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全文翻译Word文档.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9938538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音yùn,恼怒,怨恨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2)鲜:少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注解】(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原文】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原文】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注释】(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2)重:庄重、自持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7)过:过错、过失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原文】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注释】(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原文】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原文】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注释】(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注释】(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2)和:调和、和谐、协调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