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字通论》第二章第二节.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71487679
  • 上传时间:2019-01-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87.81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汉字的字形,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汉字发展史上的“隶变”彻底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再发展到楷书,汉字的笔画、结构基本定型楷体汉字可以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整字可以分解出部件(付:亻、寸),部件可以分解出笔画(亻:丿、丨;寸:一亅丶)反过来说,笔画构成部件,部件构成整字笔画、部件、整字,就是现代汉字在三个层次上的结构单位 本节主要内容: 一、笔画 (一)笔形; (二)笔顺; (三)笔画数 二、部件 (一)笔画的组合类型;(二)笔画组合成部件 三、整字 (一)独体字和合体字;(二)部件组合成合体字的组合方式; (三)部件构成合体字的结构模式,笔画指的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书写规范的楷体字时,从落笔到提笔留下的痕迹即是“一笔”或“一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一个笔画可以构成一个汉字:一、乙,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笔画,笔画的形状:笔形,传统上一般把汉字的基本笔形分为8种:横、竖、撇、点、捺、提、钩、折(也有人称“提”为“挑(tiǎo)”)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形:横、竖、撇、点、折传统笔画中的“捺”归入“点”,“提”归入“横”,“竖钩”归入“竖”,“竖钩”以外的复合笔画一概归入“折”。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于1965年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收字6196个,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成果的集大成,反映了那个时期现代通用汉字的面貌笔画的形状:笔形,五笔笔形与传统八笔笔形对照表:,对于竖钩归入竖笔,有些学者持有异议,因为横钩归入折笔,竖钩却不归入折笔而归入竖笔,体例不够统一;此外,在有些字中,钩笔有区别字形的作用,如“干”和“于”笔画的形状:笔形,传统八笔笔形一般以“永”字为例,即所谓“永字八法”实际上“永字八法”是书法上书写楷书字时的八种笔法,与汉字学上的八笔笔形并非一一对应① 侧(即点,如鸟翻然侧下) ② 勒(即横,如用缰勒马) ③ 努(即竖,努是“用力”的意思) ④ 趯(tì,即钩,趯是“跃”的意思,也有“踢”的意思) ⑤ 策(即提,如用鞭策马) ⑥ 掠(即撇,如用篦掠发) ⑦ 啄(即短撇,如鸟啄物) ⑧ 磔(zhé,即捺,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叫做“磔”, 引申为“张开”,写捺时笔锋要开张,故谓之“磔”),笔画的形状:笔形,基本笔形之外,派生笔形众多,细分约有30多种如: (横)短横(上)、长横(上) (竖)短竖(中)、长竖(协)、悬针竖(中) (撇)斜撇(人)、平撇(千)、竖撇(月) (点)短点(江)、长点(区)、左点(米)、右点(米)、竖点(忙) (捺)竖捺(八)、平捺(之) (提)长提(提)、短提(坡) (钩)横钩(买)、竖钩(丁)、斜钩(我)、卧钩(心)、竖弯钩 (狗)、竖折钩(毛) (折)横折(口)、竖折(巨)、撇折(么),笔画的书写顺序:笔顺,笔顺是指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它是人们在长期书写实践中按照运笔方便的原则逐渐形成的。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1)先横后竖:十、甘 (2)先撇后捺:八、我 (3)先上后下:三、舟 (4)先左后右:儿、上 (5)先外后内:勺、叉 (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7)先里头后封口:田、国,笔画的书写顺序:笔顺,基本规则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如: (1)点在左上要先写:门、为 (2)点在右上要后写:书、发、我 (3)左、下、右构成包围,先写里头:山、凶 (4)上、左、下构成包围,先写上、再写里头、最后写下:区、巨 (5)左下包右上,左下是“辶(chuò)”、“廴(yǐn)”时先写右上: 达、延 (6)左下包右上,左下不是“辶”、“廴”时先写左下: 赵、题、翅、处、爬、勉、翘、毯、魑、魅、魍、魉,笔画的书写顺序:笔顺,以上规则是一般规则,有少数汉字不是按照这些规则来书写的如“火”字是先两边后中间,违反了“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忄”也是先写左右两点后写中间的一竖;“凸”字先写一小竖,再写左边的一小横,这违反了“先左后右”的规则;“非”字先写一竖再写左边三横接着又写一竖最后写右边三横,这既不是“先左后右”,又不是“先中间后两边” 通用汉字的笔顺以《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为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4月7日联合发布,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基础上,规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笔画的书写顺序:笔顺,当然,《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所规定的笔顺,不一定完全合理,书写时也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该规范所规定的笔顺,只要写得合理,都是可以的所谓“合理”,大致有以下两条“理”: 第一,要有利于写字时的布局例如“小、办、水”之所以要“先中间后两边”,是因为中间部分先定位,有利于将整个字安排得匀称妥帖 第二,要考虑走笔线路的经济和顺当如“舟”字、“母”字中的两点一横,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的笔顺是点、横、点,但这样走笔线路长、不顺手,还是以横、点、点的顺序来写为好这与“忄”的情况相似,“忄”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的笔顺,两点是连写的(点、点、竖)笔画数,在很多情况下,如字典编纂、汉字的计算机处理等,都需要计算汉字的笔画数 像“二、三、八、儿、小、川、刁、心”这类笔画分离的汉字,以及“十、丰、九”这类笔画相交的汉字,其笔画数一看便知对于笔画首、首相接或首、尾相接的汉字,如“己、了”等等,计算笔画数时便可能遇到困难,尤其对于初学汉字的外国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厂、己、了”等字,外国学生都可能一笔写就)。

