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卡通说明书.doc
3页欧美卡通说明书前言在世界的动漫舞台上,能和日漫相提并论的,只有欧美卡通不管是从两者的影响力还是内容,日漫和欧美卡通都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欧美卡通与日漫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历史发展不管是动漫还是卡通,都是由漫画开始的,欧美漫画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漫画的名称和创立是出现在 16 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宗教斗争的需要,欧洲漫画已经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许多有名的画家曾经为漫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达·芬奇就画了大量肖像漫画性质的怪诞速写头像漫画的流行很快从法国传遍了整个欧洲,漫画的中心也由法国转移到了英国英国漫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趋于成熟1841 年,英国漫画刊物《笨拙》 (Punch)问世漫画家约翰·坦尼埃尔(John Tenniel,1820-1914) 、大卫·罗(David Row,1891 -1963)都对欧美近、现代漫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二战前后,是漫画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漫画为人们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寄托,这就是经久不衰的超级英雄漫画所谓的超级英雄漫画就是将漫画的内容锁定在超级英雄的范围,其在绘画风格上已经非常写实化作尽管英雄漫画在现在看来很是老套,但这些英雄们引起了欧美地区居民的共鸣,并受他们广泛地接受和热爱。
(以上资料出自百度知道,有删改)画风的设计可能是由于受到了太多来自油画的影响(而且主要是来自于毕加索的油画) ,在欧美卡通的设计中,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或者背景,都不是正常形态的,这与日本动漫的精细比例设计有天壤之别,例如《成龙历险记》中背景的勾边和实物完全不和,并且背景中的楼房也形状各异,颇有抽象之风除此之外,欧美卡通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背景与实际运动画面的差距过大,无论是在色调方面还是设计手法方面,两者的协调性并不如日本漫画的协调性高不过,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欧美的文化主题:自由脚本这是很有趣的一个部分,因为几乎欧美卡通都逃不出一个规律,那就是以超级英雄和非人类生物为故事,还有就是经典童话的卡通故事例如《超人》 、 《蝙蝠侠》 、 《加菲猫和他的朋友们》 、 《史努比》 、 《白雪公主》 , 《灰姑娘》等等与日本漫画不同,欧美卡通的故事中几乎不会用到正常的人来做故事的主角,换句话说,欧美卡通几乎都是非正常人类当道(笑) 不过这些非人类当道的卡通中超级英雄那一方面,总是伴随着血腥和暴力还有犯罪这几个词出现除此之外,欧美卡通中还总是伴随着高科技和未来、外星人、幽默这几个词,而其代表作品是我最喜欢的《黑衣警探》 。
最后提一下,基本所有的欧美卡通中,每集故事都是独立的)夸张与变形这一章分出来独立讲,是因为欧美卡通中的夸张、变形与日本动漫中的夸张、变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说欧美卡通的夸张与变形(这里讲的夸张与变形主要是人物在遇到某事件时发生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时发生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欧美卡通与日本动漫的夸张、变形的不同的话,那就是:欧美夸张是不规则的、天马行空的、有点吓人的;日漫夸张是中规中矩的幽默的、可爱的在欧美卡通中,如果人物(不一定是人,动物植物都有可能)遇到了某种让他吃惊的事的话,那他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变形:1.眼睛飞出眼眶外,并发出汽车喇叭的声音;2.下巴掉到地上,并且无法回收,只能拖着走;3.马上石化,然后一直站到身上长满了蜘蛛网,或者被人当做雕像,用来晾衣服…...如果人物被击中的话,那他将会出现以下结果:1.变成碎块,如果是在水面上的话,就会像船进水一样慢慢沉下去;2.如果是被两个东西夹住的话,那人物将会变成饼形,并且被风吹走;3.如果人物是被枪等击中的话,毫无疑问,人物将会变成筛子,全都是透明的窟窿如果身上没有任何伤痕的话,那通常人物会喝一些水,然后观众就会看到百孔喷泉的效果......(注意:这些场景通常只会出现在非超级英雄题材等的卡通里,具体例子是风靡一时的猫和老鼠,几乎每集都有) 。
相比之下,日本动漫的夸张与变形就显得很中规中矩日本动漫中的人物如果遇到了什么让他尴尬或者其他什么感觉的事的话,最多只是在眼睛的形状上和体型上做一些变化,例如《WORKING 》中人物出现的变形;如果为了烘托气氛的话,和欧美卡通的特殊角度人物观察法不同,一般都是用特殊背景(比如黑暗背景等) 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变化,应该是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欧美自由文化盛行,所以夸张也就天马行空;而日本中规中矩,所以夸张也适度相关产业与欧美卡通联系的最为紧密的产业是电影产业,现在已经上映过的有《超人》 、 《蜘蛛侠》 、 《蝙蝠侠》等但是选用的题材却不局限于欧美的故事,欧美卡通也经常试用一下国外的题材,比如迪士尼曾经推出过《花木兰》 (感觉还可以)等等出品人们一说起好莱坞的动画片,就会想起“迪斯尼” 可以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好莱坞动画长片的历史就是迪斯尼动画长片的历史从最早的《白雪公主》(1937 年) 到眼下的《海底总动员》 ,迪斯尼开创了美国的动画神话,32 座奥斯卡奖、7 座葛莱美奖、950 项全球范围的奖项无可争议地证明了它的杰出贡献迪斯尼公司的历史已经有 80 年了80年的岁月中,我们不难看到美国长动画片在主题选材和迎合观众口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在最初的 30 年代里,迪斯尼动画长片的观众对象主要是低龄儿童,迪斯尼推出了《白雪公主》 、 《彼得与狼》 、 《小飞象》 、 《木偶奇遇记》 、 《小鹿斑比》等一系列动画长片可以看出,那时的动画影片取材大多数来自儿童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影片的画风也集中体现一种正统、祥和的气氛一切都是中规中矩,大团圆的喜庆结尾那时是迪斯尼动画王国的黄金时代50 年代以后,迪斯尼相继拍摄了《苏茜与流浪汉》 、 《灰姑娘》 、 《金银岛》 、《睡美人》等动画长片,除了《苏茜与流浪汉》继续以动物(狗) 作为动画片的主角以外,其他 3 部全部是以人作为动画片的主角,这体现了迪斯尼动画长片在选材和面向观众的年龄层次上向大龄儿童的倾斜,而将动画短片继续作为面向低龄儿童观众的主要影片此后的 20 多年里,迪斯尼没有值得回忆的动画片问世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迪斯尼终于迎来了动画长片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小美人鱼》 、 《美女与野兽》 、 《阿拉丁》 、 《狮子王》 、 《玩具总动员》 、 《风中奇缘》 、 《钟楼怪人》 、 《海格力斯》 、 《花木兰》 、 《虫虫特工队》 、 《玩具总动员 2》 、 《狮子王 2》 、 《人猿泰山》 、 《恐龙》 、 《变身国王》 、 《亚特兰帝斯:失落的帝国》 、 《怪物公司》 、 《星际宝贝》……十年间几乎全是经典之作。
1997 年, “梦工厂” 《埃及王子》的成功,终于打破了迪斯尼公司独霸好莱坞动画业的局面之后又有华纳的《钢铁巨人》 ,福克斯的《冰河世纪》和派拉蒙的《嘿,阿诺德!》 ,好莱坞的动画业终于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也才能出成绩,于是便有了今天《海底总动员》这样辉煌的场面 (以上材料出自百度知道)相比之下,日本稍显单调,基本每个动漫剧场版前面写的几乎都是“东映”或“东宝” 最后不管是欧美卡通还是日本动漫,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在观赏其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现漫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