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教师节精品]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doc
4页《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单元分析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繁荣知道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解他们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情结设计构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存在着差异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传统、文化信仰和地理环境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了将品德教育和社会性发展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本单元的许多内容,并不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为此,教材在呈现一些社会事实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注意通过社会事实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并注意学生问题的生成、调查和研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本单元选择的事例尽可能兼顾普遍性和典型性教师通过教材中的范例,领会教材中所包含的教育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参考范例提供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培养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活动指引本单元共三个主题主题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1.从民族分布图中找一找我国有哪些民族,写写我所知道的民族,了解本地区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旗) ,本校、本班同学中有哪些民族;看看钱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不同民族的人头图案;唱唱“爱我中华”等歌曲,体会歌词的含义……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2.通过对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字、先祖、服饰等的比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自己的民族,用多种形式在班级交流(讲讲本民族传说的故事,开展“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通过这样的活动,初步认识到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组合,分服饰、民居、民俗、礼仪、节日……查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收集反映民族文化的实物,如小饰物、民族乐器、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学生将资料加工、整理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交流,如:参观访问,分类摆放并加以简单介绍,或通过听歌、跳舞、图片展示、猜猜看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启发学生探究民居、服饰、民族歌舞与当地环境、物产、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等的关系4.重点介绍学生感兴趣或师生比较熟悉的民族节日,如:泼水节、开斋节、火把节,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中,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实地考察、课堂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并尝试去探究民族节日与民族生活、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及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在各自的生产和生活中,不同民族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课前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民族体育运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模拟训练,也可进行表演比赛在课堂中,师生共同交流自己所在民族喜欢的体育活动,探讨这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并了解明白各民族的体育运动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5.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和礼仪,这体现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一些学习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的民族饮食文化习惯和礼仪习俗去别的地区旅游过的学生,可以找找当时的照片,回忆旅游时所了解的民族习俗学习小组可以准备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可设置情景问题,如:当主人用本民族友好方式招待客人,客人表现不喜欢时,作为主人会怎样想?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不同的民族礼仪习俗和待客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本班有其他民族的学生,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6.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三个重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三是让学生明白,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主题二“各族儿女手拉手” ,主要是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利用范例让学生采取收集整理、调查研究、汇报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1.学生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的资料,如: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交流传播、其他吃穿用的实物、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用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展示让学生懂得在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人民中的杰出人物和取得的光辉业绩,出示他们的照片、演唱歌颂他们的歌曲、播放他们的影片片段……开展寻找“民族之星”活动,把收集到的民族英雄人物、民族科学家、民族文学作品以及民族物产等展示出来,在班级交流。
从而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参观、访问那些在本地工作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他们的生活情况汉族地区的学生还可以到少数民族学校参观访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的系列活动3.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人民团结与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源远流长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爱心小分队” ,去了解各级人民政府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与行动,如:发展文化教育、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等;开展小论坛活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学生根据调查了解,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报告,把切实可行的建议反映给相关的部门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手足情的真正含义4.本课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活动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主题三“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主要让学生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知道许多海外华人尽管身在他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结,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在音乐《我的中国心》中展示各个国家华侨聚居的“中国城”的建筑、文化、饮食动等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探究为什么华人要在国外建立“中国城”?理解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深刻含义2.讲讲海外华人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在国外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经历和故事;收集有关书信、礼品等播放《你在他乡还好吗》 ,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让学生明白“家”的真正含义,激发强烈的归属感3.学习交流海外华人“情系中华,为国争光”的事例开展“龙的传人”主题活动:学生可表演海外游子的一些生活片段,从中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海外华人对祖国母亲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4.尽管海外华人生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但他们的视线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引导学生为海外华人送上美好的祝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倡学生在网上与海外华人聊天、交流感情,也可以通过开展“寄一封书信、赠一幅字画寄深情”的活动,与海外的亲人、邻居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学校或班级,与海外的留学生、国内派出机构等建立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开展“祖国连着你我他”的系列活动。
5.由于海外华人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教师一定要根据文中的文字、图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注意活动的主线:一是让学生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的华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二是让学生了解,许多海外华人和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兴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