      对于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可以根据汉字的笔顺规则来解决:书写笔画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根据这个规则,“己”字便是3画,而非1画 根据笔顺,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规则: (1)笔画在左上角相接的,分为两画:厂、几、口 (2)笔画在右上角相接的,是一画:刀、月、口 (3)笔画在左下角相接的,有两种情况:(A)全包围的字,分为两画:口、围、 国;(B)非全包围的字,是一画:凶、区、臣、画 (4)笔画在右下角相接的,分为两画:口、自、幽,笔画数,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只有1画(只有“一、乙”这两个字),多的可以有30几画或更多 1988年1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常用字”中,1画的有“一、乙”两个字,最高笔画是23画,只有“罐”这一个字;“次常用字”中,最少的是2画,有“匕、刁”两个字,最高笔画是24画,只有“矗”这一个字 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其中包括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字),其中笔画最多的是“齉”字(nàng,鼻子不通气),36画。

      笔画数,《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7000字中,9画的字最多(785个),接下来依次为10画(761个)、11画(726个)、8画(690个)、12画(678个)7000字的总笔画数是75290画,平均每字10.75画,8画到12画这个区间的字数比较集中 通用汉字的笔画数目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为标准如“了”字是2画,不是1画,“凹”字是5画,“凸”字是5画,“世”字是5画,等等笔画的组合类型,笔画的组合有三种类型:相离、相接、相交 相离:二、三、八、儿、小、川、刁、心 相接:①厂、了、口、己;②上、刀、匕、工(第①组是两笔首尾相接,第②组是一笔的首尾与另一笔的中间相接) 相交:十、丰、丈 相同的笔画,其组合类型不同,可构成不同的汉字: ①八、人、入、乂;②几、九;③刀、力;④田、由、甲、申;⑤大、丈;⑥石、右;⑦工、土、干笔画的组合构成部件,汉字可以拆分为相对独立的笔画组合,这些相对独立的、经常组合在一起的笔画组合叫做部件如“测”由“氵”、“贝”、“刂”三个部件构成 部件是笔画的组合,大于笔画,但是有时候一个部件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时候部件、笔画的所指相同。

      如“旧、引”中的“丨”,“丛、旦”中的“一”,“孔、礼”中的“乚”临、云、见”中的“丨、一、乚”不是部件 部件可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基础部件指最小的不能再分的部件,也叫末级部件,如“男”字里的“田”、“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是合成部件,如“想、箱、湘、霜”中的“相”,“倍、部、菩、蓓”中的“咅(pǒu)”对于某个汉字来说,第一次切分出来的是一级部件,一级部件再进行切分,分出来的为二级部件,等等 根据部件是否可以独立成字,部件又可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如“另、吉、向、唱”中的“口”,“河、苛、荷、歌”中的“可”,都是成字部件;“网、刚、筒”中的“冂(jiōng)”,“疾、病、疼”中的“疒(nè)”,都是非成字部件笔画的组合构成部件,1997年12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对GB13000.1字符集中的20902个汉字逐个进行拆分、归纳与统计后,制定出《汉字基础部件表》,表中收入560个基础部件(即末级部件) 2009年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对现代汉语3500常用汉字逐个进行拆分、归纳与统计后,形成《现代常用字部件表》,共514个部件(每个部件都给出了部件名称),并总结出其中311个常用的成字部件。

      关于部件的名称,有不少通俗的称呼,如“三点水”、“单人边”、“宝盖头”、“立刀旁”“走之底”,等等标准的称法应以《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为准如“然、点、照、魚、燕”中的“灬”以前有人称为“火字底”,也有人称为“四点水”,分不清是火还是水,不如按照《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称为“横四点”部件、偏旁、部首的联系和区别,部件是新术语(现代汉字结构学说中提出的概念),偏旁、部首是旧术语(传统汉字结构学说中的称呼) 偏旁是合体字中或表意、或表音的结构单位从现代汉字结构学说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对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时分出的一级部件如“测”字第一次切分出“氵”和“则”,“氵”、“则”即是“测”字的偏旁,“氵”是形旁(表意),“则”是声旁(表音)测”字中“则”又可进行第二次切分,分出“贝”和“刂”,但不能说“贝”、“刂”是“测”字的偏旁(因为“贝、刂”在“测”字中不承担表意功能也不承担表音功能);“贝”、“刂”不是“测”字的偏旁,却是“测”字的部件(部件不考虑音义)旧称左为偏右为旁,现在不论左右上下统称偏旁(“相”、“心”是“想”字的偏旁) 部首即“部类之首”(“部”是类别、部门的意思),部首是具有汉字归类作用的偏旁,也就是说,部首是特殊的偏旁。

      部件”之“部”和“部首”之“部”不是一个意思,“部件”之“部”同“部分”、“局部”之“部”文字学部首和检字法部首,部首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文字学的部首,一种是检字法的部首 《说文解字》首创540部,所遵循的是文字学原则,即从汉字的意义出发,按字义归部,每部的部首统领义类,这种部首是文字学的部首如部首“目”统领的字都与眼睛有关(眼、看、相),部首“又”统领的字都与手有关(友、叔、取),部首“马”统领的字都与马有关(驰、笃),部首“页”统领的字都与人的头有关(顶、额、题、颊、颔、项、颈、顷),部首“禾”统领的字都与庄稼有关(秋、颖),等等 后代的字书,汉字归部时渐渐地“论其形,不论其义”,许多部首的设置仅考虑检字的需要,不考虑是否能归纳字义,这就是检字法的部首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将“相”归入“木”部,将“取”归入“耳”部,将“笃”归入“”部,将“颖”归入“页”部,这都是不考虑字义的再如“闪、问、闷、闻”按文字学的部首应分归“门”部、“口”部、“心”部、“耳”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字形一概归入“门”部;“忍、怕、慕”按文字学部首应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