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体操总结.docx
20页广播体操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从90年代初期,第八套广播体操曾经在中央电视台CCTV濒道播放过的白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难忘,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体操一段时间,2005年从CCTV2亭播,2010年8月9日起,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北京体育广播将会每天播出2遍第8套广播体操曾经做广播体操在中国白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乂一代人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都全面推行第八套广播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广播体操公布日期:1951年11月24日报告人:杨烈套数:9目录1优点23特点名称沿革历史益处7虹8恢复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曲伸、优点广播体操一般由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扩胸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对矫正姿势(轻度的驼背、窄胸等)也有好处因此,每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2010年8月9日,北京广播将恢复播放广播体操音乐,频率为FM102.5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将推行第8套广播体操,届时员工就能从紧张的工作中抽出身来,调节自己的身心特点(一)科学性大众广播体操为8节徒手体操每节体操对机体的主要关节、骨骼和大肌肉群等部位都具有合理性、专一性的刺激,整套体操动作幅度大,可较全面地促进人体各个运动部位的合理运动,到达提高机体运动系统机能的目的实验表明,全套体操对人体产生的运动负荷形成了由低缓高,中间调整的生理轨迹,满足机体生理要求和变化规律每节操的即刻心率基本在100-130次/分之间,在普通人群的60—80%b率范围,为发展人的心脏、肺等器官的最佳负荷,对人体产生中等强度运动刺激,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同时,锻炼者可视自身情况通过调整运动幅度,以适度降低运动负荷整理运动后4分钟左右机体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伴奏音乐雄壮强劲,节律流畅,音动一致,优美形象化,口令活脆宏亮有力,起到指挥锻炼者练习,调整神情的目的二)普及性本套广播体操强调普及推广的效应,动作简便易学、负荷适中、适用面广、音乐优美、节律适中参与体操锻练的人群定在以宵年、中年人群为主,兼顾少年和老年人,男性女性均适用。
锻炼地域适用广泛,因地制宜,适于机关、厂矿、学校、部队、社区、乡镇及家庭等户外、室内地点开展全套体操仅为4分45秒,恢复时间段,适于工问(班前)、课问(课前)和闲暇时间等进行锻炼,十分便于普及三)健身性经对广播体操锻炼者专项的研究和实验表明,锻炼者长期进行本套广播体操的锻炼,可提高机体的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做操时精神舒畅、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广播体操可成为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四)趣味性和时代性趣味性和时代性是本套广播体操的创编突出的特点,体操结构形式和动作风格做了创新的尝试在动作中,引入和模仿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健美操、踢犍等运动基本动作,赋予时代感,加入情形化,增加体操的活力,激发锻炼者的兴趣,提高和增强锻炼效果名称小学第一套1、小学生广播体操12、小学生广播体操2第二套1、初升的太阳第三套1、希望风帆中学第一套:1、中学生广播体操第二套:1、宵春的活力第三套:1、舞动宵春沿革2、雏鹰起飞2、七彩阳光12、中学生广播体操22、时代在召唤2、放飞理想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参与者最多的运动是什么?足球?篮球?我想,可能是广播体操。
现在开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浑厚洪亮的男中音,相信是很多中国人对广播体操最深刻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你还会经常与这段音乐不期而遇有人评论说,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锻炼身体、继续革命的历史使命即便是在号称年轻现代国际化的深圳,也深深刻上了它的烙印每个工作日下午3点半,到市民中心瞧瞧,那里保准会响起你最熟悉不过的音乐,还有不少人在走廊里摆手动脚,跟着节奏在做操呢他们的认真劲,绝对不业于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也证明了广播体操的魅力所在回顾9套广播体操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动作的设计理念,还是到人们对广播体操的推广和接受程度,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今的80后还小时,推行的还是第七套广播体操,每次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站起来刚够凳子高的小朋友们,懵懵懂懂地在大操场上伸手弯腰,一直没有搞活楚,为什么每天都要做一样的游戏到第九套广播体操诞生并推广时,人们对它的态度不再那么庄严而神圣,在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搞笑版甚至恶搞版的视频,人们用冏”、恐怖”、好玩”等各种字眼,表达了对传统的全面挑战正是因为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增多,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内容的全面丰富,才可以颠覆以往的严肃谨慎,以轻松、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项原本也是平常而健康的体育运动。
广播体操是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工问操形式,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至今,一直是各企事业单位工问操的主要形式国家非常重视广播操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大约每隔五至十年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每套广播体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现在通行的是第八套广播体操在北京市政府2009年颁布的《健康北京人一一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中,确定由市总工会、市体育局牵头,联合卫生局共同推进职工工问(前)操项目,并明确规定要保证每名职工每日一次健身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第1套:动作最简单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
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了时尚第4套:增加新版1963年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第5套:增加新动作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第6套:增加新乐曲1981年9月1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1990年5月8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第8套:降低难度1997年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第9套:突出风格2011年8月8日推出第九套广播体操乂名《大众广播体操》《大众广播体操》由8节徒手体操组成,共计4分45秒它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犍、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
广播体操对锻炼者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历史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宵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宵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白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八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乂一代中国人的宵春记忆。
回首广播体操近60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与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思路不谋而合1950年年底,一份手写的报告递交到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内容是建议新中国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打报告的人叫杨烈,当时是体总筹委会的秘书建国之初,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全国体育总会还没有正式成立,只有一个筹委会在代行职责,由团中央直接管理筹委会就在王府井南口的一栋小楼里办公,和全国宵联在一起,工作人员也只有几名当时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一无场地,二无器械,全北京只有一座正规的体育场先农坛体育场,还是1937年修建的除此之外,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1950年8月,体总筹委会向前苏联派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国访问的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效仿当时苏联的体育制度杨烈是12名成员中唯一的女性杨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侨商家庭,宵年时代就东渡日本学习体操和体育管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中断学业,辗转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延安,杨烈充分发挥了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组织了大型团体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负责体育工作的中华全国民主宵年联合会总会主席廖承志亲自把杨烈接到北京,请她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出谋划策。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代表团考察了前苏联的体育发展状况当时,前苏联的全民体操运动发展得很全面他们的体操分成三类,一类是卫生操,一类是辅助性体操,一类是器械体操卫生操是在早上根据广播或独自进行的一种体操,一般称为早操”,由8节到12节组成,时间约10分钟到15分钟,分为妇女体操和老年体操两种这种独特而且便于大范围推广的运动形式让杨烈深受启发从苏联回国后,体总筹委会确定了学习前苏联经验发展体育运动的方针,并且明确规定,在恢复经济时期,不搞大型运动会,着重抓普及体育工作要由学校到工厂,由军队到地方,由城市到农村,把重点放在学校、工厂和部队此时,杨烈的报告提交到体总筹委会,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以此动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她的这个建议,恰好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把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放在首位的思路不谋而合,很快便得到了批准参照日本的辣椒操”,创编中国的广播体操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到哪里去找专业的体操人才呢?杨烈想起了同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同事刘以珍刘以珍是北帅大体育系科班出身,曾学过日本的体操,何不让她帮忙?刘以珍欣然应允我也是体总筹委会的委员,能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点儿事,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刘以珍老人回忆说,要说起我做体操的历史,可有些年头了早在上大学期间,刘以珍就开始做一种辣椒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