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之探究题1.doc
4页订线铜山区夹河中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 高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案课题: 散文阅读之探究题 编制人: 曹凡 审核人: 张杰 课时: 1 教学目标:1. 熟悉高考常见探究题型,把握探究角度和方法2. 类题精炼,由表及里,挖掘文本深层意蕴教学重难点:熟悉常见探究题型,把握探究角度和方法,挖掘文本深层意蕴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一、高考题回放:1、阅读《麦天》,完成题目:(2007江苏高考,文章见《步步高》174页)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答案 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解析 麦天的忙碌在文中主要指麦收的辛劳,喜悦指丰收之后的感受紧张过后则是闲散麦梢黄,女看娘”以及麦收后的“追节”,一种亲情弥漫其间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从“你”字可以看出本题带有“探究”意味答题需要联系全文,尤其要从对“麦天”方方面面叙写的内容中挖掘其意蕴。
2、阅读《上善若水》,完成题目2009江苏高考,文章见《步步高》175页)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者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解析 本题既要理清作者思路,又要把握全文主旨试题评点 这是江苏卷散文探究题的首次亮相探究”,直接表明了题型和要求,探究的是标题的几层深意其“深意”可以从文章主体的两部分材料(物、人)发掘出该题奠定了江苏卷散文探究题的特色:基于文本内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探究3、阅读《何容何许人也》,完成题目:(2013高考,文章见《步步高》174页)“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答案 (1)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2)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3)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4)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该题关键是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何容之所以“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朋友”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说明朋友们对何容的理解和认可。
试题评点 该题是探究题,依然是基于文本内的意蕴探究,不过,探究点不再是“标题的深意”,而是“句子的内涵”,因此,也可以说是以探究题形式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把握探究可从何容与作者两个层面展开何容层面是句子表层,讲何容与朋友的关系;作者层面是句子深层,讲作者对何容的态度四个答案要点中,第(1)点与第(4)点最好合在一起来回答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装订线二、熟悉高考常见探究题型,把握探究角度和方法(一)探究文本意蕴题1、探究重要句子意蕴题: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此类题一般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2、探究标题意蕴题标题意蕴主要表现在: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在文中的含意,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③主旨(情感)义探究时宜由表及里,结合材料内容,尤其要关注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并联系文章的主旨、情感,不难探究出其多重意蕴3、探究文本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题这类题探究多在“材料—意义(情感)”层面内展开,也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含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并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是相通的,但答思想意蕴,诸如社会、自然、人生方面的哲理,重在答出其思想意义或道理;答情感意蕴题一般要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词,如热情、反对、期望等4、阅读启示感悟题启示感悟类题目,所要回答的是在文章某一具体情境下的感受、体验、启示、看法等答题的关键是:观点要明确,感受要深刻,阐述要充分a.答题时要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的判断,看要求从哪个方面来谈感悟b.“探究”应有你(自己)的观点看法c.解答启示感悟类探究题目,要注意感悟真切、合理,中心明确d.要注意表达的清晰与准确: 可以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二)探究创作意图这类探究题,主要有两个探究方向:1.文章写作的设计意图:布局谋篇方面,重在对文章的线索、结构、艺术手法及创作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2.文章写作的社会意图:弘扬某种精神,针砭某种时弊等,重在对作品的影响加以探究这是主要方向,题干多以“写作意图”字眼标明对于前者,主要是基于全文主旨、结构思路、艺术手法之间的关系判断,其探究内容多为对材料与材料、材料与主旨、标题与文本等关系处理意图或原因答题的核心是联系文本,对两者关系从多角度、多方面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分析。
对于后者,探究主要在“作者—文本”层面进行:①联系作者看创作意图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创作背景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背景”这个角度,它并不神秘,它就在写作时间上,就在文本中的时代、社会材料中,就在文本写作对应的社会现实上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主要是针对现实的联系作品的背景、所要针对的现实甚至读者所处的时代,是不难发现其创作意图的②依据文本看创作意图文本是判断作者创作意图的最主要依据依据文本,就是看文本中作者的选材、写作的重心、结构的安排及从文本的议论、抒情语句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