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誉教育学博士郭本彬教授赞辞.pdf
10页榮譽教育學博士郭本彬教授 讚辭 校監先生: 郭本彬教授是國際知名學者,在全球多個國家推動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他倡導栽培優質教師, 確保學校得以貫徹自我管理的運作模式郭教授於1963年投身教育,在澳洲任職教師,從此以教 學為其終生職志他曾在全球多所權威機構擔任要職,並透過發表學術論文和著作與讀者分享心 得郭教授來自一個教師家庭,一家人在飯桌上的議題往往離不開教育;他曾表示主要受父親影 響而投身教育,更從未考慮過其他職業 郭教授對教育工作充滿熱誠,更視教育為年輕人投身社會、自力更新的不二法門郭教授多年來 在各國教學,見證教育工作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後來更以 「教育決策權力下放」 作為其博士論文的 焦點,並成為他日後研究的一個主題他在其叢書 《學校自我管理》 中,縷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並 輔以一套以學校為本的管理模式返回澳洲後,他發現當地不少州政府已接受其理念;他為自己 的著作能在多個國家及地區 (包括香港) 發揮影響力而高興 郭教授一直以教師為其終身職業,但命運自有冥冥安排八十年代後期,他出任澳洲塔斯馬尼亞 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而在1998至2004年間則出任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此外,郭教授 在1990至1993年間更擔任澳洲教育領袖理事會會長這個成立於二十年前的組織,以栽培教育 界精英為己任,目前有會員超過6,500人 過去二十五年,郭教授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或行政地區工作,先後發表演說、參與教育項目及專 業工作,逾五百次 郭教授現為澳洲墨爾本教育改革有限公司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s Pty Ltd) 董事總經 理兼首席顧問,亦為澳洲墨爾本大學客座教授憑藉累積數十年的經驗,他為政府部門、學校、 院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提供教育顧問服務,並從事研究工作、提供策略意見等他亦為學校開展領 袖培訓課程,以及因應其體制改革提供指引及策略支援 郭教授深信要造福下一代,師資必須優良他在全球各地,尤其澳洲,強調教師教育質素的重要 性,甚至公開批評任何降低教師教育質素的表現他亦強調研究生課程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認為研究不但有助教師專業更上層樓,教師亦可從中學習更多優質的教學方法他堅信研究應建 基於良好的教學方法,因此,他與業內權威的決策者及前線工作者共同著書,務求內容切合實際 需要,並以業界至佳的教學方法為基礎郭教授曾在澳洲,大力反對以 「劃一」 模式教育學習能力 與文化背景迥異的年輕人,他指出教師需為任重道遠的教育工作做好準備。
郭教授在1998至2004年間,出任亞洲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基金的使命為協助教育機構栽 培熟悉亞洲的澳洲年輕人,為他們提供與其他亞洲人交流的機會,以增進彼此的友誼和了解該 基金為學校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各類跨課程上的支援,協助澳洲落實與亞洲的交流 郭教授曾經是香港中文大學偉倫訪問教授、英國教育領導國家學院、英國諾定咸大學和南加州大 學的客座教授,以及日本科學促進會的特邀研究教授 郭教授在其豐富多姿的教學生涯中撰寫過180篇論文,並且著書立說,為多個國家在教育改革上 提供指引1994年,他獲得澳洲教育領袖理事會頒發金章獎,2004年獲得該理事會頒發澳洲維 多利亞州Hedley Beare教育家獎項此外,過去十年他更獲得澳洲教育家學院頒授兩項獎章 在本港,郭教授也樂意把寶貴的經驗貢獻給香港教育學院他一直是本校教育管理碩士課程教學 團隊的主要成員,與學生分享他的跨國顧問技巧、環球視野及教學熱誠 郭教授在2008年於香港教育學院發表演講時,曾向本地1,000多名教育領袖指出,學校必須攜 手 調度教育策略,才能令改革成功及提升學生表現他闡述教育工作者在二十一世紀面對的挑 戰, 指出 「大眾對教育、經濟及社會之間的關係必須有一致的看法」 ,又提到 「學校必須在學術 研究、 社會參與、精神面貌及資源爭取等方面,取得適當的平衡;學校領導人更要明確勾勒出 ,以教育 熱誠、教學策略和互相信任為基礎的願景。
