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pdf
6页语文古诗文鉴赏十五从军征鉴赏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 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 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 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 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登幽州台歌鉴赏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 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 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黄鹤楼鉴赏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 悠悠千载, 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 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 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 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卖炭翁 鉴赏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 中食 ”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又是多么可怜的希 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 用了陪衬和反衬以 “两鬓苍苍 ”突出年迈,以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 ” 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 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 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 ”,再以夜来的 “一 尺雪 ”和路上的 “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 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 ”和“翩翩两 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 ”和“半匹红纱一丈绫 ”, 反衬出 “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 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渔家傲鉴赏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 、“舞” 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 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道破天机南乡子鉴赏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 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 北拒曹操, 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 互相呼应, 感怆雄壮, 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满江红鉴赏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 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 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 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 “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 不由她不发出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论语] 十二章鉴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世)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人处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德修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孟子】富贵不能淫鉴赏“贫贱不能移” ,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所谓“防洪堤坝”,意味着假如没有这么一道堤坝,人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被卷入滚滚洪流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恰如“富贵不能淫”实际上富贵是很容易沾染上淫的恶习一样,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小姐”为了钱可以放弃操行,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人的进化。
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又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贫是一种与富相对的生存状态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 ,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贱人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你妈的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小姐”为什么会被叫做鸡而不是叫作凤凰?因为鸡一群一群的不值钱,贱那,而贱正是这一群人的人格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 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
庄子】一则鉴赏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