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后儿童亲友之抚慰.doc
13页61地震後的餘響--自然災害喪失親友兒童悲傷之撫慰紀潔芳 鄭璿宜吳鳳技術學院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幼保系研究生一、 前言地震是在世界各地經常發生之自然災害,地震往往是在不可預期下發生,親人的喪生亦成為家屬永遠的痛,不可預期的悲傷,往往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都不一定能撫平2006 年 2 月及 9 月台灣出版了兩本有關阪神大地震的繪本,分別是橋的孩子〈大穎〉 ,1000 把大提琴的合奏〈遠流〉 ,加上 2003 年出版“阿讓的氣球” 〈維京〉一共有三本繪本為國內讀者介紹阪神大地震的故事,相信在日本一定有更多出版品介紹阪神大地震的故事,但在台灣有關一個主題卻有三本繪本問世,實屬難得二、 阪神大地震簡介阪神大地震於 1995 年 1 月 17 日凌晨 5 點 46 分發生,為芮氏規模 7.2級的地震,當時死亡的人數有 5502 人,唯至 1996 年 1 月 14 日止之統計,共死亡 6345 人此次地震還引起火災,土壤液化及地盤下陷等,另約有41500 人受傷〈維京 95 年〉 ,災情相當嚴重在日本江本勝先生”來自水的訊息”〈統一夢公園〉一書中就提及。
* 水與「人心意識(念力) 」實驗● 取神戶地震不久的自來水● 江本先生的實驗報告說:「大地震之後的第三天,用採來的神戶自來水偶然拍出的結晶照片水好像攝取了地震後人們的「恐怖、慌亂、悲痛欲絕」 , 「結晶完全破壞. . . 」* 〔水 v.s.人心意識〕實驗-1● 地震三個月後的神戶自來水水的結晶變得很美、很美● 三個月後,遭受重擊的神戶人民知道他們不是孤單單在受苦,全世界的人們都在關心這是蘊藏著關懷和祝願的水結晶抽印自 紀潔芳等(2007) 生死教育教學-方法.資源運用.教學活動 華騰出版62三、 阿讓的氣球(維京)(一)內容簡介阿讓的氣球於 1995 年在日本出版即地震發生的當年出版,台灣於2003 年 9 月出版故事是以一位小男孩阿太為第一人稱,敘述整個故事當阿太獲知他同學阿讓在地震中被壓死的第一反應即是”怎麼可能!一定是騙我,騙我!”,這即是美國生死學大師庫柏蘿絲提出一般人對死亡反應的第一步”否認”隨後阿太開始回想起在學校的種種當老師問同學未來的志願時,有的同學要開飛機、或幼稚園老師、或空中小姐、或太空人但是阿讓要開一間氣球店,專門售賣氣球,阿讓的氣球很特別、很特別─可以治病。
小鳥綁上氣球翅膀就不會痛了受傷的小貓綁上氣球,就會好了大家只要綁上氣球,就會變得精神百倍最重要的是阿讓要將氣球分送給全世界每一個小朋友,鼓舞每一個人,這真是了不起的夢想但阿讓永遠不會再來上課了故事的最後是阿讓的告別式,每位同學都帶著阿讓最喜歡的氣球,大家一起鬆開手,看著氣球緩緩飄向天空,好像聽到阿讓在天國的笑聲,阿太的心終於放鬆下來繪本的後記,作者寫到,在教室中阿讓的位子旁放著她最心愛的頭巾、書包、小小的橡皮擦,雙眼閃著光芒的照片,以及一封由全班同學寫的跟她道別的信、風信子和她的大氣球二)教學運用與回應1. 這本書雖然是談地震及阿讓的死亡,除了”地震中整條街在燃燒”用火紅及濃黑色及藍天星空對阿讓的思念兩幅圖外,其餘皆是柔和溫馨的暖色,非常能撫慰受傷的心靈,尤其是阿讓治小貓小鳥病的氣球,生動有趣最後用兩頁的篇幅畫著五顏六色的氣球飄向天空,真有海闊天空,天人合一的感覺2. 在教學中,當小朋友看到阿讓能治病的氣球時,眼睛都亮起來了,這是非常有創意的點子而阿讓胸懷天下,祝福全世界每一個小朋友的心願,都令人動容,小朋友讀過繪本,多多少少有點了解一個人雖然身體不在了,但愛及精神是可常留人間的3. 老師們分享在教室中讓小朋友談”以後要做什麼”是很好的教學活動,雖然小朋友隨著長齡的長大或許志願是會改變的。
