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3页马鞍山市202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表说明当时春秋时期的战争(部分)时间事件前714年宋殇公不按时朝见周王,郑庄公率兵伐宋前713年鄙国公然违抗王命,齐、郑二国联合发动了讨伐鄙国的战争前709年芮伯姬万因与其母矛盾而被逐居于魏国后,芮更立君,周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A.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发生 B. 周天子仍有一定政治权威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 D. 传统宗法体系进一步强化【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殇公不按时朝见周王,郑庄公率兵伐宋”“鄙国公然违抗王命,齐、郑二国联合发动了讨伐鄙国的战争”“芮伯姬万因与其母矛盾而被逐居于魏国后,芮更立君,周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可知,部分诸侯国依然维护周王的权威,说明周天子仍有一定政治权威,B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不能体现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发生,排除A项;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宗法体系进一步强化,排除D项。
故选B项2. 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A. 庄园经济的盛行 B.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C. 犁耕技术的成熟 D.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模型包括犁地、插秧、收割、脱粒、备耕田中的粪肥堆,体现了农业发展的精耕细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庄园经济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比较,排除B项;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犁耕技术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3. 朱嘉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号而不正其名,汉丞相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随后,他在《通鉴纲目》中融入了许多与原作者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此举意在A. 重塑南宋正统地位 B. 践行格物致知C. 化解儒学信仰危机 D. 倡导经世致用【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偏安江南,所以朱熹之所以强调正统,其目就是梳理南宋正统的地位,A项正确;朱熹是在强调南宋的正统地位,而非践行格物致知和倡导经世致用,排除BD项;当时没有出现儒学的信仰危机,排除C项。
故选A项4. 明神宗要修慈庆慈宁两宫以取悦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却言:“治国之道,节用为先随后,明神宗又要征用光禄寺金修两宫,被张居正以“窃惟财赋有限,费用无穷,积贮空虚,民膏罄竭”劝阻这表明当时A. 皇权日趋衰落 B.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C. 社会矛盾激化 D. 中枢机构运转正常【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劝阻皇帝一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这说明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能够正常履行其职能,也就说明当时中枢机构运转正常,D项正确;皇权日趋衰落与史实不符,皇权是不断增强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劝阻皇帝一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没有体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劝阻皇帝一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激化,排除C项故选D项5. 魏源编订的《皇朝经世文编》是当时经世之学的重要代表,但续编者却认为“八纲六十三目”“不及算学”,且“西学之书日新月异,层见叠出”,“阙而莫载,遗憾实多”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天朝上国思维遭到摒弃 B. 知识体系急需更新C. 师夷长技重点发生改变 D. 经世之学已经过时【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续编《海国图志》的人认为《海国图志》对西方的成就收录不够全面,有很多缺陷,因此说明当时的中国知识体系急需更新,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摒弃天朝上国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的知识体系已经需要更新,并不是师夷长技的重点发生改变,排除C项;《海国图志》开始过时,但经世之学是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是不会过时的,排除D项。
故选B项6. 由下表可知武昌起义后部分地区政权更选情况地区情况湖北、浙江、江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推立宪派人士和旧官僚为都督湖南革命派夺取政权后又失去政权江苏、广西、安徽立宪派、旧官僚抢先宣布“独立”云南表面不立宪派或旧官僚掌权,实际上为其左右A. 辛亥革命充满变数 B. 立宪派掌握了实权C. 同盟会的影响式微 D. 民主共和成为共识【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部分地区政权都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中,这使得革命充满了变数,潜伏着失败的危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无法得出立宪派掌握了实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没有体现同盟会的影响式微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没有体现民主共和成为共识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 1938年10月后,“大后方”一词在中共文献中被普遍使用,它主要是指国民党区域,尤其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这一现象反映出A. 学术服从政治需要 B. 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 战争态势相对稳定 D. 中共主导抗战话语权【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938年10月中共文献中普遍使用“大后方”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战争态势相对稳定,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后方”一词在中共文献中被普遍使用,反映出战争态势相对稳定,无法得出学术服从政治需要,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是1937年的洛川会议,排除B项;中共主导抗战话语权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8. 湖南醴陵县的农民说:“解放几年来,毛主席领导我们做的事,哪件不是好事?听毛主席的话总不会错!”所以,“毛主席指给我们走互助合作这条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柏油大马路,越来越光明这折射出当时A. 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B. “左”倾思想渐露端倪C. 生产关系改革势在必行 D. 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8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主席指给我们走互助合作这条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柏油大马路,越来越光明”这说明当时党和国家的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说明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是“左”倾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没有体现生产关系改革势在必行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 在雅典,维护公民土地占有的现状,防止土地的过度集中是城邦执政者和立法者一以贯之的主要任务和为政目标这说明雅典A. 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基石 B. 城邦制度趋于成熟C. 平民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D. 工商业的发展受阻【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古代雅典的执政者和立法者重要的任务和工作之一就是维护土地占有现状,防止土地过度集中,由此可以说明土地雅典公民权的经济基础,所以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基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趋向成熟”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的作用和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D项。
故选A项10. 下图为15世纪建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该建筑主体由红、白、绿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组成,在古典柱式风格上穿插了曲面和椭圆空间,使每一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该建筑风格A. 抒发了浪漫情怀 B. 突出了理性和谐C. 体现了教权至上 D. 表达了纷华靡丽【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使每一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通过认为的设计表达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令人产生愉悦,说明该建筑的风格突出了理性的和谐,并不是抒发浪漫情怀和体现教权至上,更不是为了表达纷华奢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 1881年,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在题为《关于自由立法和契约自由》的演讲中强调国家干预,认为个人的自由并非与他人毫不相关,对个人的自由应有所限制,国家对个人的幸福负有直接责任这一主张A. 奠定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B. 体现了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D. 抑制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强调国家干预,认为“对个人的自由应有所限制,国家对个人的幸福负有直接责任”,体现了对传统经济政策即自由放任的反思,B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时间为17、18世纪,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未体现这一主张的效果,排除D项。
故选B项12. 有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联盟将变成“色拉欧洲”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据此可知,欧盟A. 成员国间的矛盾激化 B. 政治一体化遥不可及C. 民族性与统一性相融 D. 主权国家的影响减弱【1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可知欧盟的发展要迎合各成员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因此是民族性与统一性相交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盟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成员国间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遥不可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法经》共分六篇:(一)盗(侵犯财产),(二)贼(伤人身体、犯上作乱),(三)网(审判),(四)捕(追捕),(五)杂(其他犯罪行为),(六)具(量刑规定)。
法典视盗、贼独重,其称“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还规定“窺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日为盗心焉《法经》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其内容如下:项目主要内容备注表一:传唤诉讼规定表二:审理司法审理表三:执行判决执行表四:家长权身份表五:继承与监护遗产和债务继承出现“借贷”、“买卖”等契约表六:所有权所有权转移表七:房屋和土地邻里关系表八;私犯伤害、盗窃、诈骗等刑法制裁仅10条,余皆民事处罚;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处死刑表九:公犯犯罪表十:宗教宗教仪式与习俗表十一: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