」 校監先生,本人能在此介紹郭本彬教授,實深感喜悅與榮幸現謹恭請 閣下頒授榮譽教育學博 士學位予郭本彬教授 榮譽人文學博士李詩樂博士,MH 讚辭 校監先生: 李樂詩博士是香港知名的極地探險家,她用了逾二十五年的時間深入世界不毛之地,進行研究工 作及致力推動環保;她亦是第一位踏足南北極與珠穆朗瑪雪域的女探險家 李博士在1997年創立極地博物館基金,並出任該基金的總監基金成立的目的,是要綜合世界各 地對極地研究的結果,從而改善全球性的環保工作不過,李博士原來首選的事業並不是成為探 險家她在1964年取得香港工業專門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 商業設計證書後,便投身設計及 廣告界,曾負責國泰航空公司的機艙雜誌,並協助中國內地發展旅遊業,包括創建主題公園 「世 界之窗」 及 「錦繡中華微觀景觀世界」 等,為其人生轉捩埋下伏筆 1985年,李博士毅然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投身極地科學工作她獲邀加入國家南極考察隊, 協助推廣中國在南極興建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長城站她為這片景色壯麗的大陸著 迷,立志窮畢生精力關注極地的環境 當時有人認為她的決定絕不明智去年李博士接受南華早報訪問她的探險生涯二十五周年時,曾 這樣說過: 「八十年代中期,有些人嘲笑我的決定,質疑探險有啥用,何必放棄報酬可觀的設計 事業,但這就是我的人生。
」 過去二十多年,李博士憑著極地探險經驗對社會作出很大的貢獻她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向 五十多萬名學生發表演說,介紹她的極地之行,展示當地美麗的景色,以及污染與全球氣候暖化 對極地的影響她鍥而不捨地爭取在香港興建一所極地博物館,除藉以展示她數以千計珍藏的圖 像及標本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年輕人認識地球環境、南北極的美麗之處,以及極地生物與動物所 面對的生態危機李博士亦致力說服港府及社區明白全球環保的重要性雖然香港與南北極相距 極遠,但假如我們破壞本土環境,遙遠的極地也會受到牽連;同樣,若極地的冰冠與喜馬拉雅山 積雪,繼續以目前令人擔憂的速度溶化,全人類也會備受影響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其紀錄片 「絕望真相」 中,喚醒了世人對冰山溶化的關注,而李博 士在這方面也作過記錄印證2008年,她目睹飢寒交迫的北極熊向她的考察船乞求食物,不禁悲 從中來這是由於冰雪溶化,迫使北極熊遠離慣常覓食之地,走到更北的地方所致 二十五年來,李博士全心投入極地探險及環保工作;縱面對嚴峻環境,甚或生命危險,她也迎難 而上,勇往直前某次她攀登珠峰雪域,突然發現山上一塊巨石正向她俯衝下來,幸而巨石最終 給大樹阻截了跌勢。
這險死還生的經歷,使她對生死有所領悟,更實事求是,更毫不畏縮地,繼 續她的探險之旅2004年她患上結腸癌,後來痊癒;她表示病源可能是長期飲用了極地受污染 的水 李博士探險南北極逾十八次,更四度登上珠穆朗瑪雪域她是天才攝影師及設計師;憑著這兩方 面的才華,她透過撰寫文章、出版書籍、展覽圖片及製作電視紀錄片等,與大眾分享她的見聞和 感受 「香港雪地女王」 的美譽,她委實當之無愧 李博士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科學) 及中國科學院極地科學委員會顧 問2000年她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人文科學博士銜,其後於2003年當選 「傑出理大校友」 ,更於 2009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大學院士榮銜,以表揚她長期對極地研究及環保教育的貢獻 李博士目光遠大,與本校的 「教育為本,超越教育」 的願景不謀而合,同樣致力培育學生成為具專 業素養、關懷社會及放眼世界的未來領袖李博士擇善固執,為志向全力以赴,固然堪為大眾典 範;而她勇於追尋夢想,發掘未為人知的瑰寶,更足以成為年輕一輩的楷模 校監先生,本人能在此介紹李樂詩博士,實深感喜悅與榮幸現謹恭請 閣下頒授榮譽人文學博 