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集体备课教案.doc
12页五年级科学上册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水循环》》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集体备教案单元教材解读学生每天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同样兴味盎然本单元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几乎每天都感受到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开始探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这一单元由《蒸发》 《沸腾》 《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小水滴的旅行》组成,是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单元与《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构成了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教学资分析《蒸发》 、 《沸腾》 、 《凝结》三,重点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探究水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为后面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做准备 《水的三态变化》 、 《小水滴的旅行》是对前几的综合与提升通过这两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许多并不熟知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研究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利用绘制表格、数据曲线图方法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4、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6、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7、 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了解不同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8、 知道在一定条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9、 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10、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好处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3、知道在一定条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4、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单元时安排本单元共用 7 时,具体分配如下:20、蒸发 : 1 时;21、沸腾: 1 时;22、凝结: 1 时23、水的三态变化: 1 时 24、小水滴的旅行: 3 时 20《蒸发》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蒸发的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几幅相关的图片或者影片2、 提前布置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蒸发的现象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大自然景色图,让学生观看,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想法,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二 探究过程:活动一:认识蒸发现象1 、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2、 学生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学生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现象、室外晾衣服等现象3、让学生说一说水跑到哪里去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 、学生在做一做中体会蒸发现象讲解蒸发的概念:“不慢慢变甩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6、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活动二:探究水蒸发进会吸收热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2 、汇报实验情况 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在不断下降,水蒸发会使温度下降3、引导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4、 相互交流,师生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学生感悟运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的道理活动三: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2、学生根据平时生活经验提自己的假设3、学生对比实验4、提示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水量要相同,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自由活动:1、制作“天气预报器”2、学生动手制作拓展活动: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余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哪些影响?2、人们是怎样利用蒸发原理进行生产的?21、沸腾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搜集到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3、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4、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教学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现象,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实验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个自行选择实验材料的空间,体现活动准备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活动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略)二、讲授新1、猜想同学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继续上升吗?指生回答2、做实验(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2)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学生开始做实验,组长做好记录3)学生汇报与交流(4)得出结论:水沸腾时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这杯水的沸点师小结:根据大气压力的不同,因地区差异、器材差异等,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做实验的同学,所测的水的沸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沸点不会超过 100 摄氏度3、堂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2 凝结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了解对比实验的特点2 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 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1 水蒸气的凝结2 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教学准备1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 2 个,玻璃片 2 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瓷盘等2 演示实验材料:带盖杯子 3 个,冷水、热水活动过程设计一、教学导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年锅盖上有什么?学生:有水滴滴下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的,这节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1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2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上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思考讨论:实验中哪些条相同?哪些条不同?三、总结、巩固: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什么叫凝结?四、布置作业: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让我们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23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知道水在甚么情况下能变成水蒸气、变成冰3、知道水在 4 摄氏度开始膨胀,在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教学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是在不同的冷热条下形成的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教师准备好凉水、冰块让学生先测量水的温度,再测量冰块的温度做好记录讨论水温度高,冰块的温度低总结出:水结冰时的 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受冷)---------结冰活动二:问题: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冰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哪里去了?讨论研究: 衣服里的水结了冰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在空气中冰----------(受热)---------------水蒸气如一杯开水正冒着热气,盖上一块玻璃,我们透过玻璃就能看到附着在玻璃上的小水珠水蒸气--------(受冷)--------水 (联系人工降雨)活动三、水的三态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冷藏车间 、冬季自水管破裂、 冬季窗户上出现窗花 晒盐等等拓展活动 :地球上的南北两级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地球气温逐渐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调查了解 网上查阅 搜集图片 搜集资料 察自然现象 做好记录24、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
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3 、通过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特刊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难点: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2、必要的实验器材活动过程设计一、了解露和霜的形成1、学生对自己的猜想2、制造露和霜3、实验发现:找出结论二、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1、出示前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2、想办法制造雾3、实验: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道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雾4、小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三、雨是怎样形成的(一)1 、学生自己的猜想2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4、讨论: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不什么不同?、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推想二) 1 、学生回顾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 (前搜集的次料)(雨能给人们带清新的空气,雨水可以使禾苗茁壮成长……)2 、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感知、体验,加深学生认识。
3、 学生阅读本提供的资料 三) 1 、看书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2、 提示学生绘制循环图表示水的循环变化3、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真如此(四)1、学生交流有关水循环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播放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通过资料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讨论达成共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树立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4、讨论:水在自然界中不停的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汇报:淡水资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节约用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自由活动: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知谈一谈小水滴的秘密2、交流自己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拓展活动举办一期主题为:“不水滴的循环旅行”的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