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朝对外贸易.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86056977
  • 上传时间:2023-03-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9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唐代对外开放是促成其盛世形成的主要因素,英国著名学者威尔 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 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有唐一代,“盛唐气象” 的恢弘、博大与开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一、对外商贸通道的贯通唐朝时,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对外贸易亦随着国力的强大而扩展到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而开展 对外贸易必须首先扩展对外交通,这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唐朝在扩 展对外交通方面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在这方面,史书多有记载如唐 德宗时宰相贾耽撰写的《皇华四达记》就曾记述说:当时,通往周边 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通干道:一曰营州人安东之道,二曰 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 降城人回鹘道(参天可汗道),五曰安西人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 七曰广州通海夷道此外,还记有从长安分别通往南诏的南诏道和通 往吐蕃的吐蕃道上述道路,西向可通往西域,穿越帕米尔高原和天 山的各个山口,到达中亚、南亚与西亚,甚或远至欧洲,即著名的陆 路“丝绸之路”在扩展对外交通干道的同时,唐朝还在沿途遍设驿所据《唐六 典》载,当时天下共设驿1639 所,其中,水驿 260 所,陆驿1297 所, 水陆相兼驿86 所。

      此外,“两京之间,多有百姓僦驴,俗谓之驿驴 往来甚速.有同驿骑”这些可与周边民族及远域实现交通的干道, 不仅有利于政治外交往来与军事调兵运输,而且还便利了经济贸易交 流和商旅通行二、外向型城市的发展1.两京为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京都一般都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中心都会唐朝长安和洛阳市区 所占空间虽然有限,但它们所起到的商品流通中心枢纽、内外销商品 集散地、覆盖较大区域性市场及辐射全国乃至周边和更大范围内具有 国际性意义的市场、沟通及导向商品经济的流通渠道、激活长安城商 品经济等作用,并非是有限的空间和固定的时间所能包容和束缚的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长安向各地辐射的陆路主要有十四条,水 路交通则可借环绕城周的水系与渠道,沟通包括四川、华北、江南、 湖南、闽、广等在内的广大区域因此,处于政治中心位置的长安网 联、沟通的是具有全国意义和对外贸易的大市场2.沿海港口城市广州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商贸往来的重要港口城市,至唐代 时又发展成为岭南节度使治所由于岭南本身的经济发展,水运交通 的发达,尤其是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包括珠江在内的五大水系及其支 流,以广州为中心枢纽的对外贸易更为活跃地当要会,俗号殷繁” 的广州虽然也属于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的城市,但因远离全国政治中 心,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对外贸易)造就了城市繁荣.其经 济职能更为明显。

      史载,王锷出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时,“西南 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珍贝,称 商货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 黄巢起义军人广州,有史载曾杀戮十万以上至二十万胡人,此数虽显 夸大,但广州胡商云集确是事实扬州是唐后期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城市,主要是对日本列岛和朝 鲜半岛通商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都 是描述罗城(今扬州)中最繁华的一条长十里(一说为九里)的主要街 道此外,泉州、明州、登州与莱州等都因是海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 港口而先后兴盛,并成为重要的经济型城市应该说,运河的开凿是 沿线工商业城市兴起的契机,而海上贸易的发展则是这些港口城市走 向繁荣的关键因素3.承担对外贸易功能的内陆地区中心城市自战国秦汉以来,幽州地区就以富庶而著称它不仅是北边军防 重镇,同时还是联结河北与长安、洛阳及中原王朝沟通北方蒙古草原 和松辽流域等东北各民族及朝鲜半岛的转运枢纽要地,正所谓“沧海 环其东,太行拥其右”,“关、河自北,转输幽燕”北京房山云居寺 石经题记中,记录了唐幽州城市内近 30 种商业和手工业行业名称, 足以说明当时市场的繁荣。

      唐后期,渤海国使者频繁朝贡动辄组成 数百人的使团,商贸交易已成为主要目的唐后期,东北地区的少数 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 贸易,在东北、河北地区的活动空前活跃,而幽州正是他们与中原经 济贸易交往的中心和枢纽地区西州、沙州、凉州等都属于中西交通 陆路要镇,因中西贸易的活跃而成就了城市的繁荣唐代诗人张籍“无 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描述的就是西州内外贸易繁 盛的景象;“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大宛来献赤汗马, 赞普亦奉翠茸裘”是元稹感叹凉州盛唐时曾有过的繁华三、外贸市场的形成 蕃商(胡商)的活跃、陆路与海路贸易的共同发展,是唐朝对外贸 易的重要特色外商运进中国行销的商品种类主要是珠宝、玉石、香料、稀有珍 奇动物、药材、马匹以及土特产品,运出的主要是中国的丝绸唐中 期以后,瓷器逐渐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海运的发展也为运输瓷器这 类质重易损的商品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有人将海上丝绸之路又称 为“瓷器之路”在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都出土 了大量唐代和五代的瓷器这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增长与市场的开拓,也 表现为深层次的渗透。

