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公共服务制电视体制与公有国营制电视体制.pdf
3页比较公共服务制电视体制与公有国营制电视体制一、两种体制的概述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是一种介于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政府控制之间的模式它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但并不由国家直接管理,一般通过国家委托、特许的公共机构提供广播电视节目, 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其日常的运作经费以观众的电视机执照费、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捐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大多不接纳商业广告,有的容许少量的商业广告,但明确规定不能 影响节目的内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下制作的节目一般定位高雅、讲究客观公正、 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社会责任至上最著名的有英国广播公司(BBC) 、日本放送协会(NHK) 、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CPB) 、公共电视网( PBS) 、全国公共广播网(NPR)等公共广播机构 按照现行的解释,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社会主义的国有模式,因为社 会主义的政府代表人民利益,所以是政党和人民的喉舌和宣传工具;第二种主要是一些第 三世界国家,如老挝、斯里兰卡等,它们都在20 世纪初从殖民统治下取得独立而产生的, 国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民族问题亟待解决,政局的稳定成为一切的前提,执政者自然将 广播电视作为宣传工具而牢牢把持在手中;第三种为一些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希 腊等, 这些国家根据它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往往自成体系, 采用了广播电视国有 为主的模式, 国家拥有并控制该系统,由国家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或经营。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 制当属于第一种情况,属于国营体制 为了分析方便, 我选取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作为国营体制的代表,与公共体制进行比照二、两种体制的不同之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着差异第一, 双方在所有权和管 理模式上有着差异在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中,公共广播电视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比如英国广播公司1927 年,英国王室为改组后的英国广播公司颁发了皇家特许状,根据 该特许状, 英国广播公司作为公共营业性质的独立广播事业组织,拥有在英国进行全国无线 电广播的垄断权它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首相、反对党领袖等,具体操 作由下设的总经理负责日本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NHK 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首脑提名、议会 批准 管理机构确立后就独立运转,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从电视台的办台方针到财政 预算、节目制作、播出,都由管理机构最终决定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中,公共广播电视属 于国家财产,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政府有专门的行政部门管理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台的 主要人事任免实行行政程序,接受政府的控制如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直接管理, 并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
第二,双方在经费来源上有着差异在公共 广播电视体制中,广播电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机的执照收入、社会个人团体的捐助以及国家的财政支持其中以国家的财政支持为辅如 2003 年度日本NHK 的收支预算, 事业收入为6802.6 亿日元, 其中视听费为6711.1 亿日元 而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中,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 广播电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保证电视台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接受团体和个人的赞助 第三, 双方在性质和目的上有着差异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由于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公众,遵从为公共服务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避免为政府和商业集团所左右,提供自由、公开、理性与多元的公共领域,让公众共享、公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由 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政府和执政阶级的耳目喉舌出现,它的宣传报道方针 必须和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承担着宣传政府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目的是 在传播过程中履行教育、引导、娱乐、传播信息的功能第四,双方在节目内容、表现风格 上有着差异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由于着眼于公共服务,在节目内容和风格上多注重新闻事实, 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并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赢得较高的公信力。
如作为以“ 毫无畏惧地追 求事实真相 ” 而著称的公共媒体的BBC ,会制播很多直接针对政府的调查性报道,在一些严 肃的调查类报道中,BBC 真正起到了代替民众监督政府的作用震惊一时的“ 凯利案 ” 就是一例,尽管赫顿报告导致了BBC 的失败,但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英国公民认为BBC 在 此事中比政府更可信在伊拉克战争中,BBC 接连报道了英国士兵虐待战俘、驻伊英军性 丑闻等对英国军队十分不利的消息,为全世界人民全方位地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窗口③国 营广播电视体制由于着眼于宣传和教化功能,在节目内容和风格上则多体现舆论的导向和国 家政策方针的落实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1998 年的特大洪灾的系列电视报道中,前后持续的时间共有六个多月,这在世界的灾难新闻报道史上都是空前的统计当年的电视新闻和 涉及洪灾的所有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 直接客观报道灾难进展情况、当地人民生活情况和救灾进展与效果的新闻和节目不到三分之一,关于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动员、全国人民 声援灾区、 军队和地方救灾的模范英雄事迹的宣传性节目占了大部分,由此看出, 国营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鼓动群众情感,树立领袖权威, 声讨社会邪恶,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途 径. 中国电视台的产权或所有制形式是清一色的国有国营。
