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沧海》教学实录完美版.docx
6页《观沧海》课堂实录该课获 2008 年黑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评选一等奖筅解 瑛/执教、整理 孙 雷、邹秀敏 /指导一、导——创设意境,激趣引导(师板书,在黑板上画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简笔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生 1 :我看到了翻滚的浪花知道这是表现大海的一幅画,由此我想到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的情景生 2 :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课件展示 )1 .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 .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 .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4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 .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6 .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8 . “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9 . “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10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11 .毛泽东评价他: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生(齐) :曹操师: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 (师在黑板上贴曹操画 )(课件展示一幅军事地图 )师: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二、吟——把握基调,深情朗读师: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听?(一生读,但读得平淡,没味道;另一生读,略好 )师:大家说谁读得好一点儿?好在哪儿?生 1 :菖菖菖(指第二名学生)读得好些,因为他读出了诗的味道师:对,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来,这就叫吟读播放 A 、 B 版对比朗诵 )师:你来读 (指另一名学生 )(生读 )师:自己点评一下吧生 2 :有点感情了师:嗯,有点感情了,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都表现出来我知道你们不可能全都体会到,你能体会多少就读出多少来谁再试试?生 2 :我还想试试 )师:读得真不错呀!听出他读的这个“洪波涌起”了吗?读出了胸有壮志的气魄!他读得好不好啊?生(齐) :好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 )师:怎么样?再读读看,和同桌配合着练练生仿读,后又各自练习 )师:谁再来试试?(请三名学生读,语气更贴近吟读感觉,进步明显 )师:下面再读的时候,想一想每一句写什么,能表现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读哪一句你就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自己再练练生自由朗读 )师:看来同学们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但好像还差点儿火候,现在老师再请位高人给大家指点一下,做好准备,认真听师播放配乐朗诵 )师:怎么样?呦,有几位同学已经按捺不住了,好,这次读给你本小组的同学听,互相评价一下,看能不能评出一个读得最好的师:谁还想再试试?这次老师为你配乐请一生读,非常不错 )师:你先别坐下,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比你好,你就坐下;如果你认为你比他读得好就不坐,好吗?我们来个“擂台赛” !生(齐) :好!师:请各小组评出来的读得最好的同学来参战怎么样?(生极其踊跃,纷纷举手“请战” 师请一名学生读,与前一位不相上下,前者没坐 )师(对第一位学生) :你认为他读得不如你好?生 1 :对!师:很自信嘛!有没有读得比他还好的?谁还想再试试?(请第三位同学读,非常出色,但前两位都不坐,众笑 )师:呦,都不坐,这可不好办了,大家说他们谁读得好?生 2 :我认为菖菖菖(第二位)读得好,因为他注意到了轻重缓急,比如第三句的“草木丛生”他就读得稍慢些,读第四句“洪波涌起”他又加重了语气,就把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了。
生 3 :我认为菖菖菖(第三位)读得比他们俩都好,因为她不仅注意到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且还充满了感情,好像就是作者在吟这首诗生 4 :我也认为菖菖菖(第三位)读得好,我觉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他读出了作者气吞山河的情怀读得好!师:不简单!你们三位评价得很准确看来,他们三位都不分上下,各有优点看来一个人很难把他们读好坐下,大家一起试一下,开始 )师:这回超过你们没有?生(众) :超过了师:好了,都请坐下其实,吟读不一定有固定的标准,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只要美滋滋地读出了诗 的味道,就是成功的三、译——理解诗意,掌握技巧师:嗯,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吟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来译读(板书)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身边同学商量,如果还不懂,就做好标记,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开始吧!(生自由翻译 )师:谁愿意先来说说,可以说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你遇到的问题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生1: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师:有不同意见吗?(多名学生举手 )生 2 :他说诗的内容不全面,不是花草,而是百草。
还有秋风、洪波、太阳、月亮和银河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学生举手 )生 3 :我认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师:那么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生 4 :写观海所见的情景生 5 :老师,我觉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师:真有艺术眼光,很独到,这是作者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生(众) :山岛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更显得神奇壮观想一想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观海所见的情景呢?生 6 :到“洪波涌起” 生 7 :我认为应该到“若出其里”为止师:哦!有两种不同意见个别学生面现疑惑 )师:同学们对写景技巧没有掌握,分不清实写虚写我们来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从哪儿能看出并非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生 8: 从两个“若”可以看出,太阳、月亮、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师:同意吗?生(众) :同意师:那么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首先要熟知“写景技巧”(课件展示 )写景技巧: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特写镜头。
顺序 : 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实后虚、以时间为序、以行踪为序目的、选择: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写景时,必须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师:依据此法确定《观沧海》的写景技巧课件展示 )一个方法:定点观察一个顺序:先实后虚一个目的:抒发作者情感师:请大家把这种写作手法记在书上,并用此法去分析请同学们掌握写景技巧后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1 .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什么字?2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 .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哪一句?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什么?师: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观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气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可以说,文学作品就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形象,作品的风格与作者的人格相差无几。
生 9 :老师的意思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师:是的,归纳得特别好,其实每首诗都表现了作者的某种心情或想法,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去揣摩、挖掘请三名学生翻译,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思都比较准确 )四、说——想象表达,拓宽思维师:如果说译读让我们对诗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那么下面这个环节就是对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师板书:说读 )师:说读就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说给诗人听明白了吗?好,大家先自己试一试生自由练说 )生 1 :诗人啊,你的心情我理解,因为你我都有一颗博大的心呐!(生大笑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自然,就像在和诗人聊天一样,就这样说生 2 :我想与曹操对话,三国时期,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周瑜,意志坚定的刘备……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但我心目中 最敬仰的英雄,却是在民间背负骂名最多的人——曹操生 3 :我不同意,对曹操在错杀一家好人之后说的那句“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 ,我感到非常气愤:你曹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宁愿让你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对不起你?生 4 :曹操的朋友陈宫投奔了吕布,一心一意帮吕布打曹操。
在吕布失败后,陈宫成了战虏曹操问: “公台啊,你死后,你的一家老小怎么办呢?”陈宫回答: “就由明公看着办吧!说完昂首就刑,曹操厚葬了陈宫,还供养了他的母亲、妻子,还帮他嫁出了女儿比陈宫在世时对他的家人还要好这证明曹操重情重谊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未来的大文学家呀!历史知识丰富,文采飞扬鲁迅是这样说的: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 ,继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生 5 :诗人啊,真希望我能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你的身边,和你开怀畅饮,共谈国事啊!(生大笑 )五、唱——自编曲调,神思飞扬 师:通过说读,使我们对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的环节将会更有趣,那就是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基调,为它编曲并唱出来,怎么样,有兴趣试试吗?哈哈,我看到有几个平时就喜爱唱歌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好,开始!(生有的独立编曲试唱,有的几个人一组商量……)师:可以了吗?那谁先来露一手?(生都不太好意思,窃笑。
)师:呵!平时的那些“歌唱家”都哪里去了?别不好意思, “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 嘛!(生大笑 )(有生举手演唱所配用的曲调有《霸王别姬》 、 《京剧脸谱》 、 《曹操》 、 《说唱脸谱》 、 《精忠报国》等等 )生 1 :老师,我觉得他们唱得都挺好,可都不太符合这首诗的基调生 2 :老师来一个!(生齐呼 )师:我早就猜到你们会有这一手,但可惜的是唱歌不是我的特长,所以我请来了一位救兵,请听……(师播放 MP3 )师:这是曲作者为这首诗谱的曲,是不是很好听?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在课下继续选择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