但家長或老師須注意的是,不管小朋友想投入哪一行業,都要給予鼓勵及支持,並4. 請他想想要如何努力?譬如小朋友想當空中小姐,則平日要練習敢講話,要有好的服務態度等縱然小朋友想當清潔隊員,都要給予63肯定,有夢最美,並要小朋友平常要多注意垃圾分類5. 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阿讓的氣球”繪本的閱讀對喪失同學的小朋友是很有幫助的但相關繪本如悲份輔導、喪失寵物等,不一定在事件發生後才閱讀,在平日觀賞繪本、儲存先備知識是更好的學習6. 本繪本所附的導讀手冊內容包括“成長的開始” 、 “地震逃生” 、 “如何協助 重大創傷的兒童”及“屋頂上的風車”等文章,對教師及家長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及家長能用心閱讀,在教學中必定受益良多四、 橋的孩子(大穎)(一)內容簡介“橋的孩子”在日本是 2004 生出版,台灣於 2006 生 2 月出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雅思佳兩歲的時候,阪神淡路發生大地震,爸爸媽媽四隻手緊緊抱住對方的肩膀,保護下面的雅思佳,爸媽至死都挺住,小雅思佳逃過了劫難,來到了東京,由奶奶負責照顧奶奶確實是個悲傷輔導的高手,奶奶帶著雅思佳散步,每次看到橋就會說:「謝謝!謝謝!謝謝!」甚至走到教堂前、神廟前都說:「謝謝!」 。
小雅思佳也學著奶奶說:「謝謝!謝謝!」並問奶奶:「為什麼您總是對橋說謝謝?」奶奶說著說著,眼淚就一顆一顆地掉下來了在雅思佳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奶奶告訴她阪神大地震,爸媽保護她的經過,奶奶說:「看到妳總是在畫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呢!」雅思佳覺得有些難過,但是又很幸福,這種感覺真的是很不可思議呢!雅思佳上小學後的 一個暑假,奶奶帶她去神戶,在原本他們家前面的石頭上畫了橋,並對石頭說:「謝謝!謝謝!謝謝!謝謝你們保護我的生命 」(二)教學運用與回應1.一個很特別的個案,主要是雅思佳太小了,兩歲喪親, ,在她成長過程中,每碰到有關事情,悲傷才會慢慢生起,但奶奶用了最好的觸媒“橋” 、 “感恩” 、 “坦誠相對”及“回到現場” ,這都是很特別、很好的撫慰方式2.本出現最多的就是“橋” ,各種各式的“橋” ,全書的色彩豐富艷麗,很有精神3.中最關鍵的是雅思佳每天都會把作夢的景象畫下來,而夢中最多出現的就是橋或彩虹,可發現在阪神地震發生時,雅思佳雖然很小,但種種印象還是深烙於心,不自覺會在夢中顯現所幸雅思佳喜歡畫畫,藉64由彩筆寫出心中感受4.家長在家中常備蠟筆及大畫本,孩子隨時都可隨興塗鴉,但大人不要隨便 批評及解讀,有時候可問小朋友“這個好可愛喔!這是什麼?”由小朋友自己解說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
5.在教室中或學生抽屜亦隨時有蠟筆及畫紙,讓孩子隨興作畫在畫畫時,會拿起什麼顏色的彩筆,會畫什麼,都是心中印象及情緒自然的表現,不在乎孩子畫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要是一種心境或過去印象的呈現,是一種情緒疏導,也可以藉之溝通輔導五、 1000 把大提琴合奏(遠流)(一)內容簡介1000 把大提琴繪本有非常飄逸悅目的水彩畫,在日本是 2000 年出版,在台灣是 2006 生 9 月出版故事是來自神戶的小女孩非常思念佛洛魯,至於佛洛魯是家人?是朋友或是寵物?未有交代小女孩拉大提琴時,聽起來好像有滿肚子的憤怒書中拉大提琴的男孩以第一人稱自述,小男孩的狗葛雷死了,他天天哭,沒法忘記心愛的寵物,有一天爸爸送給他一把大提琴,可是小男孩拉大提琴的聲音聽起來像狗在叫!“嗚喔嗚喔”的在公園裡的老先生說:「. . .有一天,突然我住的城市、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的孩子,我所擁有的有形、無形的東西,全部在瞬間毀了連跟了我 60 年的大提琴也. . . 至於這一把大提琴是我一位在地震中死去好友所留下來的遺物 」他們老小三人參加了大提琴賑災演奏會,以為災區受難者祈福他們或在公園合奏,或參加上百人在室內練習,很奇怪的是!心中有愛,小女孩的琴聲愈來愈柔美,小男孩的琴聲也愈來愈不像狗叫,這是走過悲傷多麼好的方法。