这种产权制度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或许 有一定得积极意义,但是,在今天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 (一)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把企业的国家所有权等同于政府所有权,进而等同于行政 管理部门所有或企业自己所有近些年来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贪污腐败案件的层出不穷, 除了监督体系不健全外,根子其实都在企业产权的本质不清晰(或者叫虚置)上电视台也 大体如此,而且,由于电视产业法律不健全,还多了一层“ 意识形态 ” 的保护伞,这就使得有 关部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如果说电视台的资产流失与其他国 营企业的资产流失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电视台的资产往往是“ 不流而失 ” (如中央电视台 的赵安案、重庆广电局的张小川案)而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的过程更是“ 人治 ” 得淋漓尽致 (广播电视资产被有关部门随意的分合、划拨),而结果如何人所共知(参见信息八:集团前途大不平) (二)企业产权的不清晰或虚置最大的害处是导致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足由于不知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或者知道与自己的利益关系不大,所以, 无论是个人或 者电视台在行为上都不会认真地按照经营和市场的规则行事笔者多年前对18 个省级电视 台所属企业的经营状况曾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非平即亏,盈利的很少 (即是 盈也是微盈) 。
有五六个台甚至主动实行赤字经营问其故,有的答曰:“ 上面 ” 经常寻找各 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上门来借或拿或要;有的答曰: 盈利了与自己又没多大关系,干吗 动那个脑子呢?由此可见,电视台及其所属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以至于可以被随意拿取支 借或者浪费掉, 资本积累的积极性自然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 电视台要是能“ 做大做强 ” , 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三)所谓制度成本,是特指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因为企业所有制或者 产权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同行不同而“ 额外 ” 付出的 “ 成本 ” ,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歧视中国电视节目外销的艰难和一些电视台在国外经营的窘境皆可证明这种“ 制度成本 ” 的存在解决 “ 制度 性” 歧视问题只能用相似相容性原理去解决也就是说,中国电视产业或企业要想在国际电视产业市场上立足,至少有一部分必须实行与国际企业相同或相似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 产权制度或所有制形式三、两者的共同之处 在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的时候,如果引入商业广播电视体制,两者的共同之处就会尤为明显首先从经费来源和经营手段分析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广播电视商业化, 用市场的手段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市场需要什么, 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就提供什么。
它完全采 用的是企业的方式进行运营,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广告收入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 播电视体制虽然有不同,但两者都有着固定的资金来维持,不完全依赖于广告收入其次, 从节目的内容来进行分析由于商业广播电视体制采用市场化操作,盈利才是最终目的这 就决定了商业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一定是为广告商服务,难免就要出现媚俗倾向和娱乐化泛 滥的趋势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显然在节目品位上的定位要更严肃和注 重公信力, 内容形式上循规蹈矩,保持克制第三,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积极因素给公共广 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因为遵循市场的原则,商业广播电视对 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尤其关注,收视率决定商业广播电视体制下的一切节目在这种鞭策下,商业广播电视体制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引用各式各样的最新科技,提高、丰富节目的制作水平, 提供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满足各式各样的受众的需要收视率的提高带来巨大 的广告收入,从而又为制作更精彩更丰富的节目提供了物质保证,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相 比之下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虽然节目品位高雅,但缺乏观众;虽然 经费能够保证播出,但是却有质量提升乏力的困难。
由于缺乏竞争, 节目缺少活力且在耐看 性上存在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冲击,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都开始借鉴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积极因素,引入市场的手段那么,当今国际电视产业流行什么样的产权或所有制形式呢?当然是非国有的商业电视,特 别是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的民营商业电视企业大行其道在TBI 世界电视100 强的历年评比 中,私营商业电视机构一般都占80%以上,其余多是公有公营或公有商营电视机构除了中国的中央电视台1999 年冒了一下头(第57 名) ,几乎没有国有国营电视机构的踪迹这 一现象说明,中国如果真的想在国际电视产业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只有出门问禁,“ 入乡随俗” ;否则将成为孤家寡人,一事无成此即老子所谓:“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 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道德经》第十六章)常 者,常规、常理之谓也不知国际电视产业市场上的常规、常理而“ 妄作 ” ,不 “ 凶 ” 才怪呢因此, 即便是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策略上考虑,中国电视产业或企业(如有志于国外市 场的黄河电视台和成立未久的长城电视台等)也应使电视产业的产权形式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一些。
以中国之大, 国家之强, 几个股份制甚至私有制电视机构真的就那么可怕吗?连一 些弱不禁风的小国都敢大张旗鼓为之的事,中国何必畏之如虎、避之如仇呢?戴乙篁 01080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