      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广泛,商业贸易需求 推动着东西方以及亚洲大陆内部更为密切的交流唐代把握住了商品 经济的契机,对外贸易呈现出新的面貌据苏莱曼《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有一个时期竟达 12 万人以上,他们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 换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是基于 海运事业的发展《新唐书•阎立德传》记载,唐贞观时阎立德在洪 州造“浮海大航五百艘”《西山杂志》提到唐天宝中泉州所造海舶“舟 之身长十八丈,面宽四丈二尺许,高四丈五尺,底宽二丈,作尖圆形 桅之高十丈有奇银镶舱舷十五格,可贮货品二至四万石之多四、外商的涌入城市工商业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外商,是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 特色外商中,既有万里求宝鬻珠的行商,也有开店设铺的坐贾;既 有在民间游走的私商,也有以朝贡名义开展变相经贸活动的官商胡 商、胡店、胡饼、胡姬等名称正是现实的反映大城市有专门接待胡 商的邸店和住坊,有单独为胡人居住的蕃坊朝廷为规范胡商的经营, 专门为胡商立法,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设置市舶司,专门掌管对外贸 易各大都市,胡商人数虽无较确切数字,但数量是很可观的唐上 元元年(760 年),淮南节度使田神功借平刘展之乱.大掠扬州,“商 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

      广州因外贸发达,“在任者常致巨 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唐大和上东征传》 记述,唐玄宗天宝时期,广州北面的西江,“江中有婆罗门、波斯、 昆仑等船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 子国、大食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些 往来居住的外商在中国的活动范围很大,几乎所有水陆交通发达的大 中城市都有他们的足迹,也可以说,凡是外商经常出入或聚集人数较 多的城市,必是商业或转输贸易兴盛的城市长安“市肆多贾客胡人”; 饶州属中下等州,著籍户数不过数万,但因属于转输城市,“颇通商 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唐德宗朝,当时有留 居长安达 40 年之久的胡人(回鹘),娶妻生子,置田举质,并一直享 受外客待遇还有很多外商是以朝贡使团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的唐太宗贞观 时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 百千人”参天可汗道”,“置邮驿总六十六所,以通北荒”,“俾通贡 马,以貂皮充赋税”唐朝对朝贡使团有很多优待政策和措施,如根 据路程远近给付资粮,安排住宿,馈赠赠物(往往超过原进贡物品的 价值),允许人市交易邀请参加皇帝举办的“宴集”《通典•边防 典》中列举了与中国发生联系的189 个国家、政权和部族,其中,东 夷19个,南蛮55个,西戎75 个,北狄40个。

      据今人统计,与唐发 生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300 多个,包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周边内附 少数民族部众,与唐有藩属关系的国家和独立政权,甚至远在“绝域” 的国家很多内附民族和羁縻地区,它们和中央的关系是以朝贡的方 式联系的不在唐有效管辖区的国家和政权,他们所派出的数量不等 的使团,除日本、新罗有遣唐使的称呼外,一般都称作朝贡使据统 计,南亚、中亚与西亚来唐使团共343 次,每团少则数人,多者可达 数百人五、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一)对外开放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首先,国家必须走向统一自东汉末年,中国曾陷入长期的分裂 割据状态,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并未挽回南北对峙的格局 589 年,隋朝再次统一南北,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末虽然 群雄并起.但李唐王朝逐一翦灭诸雄,历史再次回归到统一的轨道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分别是唐朝创业和鼎盛的代表时期, 也是史家津津乐道的典型治世,“四海晏清”的统一局面,为唐朝带 来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也为唐朝走向开放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国家必须走向统一唐朝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政治制 度,中央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平行又互相制衡。

      中央事务 则设有九寺,并由御史台负责监察内外官吏全国地方设州置县,边 远民族地区及新归附民族则因地制宜,以羁縻州县方式统之城市实 行严格的坊市制,乡村实行乡里制,户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的 国家和稳定的社会是对外开放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再者,国家要有富强的国力唐朝对外以自己的实力,致力于疆 土的开拓和边疆的巩固对少数民族及其政权采取团结、德化、和亲、 怀柔等政策,以朝贡的形式维持政治向心力和经济互通有无的关系, 以和亲的方式缔结婚姻关系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对内则致力于国家 建设,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时期,全国户口大幅增长,垦 田面积大量增加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贯通南北的大动脉——运河的 开凿和通航,使西北政治中心、东北军事重点防御区和南方经济富庶 区联结起来,大大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促进,这些都为 开放的国策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得国人在面对外来文化和商品冲击时 具有充分的自信心二)拥有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唐太宗对华夷观念提出新的认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可以说,此前以华夏别蛮夷,唐太宗不隔华夷,前无古人贵贱无别, 爱之如一,这种“华夷一家”观念的雏形不仅是对前人的超越,也对 后世的华夷观念和对应国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唐代,“万国”、“四海”、“华夷”、“蕃汉”、“胡汉”等名词使 用的频率很高,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在这样的 观念下,开放成为一种全面的开放①向外拓展的趋势——地域的开 放:②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的动态进展——种族的开放:③汲取与推 广并行——文化的开放;④婚姻、家庭、女性、娱乐、休闲、节庆、 时尚的调整与包容——社会观念和社会风俗的开放:⑤在科举制的导 引下,建立了新的选拔人才的机制——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包括对 域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也具有开放性:⑥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开 放三)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保证首先是设置专门的官署,以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对 外经济贸易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的转移,从陆路丝绸之路向海上丝 绸之路的转移,唐朝除原有接待外来人士的鸿胪寺,还设立了管理边 境贸易事务的互市监,中央和地方官府还采取一些变通的措施,鼓励 外籍商人在边境地区进行民间自由贸易并设立了管理沿海贸易的市 舶司等机构,以适应海陆贸易的发展其次是对外籍商人在政治、经济上实行多种优待政策①对外籍 工商业者、艺人和宗教人士进出唐朝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对外籍商 人在唐朝民间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②在商品 交易中实行开放式的货币政策,很多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