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代合浦郡与海上丝绸之路.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0472759
  • 上传时间:2017-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 代 合 浦 郡 与 海 上 丝 绸 之 路梁旭达 邓兰至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汉王朝于北方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陆上商贸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而在南方,则开辟了一条通往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商贸通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海上丝绸之路始端的中国大陆的南端,当时的港口有徐闻、合浦、番禺等,其中合浦港曾一度是最为繁荣的港口 汉代合浦港的崛起,除了得益于港口本身的 优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外,还与合浦郡、县的设置和合浦郡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关于汉代合浦郡与海上丝绸之路这段历史, 专家学者有过不少论述,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须深入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田野考古 调查、 发掘的资料和有关的文献记载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识者一 合 浦 郡 的 远 古 文 化汉代合浦郡南临北部湾海域,漫长的海岸线西端延至今越南,东端到达广东的雷洲半岛, 现广西境内的北海市、防城港市、钦 州市以及浦北、灵山、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等市县都是它的辖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流纵横,海域 辽阔,非常适合人类生息繁衍汉代合浦郡的历史文化是从过去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有必要先叙述这里的远古文化(本文只涉及今广西境内,今越南、广东等地从略)。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灵山县一带已有古人类活动①他们主要栖息在天然洞里,使用较粗笨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渔猎的经济生活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据 调查,在灵山、合浦、容县、 钦州、浦北、防城等地已发现 20 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根据遗址的文化内涵,可划分为早晚二个阶级:东兴沿海的一些贝丘遗址属早期遗址,主要特征是具有旧石器时代风格的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存,打制石器占的比例较大,磨制石器的技术还不发 达陶器主要系 夹砂红褐陶和灰陶,以绳纹为主,火候较低磨制石器计有斧、锛、凿、磨盘、杵等,打制的石器有蚝砺琢、砍 砸器、手斧状石器、石网坠等 还出土了许多动物骨骼和软体动物介壳②钦州那丽独料遗址属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器大部分经磨制加工,器型有斧、锛、凿、 铲、锄、犁、镰、镞、刀、矛、磨盘、杵、磨棒和锤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 纹饰有绳纹、篮纹、曲折纹和部分交错绳纹组成的商纹,也有少量划纹相当数量的石斧、石锛、石犁石锄、铲、刀和 镰,适合于耕耘播种及收割;石磨棒、石磨盘和石杵应为谷物加工工具③上述情况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逐步发展起来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即进入青铜时代印 纹硬陶是这一时期别具特色的文化遗物,在今 钦州、合浦、浦北、北流、容县等地都有发现。

      这种陶器的火候、硬度、质地及纹饰,都不同于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绳纹粗陶,通常被认为是与青 铜文化共存,年代 约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印 纹硬陶的纹样很多,计有篮纹、回纹、米字纹、雷纹、羽状纹、回字羽状纹、 编织纹 、菱形 纹等④据广东考古人员 20 世纪50~60 年代的调查,在合浦清水江西岸遗址中, 发现有一 块青铜器残片另外,在浦北、容县等地发现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意铜羊角纽钟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和西林普驮西汉前期墓仍有这类铜钟作随葬浦北官垌大岭脚出土的羊角钮钟下部都有一周菱形雷纹;容县六王龙井坳出土的则略显修长,面部饰“S”形云纹 ,下端 饰密集的弦纹从其纹饰看,应是战国时代遗物⑤二 合 浦 郡 的 设 立秦时,汉合浦郡属象郡辖地秦末,当时戍守岭南的秦尉赵佗趁机割据,自立为“ 南越武王”⑥,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其时,汉合浦郡地仍属南越国管辖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 冬,汉武帝以南越丞相吕嘉杀汉使、反叛为理由,出兵平定南越国,在原三郡地的基础上,分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九郡,并置交趾刺史部,总领各郡合浦郡下辖五县,即徐闻( 今广东海康县)、高凉 (今广 东茂名、电白一 带)、合浦 (今北海市、 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等) 、临允(今广东新兴县)、朱卢(今海南 琼 山县境) ⑦。

