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订单(Manufacturing Orders).doc
5页2 Product Cost by Order (1)制造订单(Manufacturing Orders)SAP提供了三种典型的生产方式:重复制造,按生产订单和按销售订单(订货组装/订货生产)生产方式,对应三种生产成本归集方式,这三种方式除了在计算成本上用到的成本变式不大同以外,在计算WIP,差异和计算规则上逻辑有很多相似之处.生产订单包含材料,所需资源和成本等信息,SAP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订单处理能力,1.在一生产订单里可产生多个相互关联的成品(Co-product,和By-product不同,后者通常指unassembly工单拆料)并可通过allocation structure在个产品成本之间分配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2.在生产订单可指定某个组件的外包工序,你甚至可在工单随便插入一些额外的work center .3.拆卸工单(比如将回收产品拆料),维修工单的处理,你可以建立一个单独的返修订单直接归属到最初的生产订单上,这个你只需要CO07建立一不带default settlement rule MAT然后加个ORD指向原工单这些费用就能结算到原prod order,如prod order没close,维修料工直接在弄上去更简单。
你也可以在现有的订单上插入特定的返修工序4.对于条形码的支持和SFCS control我就不大敢恭维,通常大都企业会另开发.这样的开发6年前我经常干.5.发料(1)分步MB1A(MIGO)发, MIGO收(2)Backflush和order confirmation 为了减少零部件和原材料物料控制的间接费用,“倒冲”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程序,你甚至可来了料就往一backflush sto. Loc .送.成品入库自动扣减原料你可以在工艺路线的物料分配中设倒冲标示(backflushing indicator) 如果一个物料总是用倒冲法,你可以在物料主文件记录中规定倒冲参数你还可以根据你所用的工作中心进行倒冲Backflush倒冲不仅仅是By period的特产,你可用于任何制造方法,包括prod order、Kanban/JIT、Rep Manafu和PP-PI(听说搅肉机那也用Production order为用PI,反正能解决问题就Ok ,) .同一个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你没有必要太过界于一些概念的东西,符合你企业流程的方式就是好方式.有些细节还是留给PP person去讨论吧,下面开始介绍生产订单的成本核算逻辑.如图1,[1]-[10]项是基于图1-[1]-图1-[10]的.[1]Basic Settings请参考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配置.[2]Cost Variants for Manufacturing OrdersTcode:OPL1Costing variant的作用在Product Cost Planning的标准成本估算变式配置里已有详细阐述,工单使用的成本变式的和标准成本成本变式的配置逻辑相同(当然也包括其它任何估算变式),如图2,ZPP1,ZPP2是Copy PPP1和PPP2的,通常配置不就是Copy SAP提供的标准东西再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修改来修改去吗?图3是一合成图,将SAP 默认的PPP1,PPP2和自定义的ZPP1和ZPP2四个成本变式集中在一起,ZPP1,ZPP2使用了自定义的评估变式Z06和Z07(如图3-[3]和图3-[4]).图4显示了PPP1,PPP2,ZPP1,ZPP2成本变式对应的006,007,Z06和Z07评估变式,在此特意显示出Material Val.栏的物料取价策略(读者当然同样要注意检查作业类型,外包,Overhead栏的相关设置,比如在Overhead栏如果使用了Costing sheet必须确定有costing sheet) 从图4中[3][4]可看到Z06,Z07和SAP default的007的取价策略都是根据物料主数据价格确定的,并没有第二个取价策略,如物料主数据没维护价格,就会取到0,当Price取到0时,CO人员就能发现,从这点上本人觉得还是只有一个好(如果需要你甚至可找到相关User exit判断如有某物料未维护价格就产生错误提示). 看看SAP default 的006,取价顺序先是物料标准价格,如为0或未维护,然后就采用移动平均价格,下面讨论一下.(1) 本人现公司几乎所有物料都采用MAP(移动平均价),包括FG,使用MAP+Batch+Serial Number管理.而一些组件却使用了标准价格(因为有回收件),于是CO人员经常被物料价格弄的糊涂.回到取价策略(如图4),其实可简单这么认为,7是Legal price(会计核算价格),你采用的price control是S,Legal price就是S,price control是V,Legal price就是V. 