : A15 32 356. (2019东城区模拟)如果用 N、 P、 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 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 .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 .在外壳中找到15n15 32 35D .在DNA中找到 N、 P和 S解析: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核酸,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 留在细菌外面,核酸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 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 由于 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故在子代噬菌体中 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答案:B7.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 RNA是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证实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 的实验只证明了 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 : B8•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 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 DNA决定的 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 R 型细菌的细胞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R 型细菌向 S 型细菌转化的内因是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了 R 型细菌的细胞,并成功表达 了某些性状答案 : A9. (2019温州十校联考)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 DNA作为模板,而原料、 ATP、酶、场所等条 件均由细菌提供C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 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32D .若用 P对噬菌体双链 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 n 次,则含 32P 的 DNA 应占子代 DNA 总数的 1/2n-1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 可将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单独注入细菌中,看能否产生同样的噬菌体后代; DNA 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 DNA,让其连续复制n次后,含32P的DNA应 占子代 DNA 总数的 1/2n-1。

      答案 : A10. (2019苏北四市联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 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 •沉淀、上清液、沉淀D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解析:①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 ②放射性主要集中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 ③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和留在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中答案:B11.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 “S型”曲线R型细 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 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答案:B12. (2019长春模拟)科研人员将提取出的“疯牛病”病毒用 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分别进行处理后,发现该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但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就会失去侵染 能力,该现象说明 ( )A •“疯牛病”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 “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应该是蛋白质C. “疯牛病”病毒对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D •“疯牛病”病毒不含蛋白质,只含核酸解析: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侵染能力, 说明其遗传物质不是 DNA或RNA ;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失去侵染能力,说明起遗传作用的是蛋白质。

      答案:B、非选择题(共52分)13. (16分)福尔曼 佃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 的特点2) 通过 120' 山心 百80 比『细胞外9唱畑胞外hp2 3 4 5 6搅悴时间Ein)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 染过程中 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 ,所以搅拌时间少于 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 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30%,证明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 以证明 ,否则细胞外 放射性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 起着作用解析:⑴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⑵噬菌体是病毒,离开活体细胞不能繁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首先应用含 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即可达到标记噬菌体的目的,进而追踪在 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 DNA的位臵变化。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 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的 35s含量只有80%,原因是在搅拌时侵染细菌的噬菌体外壳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 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该实验证明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⑴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⑵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 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14. ( 16分)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 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 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 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 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其转化过程图示如下:C B A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步骤 是将S型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