士學位予李樂詩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梁紹鴻先生讚辭 校監先生﹕ 梁紹鴻先生是著名慈善家,曾多次以其先父梁顯利先生之名義捐款,惠澤社群他對香港社會議 題特別關注,尤其是兒童及長者問題他設立大鴻輝慈善基金,為弱勢社群提供教育、醫療及其 他支援服務,充分顯示他濟弱扶困的愛心與熱誠 梁先生鼎力支持醫療保健的研究與實踐,備受業界及各方敬重2008年,他成立梁顯利流動綜合 保健中心,為全港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免費身體檢查及基本診療服務他更支持多項關於長者醫 療的學術研究他在本地多所大學分別設立梁顯利基金教授席 (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 、梁顯利 老年學及老人病學講座教授席,以及梁顯利基金教授席 (腦神經科) 這些冠名教授席為相關的研 究人員,提供所需資金,令他們得以開展多個項目,探討營養策略、生活環境與長者頤養天年的 關係,以及腦神經失調對長者的影響等若非梁先生的慷慨解囊,上述研究將難以展開 此外,梁先生在東華三院創立 「智圓全」 腦退化症患者社區支援計劃,為病人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 服務,並為病人進行認知檢測該服務亦可加強社會人士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及敏感度梁先生作 為香港乳癌基金會的贊助人,更通過東華三院為低收入婦女提供乳房X光攝影片檢測服務。
梁先生的善舉並不囿於本港他自2007年起,藉著中國扶貧基金會,為內地550名大學生及300 名中學生支付學費及生活費此外,他送贈了6,000個附有文具的 「愛心包裹」 予內地小學生 梁 先生又在內地開展項目,協助偏遠山區的學校維修及重建在本港,梁先生更創立梁紹鴻休 斯學 院獎學金,為香港大學學生支付學費及生活費,促進他們與劍橋大學學生作文化及學術交流 梁先生善行的另一重點是對本港貧苦大眾的關懷大鴻輝慈善基金資助食物銀行計劃,為有需要 人士提供六星期的緊急援助單在2010年,便已有155人受惠 梁先生亦是港安幼苗心臟基金的創辦成員該基金成立的目標,是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貧困兒 童提供經濟支援在基金的協助下,病童得以及時接受心臟手術,從而能像其他孩子般成長、生 活可見,梁先生的援助並不光濟一時之急,更深具有長遠意義 梁先生樂善好施,並先後出任多項公職;除前述外,還包括: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會榮譽顧問、保 良局總理及前副主席等,服務本港社會,不遺餘力,貢獻良多 說起來,梁先生一生不盡是坦途在事業上,他歷經風雨,卻常存感恩之心,深明施比受有福的 道理,致力為他人謀福祉儘管一度備受財困,他仍因目睹部分長者,前往香港靈糧堂參加聚會 時,步上石級那吃力模樣,而以匿名方式捐款興建電梯,予人方便。
其行徑着實令人肅然起敬, 也溫暖無數教友之心 無量義經曾形容菩薩為 「諸眾生不請之師」 菩薩不只在人們有需要時才施以援手,而是源於慈悲 之心濟世時,菩薩會令眾生有備受尊重,以至安全、平靜和喜樂之感梁先生亦一如菩薩,未 聞呼求前已率先助人其義舉既廣結善緣,亦改變世界;其無私奉獻更值得嘉許和表揚 校監先生,本人能在此推薦梁紹鴻先生,實深感喜悅和榮幸現謹恭請 閣下頒授榮譽社會科學 博士學位予梁紹鴻先生 榮譽教育學博士傑夫.惠迪教授,CBE讚辭 校監先生﹕ 我很榮幸能夠在此舉薦傑夫.惠迪教授,獲授本校榮譽教育學博士惠迪教授是蜚聲國際的著名 學者,精研學校課程社會學、教育政策、教師教育及衛生教育等範疇他曾領導團隊評估重大的 教育改革,並協助學校及有關當局改進、增值惠迪教授是英國一位重要的教育政策分析家,在 過往長達四十多年傑出的學術生涯中,為推進世界各地的教育發展,作出極為可貴的貢獻 惠迪教授是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名譽院長;2005至2012年間,更任英國下議院教育委員會特 別顧問目前他任教於英國巴斯大學管理學院,擔任公共政策及管理學教授他自2011年8月起 成為英國教育及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董事,同時亦是英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惠迪教授在社會及教育方面貢獻良多,獲獎無數2011年英女皇壽辰授勳名。