      合浦郡自 汉至隋,其建置一直比较稳定,其间有少许变更唐代以后,郡废关于汉代合浦郡的郡治所在地,最流行的说法见阮元《广东通志·郡县沿革表二》:合浦郡下记作元鼎六年置,治徐闻县,后汉徙合浦县 《大清一统志》卷 450 云:“合浦故城在今廉州府合浦东北”,即今浦北县旧州不少学者多沿袭 此说如 《北海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年 9 月版)转引《大清一统志》的说法,认为“ 东汉初,合浦郡治由徐闻移治合浦” 而雷坚女士编著的《广西建置沿革考录》则持不同看法,她根据年代较早的史料 记载认为:汉武帝平南越所置的合浦郡郡治就在今合浦,徐闻县在西汉不曾为合浦郡治,没有徙郡之可能⑧ 据郦道元《水经注 》郁水条下载,郁水又 东迳高要县,牢水注之,牢水南出交州合浦郡治合浦县,投武帝元鼎六年平南越所置也杜祜《通典》廉州下载:秦象郡地,汉置合浦郡,后汉同;雷州下载:秦象郡地,二汉以后并属合浦郡地唐雷州位于今雷州半 岛,徐闻县属之从《通典》的记载看,徐闻县 在西汉不曾为合浦郡治王象之《舆地纪胜》的廉州条下则云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治也;在合浦县下又载,倚郭,本治合浦郡 《太平寰宇记》、 《二十五史补编· 汉书地理补注》所载均与上同。

      以上诸书为我国历史地理名著,特别是《水经注》, 为我国六世纪以前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学术价 值很高,不容忽 视笔者 赞同雷 坚女士之说法从考古资料看,合浦郡治一直设于廉州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把合浦廉州、浦北旧州、徐闻三地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以合浦廉州的 汉代墓葬最多,且西 汉、东汉 墓都有而浦北、徐 闻等地则较少合浦 汉墓位于廉州附近东南、东北部的丘陵上,分布范围南北 长 13 公里, 东西宽 6 公里,地面可见封土的墓葬达 1000 多座,如考虑那些封土早已湮没而地下墓室尚存的墓葬,其总数估计约有 5000 座数目如此之大的墓群,说明该区域 应是当时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一般而言,墓葬区通常应在城区周围,不可能设想郡治在浦北而墓葬区却在相距数十公里以外的廉州据调查,浦北也发现过汉墓,不 过数量极少,且是东汉墓浦北发现较多的古墓葬是南朝墓,这说明浦北在南朝以后才发展成为一个较繁荣的区域浦北没有发现汉 城遗址和其它汉代遗址,其所发现的城址只有越州故城和旧州唐城,大量的南朝墓葬则散布于越州故城址周围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人在廉州电影公司附近打井时,在地下深 1~2 米处挖出汉代绳纹瓦片,此瓦片又与 1993 年廉州镇草鞋村所发现的汉代窑址出土的瓦片相似。

      汉草鞋村窑址距今廉州镇不远,窑址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调查时发现窑口达 10 座之多,估 计当时的窑口数量应更多⑨另外,从地理位置而言,也是在廉州 为郡治更为合适三 合 浦 港 的 形 成合浦港在汉代已成为官方商贸的正式港口,然由于岁月久远,当年的港口早已湮没地下,难寻踪迹汉代合浦港口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为考古学家和历 史学家所关注有人认为“合浦古港在今北海市东北约 12 公里的合浦县乾体乡、南流江出海口的‘ 三汊港 ’,从江口进入数公里一段,江阔水深,俗称‘西洋江 ’⑩”亦有人认为 ,“古港位置大约在南流江出海口附近的旧州、廉州至党江一带”,⑾汉代合浦港口具体位置究竟在何处?为此,广西文物工作 队和北海市文管所曾联合考察了北海市沿海地区的古文化遗存,笔者曾随调查小组先后勘查了北海市沿海岸线的大观港、乾体港、南澫港、白龙港、永安港、沙田港等,还察看了党江一 带和廉州镇一带的地理环境通过实地调查而有了新的看法我们认为汉代合浦港的出海港口应在今廉州镇西南附近,但也不可能远至“ 西洋江”一带其理由如下:(1) 今廉州城附近有大量的汉墓和烧制汉代建筑用瓦的窑址,故廉州应为汉合浦郡治,如当时海岸线在廉州附近,出海港口选在郡治附近更适合官方管理和货物的集散,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更何况西洋江一 带无汉代文物遗存, “西洋”一词或许与海外贸易有关,但据专家认为“ 西洋”一词的流传是唐代以后的事⑿即使西洋江一带成为合浦港的出海口,也应是唐代以后2) 在廉州城西南处有明海角亭,此亭始建于宋当年苏东坡在廉州城附近“万里瞻天”和听到海涛声,可知宋代之海岸线已在今合浦城区附近汉代的海岸线非今日之海岸线,今天的乾体港的出海口距今合浦县县城达 10 公里曾为海外贸易的良港也早在明清时期让位于冠头岭之南澫港了汉合浦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具备了水深、避 风、便于船舶停靠的有利条件,而且还有以南流江水系构成的货运通道当 时中原内地、云 贵高原的 货物,主要有三条通道 进入合浦郡境内:(1)湘 漓 水 道 自秦始皇开凿灵渠后,此道便成为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沿长江水系由湘江过灵渠进入漓江,途 经桂林、昭平、梧州,再由梧州逆浔江而上,经北流河到达玉林平原地区,过桂门关后,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2)红 水 河 水 道 红水河古称牂牁江,上源有南、北 盘江两江相汇后,经天峨、来宾到达郁江,溯郁江而上至贵港,又陆行 进入玉林,再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云南、贵州乃至四川的货物当时均可经此道输出海外。

