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6页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教学阶段对于学生专业学问的学习、临床工作实力的培育和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临床实习学生在每个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有限,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 带教老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总体实习状况,难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概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习阶段的全面管理,难以保证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1]如何提高实习生临床解决问题的实力,使其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将书本理论学问顺当转化为诊疗疾病的实际技能,是临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带教的难点和重点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在肯定程度上打破了现行实习制度的弊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展对临床实习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教化模式探讨,以期在该模式中重视对实习生实力素养的培育,以帮助学生顺当完成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成为好用型医学人才具体探讨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年度来院实习的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20名,随机分为导师制推行组和空白比照组,男女不限,每组10名学生,其中导师制推行组中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从内一、内二、外、骨伤、妇、儿、康复各科遴选10名,必需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每10位导师形成一个导师组,由高级职称老师任组长。
依据双向选择原则,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其本年的临床实习及考试状况要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也要对所带学生负责, 并将学生的实习状况作为导师本年度教学工作成果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实习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学习成果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学生实习期限为一年,需在内一科、内二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急诊科、功能科、放射科等10个科室轮转,每个科室轮转结束前均须要进行出科考试, 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毕业前全部学生统一组织进行为期2 d的本科生临床技能考核,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空白比照组的学生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安排至科室轮转,科室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操作及病例探讨等,导师制组的学生和比照组一样,所不同的是由医院遴选10名临床一线的骨干医生作为导师,每个学生配备1名导师,其每科的临床实习及考试状况要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也要对所带学生负责,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化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导师制的效果考核机制,并将学生的实习状况作为导师本年度工作成果考核重要指标之一[2] 2结果 两组学生均统一参与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实力考核,并进行综合评定,考试成果经科教科汇总并分析,导师制组的的理论考试成果、实践操作实力考核成果和综合评定与空白比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3探讨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化中, 硕士生、博士生的培育一般采纳导师制, 本科生教化中则一般采纳统一规格的班级授课教化方式[3],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①在医院实习安排范围内, 为所带教学生拟订特性化培育方案, 并监督实习安排执行状况;②注意培育学生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实力, 指导学生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思维, 促进驾驭学问的全面性和综合性;③指导学生有安排、有步骤、有区分的阅读专业文献, 撰写医学综述和个案报道等, 并适当支配参与动物试验等基础性科研活动;④要加强学习期间管理和考核, 刚好与实习轮转科室带教老师和医院教学管理人员沟通信息, 精确驾驭所带学生学习状况, 自行组织或帮助职能部门组织考核;⑤对学生身心健康、考研、就业等方面赐予关爱和指导 选派导师关键要做好确立选择导师的标准和分派导师的方式两项工 作[4]选择导师是实施导师制的首要工作, 首先要确立好选择标准导师素养的凹凸是教化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成败的关键好的导师应当是具有较高临床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并且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看法主动的医生师生调配也是胜利实施导师制的重要工作, 分派导师应当是在充分敬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依据师生双方的意向, 为学生配备导师。
通过探讨表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主要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动作用:①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主动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诊疗技术的高底取决于理论学问和临床实践的水平,每位医生都在临床过程中总结了自己诊疗心得和体会,但他是否情愿将自己长期实践得来的心得告知学生,与其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5]导师制的推行,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关联,学生成果的好坏在肯定程度上反应了其导师的实力,因此干脆刺激了他们的带教主动性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归属感,常规的实习生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带教老师是大家的老师,缺乏一个向其负责的干脆目标而导师制的引入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从一进临床起,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导师,取得很强的归属感,而定期的汇报制度有助于督促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仔细学习才有内容向导师汇报③有助于医学生的特性化发展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因材施教,在着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其抗挫实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志向,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实力和素养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④有利于提高老师队伍的素养[6]。
推行导师制在使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老师队伍建设,培育了老师的高度责任心,实现教学相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指导学生将所学学问转化为实际应用实力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导师自身的专业学问水平和思想境界也会同时得到提高和升华临床导师制的推广,对培育学生成为专业学问全面、临床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沟通适应实力较强的医学精英人才可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 参考文献: [1]高昀.牛津高校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化的启示[J].理工高教探讨,2004,23:59-60. [2]陈博.对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索[J].陕西教化:高教版,2022,:182-183. [3]李变华,王健,刘芳芳,等.对中医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培育的探究与实践[J].中医教化, 2022,30:12-13. [4]刘恩元.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究[J].中国成人教化,2022,11:92-94. [5]于世明,赵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 : 120-122. [6]李强,杨艳旭,吴辉,等.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26:536-538.编辑/张燕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