真正 1000 把大提琴演奏會的來到,這段文字的描寫實在太美、太傳神了!請讀者悉心品讀,真可回味再三,小男孩敘說“我正抱著一隻大家都看不見的小狗在拉琴呢!”1000 把大提琴,訴說著 1000 個故事1000 個故事,全都變成了一首曲子,變成了同一顆心大地震後,人們在神戶種了 25 萬棵樹,聽說樹還不斷在增加,春天一到,葦荑、木蓮就會開出白花二)教學運用與回應651. 此繪本由伊勢英子撰文及繪圖,平日彈奏大提琴與繪畫是她的生活重心,繪本的後記非常感人,1000 人大提琴演奏會是由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支援慈善團體發起,於 1998 生 11 月舉辦伊勢英子也是演奏者之一,當時種種的感動,在兩年後才完成這本繪本,她所描繪的大提琴手也破了 1000 人2. 在繪本中主要以淺藍色、灰色、黃色為主,偶爾配上淺綠色、淡紫色,非常淡雅飄逸,讓人有在空氣中充滿律動之感也畫出了樂者的專注,投入及默契,實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好書3. 參加大提琴演奏的樂者 也許是在為大地震中喪生的人或是家屬而演奏,但也有本身即是災難創傷者,但對走出悲傷卻有很大幫助,主要還是在練習過程中,大家互訴衷曲,同病相憐,互相打氣支持,這不失為走出悲傷的好方法之一。
4. 當人心中有目標時,他所做所為就不一樣,繪本中小男孩決定參加賑災大提琴演奏會後練習的心境特別不同,大提琴老師笑著對他說:「你近來拉出來的琴聲和平時不一樣 」故一個人如果有目標,有希望是活下去很重要的因素六、 希望的翅膀(格林)(一)內容簡介在阪神大地震中,由上面三本繪本可看到日本人為小朋友所做的努力台灣集集大地震是在 88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發生芮氏規模 7.6 級,死亡兩千多人,921 地震中,格林出版社也為小朋友出版了“希望的翅膀” 繪本中是以一位在地震中去世的小男孩回述地震中的種種例如:“突然” ,地上的東西全部動了起來,感覺就像我舉起玩具箱,翻過來用力搖,所有積木掉滿一地我拼命叫喊,可是根本沒有人發現 ”“光禿禿的山流下來的水,造出一些新的湖每個人的心中也有湖,那是失去親人和朋友產生的洞,用淚水填滿的哀傷的湖 ”“……可是我會永遠在天上看著他們 ”“我現在真的有一雙翅膀;希望爸爸、媽媽、妹妹像我一樣快樂 ”這些生動貼切的描寫,讓很多人流下淚來地震後要造鎮,新城鎮的規劃要有前瞻性,要網路化,但這何嘗是小朋友能了解的呢?所幸各個關懷力量不斷湧入;視障者指壓團體,朱宗慶打擊樂團,理髮 會等等等。
全台灣及國外朋友的關懷,滋潤了破碎的心大約兩年半左右,一間間新穎、美觀、現在化、有特色的中小學66紛紛落成,令人感動的是出資樂建的團體都是竭盡心力的將學校蓋得堅固及盡善盡美,盡我們的心力來彌補小朋友以往的創傷中寮鄉有12 所小學,在 921 大地震中倒了 11 所,當新校園落成後,唯一未倒學校的小朋友羡慕的說:「哇!當時我們學校為什麼沒有倒呢?」縱然災難的發生雖不是我們所願意,但也讓南投縣湧進了許多新的資源看看 921,再反觀南亞海嘯,我們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南亞海嘯發生在 12 月 26 日早上 10 點,正逢耶誕假期,又是早上,正是海灘人潮最多的時候,所以人口的傷亡特別嚴重唯 921 大地震是發生在凌晨1 點 47 分,公共場所及學校都沒有人,中小學生都在家中,災難發生後大多數小朋友都有家人照顧,令傷亡人數降至最低,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二)教學運用與回應1. 日本有關阪神大地震的書,雖然生動,但總不如我們自己的書來得貼切當老師、小朋友及家長閱讀這本書時,說中了心中的驚、心中的痛,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流淚是情緒的宣泄,是健康的2. 921 地震後,研究者多次到埔里、竹山、中寮等地為老師們上課,交流如何安撫受驚及喪親之痛的小朋友。
老師們告訴研究者,有些小朋友渡過了三個時期:破壞期:地震甫發生,有些孩子家破人亡,只要看到完整的東西即心生不平,拿棒子把玻璃窗敲破, 「我們家都倒了,你憑什麼不破!」 ,師長們體諒心靈受創傷的孩子,非但沒處罰還善加安撫躁動期:學生有一陣子特別不安,坐也不是,睡也不是,毫無生活重心,躁動不安,心中免疫力很低,任何風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