      3)左 、 右 江 水 道 右江水道源自驮娘江和云南东面的西洋江,两江相汇后经百色、田阳、田东,于南宁地区与左江相汇;左江上源由流经越南北面的红河、黑水河构成,两河汇合后经龙州、崇左、扶绥到达邕江自邕江顺流至横 县后上岸陆行至灵山一带,再从武利江经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合浦港在汉代能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与当时合浦郡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合浦发 掘了数百座汉代墓葬,从墓葬出土的大量随葬品,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从原始社会起,经秦之开拓与南越王赵佗之经营,到 汉武帝的治理,合浦郡的 农业生产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表现为铁农 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合浦汉墓出土的铁制工具有刀、削、剪、锄、插、凿等⒀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大量开 垦荒地,深耕细作,兴修水利,是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秦汉时期,牛马耕在中原地区已很盛行, 约在西汉 中期,牛耕技术已传入岭南东汉建武年间,任延任九真太守,教民耕稼,也应包括牛耕技术的推广西汉时期,岭南地区已普遍种植稻、薏、粟、黍、菽、豆、芋等粮食作物,水果种植的品种有龙眼、荔枝等合浦汉墓出土有稻谷、荔枝、 杨梅等植物种实,就是证明。

      家畜饲养有鸡、鸭、 鹅、猪、牛、马、羊等北海盘子岭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屋,干 栏式结构,下设畜圈以圈养牲畜兼积粪便,以作肥田 ⒁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合浦汉墓出土的手工业制品种类繁多, 仅从质地而言就有金、银、铜、铁 、陶、漆、玉石、琉璃等有些器物十分精美,反映了当 时手工业的制作水平虽然这些物品有从外地 输入之可能,但合浦郡有 铜 器制造业和制陶业则可以肯定,如在今北流 县民安乡圭江西岸曾发现一处汉代冶铜遗址,1977 年间,广西文物队进行试掘, 发现了炼炉、风管、炉渣、铜锭、 铜矿石等物;⒂又在今合浦廉州镇草鞋村西门江东岸山坡上,发现了一处烧制汉绳纹板瓦、筒瓦的窑址,面积约达一万平方米,至少有 10 多座马蹄形土洞窑,可见窑场规模颇大⒃此外,合浦郡海岸线漫长,当地居民应有以渔业、采珠等职业为生捕渔捞蚌以作食物始自原始时代,东兴新石器时代贝丘遗 址的动物骨骼、 软体动物介壳是当时人类渔猎生活的证据,直到近 现代,仍有专门以从事海上捕渔为主的水上人家海上采珠活动应在先秦时期就有,到了汉代,由于中原朝廷官吏的喜好,合浦郡的采珠业已相当发达采珠有相 对 固定的海域,故 《汉书·地理志》载:“廉州合浦县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所”。

      四 合 浦 港 与 海 外 贸 易在汉代以前,当地土著民族应有过小规模的、短程的海上贸易活动随着 经验的不断积累,才使汉代官方的商船大规模的、远 程的海外贸易成为可能据《汉书· 地理志》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