显然Valuation variant 006不是,它先取STD price,然后是MAP price,它不去管你采用何种Price control.(2)现在有人说,作者呀,你似乎并没有领悟SAP CO-PC的精髓,况且你物料使用的是MAP,在我这物料却全部使用STD price,这完全不同嘛.我回答: SAP还有精髓?不会吧,我想你一定是弄错了,我杀过很多猪,只知道骨髓,我知道一般猪排里好吃的骨髓不多,你要吃骨髓就找猪头啃,可是,如不消化,自己就会成Zhu头.看看图5,相信很多CO用户还是没弄明白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关系如何?你跳到第[7]步Define Cost-Accounting-Relevant Default Values for Order Typ(如图10),不妨这样假设,假设你就使用Order type PP01,第7步你能发现PP01类生产订单的计划成本使用的成本变式是PPP1(包含估算变式006),工单实际成本核算则使用PPP2(007),计划成本在保存工单时计算, 就是说你工单(Order Type PP01)的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计划价格(先STD再MAP,Valuation variant 006)*材料计划数量(Bom Usage Qty*工单数量,对生产的成品就是工单数量)材料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这容易理解,对PP01类工单取价是007,就是抓取物了的Legal price).作业和生成相关费用(Prod.OH)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呢?因为此两种费用的承载使用的是次级成本要素,作业使用的是43(Internal Activity Allocation)类,如果你企业使用了Costing sheet,Prod. OH则使用41型成本要素.所以工单的作业成本和Prod. OH的作业计划成本= 作业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实际成本 = 作业价格*实际数量作业实际成本的作业价格通常是要重估的,如果愿意,你甚至可不重估,就使用计划价格.***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你要牢记还有FG,假设工单生产的FG也是MAP,它的plan cost和actual cost一样是通过valuation variant取得的,请看Define Goods Received Valuation for Order Delivery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FG入库的actual cost valuation variant,也是FG plan cost的valuation strategy .如果很幸运的你的成品是STD price,当然plan cost = STD Price *工单数量(相信你工单有scrap也要加上)不要把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混为一谈.只能在SAP中,标准成本是实现计划成本的一种选择,你看看Valuation variant 006的第一取价策略(STD price)就知道,当你所有的物料都是采用STD price时,工单的计划成本就是标准成本.在手工年代,标准成本甚至一年一此,很明显,cost rollup靠算盘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现在电算化了,只要你愿意你想怎么整都行,如果你吃饱没事,你天天可做STD cost est.可惜一个月只能release 一次.CKR1吧.轻松一下,合理合法By period: 作业实际价格重估CON1/CON2 Prod. OH重估:CO42/CO43By Order : 作业实际价格重估MFN1/CON2 Prod. OH重估:KGI2/CO43By Sales Order : 作业实际价格重估VAN1 Prod. OH重估:VA44[3]Valuation Varaint相信前面大家对Valuation Variant已相当熟悉了,Z06,Z07在上面既然已经说明了,下面重点提下Y07,Z08评估变式.Y07是用来组装件/半成品/成品(都有BOM)入库,这仅仅适用生产的物料(有BOM建立)采用移动平均价格的情形, 上面已经介绍过因为要使用批次管理必须使用移动平均价格,如果采用的标准价格,当然入库永远是按标准价格入库的.因为成品采用MAP,那入库如何取价呢?并不是象原料那样是采用移动加权平均价的,比如Stock :100, Current MAP 1,收货时Amount 100, Price 3,收货后此材料的MAP就变成2, 现还假设FG Stock 100, MAP 1,成品收货是要看Valuation variant,如果取价策略是图5的7,那MAP还是1,成品采用MAP那标准成本用来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