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诗歌鉴赏之王国维的《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2022年整理).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ng****la438
  • 文档编号:242521208
  • 上传时间:2022-01-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2.6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考诗歌鉴赏之王国维的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译文】 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 新人如玉好, 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注释】 阅:经历 不道:不料 如许:像这样 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韦庄菩萨蛮 :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李煜虞美人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 “阅尽天涯离别苦” ,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静安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 ,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鉴赏】 “阅尽”三句: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三句甚好天涯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逝之悲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 “无一语” ,益觉悲凉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2 “待把”三句: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 最是”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两“辞”字重用亦佳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 年1927 年)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着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 1898 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 1901 年赴日本留学 1902 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 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着有人间词话等名着 1911 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 3 种生平着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 年,应上海着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 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 并继续从事甲骨文、 考古学研究1922 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 ,食五品禄 1924 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 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 年, 北伐军挥师北上, 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 (王被杀是谣传) ,6 月 2 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 “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 ,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 3 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 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 “殉清说” 、 “逼债说” 、 “性格悲剧说” 、 “文化衰落说”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 “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 、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 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 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 犹希腊柏拉图所谓 Idea者 若以君臣之纲言之, 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 以朋友之纪言之, 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 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1924 - 1930)”中之说法,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 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 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然此说漏洞百出,溥仪亦是听他人言传,不足采信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 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 ( 蝶恋花别称)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 “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 4 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 “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 文学亦然, 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 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 ,第二为柳永凤栖梧 ,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 ,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只是他 29 岁时所体会的学术、人生境界,没有描述他达到的最高境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