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官衔及历代沿袭介绍》.pdf
36页1 明朝官职表明朝官职表 ●旨在列举明朝洪武年以后的官职及秩品,本表依个部门排序 ●超品秩的明朝公爵、伯爵、子爵等功臣及外戚的职位,请参见最后 1、皇宫辅臣、皇宫辅臣 1.1 宗人府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 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并引荐贤才、记录得失等明 朝洪武三年,设立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名宗人府,并命亲王掌管,秦王朱樉为第一任宗人令此后,均 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不再专设官员,其负责事务转移至礼部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宗人府 经历 一人 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 1.2 三公三公 古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明代时的三公,即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 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常遇春为太 保建文年间,三公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公职位,但无实授。
宣德三年,明宣 宗授英国公张辅为太师,沐晟为太傅,陈懋为太保,当时三公官职,几乎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 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太师 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傅 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保 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师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明 史、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 员,无专授 ” 太傅太傅——中国古代职官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 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 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太保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 《大戴礼记》说: “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春秋后废, 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
《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2 1.3 三孤三孤 三孤,即明朝的少师、少傅、少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 三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少师、少傅、少保,但无兼兼领者建文年间,三孤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八月, 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孤职位,但无实授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蹇义进少师,杨士奇进少傅,夏原吉进少保,当时 三孤官职,几乎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孤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少师 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傅 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保 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1.4 东宫辅臣东宫辅臣 太子三师太子三师——即明朝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最初负责以道德皇太子,且谨 身护翼,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都不掌管东宫职位,只有虚名 太子三少太子三少——即明朝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职的合称,正二品最初负责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公的道 德而教谕等事,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唯一的特例是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命姚广孝专任太子少师,留 辅太子朱高炽。
太子宾客太子宾客——简称宾客,是一种中国古代官职,唐代始置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宾客之名,当时是指食客、门客和 使者汉代的贵族、豪强都喜欢眷养宾客,太子也有宾客,西汉时宾客成为一重家兵、部曲(部曲,又称客,是 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一种社会阶级在魏晋南北朝时部曲主要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 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 ,具有军事能力,能起兵作战明代以后废除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宾客 无定员 正三品东宫大臣 1.5 詹事府詹事府 詹事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清朝该官职名为模仿明朝之前的中国 旧有机构并加以扩充功能, 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以及文学侍从, 品等为正三品 该官职设置于詹事府, 辖下有少詹事等辅佐官职1910 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詹事府詹事府——是唐代到清代的官署之一,主要负责东宫事务詹事之设始于秦代,为太子僚属。
至唐代设詹事府, 后历代因之清代詹事府官多由翰林官充任,已出现翰詹合流之倾向因清代立储远不及唐宋明时正规,为密匣 立储制,培育储君向无定制,詹事府几无职掌,逐渐只作为翰林升转之阶 少詹事少詹事——中国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创设于 1644 年,品等为正四品该官职名为模仿明朝旧有机构并加以 扩充该官职设置于詹事府,主要辅佐詹事等主官1910 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府丞府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丞,通“承” ,有辅佐的意思而府丞指的正是“府”编制中为次官或更低级3 的辅佐官唐朝之后,府丞使用编制较少清朝之后,此官制复用,也是辅佐官的沿用例如宗人府内设有府丞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詹事 一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二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大学士大学士——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
大学士,主要是内阁大学士又称殿阁大学 士,一般有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学士,故大学士不等于内阁 大学士唐代有宏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尝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宋沿之, 对学士中资望特高者,加‘大’字 洪武十三年(1380 年) ,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朱元璋罢中书省①废丞相,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被终止,直接4 由皇帝亲统六部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 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 权甚重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 相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 大学士本职其实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秘书在其名称前要加殿名,数目为六人在明朝称“中和殿大学士” 、 “保和 殿大学士” 、 “文华殿大学士” 、 “武英殿大学士” 、 “文渊阁大学士” 、 “东阁大学士” 。
(类似人大秘书、政府秘书) 清代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 为正一品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 员;清隆十年(公元 1745 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 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明史·职官一》载: “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 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明洪熙年间增加谨身殿大学士 但是大学士国家主席办公室主任或者常务秘书 (①中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除中书 省以外,还有负责审查诏令内容的门下省,以及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为决 策机构,尚书省则为执行机构 ) 1.6 太医院太医院 太医院太医院——中国古代官署名秦汉以后设太医令,为掌管医疗;隋唐设太医署;宋设医官院;金代改称太医院, 长官为提点;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其下辖御医、吏目、医士等数十人,分为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 针灸、口齿等科,主要为宫廷服务,并需分班处理紧急医痛,是为宫直,清代又于其中设教习厅,以培养宫廷医 务人员;1910 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名称 人数 秩品 所属 备注 院使 一人 正五品 太医院 院判 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 御医 十人 正八品 太医院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1.7 女官女官 女官女官——又称宫官,在中国古代和邻近国家是指高级的宫女,有一定的品秩,并且领有俸禄其工作范围包括管 理较低级的宫女,训练新入宫的宫女,照顾公主、王子等女官是由宫女中擢升,由于是职务官,选拔时多重视 才德甚于色貌,但对容姿亦会有一定要求女官有的品高位显、有权有势,不仅在宫中受尊重,甚至得到外朝官 的逢迎,有的因此得以干预朝政,但实际上并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她们实际上仍然是后宫的仆役女官和嫔御 不同,女官属于仆役,嫔御(是指君主的妾室经过正式的册封后,会拥有不同等级的位号、待遇)则是君主之 妾侍,属于皇族,但有些女官职衔是兼作嫔御,而女官本身亦可能得到君主宠幸而成为嫔御明朝女官分属“六 局一司” :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和宫正司每个“尚×局”设首席女官“尚×” 二人,宫正司设宫正一人,此 13 名最高等级女官秩正五品。
5 1.7.1 尚宫局尚宫局 尚宫局掌导引中宫(即正宫,指皇后) ,物品出纳文籍,涖(lì 监督、管理)其印署;掌承敕(帝王的命令) 宣付、诸阁锁钥等下辖四司: (1)司记司:司记二人,正六品,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典记、掌记佐之 (2)司言司:司言二人,正六品,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3)司薄司:司簿二人,正六品,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赏赐和俸禄)之事 (4)司闱司:司闱六人,正六品,掌宫内管键(钥匙;键,锁簧指钥匙与锁)之事闱(wéi)古代宫室 两侧的小门 1.7.2 尚仪局尚仪局 掌礼仪起居,供御经籍,宾客朝见受名、宴食、赞相导引等 (1)司籍司:司籍二人,正六品,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2)司乐司:司乐四人,正六品,掌率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