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清的GDP与甲午战争赔偿正本.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2304724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漬漫画大清的 GDP 与甲午战争赔偿清朝曾占据世界 GDP 总量的 1/3 当然,这个统计自然来自西方关于 此,一个较完整的表述是:“在中国清朝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1750年, 甲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国GDP占世界 -总量的32%,几乎是1/3;直到1830 - 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前十年,中国已从康熙盛世的顶 峰衰落,但GDP仍占世界总量的29%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里,清朝的GDP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巅峰清朝社会经济清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特点A作用社会生产力 发展封建土地私 有制确立古代文明基础封建经济基础封闭分散性自给自足性精耕细作性力量脆弱性*小农经济封建政府重农政策地位中国两千多年的经济模式的延续•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的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如既往地 进入了盛世这个时期,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非常不错粮食生产、商业 贸易、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 只是中国两千多年的经济模式的延续• 经济成分中,小农经济仍旧一家独大,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仍旧受到了很 大的限制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表现出一种盛世情景,是因为在清王朝 取得全国政权的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口锐减,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还 有在清王朝对付农民起义军和明王朝的过程中,大量富户灭亡,土地兼并的 到了很大的抑制。

      小农经济拥有很强大的恢复能力,对于农民来讲,只要有 足够的土地、口粮、种子、耕牛和农具,至多一年,生产就能恢复• 但是,此时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仍旧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在康熙统治的 后期逐渐显露出来黄河泛滥问题给黄河沿岸各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的同时, 也使得各地富豪劣绅、贪官污吏大发国难财的机会华北、西北地区土地盐 渍化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地官员贪污盛行同时,清政府的财政也很成问题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国家出现了很严重的财政危 机雍正一开始就是因为处理财政问题非常得力,才得到了康熙的关注I阳:缸上半亓正yMd:艸MM評良民生j A 畑丹柯佔l “JHK也U齡jirjTfflXff0丄/厂■'呼1仙乌航运为殖民扩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相对来讲,这个时期的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新航线和殖民地,大发其财 荷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航海业,建立了发达的商业体系,并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府,并且发 动圈地运动,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建立了发达的世界贸易体系和强大的工业 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并且在资本主义发展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 就是说,此时的中国人就沉浸在旧日的辉煌之中,而欧洲已经开始在资本主义道 路上渐行渐远。

      二,社会经济与GDP近代,大国地位是靠战争来确立的而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经济部门是工业 和交通运输《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经济总量本身并无太大意义,“数亿农 民的物质产量可以使500万工人的产量相形失色,但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都被 消费了,所以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英国在1850年 是强大的,它强就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根据《大国的兴衰》一书的计算,I86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英国■其他国家英国53%家47%生铁产量所占百分比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煤和褐煤的产量所占百分比国00■英国■其他国家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 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 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 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1894〜1895年的 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 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 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就是清朝统治 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 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 活标本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反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容易 对外投降1895年,慈禧太后没能把对日战争坚持到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 心日寇打进北京城,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毁于一炬的覆辙对一个处于自然经济为主的前现代社会,计算其 GDP 总量是无意义的,因为 其财富积累和可供交换的剩余物资可以忽略不计仅就从财政角度来说,在鸦片 战争时期,一个英国人的贡献能力相当于 120 个中国人总之,从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GDP总量,还是GDP在世 界上的排名与份额,都不一定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更难反映中国国际地位GDP 统计,只是国力对比中的一个狭窄方面是否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现代化的 经济结构,往往比GDP更加重要三,甲午战争与赔偿问题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 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 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 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一《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 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简介: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 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 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 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 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 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 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 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 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 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 至 9 月 17 日在朝鲜半岛及 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 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 17 日至11月 22日。

      战争在辽东 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 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 22日至 1895年4月 17日战争在山 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 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 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 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 另约》三款,《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 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 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 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 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 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结果:清朝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署现场影响: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中国失去 了东亚大国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 3 年的财政收入, 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 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战后的几年里,外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 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 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 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 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饱受欺凌50 多年城头逢逢雷大 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行》一诗表达了诗人黄遵 宪,对台湾被割占的强烈愤慨和悲痛之情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 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 7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 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 入只有8 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 3 亿 5 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 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 30 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

      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 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在近代史上不幸的遭遇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传统中的夷夏观念, 使它一直免不掉在种族立场上被歧视的地位;一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大变局,使 它一直承受着在民族立场上被侵略的地位前者随时代的进步,其观念已湮没不 彰,早被淘汰;后者却随时代的演变,愈演愈烈,回顾往事,仍然是更增愤慨总的来说,清朝是一个贡献伴随着历史通病的朝代,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 她存在的价值和她所做的一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